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二百零二章 风起云涌

周天子 第二百零二章 风起云涌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关于姬定和魏国的暧昧,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包括楚威王。

就政治而言,一脚踏两船,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但为何这种怀疑并未进一步发酵,并且姬定还成功担任楚国令尹。

原因就在于姬定每回都能够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在你明知他为魏国着想的时候,其实楚国也深受其益。

而姬定为楚国设计的战略计划,就是要坚定捍卫楚魏同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然不能说他是魏国来的奸细,因为他的很多建议,并未损害楚国的利益。

这回也是如此,姬定向昭鸣他们确保,他们也将会因此得利。

并且他的说法,也得到屈易为和司马昭鱼一定的认可。

因为姬定自来楚国后,他的战略永远都是拉拢魏国对抗秦国,故此他破坏秦楚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可以理解为,这可能是他的私心,但他也只是在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身为一个政治家,巩固自己的战略计划,这是合情合理。

昭鸣他们在商量一番后,决定还是先看看再说。

于是他们书信给巴中的昭微,让他先暂停与秦国的贸易,将那边的盐运回国来。

但是潘郢他们可不会轻易放过恶心姬定的机会。

虽然楚怀王已经表态,相信姬定,但是该恶心,还是得恶心。

他们开始四处造谣,表示姬定与魏国狼狈为奸,损害楚国的利益,损害贵族的利益。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智者永远是少数,而“真相”永远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

谣言是可以杀死人的。

一时间,谣言四起。

各种关于姬定的通敌言论,四散开来。

那些反对派积极配合这些言论造势。

各种诬蔑。

各种指控。

是层出不穷。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

就连身在汉口做买卖的荆夫人,都立刻赶回楚都来。

“抱歉!让夫人担心了。”姬定拉着荆夫人手,一脸愧疚地说道。

荆夫人螓首轻摇,又道:“但是为了这一点点盐利,而付出名誉的代价,这真的值得吗?”

姬定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值得。”

荆夫人疑惑地看着他。

姬定反问道:“夫人可知为何那孔子、孟子、墨子等人都不得重用吗?”

荆夫人稍稍一愣,摇摇头。

姬定笑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这名誉的代价,夫人不妨想想,这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又有几个没有遭人非议。”

荆夫人凝眉思索起来。

确实!

不管是齐桓公,还是楚庄王,晋文公,这生前死后可从未远离非议。

姬定笑道:“故此我将这些谣言,视作对我最为崇高的赞美。”

荆夫人抿唇一笑,又道:“但也有很多人死于流言蜚语之中。”

姬定摇摇头道:“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们是死于自己的失败,而不是那些流言蜚语。这流言蜚语就好比飞来箭矢,躲不过去,只能怪自己,怨不得人。

这成王败寇,当你取得成功,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反之,你就是邪恶得。新法的成功,将会令那些人极不情愿的闭上他们的臭嘴。”

说着,他又偏头看向荆夫人,笑道:“说得这新法,夫人应该是深有体会。”

荆夫人虽然嫁给姬定,但她并没有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她的生活还是没有变,最近她就一直都在忙于自己的买卖。

因为最近政策的调整,导致发生很多情况,她必须得亲自出面主持大局。

荆夫人笑着点点头,道:“最近发展区那边发展的是越来越好,这主要是归功于将仆区法归于小法,因为这导致不少逃逸的奴仆,都去到发展区。”

说着,她稍稍一顿,又道:“还有就是越地的战事,也给我们带来不少买卖,那公子蹄最近贩卖大量的木材、皮革、玉石来我楚国换取粮草。”

谣言归谣言,吵归吵,闹归闹。

但新法所带来的繁荣依旧还在发酵。

尤其是最近仆区法的调整,直接导致楚国迎来一个人口流动的高峰。

大量的人口开始往发展区集中。

在任何时候这人口绝对代表着繁荣,没有人口的地方,就谈不上繁荣。

而几个发展区原本都是荒芜地带,没有什么人,最开始是船坞将工匠吸引到那里,再加上之后这船来船往,又陆陆续续引得不少商人入驻,开设店铺。

这都是工作需求。

但是如今可不同,如今可是楚国的平民、奴仆开始往那边进行迁徙。

而发展区目前又急需人力,这人迁徙到发展区,只要有把子力气,就不愁找不到事做,可所做之事,多半都不是耕地。

他们吃喝拉撒,都需要购买。

这导致发展区的需求是日益增长,更多货物也开始往发展区走。

其中就包括盐。

姬定并没有食言,此时将巴中的盐运往国内,同样有着巨大的利益,因为工商阶级开始形成,他们代表着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消费群体。

