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五十章 危在旦夕

周天子 第一百五十章 危在旦夕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目前从形势上来看,胜利的天平显然是更倾向于连横。

以楚国为首的合纵大队,内部已经是濒临瓦解,关键还是在于楚国被秦齐东西牵制的太狠,以及之前预判失误,又派遣重兵前往武关,导致楚国无力前去救援三晋。

而三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赵国,亦是自身难保,更别说去救援魏国。

那中山军与燕军是势如破竹,一路打到赵国信都(今邢台),如果让燕军和中山军拿下信都,那么赵国都城邯郸将完全曝露在敌军的视野中。

赵国上下是恐慌不已。

有大臣建议放弃邯郸,往北撤走,等待赵侯率军回援,再组织反攻。

但是这建议却被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小娃给驳回。

而这位小娃就是赵侯的儿子赵雍,也是赵国未来的继承人。

年幼的赵雍不但驳回大臣北撤的建议,还不顾大臣的劝阻,是亲自率领邯郸守军前往信都支援。

赵军大帐中。

“我父临走之前,将国家托付于我,我决不能令父亲失望,要么取胜,要么战死,反正邯郸丢了,我也无颜去见父亲。”

年仅十二岁的赵雍,披甲坐于帐中,是老气横秋地向一干将领道。

那些将领瞅着这小孩,不禁羞愧不已。

咱们的公子雍这么勇吗?

赵雍又问道:“诸位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

将军们皆是沉默不语。

这时,坐在赵雍身旁的一位名叫肥义的大臣道:“公子,经臣观察,中山军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我军应当避其锋芒,而那燕军是远不如中山军激进。我们可在正面拖住中山军,然后集中精锐部队进攻燕军,涨我军士气。”

赵雍只是稍稍点头,似乎有些不太满意,那双清纯的眼睛盯着墙上挂着地图。

那些将军心想,你看得懂吗?

过得一会儿,赵雍突然问道:“父亲如今在哪?”

一位将军道:“君上如今已经在回援的路上,但是由于之前君上已经率军攻入胡人腹地,这一时半会撤不回来。”

赵雍又问道:“父亲如今在哪?”

那将军稍稍一愣,手指着地图一处,道:“根据君上的回信来算的话,君上如今应该退到这一带。”

赵雍小皱了下眉头,道:“可否让父亲率军绕过塞外,从北境进攻燕国?”

“......?”

一众将军震惊地看着赵雍。

赵雍眨着眼道:“你们看,这回来的路上与去往燕国的路程也差不多,而燕国一定想不到我们会从北边进攻他们,这也许能够打燕国一个措手不及,当年齐国孙膑不就是用此策连番击败魏国么?”

“公子,这...这可不行。”

“为何不行?”

“公子,这实在是太冒险了,万一君上有个什么闪失.....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是呀!此策万万不可行。”

......

众将领吓坏了,赶紧制止这小孩恐怖的想象力。

这真是太疯狂了。

孙膑围魏救赵,好歹也是从本国出兵,至少路途上是安全的,不会被人阻截后路,就是打不过也还能够退回来。

你这好了,直接走塞外,那可都是胡人的地盘,完全没有补给可言,真是不成功便成仁啊。

关键齐国是孙膑、田忌率军,如今可是咱们的国君亲自统兵。

你这么做,跟弑父有什么差别?

赵雍又看向肥义,肥义轻轻摇头。

赵雍道:“好吧!那就依肥大夫之策,在面对中山军时,以防守为主,然后集中精锐进攻燕军。”

将军这才松得一口气。

等到这些将军领命出去之后,肥义便向赵雍道:“公子,你适才真不该那么说?”

赵雍问道:“为何?”

肥义面色凝重道:“你以公子之令,让君上以身犯险,这会令人误会的。”

赵雍道:“我只是认为大夫之策,最多只能延缓敌人的攻势,但不能反败为胜,倘若我军能够奇袭燕国本土,那么燕军必然回撤,打乱敌军作战计划,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一举围歼中山军,甚至趁势与父王从北面和西面进攻燕国。”

肥义道:“但是统兵的君上,那么就应该以国君安危为重,这胜利只是其次。”

赵雍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

大梁。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转眼之间,盛极一时的魏国,竟然半壁江山沦陷,就连国都大梁都深陷齐军包围之中。

亡国已在旦夕之间。

也可见齐国的实力,比诸侯心中想象得都要强大。

齐国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厉兵秣马,之前那一场大战,齐国也是占尽便宜,且并没有损失什么。

关键齐国并未展露出自己真正实力。

而不管是魏国、秦国,还是楚国,都一直在交战,如今都已经快要打到精疲力尽的地步。

故此当田盼率领十五万精锐之师,入侵魏国时,那可真是所向披靡,真的就跟秦国打蜀国一样,基本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在齐人眼里,中原已是唾手可得,霸业亦是近在咫尺啊!

