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两大阵营

周天子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两大阵营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江州。

秦军大帐。

“想不到这蜀地竟能造出如此宝剑来?”

魏章拿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一边鉴赏着,一边赞叹不已。

突然,他发现面前几名将官神色怪异,于是放下宝剑来,问道:“我询问你们为何南线会失败,你们拿这宝剑给我作甚?”

为首一名将官道:“启禀将军,此非宝剑。”

魏章诧异道:“此剑还算不得宝剑?”

说着,他又抚摸了下剑锋,依旧是锋利无比,可不是幻觉啊!

那名将官回答道:“因为蜀军中许多人都使用这种剑。”

“什么?”

魏章大惊失色,道:“许多人?”

“是的,不仅仅是剑,还有长枪,弓箭,都要胜于我军。”那将官道:“而我军在南线兵力本就不如蜀军,故而战败。”

“......!”

魏章当即一屁股坐了下去,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外面张仪、公子疾是急得要命,但是身处局中的魏章,反而是从容应对,因为他认为前线楚军已经被打残,后面的蜀军,那更是不堪一击。

乃乌合之众。

故此他只是派遣一万人守住江州南边第一道防线,但结果很快就被蜀军攻破。

可是将他给气坏了,正准备兴师问罪,将官就拿了这把剑给他瞧。

在你看来这是宝剑,但是在蜀军那边,这只是常用武器。

兵力相差悬殊,这兵甲可还不如对方。

跟蜀军比起来,我们才是乌合之众啊!

魏章渐渐意识到,他们好像已经是瓮中之鳖。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郑国突然向韩国宣战,理由就是楚国曾三番五次帮助郑国,郑国决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发兵两万进攻韩国。

这可是将韩相公仲侈气坏了,这简直就是羞辱,你这弹丸小国也敢进攻我韩国,瞧不起谁啊!

同时他遣使大梁,怒骂魏王背信弃义,不讲武德。

这不用想也知道,魏国肯定从中作梗,不然的话,郑国都打不倒韩国。

但是如今韩国与魏国可还有军事同盟关系。

魏王表示被韩国使臣气着了,于是就宣布断绝与韩国盟约关系。

赵国跟上。

赵国已经将中山国打残打废,中山难以威胁到赵国,那赵国当然是见不得别人好,他可不想见到秦国独占巴蜀、南阳,而韩国可是重要的帮凶啊!

三晋同盟再一次宣告破裂。

但是赵国和魏国也没有宣布对韩作战,因为他们现在还得盯着齐国,齐国现在都气疯了,而且齐国此战没有什么损失,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齐国百姓连一个楚兵都没有见到,一直都是在徐州打,而且是齐国一直压着楚军打。

这得盯着齐国,不然的话,他们可能会报复。

但是他们都支持郑国揍韩国。

然而,三晋同盟的破裂,也预示着,赵国与魏国将有可能入侵韩国,韩君立刻命令从楚国撤军。

当然,他们是征得秦国的允许,因为这时候,韩国可不能失去秦国这个强大的盟友。

对于秦国而言,韩国也是不容有失,如果韩国不挡住魏国和赵国,到时他们将可以直接南下,从秦军背后发动进攻。

然而,这接连的变化,开始令身在楚国的秦军渐渐处于劣势。

他们现在甚至于连撤军都做不到。

因为魏章大军还困在江州,动弹不得。

张仪火速传信在濮阳的甘茂,让他出使齐国,让齐国遣使来楚国调解秦楚的纷争。

齐威王立刻答应,并且派遣卿大夫淳于髡出使楚国。

这淳于髡可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纵横家,他见到楚王,就开始为楚王分析当前局势。

之前的恩恩怨怨,咱们都不谈,就谈现在,秦楚若继续打下去,那只会玉石俱焚。

楚国纵使击败秦军,也将无力再巴蜀抵挡蜀军,一旦楚国从巴中败退,那么楚国将面临着新会的两面夹击。

如今蜀君主力可也叫新会啊!

