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零一章 朝秦暮楚(二合一大章)

周天子 第一百零一章 朝秦暮楚(二合一大章)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刚刚继任的韩威候觉得自己挺倒霉的,这国内都还没有收拾好,外面又是风起云涌,秦楚结盟伐魏,韩国那真是战战兢兢,因为就是那么刚刚好,韩国正好处在楚国、秦国、魏国的中间。

而韩国又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韩国也面临着一个抉择,就是倒向秦楚,还是与魏国结盟。

朝堂上分成两派是争论不休。

毕竟魏韩有着传统盟友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心里也有数,但是人性又总是喜欢依靠强者。

正巧,齐国相邦邹忌来到了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威候与相邦公仲侈接见邹忌。

邹忌见到韩威候,便好奇道:“君上为何愁眉锁眼,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韩威候一听,差点使唤仆人拿面镜子来,难道寡人的忧愁都写在脸上的?

一旁的公仲侈岂不知邹忌这点小伎俩,笑道:“齐相千里迢迢赶来,不会是专门为吾君排忧解难的吧。”

韩威候顿时醒悟过来,神色稍显尴尬,差点就被这邹忌给套路了。

邹忌抚须一笑,道:“那倒不是,只不过我齐国与贵国一直以来相安无事,关系甚好,若是君上有难处,兴许忌能够帮上忙,哦,倒不是说韩国无人才,需要忌多嘴,只不过有些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韩威候毕竟年轻,不太敢开口,瞟向公仲侈。

公仲侈沉吟少许,道:“齐相说得不错,吾主最近确实遇到一点难事。”

邹忌忙问道:“不知是什么难事?”

公仲侈道:“关于秦楚结盟,相信齐相也是知道得,如今秦、魏皆在拉拢吾主,吾主正在考虑跟哪边结盟。”

邹忌听完之后,立刻说道:“这很简单,何许忧愁?”

韩威候忍不住问道:“齐相此话怎讲?”

邹忌道:“当然是与秦楚联盟,若与魏国结盟,以韩魏之力,又岂是秦楚的对手。”

公仲侈叹道:“话虽如此,可一旦与秦楚灭掉魏国,我国在秦楚之间,又如何自处?”

邹忌笑着点点头道:“韩相言之有理啊!但你们也只是给我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一个早死,一个晚死,那当然是选择晚死啊!”

公仲侈哦了一声:“依齐相看来,这都是死路一条?”

邹忌点点头道:“如今秦楚拉拢贵国,目的是要灭魏,待灭掉魏,贵国对于秦楚还有何意义,同时贵国又处于秦楚腹地,秦君和楚王还有何理由不吞掉贵国。”

韩国如今是被秦、楚、魏包在中间,如果魏被秦楚灭了,那韩国就变成被秦楚包在中间,就是留着也是一个废物。

韩威候沮丧道:“如此说来,怎么都是死路一条。”

“非也!”

邹忌立刻道:“秦楚联盟,野心是可想而知,那就是要平分天下,对贵国是威胁,对于赵国和我齐国亦是威胁,那为什么我们三国为何不结盟,共同抗衡秦楚。”

韩威候好奇道:“为何不拉上魏国,共结四国联盟。”

邹忌叹了口气,道:“君上有所不知,之前我齐国与魏国交战,与楚国交战,导致国力大损,若再兴战事,我齐国实在是难以负担。”

韩威候差点喷口血出来。

谁人不知七雄之中,就属你齐国最富,就属我韩国最穷,你竟然还在我面前哭穷,真是好不要脸。

公仲侈则是沉默不语。

邹忌又叹了口气,道:“能不打仗,还是不打得好啊!”

韩威候听得是连连点头。

他即位前一年,韩国大旱,至今都未恢复过来,这几年间,韩国都是在休养生息,尽量避免战争,之前姬扁号令诸侯伐秦,韩国是唯一一个拒绝的国家。

邹忌的这个想法,非常符合韩威候的心意。

韩威候立刻问道:“如此便能避免战争?”

邹忌道:“至少可以减轻我们三国的负担,若是我们直接与魏结盟,那便是公然与秦楚为敌,秦楚皆有理由攻伐我国,但若不与魏国结盟,我们便可伺机而动,若是魏国抵抗的住,那咱们就不出兵,若是魏国抵抗不住,那我们再出兵援魏,如此便可避免直接与秦楚开战。”

韩威候非常开心,连连点头。

公仲侈却是叹得一口气。

邹忌道:“韩相为何叹气?”

