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333章 李渊搞事,趁早坑爹。

第334章 卷四 李渊搞事,趁早坑爹。

王宫中,李承乾自然也听说了元氏商行的事儿。

他想不明白,不过一个区区商行开业,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日月山的老百姓犹如朝圣一般的涌入商行,也许他们并没买什么,但总是给这元氏商行带来了足够的人气。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承乾当然知道流量的重要性,当下也是皱了皱眉头。

“这元氏商行究竟什么来头?”李承乾问道。

李勤俭闻言说道:“听说是北魏孝文帝的后裔,对于这位,虽然毁誉参半,但在鲜卑族还是有些拥趸的。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提起这位,大家还是有些感怀的。”

一听他这么说,李承乾脑子里迅速过了一下,北魏孝文帝他自然知道,拓跋宏嘛,都死一百多年了,当即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果然在哪里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啊,无妨,在大明他们还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到了这会儿,他哪里还不知道老百姓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元氏出自名门,说白了,元氏于鲜卑人来说,那是另一种形势的名门望族。

他们之所以愿意捧场,说白了也就是凑个热闹罢了。

“微臣也是这么觉得的。”李勤俭说道,“之前微臣也去这元氏商行看了一眼,见他们商行发卖的都是吐谷浑的一些货物,尤其是盐,一看就是吐谷浑那边的青盐。”

“青盐?”李承乾一听倒是一愣,难道说元氏和吐谷浑有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得不防了,“他们是从哪里入境的?青盐又是从哪里弄来的?”

“入境倒是清楚,从大唐入境的。”李勤俭说道,“但微臣也只能查到这个,更多的,微臣就不知道了。”

听他这么一说,李承乾就明白了,这老小子是来暗示自己的。

也正常,随着大明的发展,大家都在索取更大的权利,对李承乾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或者说这样的氛围,才能将大明经营得更好。

不过此时,李承乾倒是没做什么表态,而是疑惑的自言自语:“大唐?”

这就有意思了,吐谷浑的青盐经过大唐进入大明王廷,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大明和吐谷浑又不是不交界,没道理走大唐绕一圈才对。

“刘三,把吴安叫来。”李承乾说道。

刘三正准备去喊人,值守的士卒就进了大殿说道:“殿下,吴安求见。”

李承乾一愣,这是有情况啊。

“传。”

不多时,吴安入殿,躬身施礼道:“殿下,微臣有要事汇报?”

“有关元氏商行的?”李承乾问道。

吴安一愣,但还是马上点头说道:“是。”

李承乾闻言,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李勤俭见状,便知道自己今天白来了,当下也是施了一礼便躬身告退。

待大殿只有刘三、尉迟宝林等亲近之人时,李承乾这才说道:“说来听听。”

“有密谍发现元氏商行和裴默这些元谋旧臣有所勾连,而且,桃源那边也有消息传来,元氏商行此番入境的绝大多数货物,都是从吐谷浑过来的。”吴安说道。

和元谋旧臣有所勾连?

李承乾一愣,不过很快,他也就想通了。

如此一来的话,那么元氏商行的青盐倒是能够理解了。

据李承乾所知,李渊和慕容伏允还是有些私交的。

是的,你没看错,这两家伙是有私交的。

很讽刺的一件事,在李世民继位之前,吐谷浑和大唐的关系还算说得过去,而且,吐谷浑甚至还派兵帮李渊打过仗。

至少李渊在位的时候,吐谷浑从没有干过扣留大唐使者,起兵犯边的事。

大唐和吐谷浑真正交恶,恰巧就是李世民继位后的事情。

当然,你要说这两个家伙私交能有多好,那也是扯淡,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人,哪儿来永远的朋友?讲的不就是利益么?

李承乾只是略微一思索,便明白了。

这两老东西,现在是在玩守望相助那一套把戏。

虽然不知道李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既然他开始在大明布局,那就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目的。

而慕容伏允则是更加简单。

他巴不得大唐乱起来。

这多有意思啊,大唐的太上皇谋夺大唐太子的利益,这对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毕竟吐谷浑想要恢复昔日的荣光,还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最担心的就是大唐不给他这个时间,所以对于能搅乱大唐的事儿,他是一万个支持。

这并不难理解。

换句话来说,慕容伏允的动机是最清晰的,清晰到都不用李承乾去管。

真正让他为难的是李渊。

李渊到底要做什么?