而他们齐国如今也正在面临着赵魏宋新三国一会的包围。

同时秦国现在也面临着楚、蜀的包夹。

换而言之,如今秦、楚、齐都需要盟友来帮助自己度过这个困境,那为什么我们三国不结盟。

只要我们三国结盟,那他们就都是渣渣。

到时我们可以三分天下。

楚国内部很多人一直都想跟秦国和解,赶紧掉过头来对付新会,新会在淮河一带扩张的太快,太可怕了,占领城池,都是兵不血刃。

只不过由于之前张仪狮子大开口,惹怒了楚怀王,也惹怒了昭阳。

再加上楚国内政是一片混乱,保守派肆意假传王令,而昭阳也是擅自行动,搞得外交工作完全无法进行,秦楚双方都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齐国使臣一来,反而帮助楚国稳定住内部混乱的局势,因为淳于髡肯定是要面对楚王,答不答应,都在于楚怀王,保守派也哀求楚王答应与秦国和解,楚怀王借此是重新主导局势。

但楚怀王表示秦军若不退出楚国领土,他就绝不妥协。

他也不傻,秦军要是不退的话,前线楚军也不会听朝廷的,这都已经打红了眼,且双方现在战局是扑朔迷离,一方面秦国在邓地咄咄逼人,但另一方面,楚军和蜀军又在江州包围秦军,那凭什么楚国要割地求和。

淳于髡立刻表示,我去跟秦国谈。

他就是张仪请来的,张仪如今非常清楚,继续打下去,那只是为别人做嫁衣,秦国连一根毛都捞不到。

他请齐国来,其实就是给双方找一个台阶下。

在齐国的调解上,不但秦楚达成和解,而且三国还达成联盟,当然,这里面还包括韩国,只不过目前他们三国先结盟。

秦国表示将退出邓地,同时二国在巴蜀划清界限,蜀地归秦国势力范围,而巴则归楚国势力范围。

这楚国没道理不答应,因为蜀地又不在楚国的控制中。

秦楚齐三国首次达成结盟,同时还有韩国,以及他们还打算拉拢燕国。

这将是一个加强连横同盟。

而那边则是一个虚弱版的合纵同盟。

不管是加强,还是虚弱,这都是当今时代主旋律。

合纵连横。

三方立刻安排作战计划。

邓地的秦军直接去到韩国支援,魏章率领的秦军协同巴中的楚军对抗蜀军,同时楚国在邓地的主力将掉头对付东边的新会。

而齐国将出兵宋国。

.....

而此时此刻,姬定却还在不紧不慢地在安排工作,他主要是负责作坊生产。

东部新会最为强大的实力,其实是在于工业,而非农业。

目前新会占领的区域,包含楚国九成的船坞,五成的作坊,有着十万规模的熟手工匠。

这可是新会最为宝贵的财富。

而如今,终于不需要才藏着掖着。

他利用一些先进的生产制度,将这十万工匠的生产力拉升到极致。

同时,巴蜀还调来一批冶炼工匠,在这里建设大量的水力冶炼作坊,不得不承认,这块地也是一块宝地。

土地肥沃,水力充沛,那河道如蜘蛛网一般遍布各个角落,运输基本上不需要走陆路,同时还蕴含着不少的资源。

成批的武器、农具,是日夜不停地从作坊里面运送出来,分发给当地的百姓和士兵。

......

嗖嗖嗖嗖!

姬定站在半山腰上,看着遮天蔽日的弩箭整齐划一地从空中飞过,又听得远处传来一阵木头被击碎的声音。

他满意地点点头道:“看来这床弩的效果不错啊!”