公仲侈叹道:“齐相有所不知,我们韩国国力本就不如你们齐国,近年来天灾不断,这粮食都吃不起了,哪里还有能力援魏,若是与贵国和赵国结盟,只怕会连累贵国啊!”

邹忌微微笑道:“若是到时真的要援魏,这粮食方面,我国可以支援贵国一些。”

公仲侈苦笑道:“一些可能不够啊!”

邹忌神色稍稍一变,道:“此事到时咱们可以再商量,难道韩相已经知晓缺多少粮食?”

公仲侈呵呵道:“是是是,等到齐相说服赵国结盟,咱们再一块商量。”

言下之意,你先去说服赵国,赵国同意,我们韩国才同意。

不然的话,这齐、韩联盟有个球用,两国就连一寸接壤的土地都没有。

另外,这齐国乃是东方老狐狸,总是躲在后面,让别得国家为他齐国冲锋陷阵。选择韩、赵结盟,不还是为齐国保存实力么,真要援魏,自然是韩、赵出兵最快,等齐国大军杀到时,又是以逸待劳。

那孙膑和田忌曾就将三晋玩得是外焦里嫩。

但也不得不说,与齐国联盟,最符合韩国的利益,毕竟齐国对于韩国的威胁是最小的,秦、楚可都是如狼似虎啊。

既然这人我要出,那么这粮食,你齐国自然要负责。

这其实是非常公道的。

齐国也愿意干这种花钱消灾之事,毕竟齐国的经济非常发达,且粮仓充盈,救济一下贫困户,那也是应该得。

谈完之后,邹忌便就告辞了,他还要赶去赵国。

刚出王宫,忽听一人喊道:“邹忌子。”

邹忌回头一看,愣了下,道:“张仪。”

来者正是张仪,他最不想在这里遇到的人,还就是邹忌,他走上前,拱手道:“想不到在这里遇见齐相。”

邹忌呵呵道:“这可真是巧啊。”

二人寒暄两句,便一同去往边上的酒舍坐下。

张仪问道:“齐相以为这天下诸侯,谁更有希望问鼎中原?”

邹忌摇头道:“这我倒是未有想过,不知秦相对此有何看法?”

张仪道:“依我之见,唯秦、齐、楚三国。”

邹忌笑了笑,没有接这话。

张仪道:“既然如此,何不我们三家先分天下,再决雌雄。”

邹忌摇摇头道:“不瞒秦相,吾王未有秦君之野心,如今吾王更希望以和为贵。”

张仪呵呵道:“是呀!齐王确实没有野心,那滕、莒等国都是自己消失的。”

邹忌笑了笑,道:“抱歉!我这还要赶去赵国,不能与秦相多聊,改日我再登门谢罪。”

张仪笑道:“齐相就不怕张仪去邯郸给您添乱。”

邹忌呵呵道:“哪能不怕,这狮子都和老虎结盟了,试问天下谁人不害怕啊!”说着,他站起身来,拱手道:“告辞!告辞!”

张仪还是颇有风度地站起身来,拱手道:“齐相慢走。”

待邹忌走后,张仪坐了下去,感慨道:“是呀!这狮子与老虎结盟了,谁人不害怕啊!唉...他既然来了,那我就还是回去复命吧,待在这里也毫无意义。”

他来这里就是想拉拢韩国,但是齐国来了,那就是给了韩国第三个选择,张仪知道自己没戏了。

秦楚联盟,那么这些小国家还有跟他们结盟的意义吗?

一个老大带一个小弟,或者两个小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两个老大带一个小弟,这小弟绝对活不长,就是不累死他,也会被打死的,到底听谁的呀。

且不管打谁,肉都会被他们给吃了,小国最终只能沦为他们的午餐。

张仪都知道自己没戏,魏国就更加没戏。

而魏惠王在一开春,就将让自己谋士倾巢而出,包括相邦惠施,就连那燕国都没有放过,四处寻找盟友。

但无一所获。

毕竟谁也不敢轻易与秦楚为敌。

魏国朝堂上吵得已经天翻地覆,觉得这天都要塌了下来。

各种昏招层出不穷。

有人建议直接向秦国或者楚国投降。

有人建议倾国之力与秦、楚决一死战,魏武卒尚还有一口气在。

好在姬定及时赶到,拼命的安抚魏惠王,老头这才没有失了理智。

但老头还是急得要命,在花园的亭台中是来回踱步,突然瞧了眼坐在那里自己跟自己下棋的姬定,郁闷道:“先生,你们怎还有心情下棋。”

同时心里在想,待会就去吩咐将宫里所有的棋盘都给烧了,让你小子下棋。

姬定抬起头来,问道:“大王有事吩咐吗?”