齐威王难以安耐住内心的激动,是亲自来到大梁。

漫步在大梁的郊外河边,齐威王深吸一口气,看着远处的沃土,不禁感慨道:“这大梁果真是繁花似锦啊!”

说着,他又看向身边邹忌道:“寡人将来若将国度迁到这里,相邦以为如何?”

邹忌沉吟少许,道:“在未消灭秦楚之前,臣不建议这么做。”

齐威王问道:“为何?”

邹忌道:“此地虽乃中原的腹地,但也是四战之地,若国都在此,那就需派重兵把守,这将要耗费不少国力,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前线兵力不足。”

齐威王稍稍点头,亦觉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又道:“如今魏国已是垂死挣扎,坚持不了多久,那么下一步就是联秦灭楚,相邦以为淳大夫此番使秦可否成功?”

邹忌道:“臣以为成功可能性很大,目前据臣所知,秦国也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与我国结盟,不但可以化解秦国危机,反而能够秦国得到韩国的领地,秦国没有理由拒绝我们。”

齐威王突然问道:“秦楚之间会不会结盟?”

邹忌皱眉道:“不瞒大王,其实这也是臣最担心的事情,但是从目前看来,秦楚在巴蜀、武关还在继续交战,可见双方的矛盾依旧非常尖锐,结盟的可能性不大。臣以为除非楚国主动让出巴蜀,且不再管河东,否则的话,秦国多半还是会选择与我们就结盟,但如今我们并未出兵楚国,而楚国国内相对还是比较安定的,楚国不可能会愿意放弃那么多。”

齐威王稍稍点头。

正当这时,只见田盼走了过来,抱拳道:“臣见过大王。”

齐威王问道:“战事如何?”

田盼是直摇头道:“这大梁城还真是如传言中一般固若金汤啊!”

邹忌抚须道:“当初魏王迁都于大梁,耗尽国力来修建这大梁城,岂能让我们轻易攻破。”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一下,道:“不过我倒是识得一人,曾参与过大梁城的防卫建设,说不定此人可助我们破城?”

齐威王忙问道:“何人?”

邹忌道:“就是那洛人白圭,白老先生。”

齐威王又问道:“此人如今在何处?”

邹忌道:“就在濮阳,他如今可是濮阳最大的商人,占据着郑国一半的盐铁买卖,以及所有的军备制造。”

齐威王立刻道:“那赶紧派人去找他来。”

邹忌点了点头。

齐威王又问道:“那是请到白先生再攻,还是继续进攻?”

田盼立刻道:“回禀大王,臣以为还是应该持续给予大梁压力,毕竟魏国在外还有一些军队,如今魏王肯定是惊慌失措,必将从各处调集援军来就,那我们便可以以逸待劳,在半道上伏击这些援军,待我们消灭魏国所有的军队,大梁城也将不攻自破。”

.....

田盼料想的没有错,如今的魏王真是如惊弓之鸟一般,转瞬即逝间,亡国就近在眼前,搁谁也难以承受这般打击。

“楚国援军可否到了?”

魏王赤脚下得台阶,一脸期待地向惠施问道。

惠施无声地摇摇头。

魏王又问道:“那可有楚军消息?”

惠施兀自摇头。

“完了!全完了!”

魏王失神地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如今魏国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楚国,那赵国、韩国都无力前来救援魏国。

所以他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楚国求援。

也得到楚王的应允。

那么按理来说,就算楚军未赶到大梁,至少也应该楚军行动的消息,但目前来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可见楚国压根就没有出兵来救援。

惠施暗自一叹,道:“大王先勿丧气,周客卿在信中说得很清楚,让我们坚守大梁,他会率领援军赶来救援的。”

“那援军在哪?”

魏王一听周济之名,不由得窜了起来,激动道:“这都过去多久,若是周济真的是去求援,早就应该赶到了,可如今连楚军的影子都看不见。”

惠施却道:“但是周客卿并未指援军就是楚军。”

魏王道:“如今能够救我们的,唯有楚国,除此之外,他还能上哪去求援军。”

惠施皱了下眉头,道:“倒还有一个国家。”

魏王问道:“哪个国家?”

