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武侠:人在华山,从力挺师娘开始

作者:青城剑九 | 分类:武侠 | 字数:79.1万字

第290章 洞房花烛夜

书名:武侠:人在华山,从力挺师娘开始 作者:青城剑九 字数:7.3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9

喧嚣的喜宴依旧在继续,唯有正气堂中的主桌上,气氛安静下来。

方证大师话音落下,方才的谈笑声,杯盏轻碰声,仿佛被无形的寒霜冻结。

连正气堂外传来的喧嚣,似乎都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变得模糊不清。

空气里弥漫着近乎凝滞的沉重,烛火的光晕在几位掌门人神色各异的脸上跳跃,映出他们脸上难以言喻的震动。

王朝气运!

这四个字的分量,重逾千钧。

可以说已远远超出了江湖门派争雄夺霸的范畴,触及了那煌煌天威,森森庙堂。

那是天子权柄,社稷根本,是滚滚历史洪流中最磅礴,也最危险的力量。

寻常江湖人,便是连衙门捕快都不愿得罪,更惶恐说跟皇庭借气运。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冲虚道长的身上。

这位武当掌门仙风道骨依旧,但此刻那澄澈的眼眸中,却掠过极细微的波动。

说明他的心里并不像他脸上所表现那般。

冲虚道长微微低头,手中端着的酒杯悬在半空,杯中的琥珀色酒液微微荡漾了一下。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眼,迎向方证大师的目光,嘴角那抹惯常的温和笑意似乎淡去几分,变得有些凝重。

“大师此言......”

冲虚道长开口,声音依旧清朗,却带上了隐隐的疏离。

“......却是误听传闻,有所偏颇了。”

他轻轻放下酒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清脆却并不响亮的一声轻响,在这寂静的席间却异常清晰。

“武当山承蒙历代天子眷顾,供奉真武,为国祈福,此乃三丰祖师遗泽,亦是后世弟子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心力,不敢或忘。”

冲虚道长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如同山涧清泉,悠悠说道:“然则,这借王朝气运之说,实属虚妄。”

“气运乃社稷神器,岂是凡俗门派所能觊觎?更遑论以此撬动武道天关?”

冲虚道长摇了摇头,沉声道:“此非正道,亦非我武当所求之道。”

他目光扫过众人,那双眸子散发着洞悉世情的透彻,幽幽道:“若真依方证师兄所言,武当有这等通天彻地、借势龙庭的路子,贫道今日又何必坐在这里,与诸位探讨这渺茫难寻的止境之上?”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出几分无奈,目光似乎不经意地落在自己那带着岁月痕迹的手上。

“贫道这把老骨头,困于宗师之境,蹉跎数十寒暑,若真有那等捷径妙法,能直抵先天,窥见大道……”

冲虚道长自嘲般的笑笑,道:“呵呵,贫道怕是早已闭关潜修,不复问这红尘俗事了。又岂会如现在这般,空怀怅惘,坐而论道?”

冲虚道长的否认来得直接而有力,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更无半分心虚闪躲。

那坦荡的姿态,瞬间冲淡了方证大师话语带来的遐想空间。

左冷禅眼中精光闪烁,似乎在急速判断着冲虚话中的真伪。

岳不群眉头微蹙,抚须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

定闲师太和天门道人对视一眼,互相交换眼神,微微颔首,似乎更倾向于相信冲虚的坦荡。

方证大师被如此直接地反驳,却也是并无愠怒色,脸上那抹苦涩笑意反而加深了几分。

他缓缓摇头,如同看着迷途羔羊的老僧。

“阿弥陀佛。”

方证大师低宣佛号,声音依旧平和,幽幽说道:“冲虚道兄何必自谦?又何必讳莫如深?”

他抬起眼,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杯盘,望向那遥远的京城方向,语气变得低沉。

“前些日子,贵派不是才刚刚遣了精干弟子,将新近炼成的红丸,送入京中,献于御前么?”

红丸二字一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

席间气氛再次一紧!

几位掌门眼中都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

红丸?武当进献?上交给皇帝?

冲虚道长的脸色,在方证大师点破红丸二字的瞬间,终于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变化。

那是被触及核心隐秘的不快,他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强行舒展开。

但他的眼神却更为锐利,直直看向方证大师。

“方证师兄!”

冲虚道长的声音依旧保持着清朗,但其中蕴含的力道却陡然加重。

“慎言!”