一个良性的内卷开始形成。

而这个内卷将代表着楚国的经济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而与此同时,铸币行业兴起,大量的铜,开始在河道运转起来,而铜的运转,又代表着铸币作坊的兴起,另外,齐国、魏国、韩国、郑国,纷纷向楚国购买大量的原料。

其中最大的买家,莫过于郑国的牙粉坊和墨坊,以及洛邑的黄纸作坊,而齐国也是大规模的从楚国购买皮革和木材。

而越国则是拿着木材、皮革去楚国交换粮草。

楚国贵族拿着越国廉价木材和皮革去齐国交易,从中大赚一笔。

这大宗商品交易开始在中原大地兴起。

一波商业**已经是在孕育当中,且即将迎来爆发。

船只确实给予商人带来无限可能。

而由于楚国目前面前着分裂,导致繁荣之下,国内是冰火两重天。

开放的县城,是愈发繁荣,而封闭的县城,则是日益萧条。

而繁荣的地方,当地贵族都是支持姬定的,而萧条得都是反对姬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谣言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说姬定通敌叛国,可是姬定给楚国带来得繁荣是要远胜于魏国。

这又怎么解释?

没得解释。

然而,楚国的繁荣,令西边的秦国是忧心忡忡。

如今秦国是一脚陷入巴蜀的泥潭中,一块美味的蛋糕,如今变得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是好生难受。

楚国虽然也陷在里面的,但是那边有盐泉,如今楚国又拿下江州这个粮仓,不少贵族直接在当地种粮食,就地换盐,然后贩卖至国内,或者贩卖去秦国。

而楚国士兵如今也都渴望战争,目前立下军功就有土地,楚怀王都恨不得赶紧将那些土地给他们,然后发展成起崭新的郡县,这贵族的封邑,既然无法撤除,那哥就另起炉灶。

楚怀王也乐于见到经济中心的转移。

这时候,楚国地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很多地方虽然无法耕种,但是可以做买卖,可以搞林木业。

这时秦国国内的保守派又站出来,表示应该从巴蜀撤兵。

他们的建议确实也有道理,目前秦国是看不到夺回江州的希望,只能说勉强守住蜀地,以及巴国部分领地。

但楚国一直不撤兵,两军一直对峙,这显然对秦国更加不利。

这将出不出,对于如今秦国而言,是最头疼的。

因为秦国还没有到最鼎盛时期。

但目前朝中还是张仪、司马错、公子疾等主战派占据优势,首先,巴蜀的战况,还不至于严重到让秦国撤兵,毕竟楚国拿下江州之后,攻势减弱许多。

其次,他们都认为,若不击败楚国,其它的事也做不成,秦国若要出关,基本上都要走函谷关。

那将会面对三晋,再不击败楚国的情况下,三晋是不可能臣服秦国,而楚国在姬定的领导下,一定会支援三晋。

姬定当初表明将河东地区视为楚国核心利益,至今仍困扰这秦国,基于这点,三晋都不会放弃与楚国的关系。

秦国必须要将楚国给摁下去,才能够取得东进的机会。

虽然楚军减弱,但目前蜀地内部的问题,还是迟迟无法得到解决。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会。

之前秦国一直认为,新会能够得意存续,只是因为他们秦国没有正儿八经去对付他们,如果正儿八经去围剿,是轻易就能够将新会给铲除。

这回秦国虽没有从国内调兵去围剿,但也是正儿八经在做这事。

可是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秦军不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吃到败仗。

这真的很尴尬!

因为新会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群强盗,盛极一时的秦军,竟然都没有打赢强盗。

真是丢人现眼啊!

“那新会都是依山而踞,且人数可能已经达到数万之众,咱们若是大军前去围剿,他们就躲入深山之中,可若是分兵前去围剿,就又有可能会遭遇埋伏,目前我军是进退维谷。”

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魏章,非常沮丧地向张仪汇报。

之前由于秦军失利,以及新会与蜀军的暧昧,使得张仪直接让魏章亲自前去统帅蜀军和秦军,联合作战。

魏章去了之后,立刻接管当地军政,且在今年就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但也只是烧了一些房屋,并没有重创新会。

而且越往后打,越觉得心累。

新会一听魏章来了,是能躲则躲,反正你来我就跑,你走我再来,然后搞搞小规模偷袭。

魏章鼓足一身力气,发现没有地方使。

怎一个憋屈了得。

要说坚守不出,那大家还能够打一个攻坚战,你要守得住,也算你本事,可见不到人,这怎么打啊!