惠施道:“秦国。”

......

濮阳以西,白马渡口。

只见一行十数人站在河边,看着空荡荡的河面,脸上不由得露出绝望之色。

“平时这里很多船来往的,为何今日连一艘船都没有?”

“难道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哎呦!这可如何是好啊?”

“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其中一个白发老头仰面长叹一声,又向面前五个年轻人道:“齐人要找的是为师,待为师死后,他们也不会为难你们的,到时你们只需将为师的遗体带回洛邑薄葬便可。”

“恩师,您难道是要......!”

“恩师,不可啊!”

......

“你们勿用再劝,为师是心意已决,无论如何,为师都不会帮助齐人破城的。”老头一抬手道。

“恩师!”

五个年轻人齐齐跪倒在地,眼含热泪。

白发老头却是笑道:“为师这把年纪,就算今日不死,也活不了几日了,唯一令为师遗憾的是,就是未能报答天子的恩情。唉......!”

他长叹一声,拔出剑来,便要自刎。

正当这时,只听得一人喊道:“等等!”

老头回头去,只见一个中年人一边招着手,一边跑了过去,他不禁愣道:“孟子舆?”

来人正是孟子。

而这要自刎的老头正是当今濮阳第一富商白圭。

孟子来到白圭面前,喘着气,满脸好奇地问道:“白兄为何要轻生?”

他本随齐王一块去到大梁,其目的就是劝住齐王罢兵,但齐王压根就不理他,任凭他怎么劝,齐王都不予理会。

这种机会,谁来都是白搭,齐王不可能心慈手软的。

孟子很郁闷,只能独自离开,又不想再回齐国,于是就来到这濮阳。

正好撞上白圭。

白圭叹了口气道:“因为齐人想要请我前去帮他们破城,而我又不愿,故而想逃回洛邑,却又无船渡河。”

“原来如此。”孟子立刻道:“白兄切莫轻生,快随我来。”

孟子让白圭的人混在他的学生之中,徐徐往濮阳城行去。

没走一回儿,就遇到一支军队。

领兵之人正是姜佐。

“车中何人?”

姜佐拦下车队来,向车内询问道。

孟子掀开车帘,道:“原来是姜大司马。”

姜佐一见孟子,忙抱拳道:“姜佐见过孟先生。”

且不说孟子如今就在齐国为臣,就算没有,姜佐也是非常敬佩孟子的。

如今齐王意气风发,孟子却总在他面前晃荡,令他不开心,齐王也只是敷衍他,不理他,也没敢杀他。

孟子问道:“将军这是急着去哪?莫不是濮阳也发生战事?”

姜佐忙道:“倒是没有,我是奉命在追捕一人,不知孟先生可有见到一个白发老丈领着十余人?”

孟子道:“大司马说得可是那白圭白老先生?”

姜佐点头道:“正是。”

孟子笑道:“我方才见到白老先生已经渡河去了。”

“多谢孟先生相告。”

姜佐抱拳一礼,道:“若先生无其它吩咐,姜佐就先告辞了。”

孟子道:“我与白老先生倒有一丝交情,只望大司马勿要伤害白老先生。”

“是。”

言罢,姜佐便率兵继续追捕。

孟子伸出头去,见姜佐走远之后,他才放下车帘,但见白圭双手抱膝,缩在车帘后面。

“多谢孟先生舍身相救。”

白圭拱手一礼。

“岂敢!岂敢!”

孟子拱手回得一礼,又道:“那齐王不仁,白兄宁死不屈,轲钦佩不已。”

白圭叹道:“可惜我能力有限,也只能做到不从,但愿那齐人想不到破城之策。”

孟子问道:“白兄何出此言?”

白圭摇头叹道:“虽然那大梁城修建的固若金汤,且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但成也环水,败也环水,当初魏王命我修建河堤之时,我就想到,将来若有人决堤放水,大梁城将不攻自破,但是...但是城内城外数十万平民也将随大梁城一同而亡。”

孟子听罢,满面惊惧之色,道:“此等机密,白兄可且勿跟他人说啊!”

白圭点头道:“这我自然省得,我也只是跟你说说。”

孟子叹了口气,又道:“我们还是赶路吧。那姜佐去到河边,可能会发现蛛丝马迹,说不定马上就会追了过来。”

......

而那边姜佐领兵追击到河边,却发现河面上一艘船都没有。

难不成白圭是背着船离开的?