冲虚道长迎着方证大师的目光,没有丝毫退避,语气斩钉截铁说:“不错,我武当确有进献丹药于御前的惯例,此乃供奉真武、为君祈福之礼,亦是先皇所赐恩典。”

“那丹药名唤小还丹,乃我武当秘传,采名山灵药,以真武法门炼制而成,取其调和阴阳,固本培元之效,意在为陛下调理龙体,补足精气,以期延年益寿,康泰永年。”

“此丹,与那虚无缥缈的气运,有何干系?又怎能助人突破武道天关?”

冲虚道长言辞铿锵,掷地有声,将红丸定性为养生延寿的小还丹,并明确将其与借气运突破划清界限,甚至隐隐指责方证大师妄言牵强。

“哦?小还丹?”

一直安静旁听,心思却早已百转千回的邱白,此刻恰到好处地插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年轻俊杰对武林秘闻的好奇与向往,声音清朗,打破了两位泰斗之间无形的对峙气场。

“大师,道长......”

邱白目光在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之间流转,带着求知的热切,好奇问道:“这小还丹……莫非便是江湖中传说的那种,能助人打通关隘、增进数十年功力的神丹妙药?”

他此言一出,席间几位掌门,包括岳不群在内,眼中都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亮光。

江湖传说中,少林有大还丹,武当有小还丹,皆是能起死回生、增益功力的无上圣品!

若此丹真有此神效……

“呵呵呵……”

冲虚道长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竟发出一阵略带自嘲的笑声,那笑声里充满了无奈。

瞬间将众人心中刚升起的火热给浇灭大半。

他看向邱白,眼神复杂,既有对年轻人天真向往的理解,又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洞明。

“邱白小友,你太抬举我武当这小小的丹药了。”

他微微摇头,毫不犹豫的否定道:“若小还丹真有传说中那般,服一粒便可打通奇经八脉,凭空增添数十年精纯功力的神效……”

冲虚道长微微停顿,目光扫过自己,又仿佛扫过在座每一位困于宗师门槛的绝顶高手。

最终化作悠长的叹息,带着近乎悲凉的自问。

“那贫道,还有在座的诸位同道,又何必苦苦追寻,在这武道之途上蹉跎一生,望那止境之上而不得其门?”

“若此丹真有那般逆天神效,贫道早已自服,又何至于今日,依旧困顿于此,不得寸进?”

他的反问,狠狠砸碎众人心中燃起的幻想泡沫。

是啊!

若真有此等神丹,冲虚道长自己为何不用?

武当历代掌门为何不用?

这世上,有哪个习武之人能抵挡住这诱惑?

那可是凭空暴涨数十年功力啊!

方证大师所言借气运之说,本就虚无缥缈的说法,如今这小还丹,又被冲虚道长亲口证实并非增进功力的神药。

那武当所谓的路子,似乎真的只剩下一个为君祈福,养生延寿的象征意义了。

席间的气氛,从最初的震惊,再到因小还丹而起的火热,最终在冲虚道长这充满自嘲的反问中,彻底冷却下来。

诸位掌门都有些意兴阑珊,甚至弥漫开对前路渺茫的淡淡怅惘。

然而,就在众人心绪低落之际。

邱白的内心却掀起了巨浪,远比方才更加汹涌的惊涛骇浪!

红丸!

小还丹!

武当进献!

皇帝服用!

这几个关键词,在他的记忆深处串联起来!

一个被后世史书浓墨重彩记载,标志着大明王朝加速滑向深渊的着名事件: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朱翊钧驾崩。

八月,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年号泰昌。

这位登基仅一个月的皇帝,登基之初便病重不起。

内医太监崔文升进泻药,病情加剧。

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方,八月二十九日,进献红丸两粒。

泰昌帝服第一粒后,感觉暖润舒畅,思进饮膳。

傍晚,李可灼再进一丸。

九月初一凌晨,泰昌帝驾崩!

这便是震动朝野,引发党争倾轧,最终导致魏忠贤阉党势力坐大的红丸案!

史书记载,那致命的红丸,正是号称能益气补元的丹药!

而进献者李可灼,其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那红丸的来源又是何处?

一直众说纷纭,成为明末一大疑案!

毕竟,万历皇帝可是服用不少,为何万历皇帝没有事情,偏偏泰昌帝服用了就有事情?

