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周天子 第一百四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深夜。

睡梦中的姬舒忽觉背部传来阵阵凉意,于是她转过身来,往她认为温暖的地方挪动了少许。

但那处并未有她想象中得温暖,她不禁下意识地伸手过去。

空空如也。

睡梦中的她突然睁开眼来,柳眉微蹙,漆黑的眸子闪烁着一丝犹豫。

过得片刻,她终究还是坐起身来,披上外衣,去到外屋。

一束火光射来。

微微有些刺眼。

她下意识眯了了下眼,过得一会儿,前面模糊的景象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只见姬定裹着一件外衣,坐在火炉前,愁眉不展,双眸在火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不安的光芒。

姬舒皱了下眉头。

一直以来,姬定在她面前,都是充满着自信,仿佛是全能全知一般,不管是面对任何事,任何困难,他都是一脸从容淡定。

从未!

姬舒从未见过这般焦虑不安的姬定。

于是,她走上前去,轻声问道:“怎么了?”

姬定微微一怔,偏头看去,却是露出歉意的微笑道:“抱歉!打扰你休息了。”

姬舒只是浅浅一笑,然后坐了下来。

姬定叹了口气,道:“当初的预判失误,到底还是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姬舒稍稍一愣,不明所以地看着姬定。

姬定又是叹了口气,道:“在我的预测中,巴蜀乃是秦楚最好的战场,由于有蜀道的阻隔,注定二国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张仪竟然会选择冒险吞并整个巴蜀,并且秦军还真的迅速击溃了蜀国,拥有蜀中的秦国,在巴蜀地区将有了与楚军一战之力。”

姬舒疑惑道:“但你之前不是说巴蜀的情况,还是在你的掌控之中吗?”

姬定点点头道:“我原以为是这样的,我还是可以顺势在蜀中建立起新会,但是...但是预判失误的代价,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也不是我东奔西跑就能够解决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皱了下眉头,道:“为什么我认为巴蜀会是秦楚最好的战场,其原因就是巴蜀的地形,令两国难以展开大规模的战斗。那么如此一来,楚国就有足够的实力,阻挡东边的齐国。”

姬舒凤目一睁,若有所思道:“而如今秦楚二国都在增兵巴蜀,那么齐楚的均衡实力也将会被打破。”

姬定点了下头:“正是如此,当下齐国的举动,令我感到非常忧虑。”

他可从未奢望齐国只会当一个观众,唯一确保和平,就是实力均衡,齐楚在巴蜀大战,导致东线已经是实力失衡了。

姬舒道:“如今齐国与魏国等国达成协议,确保其它诸侯国都不会参与其中,换而言之,齐国也不想扩大战争。”

“我起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姬定摇着头道:“但是我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如果齐国只是想沾一点便宜的话,他大可不必与各国签下这份协议,因为就算不签,三晋也不会想卷入其中,我的猜测若是没有错的话,也就是说齐国渴望对楚国发动一场大战,故此齐相才主动与三晋签订那份协议。

身为楚相的我,应该传信告知楚王,防备这一点,但是我又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一旦告知楚王,那么楚王极有可能会选择停止巴蜀战争,全力以赴东边的齐国。

那么这将给秦国带去喘息之机,给予秦国整合巴蜀的机会,目前尚弱的新会,以及那软弱的蜀王,根本就不是秦国的对手,很快他们就会被剿灭。”

听到这里,姬舒总算是明白姬定为何焦虑。

若以楚相角度来看,是理应劝说楚王,改变战略,全力应付东线的威胁,因为他猜测齐国可能是要玩一笔大的,那么西线战场是可以防守为主。

这才是最符合楚国的利益,毕竟东边才是楚国的核心利益啊!

而巴蜀对于楚国而言,关键是那盐泉,守住盐泉就行。

但如果这么做的话,那就不符合姬定个人的利益。

当楚国利益与姬定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之前姬定不管是卫国,还是在楚国,他都在尽量避免自己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他的很多计谋,都设计的比较复杂,或者要多走两步,原因也是如此。

姬舒道:“可若不这么做的话,楚国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届时你的计划,依旧难以成功。”

姬定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若从长远来看,我确实应该先退一步,但偏偏巴蜀对于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让秦国整合巴蜀,我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艰难,但若楚国遭受重创,我可能会因此失去楚王的信任,以至于全盘计划都功亏一篑。”

姬舒沉默了。

这是她难以企及的,她也无法为姬定出谋划策。

过得一会儿,她突然道:“我记得你曾三番五次提到过,你选择的这条道路,无比艰辛,再苦再累,也都在你的预计之中,如今的困难难道不正是你预计的吗?也就是说你并未预判失误。”

姬定一怔,偏头看向姬舒,过得片刻,他自嘲地笑道:“也许我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坚强,但是好在有你在我身旁,两个人的坚强,总归是要强于一人的。谢谢你!”

