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合纵VS连横

周天子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合纵VS连横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宋都,商丘。

“相邦!刚刚传来消息,秦国大将公子疾已经率河西之兵攻打魏国河东。”

田盼来到屋内,激动地向邹忌道。

“当真?”

邹忌倏然起身。

田盼点点头,道:“千真万确,不过魏王又重新启用公孙衍镇守河东,暂时挡住了秦军的攻势。”

“哼!公孙衍一人也翻不了天,而且,这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邹忌呵呵笑道:“这张仪果真没有令我等失望呀!”说着,他眯了下眼,道:“如今就差一个国家了,倘若靖郭君那边也能成功的话,我齐国霸业可成啊!”

......

战无休而祸不息。

随着秦国出兵魏国,这也正式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这将预示着没有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不管愿不愿意,大家也都只能全力以赴。

拼国力的时候到了。

而楚王是力排众议,将履行自己的承诺,河东地区就是楚国的核心利益,立刻调兵遣将,开赴武关。

楚国的这个动作,立刻给魏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惠施以此又说服赵国与韩国,从韩国的宜阳出兵,进攻函谷关。

虽说韩国、赵国一直都在避免战争,但是事已至此,他们也是避无可避,如果放任秦国吞并河东地区。

那么韩国、赵国都将受到秦国的威胁。

关键还是楚国真的出兵了,这是很重要,如果楚国不出兵的话,韩国不见得会答应,而楚国出兵武关,同时又与秦国在巴蜀鏖战,那秦国还能剩多少余力,来对付他们三晋盟军。

一条合纵线已然形成。

而齐国和秦国虽然并未结盟,但却胜似结盟,双方心里都是有数的,这种配合,还不会玩么。

连横线也将形成。

可见合纵连横,就是此时此刻的主旋律。

就是说不管怎么去变,最终都是合纵VS连横。

然而,此时远在北边的燕国,就变得至关重要,燕国也是目前唯一还没有表态的国家。

是合纵!

还是连横!

亦或者...。

不!

如今可没有什么独善其身的机会。

大家都结盟,你独善其身,那就等着孤立无援吧!

就在这时,中山国相国司马赒突然来到燕都,会见燕君。

“你说什么?”

燕君惊讶地看着司马赒,道:“你们中山国打算进攻赵国?”

目前赵国的武功乃是三晋最强,中山国竟然打算主动挑起与赵国的战争,这是疯了吗?

这真是令燕君没有想到。

司马赒点头,道:“是的,因为对于我们中山国而言,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吾君希望贵国能够助我国一臂之力。”

燕君问道:“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何谈起?”

司马赒立刻道:“目前那赵侯正统兵与胡人作战,同时赵国还得与和韩国、魏国一道抗衡秦国,这国内必然空虚,故此吾君决定趁机出兵收复故地。”

燕君听罢,皱眉不语。

你们收复故土,跟我燕国有什么关系,你们这不是成心给我燕国找麻烦吗。

司马赒看出燕君所想,又道:“君上,贵国处于齐国与赵国之间,经常顾此失彼,这也迫使贵国时时刻刻都需要两线作战。

如果今日贵国给予我国支持,从赵国手中夺回故土,那么我国也就能够帮助贵国分担西线赵国的压力,贵国便可全力应对齐国的威胁。”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下,又道:“那赵侯为何选择北上与胡人作战,无非就是希望为赵国消除后患。而消除后患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令赵国可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对中原进行扩张,那么我国是首当其冲,故此吾君才决定此时出兵赵国,而一旦我国被赵国吞并,那么贵国也岌岌可危啊!

而且目前乃是削弱赵国最佳时机,因为齐国正在联合宋国攻伐楚国,无暇北顾,贵国南边并无压力,而韩国、魏国又要面临西边秦国的威胁,也无力给予赵国支援。”

燕君点点头,沉思半响,道:“此事事关重大,寡人还得慎重考虑考虑。”

司马赒也不再多言,拱手一礼,便退了下去。

待司马赒离开之后,燕君又向在坐的大臣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立刻便有一名大臣站出来,道:“臣以为司马赒说得很有道理,近年来赵侯一直统兵征战诸侯,可见其野心不小,等到赵侯消灭胡人,那么对于我国的威胁比如今要更大,我们何不先下手为强,赵国目前国内十分空虚,乃是攻伐赵国的最佳时机,若能够削弱赵国,对于我国百利而无一害啊!”

