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 第535章 各地灾情,北征通古斯

“报——”

秦牧还在宫室中,陪着大小乔姐妹花吃早餐。

早餐也不简单,有莲子羹、小米粥、珍珠翡翠白玉汤、糯米糕点、清蒸豆腐等等,都是一些较为营养,而且清淡的羹汤菜肴。

秦牧把自己的伙食削减了一番,但是对于宫中妃嫔、皇子、公主们的伙食,还是一切照旧的。

他不会亏待自己,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家人。

现在秦牧的形象是“朴素”,但只是明面上的。

毕竟,以秦牧的身份,随时都能到别的后妃宫里蹭饭。

这个时候,秦牧还在喝着一碗较为精致的小米粥,喝得很是香甜,入口即化的那一种。

只这一碗小米粥,做工颇为复杂,价值的话,也在一百个铜板以上……

这就叫奢侈!

忽然,一个急促的声音传了过来。

坐在软榻上的秦牧手里还端着那碗小米粥,定睛一看,是一个穿着湿漉漉蓑衣,戴着斗笠的士兵。

准确来说,是驿兵。

大魏现在的驿站网络还是颇为发达的。

每一处驿站,都在官道的边上,连成一片,负责公文、塘报的传输,以及官府来往人员的住宿等事宜,作用很大。

这驿兵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身上的斗笠和蓑衣还在滴水,却已经顾不上那么多,径直来到了秦牧的跟前,递上一道奏表,道:“陛下,青州急报,六百里加急!”

“……”

秦牧皱了皱眉头,接过小乔拿上来的奏表,看了一眼,眉头更是紧紧的一拧,眼中尽是一种凝重之色。

这一刻,小米粥也不香了。

“来人!”

“传召房玄龄、杜如晦、王猛、王安石到滋德殿议事!”

“诺!”

看见秦牧这个样子,大乔和小乔都不禁对视了一眼,倍感疑惑。

小乔按耐不住,颇为担忧的询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

“青州的济南郡、平原郡发生严重蝗灾,赤地千里,饿殍无数……”

“什么?”

大小乔也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今年这雨水,是难免有些失调的。

一个地方大旱,引发了蝗灾,另一个地方则是洪水爆发。

……

不多时,秦牧就来到了滋德殿中,等待王安石、王猛、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四个肱骨之臣的到来。

诚然,现在朝中的能臣很多,可以被秦牧委以重任的也不少。

只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位高权重,有什么事情的话,秦牧都可以第一时间交给他们去办。

“陛下。”

“不必多礼,都坐吧。”

“诺!”

等到房玄龄等人都各自落座之后,秦牧这才把青州的济南郡、平原郡发生严重蝗灾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王安石皱着眉头道:“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尽快从冀州、徐州一带调拨粮食,运送到灾区。”

“现在济南郡和平原郡发生了如此旱灾、蝗灾,必定颗粒无收,庄稼都没了,今年的收成必然也没有。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

秦牧点了点头道:“赈灾的事情,却是也不必急于一时。相比于青州一带发生的旱灾、蝗灾,在朕看来,兖州那里发生的水灾,才是最可怕的。”

“青州那边好歹也有储存的官粮、义仓,熬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要命的还是水灾,尤其是黄河决口的情况下。”

“至于蝗灾,可以让官府就近组织人手扫灭蝗虫。”

“如若百姓家中的粮食果真不济,也能从就近的州郡征调过去赈济。”

闻听此言,王安石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青州、兖州、冀州、徐州,这些地方,可都是大魏的重要产粮区。

农业发达!

如果是发生蝗灾、旱灾的话,有以前储存的粮食在,倒是一时半会儿的饿不死人。

水灾的话就不一样了。

毕竟洪水爆发,能把房屋和农田一起淹没了。

就连百姓家中过去的屯粮,也会被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陛下。”

作为尚书令的王安石,又向秦牧进言道:“近日来,太尉李靖上报,康居、花剌子模叛乱,他请求征讨。”

“西边的安息人也不安分,屡屡发兵骚扰绥远都护府的边陲,似有东扩之野心。”

“李靖请求发兵打击安息国,或灭之。同时,岳飞将军也请命北征通古斯。”

“不知道陛下认为可行吗?”

对于这些事情,秦牧早就收到了李靖、岳飞的奏报,只是迟迟没有作出决断。

这倒不是秦牧过于优柔寡断,而是兹事体大。

岳飞那边还好说,毕竟北庭、安西、安北这三个都护府设置多年了,人心归化,那些鲜卑人、匈奴人、丁零人、乌桓人等等,就跟没了牙齿的老虎一样,对帝国构不成什么像样的威胁。

而且,实际上这些年来,胡人当中的青壮年男子都被编练成了仆从军,成了帝国的鹰犬、爪牙。

就算岳飞率军北征通古斯,估计漠北草原上,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再者说,薛仁贵、马岱、王凌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

漠北比较靠近中原,靠近大魏本土,一旦漠北发生叛乱,帝国就能从几个方向进兵,保证叛乱能被迅速镇压下来。

李靖那边的情况则是不一样。

李靖治下的绥远都护府,那里曾经是贵霜帝国的故地,还囊括了康居、花剌子模等邦国,大小叛乱不断,而且绥远都护府的设立还不足一年……

“朕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

闻言,王安石沉吟片刻之后,便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不宜动辄大战。”

“诚然,现在诸都护府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必帝国调度什么粮草辎重。然,打仗那是要死人的。”

“那些从本地征召而来的仆从军就是乌合之众,也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背刺,一旦我军出征不利,遭遇惨败,最后这些仆从军一定会转变成帝国的敌人,对我们反咬一口。”

“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如太尉李靖一般,他镇压康居、花剌子模的叛乱也就罢了,如果跟安息人开战,即便能胜,也是惨胜。”

“倘若我魏军折损严重,就无法镇压得了境内的反动势力。”

“到时候别说是灭了安息国,为大魏开疆拓土,可能连原有的城池土地,整个绥远都护府也丢了。”

“这样,岂不是因小失大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