“启禀大司马,根据附近的渔民说,他们听说齐人到处征召船夫运粮粮食,故而躲藏起来,近几日未有人在这一代撑船。”

“可是方才孟先生明明说看到白老先生乘船渡河?”

“大司马,会不会是孟先生......!”

“你认为孟先生在欺骗我们?”姜佐向属下质问道。

“末将不敢。”

“孟先生一直以来,以诚待人,自不会欺骗我等,而白老先生富甲一方,难不成连几艘船都弄不到吗?不过白老先生也走不远,你们立刻传信对岸,让他们继续追捕。”

“是。”

......

这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秦国也非常难受,商鞅变法所积存的国力,也经不起这么个消耗法,国内精锐尽出,且已经在巴蜀跟楚国打了一年,眼看这战争似乎才刚刚开始。

秦国都已经被迫将派往塞外与义渠作战的军队给调派回来,同时派人去跟义渠媾和,希望能够全力以赴中原大战。

如今就连嬴驷都在咸阳待不住,跑到河西少梁来亲自督战。

其实督战只是其次,关键还是少梁离中原更近。

而张仪也早就从江州赶回秦国。

少梁!

秦军大帐。

“平分天下?”

嬴驷看着面前这个身高矮小,样貌丑陋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叫淳于髡,乃齐国大臣。

淳于髡点头道:“是的,吾王愿与秦君平分天下。”

“你们齐王可真是大度啊!”嬴驷呵呵笑道。

淳于髡道:“非吾王大度,此乃秦人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若无贵国在西边牵制楚军,我国进军也绝不会如此顺利。

如今我军已经攻破大梁,魏国亡国乃是迟早之事,我军本可趁势攻取韩国,但吾王认为,若攻韩国,这必会引起贵国的担忧,而我国无意与贵国为敌。

如今赵国自顾不暇,魏国已经奄奄一息,韩国是孤立无援,只要贵国此事出兵,韩国必亡矣。

然后我们两国又可一同进攻楚国,平分天下,至于到底谁是中原之主,也只在君与吾王之间。”

张仪突然道:“如果贵国能够立刻出兵楚国,我想我们之间的谈判要更加容易一些。”

淳于髡道:“秦相难道不知,我国一直都在楚国作战吗?”

张仪道:“但是据我所知,贵国在徐州的兵马并未动,巨阳的军队也都是出自宋国,这导致楚国仍有余力在巴蜀、武关与我军作战,贵国的策略,并未给我国分担太多压力。”

淳于髡道:“楚国可非魏、韩,光凭我齐国,是难以在尚未结束对魏作战之前,出兵重创楚国,如果贵国出兵攻伐韩国,我军亦可配合贵国,迅速消灭韩国,届时便可一同南下攻楚。”

张仪道:“但是我国目前难以抽调出更多人马前去攻伐韩国。”

淳于髡道:“我军已经在韩国以东牵制住韩国部分主力,身在宜阳的赵军、魏军也已经纷纷撤走,贵国其实不需要派遣多少人马,便可攻破宜阳。”

在场的秦国将臣纷纷点头。

嬴驷也有些动心。

如今秦国的确也是四面楚歌,如果能够正式与齐国结盟,就能够轻易地打破僵局。

唯独张仪面露疑虑之色。

嬴驷也没有急于决定,毕竟如今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个举动,都是影响重大。

嬴驷先命人带淳于髡下去休息。

待淳于髡走后,嬴驷问道:“你们怎么看?”

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与齐国联盟,平分天下。

关键在于,不跟齐国联盟,也没有别的出路,秦国目前也很头疼,连河东都未攻下来,其原因就在于河西兵力不足,打到如今,反而不如河东兵力充沛,这都是因为之前调集部分兵力前往宜阳和武关。

如今宜阳的战局随着魏军和赵军撤离,压力稍微小了一点,但是武关那边跟楚国打得还是很激烈。

巴蜀就更不用说,兀自是亚历山大啊!

秦国现在也是孤立无援啊!

嬴驷点点头,又向张仪问道:“相邦为何不说话?”

张仪道:“君上,如今我们主要的敌人是楚国,而齐国又并未与楚国发生激烈冲突,谁又敢肯定,这不是齐国的离间之计。

倘若我们今日与齐国联盟,出兵攻打韩国,届时齐国一招手,韩国在绝望之下,极有可能会倒向齐国,这等于是我们将韩国拱手让于齐国。

哪怕齐国真的信守承诺,由我们消灭韩国,可我们又如何面对强大的齐国?可不要忘记,我们十数万精锐之师,还被楚国牵制住巴蜀和万贯,万一齐国进攻我们,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此时齐国不管在兵力,还是国力,都要强于我国,我们若跟齐国结盟,等于就是自取灭亡,平分天下更无从谈起啊!”