魏惠王道:“如今秦国大军压至河西,而楚国大军直至襄陵(河南睢县),稍有不慎,那便是灭顶之灾啊!”

楚国觊觎襄陵已久,打通这里,西去可征伐三晋,而东去则是可以进攻齐、宋。

当初与秦国结盟时,两国就说清楚,魏国的河东地区,由秦国负责占领,腹地由楚国负责占领。

姬定问道:“大王可知这解除死结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吗?”

魏惠王不耐烦道:“寡人不知。”

姬定便道:“那便是一刀割断,如今还没有打起来,再多的对策,也是空谈,打起来,打起来这问题就解决了。”

魏惠王哼道:“打起来可就晚了。”

姬定呵呵道:“不晚,不晚,如今我们越是孤立无援,那就越安全,目前只需通知前线将领,让他们死守一段时期,万不可出战,那便行了。”

魏惠王坐了下来,道:“先生真有把握与秦国达成结盟吗?”

姬定点点头,道:“齐国这一脚插进来,其实对于我们更加有利,因为秦国是最不想见到三晋与齐国达成联盟,一旦达成,那么秦楚联盟,要更有利于楚国和齐国,而非是秦国。”

正当这时,一个阉人通报道:“禀告大王,相邦回来了。”

魏惠王大喜,忙道:“快请相邦进来。”

哪还用请,惠施已经走了进来。

魏惠王急忙问道:“相邦此去可有收获。”

惠施先是瞧了眼姬定,然后才道:“跟预想中的差不多,齐王并未答应与我们结盟,同时齐王希望我们借一条粮道给齐国,用于支援韩国。”

魏惠王听罢,道:“齐王可真是欺人太甚。”

不结盟,还要借粮道,这不是欺人太甚是甚么。

惠施笑道:“大王勿恼,且听臣说完,如果我们愿意借一条两道给齐国,那么韩国也愿意借一条粮道给我们,用于支援河东地区。”

魏国的地形是很离谱的,看上去好似被韩国一道切成两半,如果韩国愿意提供粮道,对于魏国确实一个帮助。

但这远远不够。

魏惠王还是非常生气。

惠施又道:“齐王不愿意与秦楚为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向我们借粮道,意在随时支援我们,但前提是我们支持不住。”

魏惠王哼道:“不就是先让我们自相残杀,削弱我们各国的国力,然后他再出来打病老虎,我们魏国可没有少吃这亏啊。”

惠施道:“故此想要依靠齐国,于我国不利。”

魏惠王道:“相邦也认为,我们还是该追求与秦国联盟?”

惠施点点头。

魏惠王沉吟半响,道:“又得劳烦相邦你去一趟秦国。”

惠施瞧了眼姬定,暗自一叹,稍稍拱手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其实早在去年,姬定就提出联秦的策略,但只因上回使楚失败,魏惠王也不敢再让姬定担任这么重要的任务,毕竟姬定太年轻了一点,十多岁,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小孩啊!

而在这些纵横家四处奔波之时,各国将帅也都在积极备战,这事情都已经发展这地步,袖子都撸起来了,这不打那是不可能得,不管打谁,总要干一干。

而秦国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故此秦国也是最先发难的,他开始针对魏国在河西仅有的城池发动进攻,而且是以泰山压卵之势,直接十万大军压上。

作为盟友的楚国,等到秦国出兵之后,也立刻出兵攻伐魏国。

魏惠王在宫中哀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

楚国这回可也是全力以赴,因为对于楚国而言,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楚国也一直寻求为进军中原撕开一道口子。

故此楚威王这回派出麾下大将昭阳统兵伐魏。

昭阳将中军大帐设于陈(河南周口),这陈就是以前的陈国,七十多年前,被楚国消灭。

“主公,刚刚传来消息,宋国一支主力大军集结于商丘。”一个谋士,入得屋内,向昭阳禀报道。

商丘可就在陈上面。

昭阳问道:“可知有多少人马?”