子让笑道:“这还是你看得长远,当初就将这弓弩技术藏于造船技术中,如今船坞稍一改造,我们立刻就能够生产大量的弓弩箭矢。”

姬定呵呵道:“但愿我们不要使用这些武器,因为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子让哼道:“但你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

他太了解姬定,要是用不到这么多武器,他绝不会生产这么多。

显然,姬定在为一场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过得片刻,只见法克走了过来,道:“先生,方才楚都传来消息,楚国与秦国、齐国达成联盟。”

姬定笑道:“张仪又一次没有令我失望啊!”

外交是他的专业,他怎么可能想不到,秦楚齐会勾搭在一块,这当然是他的预计之中,唯一一点偏差,他原本设想干掉楚王,贵族代表楚国与秦齐结盟。

但这并不影响大局。

子让皱眉道:“若秦、楚、齐三国联盟,那对我们可是非常不利啊!”

姬定道:“老先生,我们的目标是天下,而不是楚国,若不让他们相互削弱,到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令天下得到大治。”

子让道:“可如此一来,我们也会被削弱啊!”

姬定摇头笑道:“不!我们只会越打越强,只要这场大战打起来,那么等到他们回过神来,就已经无人可以阻挡我们。”

子让皱眉道:“越打越强?”

法克嘿嘿道:“看来那翟老弟没有及时向老先生汇报前线情况,如今整个淮河地区,遍地都是我们的人,我们的兵马只会越打越多,毕竟楚国境内贵族少,奴仆多啊!”

姬定瞪他一眼,道:“就你聪明。没大没小。”

法克讪讪一笑,然后垂下头去。

姬定抬头望了眼阴霾的天空,又向子让道:“这个冬天过后,我们将会令各诸侯国震惊。”

他已经渡过他最为虚弱的时期,在那个时段,没有扼杀住他,他就不认为还能有人能够挡住他的野心。

......

寒冬来临。

各方不约而同的罢兵休战。

毕竟今年可是从年头打到年尾,而谁都知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是蓄势待发,大家都需要休整兵马,全力应付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

楚都!

大殿上,只见那上官展和上官子兰躺在血泊之中。

昭阳用袍袖抹去剑上的血,然后将剑放入剑鞘,看向对面瑟瑟发抖的上官纵等人,缓缓道:“此事到此为止,但是接下来我们必须要团结在大王身边,否则的话,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上官纵等人齐齐向楚怀王拱手道:“多谢大王不杀之恩,臣等愿能将功赎罪,以报王恩。”

楚怀王神色动容,俯身回得一礼,道:“寡人亦有错,未能及时察觉到周济野心,以至于中了他的奸计。”

得知蜀地传来的消息,楚怀王也终于反应过来,这极有可能是周济的阴谋,因为他和他的父亲都不知道,原来新会在蜀地拥有这么强大的势力。

但是他非常清楚楚国给予了新会多少支援,光凭那些支援,是不可能发展到这种规模,而且蜀地的新会,根本就不听从楚国的任何命令,也就是说这都是周济安排得。

那他就不得不怀疑,这一切都是周济的阴谋。

即便不是。

他也容不下周济。

这卧榻边上岂容他人酣睡!

昭阳怀着满腔的愤怒,率领大军回都,他恨不得将上官纵等人全部处死,但是他心里明白,如今楚国再也经不起任何一场内耗。

他必须放下心中的仇恨和愤怒。

故此他只是将杀害屈易为的元凶,上官展和上官子兰处死,给了屈氏一个交代。

同时震慑朝中保守派,此时他们贵族必须要团结一心。

因为这个对手是他们从未遇见过的。

......