邱白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凝视着对面神色凝重,极力否认丹药神效的冲虚道长,脑海中念头电闪。

“方证大师说,武当前些日子才送了红丸入京……”

“如今是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再过四个月万历皇帝就会驾崩,泰昌帝登基!”

“然后,再过一个月,泰昌帝就会服下那要命的红丸暴毙!”

“如果武当这次进献的小还丹,就是后来李可灼进献给泰昌帝的那种红丸呢?”

“等等!”

邱白眼眸微微眯起,不禁摇了摇头。

“方证大师说他们不止一次进献,那就意味着,这种丹药,武当一直在炼制,一直在送入宫中!”

“万历帝或许一直在服用,而万历皇帝的身体,史书记载他晚年确实沉疴难起,怠政多年!”

“若万历帝之死,也与长期服用这种小还丹有关,那这红丸案,恐怕根本不是始于泰昌朝,其根源,或许在万历朝就已经埋下!”

“而武当派……”

邱白压下心头的震惊,让自己脸上的表情维持着些许失落。

“武当派,竟然可能深度卷入了这场导致皇帝暴毙、震动朝野的惊天大案?他们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参与?”

“冲虚道长如此极力否认丹药与借气运有关,是否也是在撇清某种关系?他方才流露出的自嘲,是真的对武道前路的绝望,还是对身不由己卷入旋涡的无力感?”

“若真是武当的丹药出了问题……那问题绝不在丹药本身!方证大师说不止一次,若之前的丹药有问题,皇帝早就该察觉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问题出在朝廷内部!”

“是有人利用武当进献的丹药做文章,是有人需要皇帝死,而且是在特定的时间死!”

邱白只觉得眼前这正气堂中高谈阔论的武林泰斗,瞬间被血腥的政治阴影所笼罩。

那无形的枷锁,不仅锁住武道先天之路,更锁住了这煌煌大明王朝的命运!

他端起面前的酒杯,看向冲虚道长,陷入沉思。

如今的王朝气运,从冲虚道长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来看,实在是再明智不过!

这潭水,何止是深?

简直是万丈深渊,沾之即死!

“阿弥陀佛。”

方证大师见冲虚道长反应激烈,又见邱白似乎陷入沉思,便不再深究。

他转而看向邱白,语气恢复了往日的温和,笑着说:“邱少侠志向高远,欲窥止境之上,此心可嘉。”

“然则大道缥缈,机缘难求。”

方证大师叹了口气,幽幽道:“冲虚道兄所言不虚,此路艰难,非朝夕之功。”

“少侠新婚燕尔,正当享受人间至乐。”

“切莫因此执念,反误了眼前良辰美景。”

他这话,既是劝解,也是给方才那番过于沉重的话题一个台阶下。

“方证师兄所言甚是。”

冲虚道长也顺势收敛了锋芒,脸上重新浮现出那温的笑容,对着邱白微微颔首。

“邱白小友天资盖世,福缘深厚,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这止境之上的玄机,或许他日自有水到渠成之时。”

“今日乃你大喜之日,当尽欢颜,莫负韶华。”

岳不群也连忙笑着打圆场:“正是正是!大师和道长金玉良言,邱白你当谨记。”

“武道修行,贵在持之以恒,水到渠成。”

“今日是你与灵珊的大好日子。”

他举起酒杯,招呼众人道:“来来来,诸位,我等共饮此杯,为新人贺!”

“贺新人百年好合!”

“永结同心!”

席间的气氛在几位掌门刻意的引导下,终于重新活络起来。

觥筹交错,笑语再起。

左冷禅豪爽举杯,天门道人高声谈笑,定闲师太亦温和地向宁中则道贺。

邱白面上含笑,一一应对着众人的敬酒与祝福,心思却早已飘远。

冲虚道长那极力否认,却又难掩内心波动的神情。

方证大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揭露。

还有那如同诅咒般盘踞在历史节点上的红丸案。

邱白明白,关于借助王朝气运这条路的试探,在冲虚道长如此明确而激烈的回避态度下,已无法再深入。

再追问,不仅徒惹猜忌,更可能毫无结果。

所以,不如缓上一缓,他日私下询问。

酒宴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天色也渐渐暗下来,正气堂内外的红烛燃得越发通明,将满堂的喜庆渲染得如同白昼。

宾客们酒酣耳热,猜拳行令声、高声谈笑声此起彼伏。

邱白作为主角,被轮番敬酒。

他酒量本就不凡,体内真气流转,更是千杯不醉。

不知过了多久,月上中天,银辉遍洒华山。

“吉时已到,请新人入洞房!”