这才是他最痛苦,或者说最无奈地。

“殿下,太上皇这是要搞事情啊?”尉迟宝林说道,“要不我带人……以除后患。”

说着,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道,“殿下放心,微臣一定做得干干净净。”

就是他老子当年亲自逼着李渊退位的,所以在这件事儿上,他的立场坚定得很,真要是让李渊东山再起,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尉迟家。

刘三也在一旁说道:“这事儿要是做得隐蔽些,也不是不可以,如今我们有这个实力,再说了,就算把这些家伙都杀了又如何?太上皇还能亲自跑到大明来找我们不成?

熬他个几年,等……”

“你快闭嘴吧伱!”李承乾闻言,随手绰起书桌上的一个笔记本就砸了过去,“你以后少去少年军那边,都跟房老二一样嘴上缺个把门的了,什么话都能说的?”

他是真的无语了,这家伙,忠心自不用说。

李承乾决定了他未来所有的荣辱,他不忠于李承乾终于谁?

而且,他们这些家伙,到现在都还感念李承乾去年的救命之恩,就这一条,至少现在他们还是记得的。

但跟着李承乾这么久了,李承乾也确实不怎么看重规矩,搞得这些家伙说话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当然,也只是在私底下才如此。

不过他虽然嘴上不满意,但心里还是认同的。

正如刘三所说,现在把这些家伙全部给办了,李渊还能跑到日月山来找他算账不成?

而且,刘三说得也没错,李渊还有几年好活?等他回长安的时候,李渊坟头上的草都有半人高了吧?

“殿下。”吴安说道,“微臣倒是觉得杀人大可不必。”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据微臣所知,元氏和元谋旧臣的接触其实并没有遮掩的意思,都是放在明面上的,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瞒着任何人的意思。”吴安说道,“而且,微臣从吐谷浑那边的拓跋部获悉,这元氏商行的族长,极有可能是孝文帝的嫡系后裔。

真要是在这个时候,对元氏动手的话,恐显殿下无容人之心。

搞不好,这才是太上皇的目的。

毕竟太上皇怎么说,那也是大唐的太上皇,他不应该也不会损害大唐的利益才对。”

李渊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确在当年玄武门之变中输了,也被赶下了皇位,但你要说他当时一点儿反抗之力都没,那也是扯淡。

李渊之所以最终几乎屁都没放一个,就把皇位禅位于李二,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唐再动乱下去。

否则,他岂会拍拍屁股就自己从皇位上滚下来了?

真当他怕死么?

废话,他要是赖在皇位上,李二还真能杀了他不成?

不可能的,在那个时候,谁死了李二都不在乎,但就是李渊不能死。

所以从这点儿来说,李渊心里还是有大唐的。

而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当下也是点了点头。

这倒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说,这是李渊抛给他的一个诱饵,也不是说不过去。

假如他真的为了以绝后患,将元氏甚至裴默等人都给杀了,那李渊会不会在草原上散布这个消息?

一定会的,他虽然没办法亲自来草原,但不代表他一个可用之人都没了。

到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他李承乾无容人之量,区区没落的皇族你都容不得了?

不单单是大明这边,大唐那边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元氏在中原这么多年,不管是南北朝的高家还是宇文家又或者前隋的杨家,如今大唐的李家,都能容他们,就偏偏你李承乾容不得他们?

而且,他们还不会思考任何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元氏在中原的时候,掀不起任何的风浪来,但在草原上的元氏,那就是犹如龙游大海。

说实话,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恰恰就是李承乾自己。

如果不是他在赤水源折腾出来今天的局势,就算元氏回到草原上,也屁用没有。

但今时不同往日啊!