咸阳。

“臣愧对君恩。”

张仪匍匐在地,哽咽地说道。

“相邦快快起来......!”嬴驷赶忙伸手示意,又语带哽咽道:“寡人如何不知,此战失利,是决计怪不得相邦,相邦为我秦国霸业,不辞艰难险阻,四处奔波,只怪那老天不公,相邦何罪之有。”

张仪道:“此战皆因臣而起,臣自然得为此负责,若不问罪于臣,将来君上又如何服众,臣到时将会去往韩国,也将继续为君上效命。”

连接几次,张仪的计划都是功亏一篑,而秦国内部本就有不少人是反对他的,此战失利,他深知无法再在秦国待下去。

秦国不但没有得到整个西南地区,同时还把蜀地给丢了。

不管这是不是因为张仪的失误导致,但结果就是秦国又白忙活一趟,这引起秦国贵族极大的不满,反张仪的声音是越来越多。

嬴驷还是想留住张仪。

但是张仪心里非常清楚,留住他,对于嬴驷的权威,那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打了败仗,若不问罪,那别人打了败仗,也不能问罪,君威将荡然无存,故此他回来就主动请罪。

最终,嬴驷被逼无奈,将张仪驱逐出境。

由司马错担任相邦一职。

不过嬴驷密信韩国,要求韩君启用张仪,在秦韩联军中担任要职,否则的话,秦军将不会在韩国作战。

韩国如今必须依靠秦国,不管韩君想不想,他都得答应。

......

邯郸!

在一片草地上,只见一位少年在凛冽寒风中纵马奔驰。

周边有着数百将士列队,目光都锁定在那位少年身上。

只见那少年张弓搭箭,在呼啸而过的寒风中,是一箭命中靶心。

如此精彩的表演,使得旁边的将士们高呼喝彩。

就连阵中的赵肃侯亦是激动地站起身来,是充满骄傲地看着那位少年。

过得片刻,那少年骑马至赵肃侯面前,从马上跃下,只见他并未穿着赵**服,而是穿着郑国的军服。

他嘴里呵着热气,“君父,那郑军突然变得强大,虽然离不开那姜少将的练兵之法,但同时也与他们军服有着莫大的关系。

儿臣认真研究过,郑国的军服,更方便灵活,甚至比胡服更便于骑射,只可惜郑国少马,未能以骑兵为主,若是我军能够换成这种军服,同时增加骑兵作战,必然能够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赵肃侯笑着点点头道:“既然雍儿极力推荐,并且也证明这军服的妙处,那就依雍儿之意,我军上下全部改换成这种军服。”

这少年正是赵雍。

他在郑国与姜季武合作之时,不但偷学了姜季武的练兵之法,同时还仔细研究过郑国的军备。

一个如此弱小的国家,突然爆发出这么惊人的战斗力,这令赵雍非常震惊和着迷。

他发现郑国不但兵甲精良,关键郑国的军服非常擅于机动作战,同时更便于骑马。

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奏请父亲,向郑国学习。

历史上胡服骑射也是出自赵雍之手,但当时他在国内可是遇到极大的阻碍,因为很多赵国大夫,认为咱中原人向胡人学习,说出去丢人啊!

但是这回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首先,这只是军服改革,而不是全民改革。

其次,这可不是胡服,而是从楚国传来的,在中原地区又经过一些改良,这属于中原服饰。

那就无所谓。

不得不说,赵肃侯比楚威王幸福,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

年迈的赵肃侯,也想为儿子让路,于是他将此次军政改革交予年仅十四五岁的赵雍,而他则是退居幕后。

......

而那边魏国已经知晓秦楚齐韩四国同盟,但是魏国这回并不打算退缩,也在积极备战。

魏惠王虽然糊涂,但他心里清楚,基于当前地势,这秦魏迟早有一战。

就近几年的几番大战,多半都是因为秦魏之间的矛盾。

这总是要面对的,但是单挑肯定是打不过的。

打群架胜算要大一些。

而且,魏国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再加上今年几乎是白得楚国的一些领土,魏国上下也有些跃跃欲试。

......

徐州。

“唉...!”

景翠右手一垂,叹了口气,面露挣扎之色。

站在一旁的老翁问道:“是让主公回去么?”