姬舒摇头笑道:“我并未帮你什么。”

但她并不知道的是,她其实给予了姬定太多太多的帮助。

她的执念,又何尝不是一种坚强,在遇到姬定之前,她从未成功过,一直都是失败失败再失败,这也让她在面对如此危机之时,并没有感到恐慌。

她的坚强也感染了姬定。

姬定到底不是完人,当初他一无所有时,自然可以坦然面对失去,面对失败,面对任何危机,但如今他拥有了许多,他变得害怕失败,害怕失去。

而他之前一直孤军奋战,并没有意识到他也是需要别人的支持。

姬舒问道:“那你可有想到应对之策?”

姬定摇摇头,但嘴角那一抹自信的微笑,再度出现在他脸上,只听他说道:“这世上从未有过绝路,有得只是绝望。

如今齐国的动机尚不清楚,我只不过是在自己吓唬自己。打起来!打起来就会出现机会。”

冷静下来的姬定,又重新梳理局势,看看有什么细节是自己所忽略的,并且在第二日就立刻写了一封信,送去楚都。

信中内容,就是告知楚王,东边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但同时他担心齐国的消息,会影响到在西线征战的昭阳。

其实东线的情况,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完全是在齐国手中握着,但是巴蜀对于他而言,是至关重要,这不到最后时候,他是不愿意放弃的。

况且目前来说,尚不知齐国具体的打算,在这种情况下,姬定认为是能拖则拖,一定要稳住西线。

确实也影响到了。

远在巴蜀统军与秦军作战的昭阳,在得知齐国的举动之后,是深感不安,故此他迫切的希望能够拿下江州。

只要拿下江州,那么秦军必然要退到蜀中,一时半会是难以对楚国所控制区域造成威胁。

这就可以极大的减轻西线的压力,在东线就可以全力以赴。

但是魏章所率领的秦军,也展现出强大的意志,是死战不退。

其实之前魏章是有所保留的,他并未将巴中视为秦地,这不是自己的地盘,自然也不会珍惜。

魏章是能战则战,不战则退。

但是退到江州之后,张仪给他下了死命令,必须要死守江州,除非战死,否则的话,决不能撤退。

秦军也因此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而随着双方的援军几乎是同时抵达前线,战争的天平渐渐倒向秦军一方。

虽然双方都得到补给,且楚军目前还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但是昭阳心里明白,在这寒冬之际,想要速战速决,已经是不可能的。

可一旦东方生变。

情况将会对他们非常不利。

就在这时,楚王来信了,信中告诉昭阳,勿要急于求成,以免得不偿失,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齐国的举动都在寡人的掌控之中。

不得不说,这封信可真是来得恰到好处,这令昭阳浮躁的心,渐渐冷静下来,他立刻下令暂缓进攻,待寒冬过去再说。

.....

冬去春来。

温暖的春天总是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期待和憧憬。

然而,这个春天注定会让人怀念刚刚过去的寒冬。

这天气刚一转暖,齐国就按耐不住了,宋齐八万大军,是浩浩荡荡的杀向楚国巨阳。

虽然在会议上,姬定很嚣张,主动宣战,但嘴炮终归是嘴炮,嘴炮是改不了的现实的,当下的局面,楚国只能是处于防守。

楚国大将屈盖率领六万楚魏联军应战。

然而,几乎是同时间,秦国大将军公子疾率领三万河西秦君,从少梁出兵,针对河东地区在展开攻势。

然而这出门,就遇到魏军非常顽强的抵抗。

亲自来到前线督战的公子疾,不免感到有些诧异,“奇怪!河东魏军何时变得这么顽强?”