司礼弟子清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笑意,穿透了宴席的喧嚣。

席间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和祝福声。

“邱少侠,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快去吧,莫让新娘子久等!”

宁中则笑着起身,欣慰的看着邱白。

邱白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站起身来。

他最后看了眼上首席位,方证大师面带笑容,似在默念佛号,冲虚道长则正与岳不群低声交谈着什么,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

一切都是那般的和谐。

邱白收回目光,在众人含笑的目光中,随着引路的喜娘,离开了依旧喧闹的正气堂。

穿过灯火通明的回廊,喧闹声渐渐被抛在身后。

夜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冽拂过面颊,吹散了宴席上沾染的酒气。

一轮皎洁的明月悬在墨蓝色的天幕上,清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华山的峰峦殿宇之间。

洞房设在一处单独的院落,这是岳不群特意为女儿女婿收拾布置的新房。

此时,院子里是一片喜庆的红色海洋。

廊下悬挂着精致的红灯笼,窗棂上贴着大红的囍字剪纸。

门口侍立着两名面带羞涩笑意的侍女。

“姑爷来了。”

侍女们低声行礼,声音里带着喜悦。

喜娘上前,轻轻推开那扇贴着大红囍字的雕花木门。

一股混合着淡淡花香、果香和红烛燃烧气息的暖意扑面而来。

洞房内,红烛高烧,映照得满室生辉。

锦帐低垂,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妆台上,凤冠霞帔已卸下,整齐地摆放着。

岳灵珊端坐在铺着大红锦被的床边,依旧穿着那身华丽的霞帔嫁衣,只是头上的凤冠已经取下,满头青丝如瀑般垂落,仅用一根精致的红宝石簪子松松挽起。

流苏珠络虽已不在,但那顶象征性的红盖头,依旧静静地覆在她的头上,遮住了她的容颜。

她双手交叠放在膝上,身姿挺直,仪态端庄。

但在那静谧的红光里,邱白却清晰地感觉到,那盖头下的人儿,正屏着呼吸,连交叠的手指都紧张地微微蜷缩着。

侍女和喜娘们抿嘴笑着,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最后一人细心地掩上了房门。

咔哒一声轻响。

门扉合拢。

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响。

世界仿佛骤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红烛燃烧时细微的哔剥声,以及两人之间清晰可闻的心跳声。

满室的红光温柔地流淌,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朦胧而暧昧的暖色。

那跳动的烛火,似乎也映照在邱白的心上。

他脚步轻缓,一步一步地走向床边。

脚步落在铺着红毡的地面上,几近无声。

他停在了岳灵珊的面前,距离近得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馨香,能感受到她因紧张,而散发的温热气息。

目光,落在那一方绣着并蒂莲的红色锦缎盖头上。

红烛的光晕在盖头的流苏边缘跳跃,邱白伸出手,轻轻地捻住了盖头的一角。

指尖传来丝绸细腻冰凉的触感。

他微微用力,向上掀起。

鲜红的盖头,如同退潮般,缓缓向上滑落,一点一点地,揭开了那被遮掩的风景。

先是光洁如玉的下颌,弧度优美。

接着是微微抿起的,如同初绽花瓣般柔嫩的樱唇。

挺翘的鼻梁。

最后,是那双紧闭着的,睫毛如同蝶翼般剧烈颤抖的眼睛。

当盖头完全掀开,滑落在她身后的锦被上时,岳灵珊仿佛被这骤然的光亮惊到,长长的睫毛猛地一颤,终于羞怯的睁了开来。

烛光映入她的眼眸。

羞涩、紧张、期待、喜悦……

种种复杂的情绪在眸子里交织流转,最终化为纯粹的娇羞。

她白皙的脸颊上早已飞满了红霞,如同涂抹了最上等的胭脂,一直蔓延到耳垂和脖颈上。

她红唇微微张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吐不出一个字,只是紧张地轻轻咬着下唇。

褪去了凤冠的沉重,此刻只着嫁衣、青丝半挽的她,少了几分典礼时的庄重,却多了十分的娇柔妩媚。

饱满的胸脯,在霞帔下随着略微急促的呼吸起伏着,勾勒出动人心魄的曲线。

邱白的心,仿佛被这绝美的景致狠狠撞了一下。

所有的迷茫,在这一刻,都被眼前这盛放的,只属于他的娇艳彻底冲散。

他凝视着她,目光灼灼,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情动。

他轻轻抬起手,温热的指尖,带着一丝薄茧,小心翼翼地拂过她滚烫的脸颊。

那细微的触碰,如同电流般划过岳灵珊的肌肤。

她身体猛地一颤,下意识地想要躲闪,却又生生止住,只是将螓首垂得更低。

“师…师姐……”