景翠点点头,将信递给那老翁。

那老翁看罢,不禁叹了口气。

原来这封信乃是楚怀王拜托景翠的族叔写得,告诉景翠,这一切都是周济的阴谋,他早就有反叛之心,同时理解景翠当时的决定,希望景翠能够回去。

景翠突然问道:“你觉得我应该回去吗?”

那老翁沉默半响,道:“我认为主公不应该回去。”

景翠问道:“为何?”

那老翁道:“因为这位副会长深不见底。如今就连我这老叟都知道,待冬季过去之后,大王必定会遣派大军来对付新会,但是副会长并未扩张兵马,而是忙于治理,显然是有恃无恐。

而如今那些士兵们,都已经在这里安定下来,纵使将军要回去,只怕愿意跟随将军的人并不多。

将军回去与否,所能改变的事情不多,但如果将军继续留在这里,新会若是胜利,至少景家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另外,朝中情况又如此复杂,谁又能保证,待将军回去之后,还能够得到重用,说不定.......。”

想想朝廷复杂的局势,景翠都有一些汗毛竖立,他又问道:“那我该如何回这封信?”

那老翁道:“将军可回信给家族,表示与家族断绝关系,如此纵使新会失败,也不会连累景家。”

景翠稍稍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你方才说得那情况,我也注意到,周济仿佛没有将我们楚国放在眼里,他到底藏着什么阴招。”

那老翁道:“小人也不知道,可若是信中所言属实,这一切都是会长的阴谋,那此人就真是太可怕了。”

......

确实!

各国都在积极备战,唯独新会在反向操作。

姬定一直都在忙于治理,忙于生产,并且还在执行精兵制度,也就是裁军。

大战在即,竟然还裁军,可真是够横得。

就连荆夫人都有些无法理解。

“夫君是否已经满足于现状?”

荆夫人向正在逗刚刚出生的女儿开心的姬定地说道。

姬定似乎过于专注与女儿交流,一时未注意,问道:“夫人说什么?”

荆夫人又问道:“夫君是否已经满足于现状?”

姬定笑道:“你们母女平安,而我的事业上又更上一层楼,当然非常满足,夫人为何有此一问?”

荆夫人焦虑道:“可是夫君,楚王是不会放过你的,待寒冬过去,楚王必然会兴兵讨伐。”

姬定点点头道:“这我知道。”

荆夫人愣了下,道:“既然夫君知道,为何不做准备?”

姬定笑道:“我在积极备战。”

“是吗?”

“是呀!”

“可是我怎听说夫君一直忙于安抚平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这就是备战!”

“这是备战?”

“对啊!”

姬定笑道:“夫人可知在这寒冬之际,金陵又多了多少人吗?”

荆夫人摇摇头。

姬定道:“平均每日都有三百多人来到金陵,我最近一直都在忙于此事,安排人给予他们粮食,给予土地,给予衣服,给予他们活干,照顾好他们的孩子。

反观楚国那边,经过一年的苦战,这国内是哀鸿遍野,但是楚王和他的贵族为了他的王权,来年便要与我一战。

如此军队,不堪一击。

不过我会与他们先周旋一番,慢慢耗尽他们所剩无几的士气,因为我希望中原陷入苦战,然后再一战定天下。”

咚咚咚!

门外响起敲门声。

“先生。”

外面传来法克的声音。

“进来。”

法克推开门走了进来,先是向荆夫人行得一礼,旋即道:“先生,我刚得到消息,景家写了一封信给景翠。”

姬定笑道:“如果他要回去,就让他回去吧。”

“啊?”

法克诧异地看着姬定。

姬定笑道:“一个人是改变不了结局的。”

荆夫人道:“可是景军如今坐镇徐州,如果他叛变......!”

姬定呵呵道:“他手下都是我的人,他的叛变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另外,徐州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事,据我所知,齐国方面是准备进攻宋国,在未拿下宋国之前,是不可能南下徐州的。”

荆夫人问道:“夫君,你在各国到底安排了多少眼线。”

姬定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但是这十年间,我都在忙于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