打着打着,魏章就失去了兴趣。

张仪好奇道:“这人跑去深山中,但是这粮食可是运不走啊!”

魏章叹道:“臣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想到这其中的情况十分复杂,非一眼可以道尽的。

这新会分散在成都东南边的山地河道边上,主要是依靠渔猎和工技为生,然后用一些工具、农具去与当地乡民去交换粮食。

我们无法摧毁那些大山、河流,我们只能捣毁当地的农田,但是那些农田又不是属于新会的。

这么做又会激起当地蜀人对我们秦人的仇恨,其实蜀军在面新会时,已经有所懈怠,似乎都不愿意与新会战斗,我认为这么做只会得不偿失。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大军前去驻扎,就像对付义渠一样,但由于那里比较偏远,道路险阻,耕地又严重不足,如果我们要派大军驻扎,这所需补给太多了,目前蜀地还得负责江州那边的补给,恐怕是难以支撑。”

张仪捏了捏额头,道:“那依你之见,如何才能够彻底剿灭新会?”

魏章道:“给臣十万大军,两年光景,臣保证将彻底剿灭新会。”

他此去统兵虽众,但大部分都是蜀军,只有一万多秦军,秦军主力还是在前线与楚军对峙,而蜀军又非常不给力,经常掉链子,出工不出力那都是常有的事,甚至他怀疑蜀军中不少人向新会通风报信。

就还得派秦军去剿灭。

而且要多于新会几倍的秦军,你躲在山里,我就将山给围起来,直接压死,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张仪瞧了眼魏章,道:“你让我跟大王去说,派十万大军前去剿灭几万强盗?别说大王会不会答应,这要传出去,我秦军岂不是让天下诸侯笑话。”

魏章讪讪道:“其实新会也只是控制住一些偏远地区,根据臣的观察,在这些地方若想要继续发展的话,也是很难的,如今新会已经到头了,若想进步招兵买马,他们必须得出来,只要离开那些大山,他们就决计不是我们的对手。

而随着我国将前线士兵的家属迁往蜀地,整个平原地区已经渐渐控制下来,臣认为只要楚军不大规模进攻,新会就难以威胁到我们,可就怕楚军进攻,新会在后面给我们捣乱。”

是呀!这问题根源,其实是在楚国,而不是新会。张仪暗自嘀咕一句,突然问道:“对了!我让你查得事,可有结果。”

魏章忙道:“根据目前所得知的消息,在此之前,楚国一直给予新会支援,但是自蜀侯被招降之后,我们暂时就还未查到楚国是否还在继续给予新会支援,但臣认为新会还是与楚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万万没有想到,不少商人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给新会输送支援,甚至还包括一些秦国商人。

张仪问道:“到底是跟楚国有密切的联系,还是跟楚相有密切的联系?”

魏章稍稍一愣道:“这有区别吗?”

张仪道:“当然有区别。”

魏章突然反应过来,沉吟少许,道:“不管是蜀侯的说法,还是我所查到的证据,都可以肯定当初楚国的确给予新会支持,甚至都有楚国官员参与其中,可能只是楚相谋划的这一切,但肯定是楚国在给予新会支持。”

难道是我猜错了。张仪沉眉思索着。

魏章似乎又想起什么似得,道:“至于蜀侯与新会,臣认为这可能是新会的离间之计。”

张仪面色平淡道:“这我已经猜到了。”

魏章愣道:“主公已经猜到了?”

张仪点了下头,道:“如果新会与蜀侯真的勾结在一起,那他们就不会做的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勾结在一起。”

魏章道:“臣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蜀侯其实也很痛恨新会,因为新会之前曾大肆批评蜀侯,导致蜀侯在蜀人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正当这时,首布突然走了进来,道:“主公,楚国方才传来一封迷信。”

“快快拿来。”

张仪直接伸出手去。

首布立刻将一封信函递过去。

看罢,张仪沉思一会儿,道:“这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在于楚国,若不打击楚国,这蜀中问题只怕也难以解决。”

说着,他又向首布道:“你立刻书信一封给齐相,我想约他在濮阳见面。”

......

青水!

在一片茂密的丛林当中,是黑烟冲天,使得林中鸟儿纷纷离开家园。

嗙!磅!磅!

金属撞击的声音,不断从林中传出来。

铛...铛...!

忽听得几声非常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只见一个大汉手持一把黑剑,而在他身边还有两个大汉,他们手中却是拿着一把短剑。

几人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只见一个年轻人走上前去,从地上捡起两块断剑来,欣喜不已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他激动的声音,也惊醒那三个大汉。

手握黑剑的大汉道:“组长,用这种铁打造出来的武器可真是厉害。”

那年轻人笑道:“其实最厉害的并非是这铁剑,而是.....!”