邱白开口,声音是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低哑。

他俯下身,靠近她散发着甜暖气息的耳畔,温热的呼吸拂过她敏感的耳廓。

“我们……”

他顿了顿,看着那近在咫尺,因他的靠近而越发紧张颤抖的娇躯,眼中笑意更深,带着一丝促狭,将后面的话语,如同最轻柔的羽毛,送入她的耳中。

“…该喝合卺酒了。”

“嗯……”

岳灵珊几不可闻地应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带着浓浓的鼻音,羞得几乎要将自己埋进那大红的锦被里。

她不敢抬头,长长的睫毛如同受惊的蝶翼,剧烈地颤抖着,泄露着主人内心的兵荒马乱。

邱白眼中笑意更浓,却不再逗她。

他直起身,走向旁边那张铺着红绸,摆放着瓜果点心和鎏金银酒壶、合卺杯的圆桌。

他提起那柄小巧精致的酒壶,琥珀色的酒液带着清冽的香气注入合卺杯中。

他端着合卺杯,转身走回床边。

岳灵珊终于鼓起勇气,微微抬起头,水润的眸子怯生生地看着他手中的酒杯,又飞快地垂下。

邱白将其中一杯递给她。

岳灵珊小心翼翼地接过合卺杯,她的手很漂亮,指节纤细,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

邱白在她身边坐下,锦床微微下陷。

两人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得能感受到彼此身上散发出的热力。

他举起自己手中的那一杯,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灵珊。”

他第一次,在这样私密的时刻,没有叫她师姐,而是直接叫了她的名字,声音郑重。

岳灵珊的心猛地一跳,仿佛被这个名字烫了一下。

她终于抬起眼,勇敢地迎上他的目光。

那双清澈的眼眸里,映着烛光,映着他的身影,盛满了羞怯,却也盛满了毫不掩饰的情愫。

她轻轻点了点头,也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两人手臂交缠,如同缠绕的藤蔓。

合卺杯的边缘轻轻碰触到彼此的唇。

邱白凝视着她近在咫尺、染满红霞的娇颜,看着她微微颤抖着、缓缓凑近杯沿的红唇,不再犹豫,低头饮下了自己杯中的酒。

酒液清冽微辣,带着果香,滑入喉中,却点燃了心中更炽热的火焰。

岳灵珊也闭上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扇形的阴影,微微仰头,饮尽了瓢中的合卺酒。

一丝酒液顺着她优美的唇角滑落,在烛光下闪着晶莹的光。

手臂分开,象征着合二为一的匏瓜杯被轻轻放在一旁的矮几上。

酒意似乎微微上涌,岳灵珊雪白的肌肤下透出更深的绯红,眼神也带上了一丝迷离的水光,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她下意识地舔了舔残留着酒渍的唇瓣。

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却带着致命的诱惑。

邱白眸色骤然转深,如同幽深的古潭。

所有的克制、所有的理智,在这一刻被那交杯的酒意,她近在咫尺的绝美风情彻底点燃。

他伸出手,不再是刚才那试探性的轻抚,而是带着灼人的热度,轻轻捧住了她滚烫的脸颊。

指尖下细腻的肌肤触感,如同最上等的丝绸,又带着醉人的温度。

他微微俯身,两人的气息彻底交融。

岳灵珊的身体瞬间僵硬,随即又软了下来。

她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剧烈地颤抖着,如同风中无助的花蕊。

红唇微启,带着紧张的喘息,似乎在无声地邀请,又像是无声地承受。

邱白不再犹豫,低下头,带着酒香的、温热的唇,带着强势地覆上了那两片如同初绽花瓣般柔软甜美的嫣红。

“唔……”

一声细弱得如同幼猫呜咽般的轻吟。

红烛高烧,火苗欢快地跳跃着,在墙壁上投下两人紧紧相拥,密不可分的剪影。

烛泪无声地滑落,如同凝固的喜悦。

今夜,还很漫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