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难平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一百七十一章 难平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换官失士人心,授田失百姓心,盐法并失士人百姓心。

在经过百年奋斗之后,有相当一批上层汉人已经进入了辽朝的统治集团,其家族也已打下基业,兴旺发达,自然不希望宋朝的北伐破坏这得来不易的成果。因此宋撕毁和约,与金朝联合灭辽,毁掉了幽云汉人在政治上的成果,已然使其怨恨宋朝,换官也更引起他们的抵制。

宋辽开战,宋廷以为辽朝汉臣还会象当年宋太宗北伐时一样望风归顺,于是得意洋洋地下令“不得擅杀北人”,但结果却大出其所料,与有官职的汉人一样,幽云地区的下层百姓也不倾向宋朝。在宋朝发出敕文、一再呼吁之后,也只有一个在辽朝为兵的涿州汉人刘宗吉愿开门以献,除此之外应者寥寥,同太宗北伐时广受欢迎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确,

后来北辽政权濒临崩溃之时,也曾有不少幽云汉人南逃入宋,但其主要是为了躲避和宋军相比更为野蛮化的金军的杀掠,而决非心向中原。从投宋或者企图投宋者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这些南迁的换官的动机从来就不是因为民族的认同感希望回到中原王朝治下,相反却是纯属为自己的利益而动,一旦遇到形势改变就会立即转投他人。

而大宋内地换官的结果是大失上层汉人的民心,“初自燕山之朝廷,又自朝廷之燕山,复自燕山之太原。尝为虏官者。等第补之,自诸州通判而下。皆添差以处焉”,再加上换官时奉命南下的旧辽官吏,一时间各处衙门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大家都互相提防,都忙着玩心眼儿去了,使政事荒废。

令宋廷声名狼藉的所谓“授田”,就是为了对付女真人讨要郭药师的常胜军。大宋君臣想出了个损招。他们将燕京汉人的家产,屋业、土地全部给了常胜军,让他们自己供养自己。然后宣抚司以常胜军‘先自归朝,有功授官,难以发遣’为名来堵女真人的嘴。

得到宋朝的回复后,女真人也不含糊,立即“根括燕山府所管州县百五十贯已上家业者。得三万余户,尽数起发,合境不胜残扰。独涿易二州之民安业,良以先归大宋也”,“大毁诸州及燕山城壁楼橹,要害皆平之。又尽括燕山金银钱物,民庶寺院,一扫皆空”,“将燕城职官、民户、技术、嫔嫱、娼优、黄冠、瞿昙、金帛、子女等席卷而东。”把燕京豪族工匠,皆由松亭关徙之内地。

那些从女真人手中逃脱的汉人们则变成了无产者。有家难回,更不要提什么安居乐业了。女真人却借机宣传。让你们北迁并不是我们的意思,而是你们汉人的朝廷把你们的宅田都授给了常胜军,我们是好意收留你们,就此将燕京汉人的民心全部拉到了自己一边,他们能不恨大宋吗?。

“盐法”则系指宋朝在经济方面的失败之举。提举官都不念新附之民,贪功生事,而在政府滥抬盐价的同时,还有宋人的投机生意扰乱经济,他们其中有姓手到来,走的时候已经是腰缠万贯。女真人的掠夺已经让燕京百姓苦不堪言,而大宋的无情搜刮更让人寒心,心中那点感念恐怕也化作了九天的云霄…

顶着寒风,冒着风沙,赵柽从丰州一直走到了代州,沿途州县羊拉屎似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不接纳燕京移民的,多则千八百人,少则数百人,他就纳了闷啦,对这些人为何不统一安置往内地,而是要放在沿边数州。河东沿边地区并不大富裕,而且驻有大量禁军,吃饭还要靠内地调粮,现在将移民安排在这里,岂不给河东增加了更多的麻烦吗?

“张安抚使,是否考虑将移民内迁,选一地广人稀之处建寨设堡统一安置呢?”赵柽在代州碰到了主持安置移民工作的河东安抚使太原知府张孝纯,聂山又调回开封当市长去了,赵柽对他这种工作方法是颇有微词。

“王爷,不是下官不肯,而是朝中有旨,不得统一迁往内地安置,而是要分州近边,不得远去!”张孝纯说着将一份朝中下发的诏令递给王爷道。这些日子王爷一直忙于边事,在太原的时间很短,两人接触的并不多,可不妨碍张孝纯对王爷的了解,对于王爷对河东的稳定做出的贡献还是深感钦佩的。