“太上皇这也太阴险了吧!”尉迟宝林琢磨了一会儿,也回过味儿了,当下就骂骂咧咧地说道。

他尉迟家对李渊的态度,向来就是如此。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尉迟家的立场,着实太过于坚定了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李二最信任的便是尉迟恭的原因。

对于尉迟宝林这般说,李承乾也没多言。

于他而言,李渊他也就知道一个名字罢了,就连样子那也只是李承乾曾经的记忆。

真要说起来,自他穿越以来,他连李渊见都没见过。

你指望他对李渊有什么感情?

那不搞笑么?

说句大逆不道的,要是现在传来了李渊驾崩的消息,他恨不得放一挂鞭炮庆祝一下。

这不李渊还没到死的时候么。

“那我们就不管他们了?”刘三问道。

这事儿憋屈了啊,自从跟李承乾出来打天下以来,他还从没觉得憋屈过,今天也算是第一次了。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吴安说得没错,现在确实不适合动手,真要动手了,不管我们做得多隐蔽,但只要有心人在草原上放消息出来,总会有人把怀疑的目光看向我们。

毕竟在大明有这个能力的,好像也只有我们。

最关键的是,大唐的文武百官会怎么想?这对我们未来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这样,他们不是做生意么?

好像是做的青盐生意对吧?

哼,本王就送他们一场泼天富贵。

宣李侍郎和普尚书,英才殿觐见。”

“那微臣先行告退。”一听到李承乾要宣重臣议事,吴安当即躬身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密谍司还是要密切留意元氏商行和元谋旧臣等人的动静,和他们斗,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才可。”

“微臣明白。”吴安说完,也就躬身告退。

而没多久,刚刚离开没多会儿的李勤俭和普西偌便一道赶来。

“微臣参见殿下。”两人齐齐拱手施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明知故问道:“想必两位都知道了,城里如今新开了一家元氏商行,听闻其幕后东主是北魏孝文帝的后裔?”

“确有其事。”普西偌说道,“微臣和伊尚书也去看过,但具体是不是孝文帝的后裔,臣等也不敢确定。”

“对于孝文帝这人,你们怎么看?”他依稀记得这些家伙中,有拓跋宏的拥趸来着,但又记不起是谁来了。

“若非殿下,微臣不过是一介草莽,对孝文帝也只是知其名罢了。”普西偌当即说道,“微臣和伊尚书之所以去元氏商行探探底,也是因为当初慕容顺麾下有一猛将,名为元戎,据悉也是孝文帝后裔,但上次大战之后,这元戎虽然战死了,可他族人却好似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微臣有些好奇罢了。”

元戎?

有这个人么?

李承乾看了看尉迟宝林,尉迟宝林说道:“好像就是被薛仁贵射死的那个倒霉蛋。”

一听尉迟宝林这么说,李承乾有印象了,确实有这么一个家伙。

“你怀疑这元氏商行和这个元戎有关系?”李承乾问道。

普西偌摇了摇头,道:“不好说,至少当初那元戎的确是慕容顺麾下的猛将,而最近微臣听人说,昔日草原上的元氏一部,有些不对劲儿。”

“不对劲儿?怎么不对劲儿?”李承乾来了兴趣了。

“怎么说呢,这元氏就像突然冒出来的一样,没根,就像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这么一个部落。”普西偌说着,摇了摇头,道:“微臣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但元氏出现的很突兀,消失得也很突兀。”

“元氏消失了?”李承乾问道,“不对啊,本王记得当初俘虏中就有元氏的族人吧。”

“那些算哪门子的元氏族人?”普西偌说道,“他们不过是一些小部落依附于元氏罢了,算不得元氏的族人,而且,据悉,元氏真正的族人很少,只有数十人,也没几个在军中效力,但在大战结束后,元氏的族人却神奇的消失了,不见了。

所以微臣一听到元氏商行,这才和伊尚书一起去看了看,不过也没发现什么端倪。”

“有意思!”李承乾笑了笑。

这事儿发展到现在,可就扑朔迷离了。

这元氏到底是个什么鬼?

