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 第434章 教化之功,北庭、安西都护府

朝堂之上,围绕着是否在漠北建立统治的问题,群臣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总之,大魏在漠北设立都护府进行统治的话,那是有利有弊的。

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毕竟,秦牧现在也是在摸着石子过河。

一旦将来漠北的叛乱难以遏制,愈演愈烈,大魏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秦牧还是愿意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叮!系统任务!】

【选择一:在漠北置州郡管理。系统奖励:人物“张居正”!】

【选择二:在漠北设立都护府管理。系统奖励:人物“王安石”!】

【选择三:在漠北使用羁縻政策,使诸胡臣服。系统奖励:人物“和珅”!】

这个时候,秦牧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奖励奖励。

三个选择,秦牧可以任选其一。

“肃静!”

过了许久,秦牧终于是开口说话了。

他看着还在争执不休的大臣,一说话,群臣就顿时静默下来,齐刷刷的跪倒了一大片。

“朕意,在漠北设置两个都护府。”

“以燕然山、北海为界,以东设置北庭都护府,以西设置安西都护府。”

“设立大都护,从三品,统管辖境之内诸部,诸部自译长、域长、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等,皆佩魏印绶,为我大魏官吏。”

“自即日起,漠北各地要建造城池,至少方圆五百里之内,要有一座城池!”

“陛下圣明!”

随着秦牧的话音一落,不管心里是怎样的想法,群臣都纷纷表示赞同。

在这种时候,大魏要在漠北建立起统治,的确是不容易的。

漠北草原几乎是一贫如洗,像样的城池没有几座。

城池的作用是什么?

自然是抵御外敌入侵,保境安民。

秦牧在漠北建立大量城池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草原上的胡人往往骑着马匹,来去如风,行踪飘忽不定。

而胡人的习性,那是逐水草而居的。

他们驱赶着牛羊骏马,来回的放牧,一个地方的水草吃得差不多了,就到下一个地方去吃。

大魏建造城池的话,也是想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让胡人稳定一些。

当然,秦牧不能禁止胡人放牧,不然草原上的胡人都废了,他们肯定会奋起反抗的。

在偌大的草原之上,胡人只能放牧,才能勉强养家糊口,不然连自己都填不饱肚子,怎么可能不造反?

那么,秦牧建造这些城池,有用吗?

好歹是有些用处的。

秦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用意。

“每一座城池,就是一个县,当地的牧民要受地方县令的节制。”

“同时,划定界限,严令禁止牧民越过界限,到别处去放牧。”

“如若违者,轻则罚没财物,重则斩首。”

顿了一下,秦牧又道:“另外,收缴胡人手中家里的铜铁兵器,统一运回洛阳,熔铸为农具,化剑为犁。”

“凡有抵抗,或是私藏兵器者,酌情论罪。”

“藏一副盔甲或是弓弩者,杀。”

“藏其余兵器者,罚没全部财物,全家老小贬为奴隶。”

“以此为准则,房乔、王猛,你们给朕谋划一套可行的方案和律法出来。”

“诺!”

房玄龄和王猛当即答应下来。

为了废掉胡人的“武功”,完成自己理想中的“大融合”,秦牧也是煞费苦心的。

连最基本的兵器都没有,胡人还怎么造反?

当然,秦牧这里说的是兵器,诸如其余一些普通刀具,像是菜刀和农具这种不算其中。

这个时候,王猛又手持牙笏出列,向秦牧询问道:“陛下,是否要向漠北移民?”

“……”

秦牧沉默了。

“不妥!”

房玄龄第一时间提出了反对意见。

“陛下,微臣认为,我中原本土的百姓本就不多,还要向漠北移民的话,究竟是胡人同化魏人,还是魏人同化胡人?”

“而且,塞北苦寒,养不起那么多的人口。”

“骤然移民,不知道会导致多少无辜的百姓死在半路上,或因为水土不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死于非命!”

“再者说,胡人禀性难移,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去同化,让他们真正归化,如此一来,何必移民?只需要教化之功就好!”

“善。”

对于房玄龄的这种看法,秦牧还是赞同的。

要同化塞外的数百万胡人,秦牧并不急于一时。

这么多的胡人,也不是大魏一时半会儿能消化得了的。

几十年?

怕是要经过几代人上百年的时间,大魏才能真正的归化掉塞外的胡人,让他们拥有归属感。

“房玄龄、杜如晦。”

“微臣在!”

“你们负责从朝中和各地方、国子监,挑选能干的官吏,到荆州、交州和北庭、安息两大都护府任职。所有官吏,五年一任,根据其政绩、口碑、德行,之后酌情给予升迁、赏赐。”

“诺!”

选派官吏到新占领的地方去治理,对于大魏而言,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这一回,秦牧打下了这么多的地盘,可想而知需要多少官吏去治理了。

好在这些年来,大魏的人才储备工作很是完善,人才济济,倒是不愁没有能干的官吏,到地方治理。

“陈宫。”

“微臣在!”

“你负责从国子监挑选一些博学的士子,同时发布文告,公告于天下,征召民间士子到北庭、安息两大都护府进行教化。”

秦牧缓声道:“凡民间士子,尊重个人意见,来去自如。”

“但凡是进入漠北教化胡人的士子,给予安家费,一人一年赐钱十二万,安家费另算。”

“安家费包括田五十亩,桑树二十株,钱十万。一次性发完。”

“凡是领了安家费的人,一律要在漠北待够三年,不领安家费的人,可以任凭去留,不受限制。”

“国子监士子,务必要待够三年,算入履历当中。”

“诺!”

陈宫当即领命。

漠北是苦寒之地,对于魏人来说,那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谁愿意去哪里受苦受罪?

所以,秦牧只能开出合适的价码,让士子们前往漠北教化胡人了。

这其中,国子监的士子和民间的士子是不同的。

国子监的士子由国家栽培出来,乃是天子门生,作为大魏的官吏预备役,他们也有责任充当大魏教化胡人的“急先锋”。

在漠北教化三年期间,这些国子监的士子,也能录入履历,为日后的加官进爵提供一定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