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道:“我国若想壮大自己的实力,要么东去,要么南下,但是齐国国力强盛,我国一时难以得逞,那么就只有往东,攻伐赵国,先增长国力,然后再与齐国一较高下。”

许多大臣都支持攻伐赵国。

燕君觉得大家说得也很有道理。

目前赵国国内确实非常空虚,原本赵国都是在尽量避免参与中原的战争,但最近逼得也没有办法,三晋这时候需要团结,故此从国内又抽调部分主力前往宜阳。

这时候要不去打他,等他强大之后,他肯定会来打你的,就算不打你,去打中山国,那燕国也受不了啊!

这时,站在末尾的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突然站出来,道:“大王,您贵为君主,应该看得更加长远,而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否则的话,这将会得不偿失啊!”

燕君举目瞧了眼那人,问道:“苏先生有何建议?”

此人正是苏秦。

他来到燕国,也有近一年,由于他在相邦大会上,表现的非常出色,得到相邦子之的欣赏,随后子之又将他引荐给燕君。

但可惜一直未得到燕君的重用。

也真不是燕君不识货,只是这苏秦平时不大说话,跟个哑巴似得,这还是苏秦第一回在重大事情上面开口。

苏秦就道:“当今天下局势,乃是楚联合三晋,对抗秦齐,为何三晋要联盟?为何三晋又要与楚国结盟?

就是因为三晋都明白,目前秦、齐、楚三国最为强大,单凭他们任何一国,是无力与之对抗。

同时,三晋联合亦挡不住秦、齐、楚三国联盟,故此他们需要拉拢其中一个强国,去对抗另外两个强国。

之前三晋是与秦国联盟,对抗楚国,如今他们又与楚国联合对抗秦国。”

“这不用苏先生来教我们。”一个大臣怫然不悦道:“此与我们攻伐赵国有何关系?”

苏秦瞧了眼那人,道:“如果我们此时攻伐赵国,可不仅仅是攻伐赵国,而是与三晋,与楚国为敌,也就是说我们将站在了秦国与齐国这一边。”

“苏先生有所不知,我国与秦国关系一直以来都非常要好,秦国屡屡帮助我们,我们助秦,有何不妥?”

燕君也是频频点头。

他妻子可就是嬴驷的女儿啊!

燕国、秦国最近的关系极为密切。

苏秦不紧不慢道:“帮助秦国,那当然是可以的,但也得量力而行,可是齐国的话......由于我们燕国就在齐国的后方,而齐国又心怀霸业,若齐国要奠定其霸业,必然是要对付我燕国。

秦国到底是远在西方,一旦我们得罪了三晋和楚国,那么到时齐国来打我们的时候,楚国、韩国、魏国可挡住秦军,赵国又会与齐国联合攻伐我们,到时我们真的是孤立无援。

我们燕国的情况与韩、魏像似,故此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对付强国,而不应该自相残杀。”

燕君稍稍点了下头。

他方才看到的的确只是三国之争,忽略了三晋的同盟关系,以及三晋与楚国的关系。

“真是一派胡言啊!”

只见一个须发苍白的老者抚须反驳道:“苏先生的这一番言论,是笃定我们此次攻伐赵国将以失败告终,但若是成功了呢?

若成功,赵国甚至于被我国消灭,那么如此一来,我国实力将与齐国不相上下,何惧齐国?

方才苏先生自己也说了,三晋时而与秦国结盟,时而与楚国结盟,可见这盟约根本就不可信,唯有壮大自己的实力,才可保全自己啊!”

说着,他又向燕君道:“君上,如果依苏先生之言,与三晋结盟,那么齐国必然会对我国出兵,而同时又破坏我们与秦国的关系,而赵国此时又无力再支援我国,到时才是真正的孤立无援啊!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与齐国结盟。”

随即又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反对苏秦。

燕君点点头,道:“苏先生的话,倒是提醒了寡人,目前三晋正在与秦国作战,若是我们与赵国结盟,也会破坏我们与秦国的关系,这是断不可取的,故此寡人决定支持中山国出兵赵国。”

最终燕国还是倒向了连横一方。

苏秦也没有勉强,还是与往日一样,悠哉悠哉的回到家里。

只见厅中有一个与他年纪相当的男子。

苏秦见到此人,不禁微微一愣,问道:“田先生何时来的?”

此人名叫田広,乃是齐国靖郭君田婴的家臣。

田広拱手一礼,便回答道:“我与中山国相邦一道来的。”

“司马赒?”苏秦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田広道:“我听闻方才先生在朝堂之上,建议燕君与赵国联合对付我齐国?”

苏秦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田広当即皱眉道:“先生为何这么做?”

苏秦道:“因为我见燕国大臣们都支持与中山国联盟,攻伐赵国,故而才那么说得。”

田広兀自不解。

你难道就是初代杠精么?