那谋士道:“不下于三万。”

昭阳皱眉道:“小小宋国也敢与吾为敌?”

那谋士道:“自然是没有这么简单,消息还说,其实齐国在后面唆使宋国出兵,为此齐国还赠予了宋国不少粮食。”

昭阳沉吟半响,道:“立刻传信景将军那边,让他们先别进军,护住侧翼为先。”

那谋士道:“可如果景将军不按计划进军,那么我们是难以一举拿下襄陵。”

昭阳叹道:“这也没有办法,如果不护住右翼,万一宋军突然杀出来,可截断我军后路,亦可直奔我们中军大帐,我们还得另想对策啊!”

正当这时,一个年轻小将走了进来,道:“启禀大将军,齐国大将田盼率领三万大军去到徐州驻扎。”

昭阳狠狠骂道道:“这齐人真是鼠辈,要打就出来打,躲在后面算什么男人。”

徐州是交通要冲,是齐楚争夺的关键,谁若占有徐州,谁就能够先发制人,上回楚威王伐齐就是要夺徐州,结果失败而回,如今这弊端渐渐显露出来。

那谋士道:“这齐国在边上虎视眈眈,看着我们自相残杀,也使得我们难以集主力进攻魏国,就还不如向宋齐宣战。”

楚国现在国力强盛,即便要打,楚国倒也不怕,至少比现在好。

昭阳为难道:“如今我们与秦结盟,若是要向齐宣战,也得先与秦商议。”

如果齐国没有与韩、赵结盟,那楚国打也就打了,如今楚国要是跟齐国宣战,韩、赵必然也加入与秦魏的战场,事先二国只是讨论伐魏,其它的可没有说。

于是昭阳立刻传信楚王。

楚王宫。

楚威王接到昭阳来信,差点没有气得吐血,这就是他上回失败的后遗症,齐国这么一弄,无疑在他伤口上撒盐,嘴里骂道:“有朝一日寡人定要将那田盼碎尸万段。”

坐在左首的一个老者道:“大王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这老者名叫高固,乃是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但是由于楚国没有改革彻底,宰相的权力是远不如秦魏等国。

权力最大的还是昭、景、屈三大家族。

楚威王就问道:“令尹有何对策?”

高固咳得几声,道:“依臣看来,有齐国在旁相助,我军是难以消灭魏国的,只会让秦国和齐国得利,臣建议不如与魏国结盟,破坏齐魏联盟,同时又可割断齐国与韩、赵的联系,既孤立了秦国,又孤立了齐国。”

楚威王道:“这如何能行,之前我们与秦国已经结盟伐魏,如今这才刚开始打,怎能就背信弃义。”

高固问道:“难道大王认为秦楚联盟能够一直维持下去吗?总会有一日破裂的,如今我们拖住魏国重兵,但因为有齐国在,我们难以兼并魏国,而秦国在西边自然得利,这联盟是不利于我国,那为何还要坚持与秦联盟。”

楚威王皱眉道:“拿不下魏国,倒也不损失什么,可若这么做,那定会激怒秦国,会令我国东西难顾,也会令中原诸侯认为我楚人不讲信用。”

高固激动道:“中原哪个诸侯讲信用。”

楚威王还是有些犹豫不决,道:“还是先派人去秦国与秦君商议一下吧。”

高固瞧了眼楚威王,沉吟一会儿,道:“秦国在西边,暂时难以帮助我们,若想破宋齐联盟,就必须拉拢燕国,记得两年前,燕文公去世,齐王竟然借着办丧事之名,攻伐燕国,此举彻底激怒了刚刚上任新国君,他也一直在寻求报复齐国的机会,大王可派人去游说燕国加入秦楚联盟。”

......

相比较而言,秦国那边要更加顺利一些,很快就将魏国河西的城池全部拿下,剑锋直至黄河东岸的汾阴、皮氏、曲沃三地。

扫平河西,等于是将魏国插在自己喉咙上的剑给拔了出来,但是这个其实在雕阴之战就基本上完成,目前做的只是扫尾工作,现在秦国得战略,是在河东建立根据地,唯有如此,才算是打通了东进的大门。

魏国早已经放弃河西,依靠在河西修建的长城,固守东岸。

更令楚威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使臣都还没有派出来,那魏相惠施就已经秘密来到咸阳,与张仪商谈结盟一事。

而张仪则是向惠施索要河东汾阴、皮氏、曲沃三地。

“这不可能!”