说着,偏头看向右边。

只见不远处有着一个大瀑布,而在瀑布边上建造着一个大作坊,有着几根粗木连接着作坊与瀑布。

随着水流的冲击,粗木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动。

但见屋内一个巨大的鼓风机在吹着大熔炉。

“而是数量。”年轻人缓缓开口道。

这个年轻人正是鲁伯友,如今他已经根据姬定的设计,在这里建造出一个冶炼作坊。

姬定其实对于这炼钢、锻造什么得并不太懂,只是懂得一些原理,毕竟他可是一个文科生。

但是他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一清二楚。

他给予鲁伯友的整个方案,其实就是灌钢法,利用碳帮助铁去渣,然后配上水力鼓风机。

而目前这个时代的炼钢技术,还处于启蒙阶段,不但产量极低,而且质量并不好,故此目前大部分的工具,还是以铜为主。

然而,姬定提供得方法,能够使得钢产量剧增。

这是非常恐怖的。

但目前楚国对此是一无所知,而且楚国暂时无暇关注巴蜀战事,因为越地传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那齐将匡章所率领的军队在瓯江下游(温州以南)大破姒蹄的军队。

这令楚国上下很是震惊。

谁也没有想到,这姒玉的大军,这么快就能够达到瓯江下游。

楚国,王宫。

“齐国?”

楚怀王诧异地看着司马昭鱼。

司马昭鱼道:“此次姒玉突然发动进攻,极有可能与齐国有关,因为据我们所知,此次姒玉那边领军的统帅,原是齐国将领匡章,据说是受到田盼与邹忌的排挤,故而才离开齐国,去到姒玉那里,但是臣以为这极有可能是齐国的阴谋,因为很少有人才从齐国出来,就直接跑去越地,为什么匡章不选择去魏国或者赵国。”

屈易为道:“另外,若无齐国的支持,姒玉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因为我们楚国一定会干预的。”

姬定偷偷瞄了眼二人,心想,此二人倒也不傻,这么快就看出来。

楚怀王勃然大怒道:“真是岂有此理,他齐国欺人太甚,寡人绝不会让齐国得逞,还有那公子玉,寡人亦不会放过。”

他之所以如此生气,是因为他这才刚即位,你齐国就来搞阴谋,显然就是欺负他,这令他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潘郢立刻道:“大王先勿动怒,目前我们在巴蜀还在与秦国交战,若是再与齐国开战,只会令我们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而目前我军与秦军只是在江州对峙,毫无益处,不如趁机与秦国修好,集中兵力对付齐国。”

楚怀王稍稍点头。

姬定笑道:“潘大夫可真是会算账,周济佩服,佩服。”

潘郢冷冷道:“令尹此话怎讲?”

姬定道:“越地乃是我们囊中之物,就算这是齐国的阴谋,齐国毕竟没有宣战,也没有派兵前来,难道区区一个匡章就能够翻天不成,而巴蜀目前尚在争夺之中,并且目前我们还占据优势。

与秦国修好的结果,就是我们为了得到一个已经得到的宝贝,而放弃另一个宝贝,这一笔账算得,呵呵,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你们潘氏最近过得比较穷困。”

潘郢哼道:“这不都是托你的福。”

“不敢!不敢!”姬定笑道:“这是潘大夫自己将钱往外面推。”

“行了!”

正准备发怒的楚怀王,瞬间就被这二人的斗嘴给破功了,又向姬定问道:“依令尹之见,该如何做?”

姬定道:“臣以为我们可以派遣一员统帅领少量的军队前去支援那公子蹄,并且鼓舞我们楚国商人跟公子蹄交易,用我们的粮草换取他们的财富,但主要目的还是令他们相互消耗,等到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咱们出兵一网打尽,只要齐国不出兵,这就没有什么可慌的。”

屈易为、司马昭鱼也纷纷赞成姬定的建议。

目前他们家族都在越地做买卖。

关键齐国不出兵,姒玉实力难以威胁到楚国。

楚怀王还是犹豫了一会儿,他内心还是想打的,虽然他目前在国内极具威望,但是在国际上还是远不如其父,他想借这一仗打出自己的威风来,不过他也不能忽视令尹的建议。

关键潘郢也提醒他,西边还有一个秦国,贸然出兵的话,可能会顾此失彼。

最终他还是采纳了姬定的建议,命司马昭鱼出使瓯江,与公子蹄商量支援一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