苏秦笑着解释道:“我知道燕君是不可能采纳我的建议,因为如今燕后便是那秦君之女,就这一层关系,燕国是不可能与三晋联盟的。

故此我选择与燕国大臣不一样的建议,万一燕国失利,燕君必将会想起我的这番话,自然就会重用我。

我才能够帮助齐国,消灭燕国,永绝后患。如果成功了,那我齐国霸业可成,那我苏秦是否得到燕君重要,自然也就不是那么重要。

这也是我与大王、相邦早就商量好的。而事实也如我预想中的一般,燕君并未采纳我的建议。”

“原来如此。”田広稍稍点头,又拱手道:“方才误会了先生,还望先生勿怪。”

苏秦连连摆手,道:“我主动请求来到燕国,就已经料到会被人误会的,若没有人误会我,反倒是说明我此行非常失败。”

他就是来当间谍的,若是大家都能够看出他一心向着齐国,那他是绝对失败的。

田広哈哈笑道:“先生大量,広惭愧。”

“哪里!哪里!”苏秦连连拱手。

二人又再交谈片刻,田広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原来中山国是受到齐国的唆使。”

苏秦不由得皱了下眉头,“看来齐国已经改变战略,不打算借此机会,消除燕国这个后患,而是要挑起燕赵之争,以至使燕国难以对齐国北境造成威胁,也就是说齐国将会在南边全力以赴,可是楚国到底大国,齐国若想要一举消灭楚国,这亦非易事啊!”

念及至此,苏秦双目一睁,满脸惊惧之色,“哎呦!不好!但愿之前那封信没有误导周先生。”

他立刻书信一封,命人快马送去濮阳。

......

濮阳!

“邹忌这只老狐狸,原来下着一盘这么大的棋。”

姬定将苏秦的信一合,嘴里狠狠地骂道。

一旁的姬舒忙问道:“苏先生信中说了什么?”

姬定道:“中山国已经联合燕国进攻赵国。”

姬舒听得微微蹙眉道:“这局势可真是越来越乱了。”

姬定冷笑一声:“一点都不乱,这一切都是齐国设计好的,齐国的真实目的可能不是要进攻楚国。”

姬舒一怔,问道:“那齐国打算进攻谁?”

“魏国!”

“魏国?”姬舒微微一惊。

姬定点点头,道:“我早应该想到,此事没有这么简单。毕竟楚国拥有任何诸侯国都难以企及的纵深,且一直防备着齐国,齐国就是举国之力来攻,也难以一举吞并楚国,说不定还会陷入楚国战场,这就给予其它诸侯过攻伐齐国的机会。

对于齐国而言,一旦秦楚相争,最佳的战略就是西扩,吞并国力较弱的三晋,从而取得对楚国、秦国的绝对优势,如此便可成就中原霸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也就可以解释邹忌之前为何要与各国签订那份协议的目的,那只是为了让三晋放松对于齐国的警惕,认为齐国不可能进攻他们。”

姬舒忙道:“那你赶紧去通知惠相,令魏国早做防备。”

姬定摇头叹道:“已经来不及了。如今韩国、魏国的主力都在函谷关与秦军作战,赵国又即将面对中山国与燕国的入侵,自顾不暇,而楚国又刚刚调集兵马前往武关牵制秦军,前线的兵力又被宋国、齐国牵制巨阳和徐州前线,如果此时齐国转攻大梁,我们都将无能为力。”

姬舒闻言,不禁满面恐惧之色。

如果齐国真的一举拿下魏国,那么濮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那可怎么办?”姬舒焦虑地问道。

别说郑国岌岌可危,就连姬定的全盘计划,也已经是命悬一线。

这也是姬定到来,掀起最大的蝴蝶效应。

姬定思索半响,道:“此事先不要泄露出去,切不可让魏国知晓。”

姬舒一愣。

这是要卖队友吗?

姬定瞧了她一眼,并未解释太多,道:“我可能要出一趟门。”

......

那边中山国可不是请求燕国应允,而是他们中山国已经决定要攻打赵国,只是希望燕国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换而言之,燕国帮与不帮,中山国都是要出兵的。

在与燕国沟通之后,中山国对赵宣战。

随即燕国也对赵宣战。

虽然赵国一直对中山国都有防备,但是架不住燕国也出兵,目前赵国国内确实比较空虚。

不到半月,中山与燕国的联军就攻占赵国十余座城镇。

赵国上下大为惊恐。

如今他们国君赵侯可都不在国内啊!

主管国政的大戊午赶紧下令,让派往韩国的军队火速回撤。

虽然在函谷关一直都是韩国和魏国的主力在打,赵国其实并没有派多少兵去,但是赵国危机,也令魏国和韩国感到有些惊慌失措。

惠施赶紧找姬定商议对策。

“什么?周济已经离开了?”