惠施是直摇头道:“如果将汾阴(今山西省运城市)、皮氏(山西河津市)、曲沃三地割让给你们秦国,那你们秦军随时都可以进犯我国河东地区。”

这三个城池是非常重要的,皮氏和汾阴刚好在河边上,曲沃在腹地,形成一个三角形,就如同一把利剑插入河东腹地,直逼魏国以前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但对于秦国而言,更为重要,要知道河东地区是在函谷关内,换而言之,如今齐、楚、韩、赵、燕想要攻秦,必须要通过函谷关,唯独魏国是不需要的,而这三镇刚好是函谷关的上方,秦国图谋这三镇,一来可以保证自己在河东占据主动权,二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魏军不能绕道函谷关后面,威胁到函谷关。

张仪对此是志在必得,道:“难道现在我军就不能随时进犯贵国在河东的领地吗?”

惠施道:“你们秦军可还没有过河。”

张仪呵呵笑道:“那我们就猜一猜河东的魏军还能够挡得住多久。”

如今秦国是全力以赴,而魏国分兵作战,不可能调派援军来支持河东地区的。

惠施道:“难道秦相以为,齐、赵、韩三国真的只是在旁观望吗?”

张仪摇着头道:“我太了解齐人了,他们若真心帮助贵国,何不直接与贵国结盟,他只是不愿意见到我国消灭贵国,但如果我军只是要占领这三个地方,齐、赵、韩三国绝对会袖手旁观。”

惠施不由得皱了下眉头。

不得不说,张仪说得很对,如果只是拿下这三个地方,赵、韩不可能出兵的。

张仪又道:“这三座城池,我们是要定了,如果贵国愿意将这三个地方割让与我国,那我国便愿意与贵国结盟,如果贵国不愿意,这三个地方还是会被我国夺取,并且我国还会持续对贵国用兵,直到占领整个河东地区。”

说罢,他又用温和的语气说道:“相信魏相心里也是清楚的,即便今日我国迫于当前局势,与贵国结盟,但日后我们还是想办法拿下这三地,我们的盟约也会因为这三地变得十分脆弱。

如果贵国愿意割让三地于我国,那我国也会在河西割让三镇给予贵国,作为补偿,如此我们的盟约将更加牢靠,我们秦魏联手,那么不再畏惧齐、赵、韩三国。”

你给我河东三镇,我给你河西三镇,这听着是很公平。

但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魏国国力大不如前,早已经没有进攻秦国的实力,即便秦国在河西给予魏国三镇,秦国随时都可以拿回去,但是若给秦国河东三镇,那可就大不相同,秦国就可以随时出兵河东,将魏国势力彻底赶出关内。

但表面上是非常平等的。

惠施权衡半响,道:“此事我不能做主,我得先传信给吾王。”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如人,张仪这么嚣张,惠施也只能忍着。

张仪笑道:“我军可不会停止进攻的,魏相可得赶紧做出决断啊!”

惠施恼怒地瞧了眼张仪,起身道:“告辞。”

原来秦国就没有想过真的与楚国结盟,虽然在此之前,秦楚是有过百年之久的盟约,是老朋友了,但那是为了对付晋国,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强大起来,两国又共同对付魏国。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秦国变得非常强大,令诸侯畏惧,楚国也变得非常强大,令诸侯畏惧,两国结盟的意义,一定是有一个更强大国家威胁到他们,而他们如今可就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且在伯仲之间,这结盟意义非常小。

去年张仪使楚,只是为了破坏魏楚联盟,张仪心里也明白,秦国若跟楚国结盟,大家都害怕,必然会抱团。

那么三晋重兵将会堵住秦国东进的道路上,楚国最多也就是在后方齐国缠绵。

这可是秦国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秦国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的破坏三晋结盟。

张仪与嬴驷早就商量好了,一开始就大军压上,但又留有余地,不让韩、赵出兵援魏,目的就是迫使魏国来谈判。

信用!

抱歉!

这年代谁讲信用谁sb。

惠施就赶紧传信给魏惠王。

魏惠王动心了,如果能与秦国结盟,魏国便能喘一口气,目前给予魏国最大压力得,可就是秦国啊!

姬定突然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啊!”

魏惠王呵呵道:“先生确实是料事如神啊。”

姬定却道:“但是我的计划却是与楚国联盟,而非是与秦国联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