他以为第一战,应该是很轻松的,因为这都还没有打到魏国在河东修建的长城。

正当这时,公子疾身边一人,突然道:“少将军,你快看。”

公子疾举目看去,但见魏军阵中竖起一面大旗,不禁眉头一皱,道:“原来如此。”

过得一会儿,公子疾便下令暂时撤军。

待秦军退去之后,只见魏军阵中走出一个中年人来。

此人正是昔日的秦国大良造,曾与公子疾联手,凭借一战,一举拿下河西地区的公孙衍。

只不过如今他成为魏国犀首。

这魏人也并不糊涂,当初能够收复河东,全凭楚国在牵制秦国,但是如今楚国是四面受敌,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那么秦国就极有可能会出兵河东。

而河东地区又与大梁相隔甚远,必须的派遣一名独挡一面大将军前去镇守。

于是惠施劝说魏惠王启用公孙衍。

这公孙衍不但能够独挡一面,而且对秦军是了如指掌,关键公孙衍当初离开秦国,也是因为对于故国的眷念,不忍痛下杀手。

魏惠王听从惠施的建议,重新启用公孙衍,且拜他为犀首,命他驻守河东。

这倒是令公子疾有些措手不及,有没有公孙衍的魏军,可能就是两支军队,故此公子疾选择先撤军,不过面对昔日的长官,这公子疾不但没有丝毫胆怯,这心里反倒是十分激动的,这棋逢对手,他很渴望能够与公孙衍一战高下。

故此他要重新布置作战计划。

但是公孙衍看着撤退的秦军,脸上却充满着忧虑。

这一支秦军可是他一手打造的,知己知彼的他,知道目前的魏军并不是秦军的对手,而千疮百孔的魏国,更难以与国力日益强大的秦国抗衡。

魏国迫切的需要盟友的支持。

秦国出兵河东的消息,令魏国上下都感到极为恐慌。

这东边才刚刚打起来,西边又生战事。

四战之地的劣势再度显现出来,不管哪边开战,魏国势必会卷入其中。

魏国上下纷纷要求楚国履行诺言,出兵救援河东地区,否则的话,魏国将从巨阳撤兵。

濮阳!

“虽然老夫知道楚国目前的情况非常难,但是老夫现在也没有办法,目前河东地区是岌岌可危,如果楚国不能出兵相助得话,那么纵使老夫想,老夫也难以维持我国与楚国的联盟。”

惠施是既无奈,又坚决地向姬定说道。

他其实也不想向姬定求助,楚国面对的敌人可比魏国多多了,且强大多了,这时候向楚国求援,这显然非常不厚道。

但是他没有想办法,魏国贵族强烈要求楚国出兵救援,毕竟这人都是自私的,他们都认为自己都在挨打,为什么还要借兵给楚国抗击齐国。

姬定瞧了眼惠施,沉吟少许,道:“但是魏相也清楚,我们楚国暂时难以抽调大量的兵马前去救援。”

惠施没有做声。

他知道,但他真的没有办法,国内给予他的压力太大了。

姬定又道:“我认为情况也并不是那么糟糕,毕竟秦国十万主力在巴蜀作战.....。”

不等他说完,惠施便道:“但即便如此,河东地区依旧难以抵抗住秦国在河西的主力。”

姬定皱眉不语。

他若再写信给楚王,让楚国出兵支援河东地区,楚王断不可能会答应的,目前楚国的局势岌岌可危,他再怎么忽悠,楚王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抽调兵马前去救援的。

但如果不帮忙的话,一旦魏国在巨阳撤兵,这巨阳就岌岌可危啊!

惠施瞧了眼姬定,道:“我们犀首有一计,可解河东之危。”

姬定忙问道:“魏相请说。”

惠施道:“方才你说得也对,秦国到底也在多处作战,这国内兵力肯定也是不足的,与其出兵支援河东,就不如再给秦国施加更多的压力。

由楚军从武关进攻秦国,而我国将会联合韩国与赵国,从函谷关进攻秦国,如此一来,秦国就不可能集河西主力去进攻河东地区,河东之危可解。”

姬定犹豫道:“此计虽好,但是...但是我若写这封信回去,可能会令楚王不再信任我,在这种危机的时刻,我应该一心为楚国考虑。”

惠施道:“这我也知道,但是我们大王也面临着国内巨大的压力,如果楚国此时不履行诺言,挺身相救,那么楚魏联盟也必然会破裂。”

该死的张仪,想必这就是你进攻河东的目的吧。姬定不禁暗骂一句。

楚魏联盟,就在于楚国将保护河东地区,这是姬定在相邦大会上许下的诺言,如今秦国来了,你楚国救不救啊!

但若不救,魏国自然不会相信楚国。

姬定沉默半响,点头道:“好吧!我立刻传信回国。”说到这里,他又问道:“但是魏相有把握说服赵国和韩国吗?”

惠施道:“如果楚国坚决支持我国,那老夫将更有把握说服韩国和赵国。”

姬定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会尽力而为的。”

......

