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四百二十章 误导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四百二十章 误导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如今亚洲大陆西亚的阿拉伯世界,由于塞尔柱帝国桑贾尔的战败已经进入了分裂的边缘,而巴格达被攻破哈里发受到威胁也使其号召力下降,各个领主们都在借机扩大地盘,纷争不断,一时无暇在西进,赵柽还知道十字军马上又会发起东征,他们将忙于抵御外敌,知道新一代的‘救世英雄’出现,才会结束混乱的局面。

中亚和东亚地区如今分别由四国统治:西夏、西辽、金国和大宋。赵柽登基后,他依靠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东征西讨,用经济手段拉拢打击对手从而改变了整个局势。现在西夏已经臣服,被牢牢的绑在大宋的战车之上;强横一时的金国在宋的打击下,领土大幅萎缩,占据着辽东和辽西地区,控制着漠北的少部地区,但影响力已经严重被削弱,只能称为地区性的强国了。

西辽在发展初期正是大宋遭到金国入侵的时期,也正是金国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原,无暇西顾才使西辽迅速发展、壮大,得以稳住了阵脚,得到了发展之地。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宋全力对金用兵、发展生产以恢复元气,而两国又相隔万里,双方虽然互有敌意,但还能相安无事,没有发生冲突,甚至还有商贸上的往来。

但随着赵柽完成对内部的整合、经济的复苏及宋金和议的签署,他将目光转向漠北,欲把这片土地纳入大宋的版图,从而进一步压缩金的势力范围,完成对其的战略包围。而这样一来。宋就将进入西辽的传统控制地区,冲突也将不可避免。可赵柽在为完成对金的战争之前。并不想与西辽发生实质性的冲突,更不想被拖入中、西亚地区纷乱的局面。损耗军力和财力。

因此赵柽在制定对西辽的政策时,要求保持一定的克制,能不打最好,不可避免时尽量减少冲突的规模,留下了缓和的余地。而耶律大石在争夺高昌的战斗中失利,也敏锐的发现自己和宋朝实力的差距,果断的与宋结束冲突,与之结成抗金联盟。可现在耶律大石一死,事情便出现了不确定性。弄不好就会使这种并不牢固的联盟崩裂。

如今金国趁着耶律大石新死,孤儿寡母的便遣人逼降,而使者因为不敬又被萧塔不烟给砍了,岂不是老天送来的机会。赵柽马上召集群臣通报了此事,称古有‘兵不罚丧’之礼,女真人丧心病狂竟然要趁机出兵,吞并西辽。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岂能坐视这种有违仁义之事的发生。

赵柽此言一出,朝野无不表示出极大的愤慨。他紧急召见了各国驻大宋的使节,声称如果金国敢对西辽用兵,大宋绝不会任其乱为,定会派兵援助。讨伐女真。大宋发表声明之后,向金国派出使者递交了国书,痛斥其趁火打劫的卑劣行为。警告其不要对西辽动武,否则大宋将替天行道。

为了表明大宋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儿的,赵柽下令调集大同镇抚司两万兵力增援大定府。河中、河东两路州军则向漠北开动,做出一副大打的姿态。与此同时,关闭与金相邻的所有榷场,禁止金国商人进入境内交易,严禁大宋向金输出粮食、盐、茶、绢等生活物资。

眼见大宋摆出这么一副姿态,诸国惊诧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其勇气,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只为主持正义而不惜动用武力,承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觉得跟着这样的老大不错,于是乎在国际上出现了对金的一片讨伐声,纷纷像大宋学习终止与金国的贸易,对其实施经济制裁。

其实赵柽十分明白招降西辽不过是喝多了酒的完颜亶异想天开罢了,即便自己不吭声,女真人也无法完成对西辽的远征,结果只能是咽下这口恶气,再多喝几杯酒只怕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自己插上一脚,不过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让他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再无回旋的余地,同时利用这件事将金国塑造成一个邪恶的国家,误导国际舆论,巩固和西辽的关系,离析其它国家和金国的关系……