“河东路发运养济归朝人,往诸并在一州有及千人者,深虑人数太多,钱粮阙少,养济不足,可令逐路安抚钤辖司转运司官,见养济人从长措置,量度州军大小、丰熟去处、可以存泊照管人数,分璧往逐处安泊。务要养济足备,即不得在并在一州,亦不得令远去。”赵柽读罢,只剩苦笑了。

宋廷对这部分汉人的态度也是既拉拢又猜忌,可见朝廷既想要接济这些汉人,又不敢象对真正的子民那样信任他们,害怕其“远去”得知了宋朝内部的虚实,将山川险易,州郡虚实都给看喽,所以防贼似的防着他们,至于幽云汉人之心是否会真的归附,已经是一看便知的事了。

“王爷,下官不过是奉诏而行,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张孝纯也看出王爷对自己的不满说道,“此刻义胜军屯驻代州,每月所需粮饷甚多,然其兵士多为幽燕蕃人,桀骜难驯,与当地驻军多有冲突!”

“嗯!”赵柽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大宋朝竟做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这义胜军在历史上也是声名狼藉,大宋掘墓人的主要配角之一…

宋朝君臣为了保住郭药师跟大金国玩了个偷梁换柱,认为将燕人代替常胜军归金,则不但常胜军可以保留,而且又得到了燕人的土地田产,用来供养常胜军,不用国家再出钱粮,可谓一举两得。对常胜军大宋更是着力培养,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马匹,朝廷都尽量供给。

可郭药师任职同知燕山府期间,自恃徽宗恩宠有加,为所欲为,飞扬跋扈,而知府王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他派部下到宋境内的各州做生意,赚取钱财,又召集辽国的工匠制造各种珍奇之物结交权贵。

常胜军快速膨胀,从归宋时的**千人发展到五万之众,而乡兵号称三十万。但郭药师及其部下都不改“左衽”,即仍穿辽服,而不着宋装,且恣横跋扈,不为约束,当时人将其与安禄山相比。

谭稹接替童贯宣抚燕京府,立刻发现常胜军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他担心郭药师以后会出问题,为牵制监督常胜军,谭稹奏请朝廷,请求在河东别创一军,以五万为率,屯于州县要径处,号为义胜军。君臣几个就怕军队造反,最爱干甲监视乙,乙监视丙,再用丙监视甲的罗圈活儿,让他们相互擎肘,谁也别舒服的方式稳定军队,此议当然立刻照准。

于是以原河东第一将正将李嗣本为帅,以叛辽降金,又叛金再降辽,降金再叛辽又降宋的耿守忠为副帅组建义胜军。常胜军的兵员以辽东京道汉人、渤海人为核心、杂以南京道汉人,成分比较复杂,为了牵制他两人从归朝的幽云汉人中挑选少壮者,建立了一支纯粹的汉人军队,给予‘月粮衣赐,倍于他军’的特殊待遇…

“王爷,这些山后男儿,实勇悍可用,可其在河东者约十万之众,全靠官给钱米赡养,但是天长日久各府仓廪空虚,依旧听从他们支取。如今各府也因为无米可派,口出不逊,对其生怨;而我军请发的粮食,全是霉变陈粮,也多有怨言,与义胜军道路相逢,便当面辱骂,以言恐吓。长此以往,必生祸乱,王爷还需早作应对之策!”张孝纯看王爷沉默不语,出言提醒道。

“张宣抚使,义胜军的事情由本王来解决,幽燕移民可仿安置东南流民之例选沿边可开垦之地建堡安置,给予钱粮牲畜,切记不可失公,只可引导,不可抢迁,引起民乱!”赵柽说道。

“王爷,南迁人数不少,这需要大量的钱粮,各府已无钱粮可调!”张孝纯皱着眉头说道,心中不断埋怨你们爷俩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算完了,可好妇难做无米之炊啊!

“唉,从太原平仓调粮,拨付盐税安置移民!”赵柽长叹一声道,自己这两年好不容易在河东弄了点余财,准备对付女真南下应急,这下都被他爹打土豪了,现在只能希望今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堵上这个窟窿。

“王爷,调运平仓之粮救济蕃人,一旦有灾荒发生,河东将无粮赈济,岂不失了大宋子民的人心!”张孝纯想了下说道。

“张安抚使,幽燕之民不是我大汉子孙吗,不是大宋的子民吗?同祖同源,岂能存在蕃汉之分,自尔以下皆如此,焉能不乱!”赵柽听着火往上蹿,拍案而起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