姬定料想的一点没错,当他的信送到楚都之后,立刻就引起不小的争论。

随着楚国的情况愈发不妙,也导致越来越多人对姬定表示不信任。

他们认为都是姬定将楚国拉入这个困境的,若非姬定当初站出来为魏国说话,楚国又岂会陷入两难的局面。

会议上。

许多贵族向楚王表示,应该立刻将姬定驱逐处境,更激进的人,甚至都要求让姬定立刻回来,然后将其处死。

同时他们也还表示,不应该再顾忌魏国的死活,应该立刻与秦国修好,然后再东线全力应对宋齐联军,如此一来,也就不再担心魏国撤兵。

他们的理由也是非常充足的,目前秦国到底不会对楚国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至于蜀地么,在秦国没有去之前,楚军也没有再进攻。

这证明蜀地在楚人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远不能跟巨阳相提并论。

而齐国是可以直接威胁到楚国的腹地。

故此他们支持与秦修好,对抗齐国。

如果这个战略方针改变的话,姬定的作用将会大大降低,甚至于都无关紧要,因为姬定就是楚魏联盟中间的线,如果不再与魏国联盟,那么这线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然而,楚威王考虑的可不仅仅是战局得问题,还关乎下一代,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为王子槐铺路,故此姬定这一颗棋子变得越发重要。

如果不用姬定,之前的准备,统统都将付诸东流。

高固知道楚威王在担忧什么,因为这是他出得注意,于是主动开口道:“大王,臣不赞成此时与秦国修好。”

楚威王一怔,问道:“令尹此话怎讲?”

高固道:“目前我军还在于秦军交战,如果我们主动示好,那么秦国自然会认为我国目前内忧外患,已经抵挡不住了,且不说秦国会不会愿意与我国修好,就算愿意,他们也一定会漫天要价,不管我们答应与否,这都会影响到我军的士气啊!”

楚威王稍稍点头。

高固又道:“至于说是否支援魏国,如果我们突然放弃魏国,我们可是得不到半点好处,这好处都让秦国给拿走了,那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岂不是白白浪费。”

“令尹此言差矣。”

潘郢站出来,道:“如今情况对我国非常不利......!”

“哪里不利?”

高固当即打断了他的话,义正言辞道:“江州目前还是我们处于攻势,而巨阳我们也有重兵防守,宋军尚未突破我军防线,景将军如今都还守卫着徐州前线,牵制齐军主力,我们寸土未丢,未尝败绩,这劣势都只是存在你们口中。

至于你们认为都是周客卿让我们楚国陷入这等困境,那老夫倒要问问你们,周客卿是在我们最为风光之时来到我们楚国的吗?

不。

周客卿是在我们最难之时,来到我们楚国的,并且一度为我国消除外患,至于当今困境,亦非是周客卿造成的,而是蜀国无能所至,倘若秦国未能吞并蜀国,岂有今日之患。”

这一番话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潘郢等人皆是哑然不语。

楚威王也醒悟过来,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已经到这一步,要想在回头,付出的代价可能要远胜于坚定走下去,点头道:“令尹说得对,目前我们寸土未丢,而你们却要寡人向秦人卑微求和,真是岂有此理。

寡人亦相信周客卿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寡人之事,寡人对周客卿充满着信心。另外,周客卿在信中说得非常明确,如果我们此时不帮助魏国,那么秦国将极有可能趁机拉拢魏国与韩国,到时他们三国联合起来,秦军将可出函谷关,借道韩国进攻我国,那样一来,才是岌岌可危啊!

寡人决定将从各地再征召三万兵马,由进攻武关,寡人不求能够占秦人寸地,但求能够牵制住秦军部分主力,以分担魏国河东地区的压力。”

楚威王到底是一代雄主,虽然年迈,但胆色依旧在,他心里非常清楚,咱不好受,秦国肯定也不好受。

秦国在巴蜀有十万精锐,北边还在与义渠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都在打,河西又主动攻击魏国,函谷关也要重兵把守。

秦国目前唯一比楚国好一点的,就是秦国不需要面对另一个大国。

这就看谁顶得住啊!

随着战局变得越发复杂,秦国、楚国都被迫要全力以赴。

局势也变得是扑朔迷离。

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打到这个地步,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只会是秦楚在巴蜀狗咬狗,打打代理人战争,没有想到,看戏不成,反倒被卷入其中。

这就是战国。

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能置身事外。

而如今除齐国之外,谁也无法预料到底此番大战,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齐国却是信心满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