赵柽这一招确实够损的,不但让金国政治上陷于孤立,经济制裁也让其脆弱的财政陷入困顿。看着还在大殿上狂饮的完颜亶,将抱病前来议事的兀术气得七窍生烟,自己为了保住祖宗基业殚心竭力,操碎了心,累的自己百病缠身。可肇事者却没事儿人一般的喝的烂醉如泥,想教训他一番,恐怕也听不到。

兀术无奈,也只能为了国家打起精神替侄子擦屁股,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可这事情影响太大了,而且是持续的,不是一纸声明就能完全解决的,作为始作俑者的赵二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不知道又会提出什么条件呢!但兀术知道此事要尽快解决,捏着鼻子也得认,否则持续下去,刚刚好转的经济又将面临崩溃。

经过磋商后,兀术首先向大宋派出使者,称劝降西辽之事只是误会,金国派出使者本意只是为了对耶律大石之死表示下哀悼,完全是使者粘割韩奴自作主张,擅自行事才导致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们绝不会做出侵犯西辽之事。将责任完全推到了死人身上,只承认是自己用人不当,失察而已。

没想到这又被赵柽抓住了把柄,怒斥其根本就没有诚意,而解释也是牵强,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使者会有这么大胆,敢擅自更改圣意,这完全是他们欲盖弥彰,混淆视听,鉴于其过去所为对金国保证不会侵辽难以相信,应该对其言行认真检讨,给各国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保证永远不会侵略西辽。

可就在双方唇枪舌剑相互争论之时,关闭的榷场却又重新有限制的开放,做起了买卖。赵柽明白自古至今彼此交战的各国常常不会断绝经济联系,战争期间各国与敌人进行贸易,主要因为各方都认为这种交往都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不会使自己的经济繁荣受到威胁。

现在大宋海外贸易的繁荣,使造船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辽东广博的森林可以提供质优价廉的木材,这已经成为两国贸易的重点。而这次事件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不可能打起来的,何况金国开出的条件实在是诱人,因此明面上吵得热火朝天,私底下两国的生意依然做得红红火火,丝毫不妨碍大宋从中赚的盆溢钵满,可谓是名利双收。

…………

赵柽这边充老大当上了裁决者,远在木剌夷国的特遣队这会儿也成了传奇,他们不但铲除了其盘踞在沙漠中的盗匪和大马士革的联络点,还在一日间干掉了伊斯玛伊派继承者在内的六大堡主全身而退,足以震惊阿拉伯世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游侠如惊鸿一般转眼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今不但木剌夷国在四处寻找他们的踪迹,那些饱受木剌夷国欺辱的人也在寻找他们,结果却是无人知晓他们身藏何处,更无缘相见!

而强横一时的木剌夷国经过一番厮杀后,谢赫乌米德的实力还是胜他们一筹,终于平息了内乱,但是他们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数百名精英献身者在内乱中被杀死,五十多名高级传教士在相互刺杀中殒命,可以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冷静下来的人们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中了别人的圈套,正是他们精心策划的袭击导致了内乱的发生。

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更让木剌夷国的大佬们震惊,这些刺客居然是来自外部,而周围各个国家和领主敢于挑战他们权威的早已都死在菲达伊的匕首之下。那是谁策划了这场针对他们的阴谋呢?根据刺客使用的武器,他们得出结论刺客很可能就是那个擅于使用火器的东方帝国。

至于为啥遭此厄运,木剌夷国的大佬们是心知肚明,这是东方帝国对他们刺杀其皇帝的报复,是在以血还血。但蹊跷的是从刺杀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那些刺客即未再次行动,也未说出自己行动的目的。而这种没有诉求的刺杀更为可怕,说明这只是行动的开始,却非结束。

作为刺客之国的统治者乌米德第一次感到了恐惧,从对方行动准备和手法上他明白这是一群极为专业的刺客,而且极为狡猾,他们此前的行动就是想通过一系列外围行动来扰乱视线,误导自己的判断,然后通过挑动内乱来削弱自己的实力,这是过去许多国家动用大军都无法做到的,而自己连对手的模样都还没有看到。

想想对方只派出了这么一支小队就将自己折腾的如此狼狈,弄得元气大伤,而他们的终极目标不用问就是自己。想到此乌米德不寒而栗,他有些后悔当初自己被以往的成功所误导,莽撞的派出刺客前往东方行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