惠施睁大眼睛看着姬舒。

姬舒点点头,又将一封信递给惠施,“这是他留给魏相的。”

惠施赶紧接过来,拆开来一看,满面惊惧之色,二话不说,转身小跑着的离开了,上得马车,他立刻吩咐道:“回国!快快回国。”

吩咐之后,他又急急掀开窗帘,朝着外面一名护卫道:“谷生。”

“主公有何事吩咐?”那护卫立刻上前来。

“你速速回国,告诉大王,齐国极有可能偷袭我国。”

“是。”

那护卫得令之后,立刻纵马飞驰而去。

惠施放下窗帘,狠狠骂道:“这该死的老狐狸,咱们走着瞧。”

然而,为时已晚。

当中山国、燕国起兵入侵赵国后,田盼便率领着身在宋国的十五万齐军,兵分两路,如洪水一般涌向魏国。

而魏国根本就没有想到齐国会突然对自己发难。

因为之前齐国种种举动,都预示着齐国此次进攻目标乃是楚国。

当时齐国与三晋、燕国签订那份协议,在惠施看来,也只是为了稳住三晋,不让三晋从西面进攻齐国,好让齐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楚国。

其实但凡正常思考,齐国也不会在与楚国交战的同时,去进攻三晋。

但是魏国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齐国的诡计。

而目的就是为了让魏国放松警惕。

为入侵魏国做准备。

因为齐威王和邹忌都认为,想要一举消灭楚国,是不可能的,要灭楚的话,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楚国纵深太长,这一口吞不下去。

但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却有可能是转瞬即逝的,这齐国上下都在思考,如何在短时日内,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奠定齐国霸业。

故此齐国将目标放在魏国与韩国身上。

如果一举能够消灭魏国和韩国,那么齐国将占领中原所有的战略要地,也将成为中原唯一的霸主,这霸业可成啊!

齐国之前的那一番操作,目的都是给进攻魏国做铺垫,意在分散楚国主力,让楚国无力救援魏国。

当然,其中也有秦国的一份功劳。

而如今魏国南部的三万精锐身在巨阳与宋齐联军奋战,东面两万精锐又在宜阳与秦国作战,国内也是比较空虚的,只有大梁的精锐没有动。

然而,齐国主力精锐其实根本就没有动,在巨阳跟楚国作战的乃是全部宋军,是宋人扮作齐人,而非是齐人扮作宋人。

......

楚都。

“幸亏大王料事如神,早有准备,暗中派景大将军率军赶往巨阳防守,否则的话,那魏军一撤,我军在巨阳可就岌岌可危啊!”

高固言道。

大王叹道:“非我早有准备,而是......!”

“大王,那魏使来了。”

都斜突然入得大殿,向楚王禀报道。

楚王还未说话,屈易为便是愤怒道:“他们魏军擅自从巨阳撤军,差点陷我军于绝境,他们还敢上门?”

“卿先勿要动怒。”楚王抬手拦住屈易为,又向都斜问道:“他来此作甚?”

都斜道:“据说齐军已经包围了大梁,魏王希望我们能够出兵救援。”

高固闻言,不禁皱了下眉头。

这齐军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楚威王问道:“他们不是从巨阳撤走的三万魏军吗?”

都斜道:“那三万魏军在回救的路上,被田盼手下的大将申徽伏击,被迫退守襄陵。”

楚威王面无表情,道:“你去告知他,寡人正在调集兵马,但还需要一些时日,让他们坚守住大梁。”

“是。”

待都斜退下之后,屈易为便道:“大王,如今我们哪里还有兵派去支援大梁,就算是临时召集......那可能也来不及了呀!”

如今楚国已经是四线作战,在巴蜀,在武关,在巨阳,虽然徐州目前无战事,但楚国也不敢撤走那里的主力,让景翠率领部分主力赶往巨阳,已经是非常冒险,哪里还凑得出兵马前去救援魏国。

楚威王叹道:“其实并非是寡人料事如神,而是之前周客卿曾来过一封密函,告知寡人,齐国极有可能入侵魏国,届时魏国定会抽调走巨阳的魏军,让寡人提前做好准备。”

此话一出,高固与屈易为皆是诧异地看着楚威王。

高固问道:“周客卿又是如何得知得?”

楚威王摇摇头道:“这寡人也不清楚,不过周客卿还在信中说,让寡人千万不要出兵去救援魏国,只要在东线防止齐国入侵,以及在西线继续与秦国作战便可。至于魏国的危机,他自会想办法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