一名大臣立刻反驳道:“依我之见,与齐国结盟,还有一线生机,若不与齐国结盟,那才是自取灭亡啊!”

嬴驷点点头,此时此刻,他也倾向与齐国结盟。

再往下拖的话,可就是绝境。

如今秦国是真的无力再与齐国决战,继续拖下去,待齐国灭掉韩国,可就直接打到家门口来了。

倒是怎么办?

不是死路一条么。

张仪就道:“如今可不止我国陷入困境,我想楚国也与我国差不了多少,都面临着齐国的威胁,若能够与楚国结盟,要胜于与齐国结盟。”

嬴驷没好气道:“就我们现在与楚国的关系,真是势如水火,如何结盟?”

张仪皱眉不语。

如今秦国与楚国,那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关键他们主动寻求与楚国结盟,那楚国肯定会狮子大开口,至少也得让秦国退出巴蜀,同时放弃进攻河东。

那样的话,等于秦国忙活了一年,损兵折将,大损国力,除了在巴蜀为楚国做了嫁衣,什么都没有得到啊!

然而,巴蜀是秦国绝不可能放弃的,那是一块战略要地,同时也是一个大粮仓。

楚国也不可能任由秦国在巴蜀发展。

这可是一个死结啊!

正当这时,一人快速入得屋内,在张仪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张仪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又冲着嬴驷使了使眼色。

嬴驷心领神会,咳得一声,“寡人再好好考虑一下,除相邦之外,你们都且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等大臣们退下之后,张仪立刻向嬴驷道:“君上,楚相来了。”

“楚相?”

嬴驷一惊。

张仪点头道:“看来他们楚国先撑不住了。”

嬴驷眸光一闪,道:“那咱们可得好好跟这位楚相谈谈。”

张仪却是面色凝重道:“至少也要迫使楚军退出巴中。”

嬴驷点点头,心中暗爽,他原本都要沉不住气了,没有想到楚国先一步沉不住气,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就是这位年轻的楚相在相邦大会上面羞辱我秦人乃马夫?”

张仪点点头。

嬴驷想了想,道:“相邦命人拿一副马鞍给他送去,务必要让他背着马鞍来见寡人。”

你不是羞辱我们是马夫么,那行,我给你按上一副马鞍,我这马夫就爱用鞭子抽你这不懂事的马匹。

张仪愣了愣,道:“君上,这位楚相虽然年轻,但其胆色、谋略胜于大多数人,只怕不会那么容易屈服,还是不要再生波折。”

嬴驷直摇头道:“不行!他能羞辱我秦人,难道寡人就不能羞辱他么,如今可是他上门求寡人的,有能耐他倒是不来啊!”

张仪就问道:“如果他不愿意,那我们该怎么办?”

嬴驷笑道:“相邦放心,那楚相此时跑来咱这里,肯定是他楚国已经到了绝境,他肯定不会走的。”

张仪问道:“如果他走了呢?”

嬴驷不爽道:“他是不会走的。”

张仪道:“臣知道君上之意,臣只是想知道,万一他走了,臣到底拦还是不拦。”

“他若要走,那就由他去,寡人还就不信他敢走。”嬴驷哼道。

张仪立刻道:“也就是说,君上为了羞辱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宁可赌上整个国家的命运。”

嬴驷恼怒地瞪了张仪一眼,道:“你这是无理取闹,他不会走的,这你都看不出来吗?”

张仪道:“他是有可能走得。”

嬴驷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说?”

张仪道:“敢问君上,如今我们与楚国势如水火,我们为什么要跟楚国结盟?”

嬴驷道:“你方才不是说.......!”

话一出口,他突然反应过来。

张仪点头道:“正是如此,他定是也知道我国情况亦不容乐观,故而才来这里,如果我们这么做,万一他转身走人,我们若不拦,那可真是白白便宜齐国,可是若拦,那岂不是告知他,我们现在确实也很困难,也需要楚国的帮助,等于先机拱手让人,那小子绝非善类,此番交涉,我们可能也占不到太多便宜。”

“他有这么厉害?”

嬴驷瞧了眼张仪,道:“行行行,那就依相邦之意,先不刁难他,哼,寡人倒要见识一下,这人究竟是长了两个脑袋,还是长了四双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