一旁,李勤俭也听得很认真,不过普西偌在这里,他一般不开口。

而李承乾想了想,说道:“暂且不管这元氏是什么情况,你们两人准备一下,本王要给这元氏一场泼天的富贵。

既然他们都打起了文帝后裔的旗子,这面子本王还是要给的。

户部出面,亲自去元氏商行,告诉他们,只要元氏商行有货,别的不管,但青盐有多少咱们就收多少,他们若是其问原因,就说本王敬仰孝文帝,尤其是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实有高瞻远瞩之意。

当然,就算他们不问,这话也给本王传出去。

文帝后裔?

呵呵,他们以为文帝后裔这四个字就只能让本王束手束脚么?

想什么呢?

他们是不是忘了,孝文帝当年可是汉化改革第一人!

本王难道就不能再搭一下这百年前的东风?”

众人一听,顿时一愣。

对啊,李承乾肯定是要推行改革的,这也是必然的。

而且,他都已经在做了。

暂且是因为把改革和民生绑在了一起,潜移默化的在做,所以感受不太明显。

未来,李承乾要是想大刀阔斧的改革,呵呵,孝文帝不就是一面很好用的旗子么。

“微臣还是担心这元氏这个节骨眼儿上来日月山,会不会和慕容顺……”普西偌还是有些担心。

他就跟尉迟宝林不希望李渊得势一样,他也不希望慕容顺再得势,一个道理。

利益的天平上,他已经完全从慕容顺那边倾斜过来了。

“无妨。”李承乾说道,“你不说我都快把这位给忘了,不过暂时他还不能死,这一点儿,你们放心好了。

就他元氏难道还敢闯本王王宫劫囚不可?哼!”

听李承乾这么说,普西偌也就不再多言,他也只是担心,提醒一下李承乾即可。

在做事方面,李承乾比他心思缜密多了,这一点儿他还是放心的。

而就在他们这边琢磨着元氏商行的时候。

慕容婉秋同样是皱着眉头在晚秋阁里听着侍卫的汇报。

这晚秋阁,还是当初李承乾送她的,当时李承乾也没想过要娶这丫头,不过最后这丫头为了逃出达延芒结波的魔掌,再加上李承乾属实是过于优秀了一些,也就上演了一幕阵前问媒的好戏。

听完侍卫的汇报,慕容婉秋心里也是颇为无奈。

这才几天,就有了李承乾是因为她遇袭才驱逐了吐谷浑使团的传言,这让她上哪儿说理去?

“郡主,当日屈突部真是来袭击你的?”侍卫问道。

她的这些侍卫都是慕容孝隽安排的,也是李承乾同意的,就是那不到百人的队伍。

“在这里,叫王妃!”慕容婉秋略带不满地说道,郡主那是过去式了,她现在是大明的王妃,这个立场她摆的很正。

而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件事儿上,慕容婉秋居然点了点头,道:“对,那日本应该是本宫进山狩猎来着,不过是阴差阳错的让殿下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殿下代我受了罪。”

“屈突部该死!”侍卫听慕容婉秋这么一说,当即就是怒声道。

这么说,那传闻就是真的了呗。

但骂慕容伏允他不敢,哪怕是在大明王廷,他也不敢,所以只能挑着软柿子捏。

慕容婉秋闻言,却是轻声笑道:“这事儿未必就是大汗的意思,应该就是定城王他们拾掇的,大汗充其量也就是没制止罢了。

听说,父王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都是定城王他们在搞事情?”

“这些阴险小人,除了背后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还能作甚。”侍卫说道,“王妃,要不咱还是先回浇河郡吧?这大明对王妃来说好像不太安全。”

慕容婉秋都被气笑了:“蠢货,最安全的莫过于大明了,本宫现在回浇河郡,你信不信,都没回到浇河城,本宫就一定会暴毙而亡。

算了,跟你说也说不通,本宫这边的情况就不要告知父王了,小事罢了,无碍。”

侍卫闻言,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多言,不过慕容婉秋遇袭的事情,他是一定会汇报慕容孝隽的。

而慕容婉秋也恰恰知道这一点儿,当下也只能在心里说一句对不起了。

她倒不是真想害慕容孝隽,而是她清楚,慕容孝隽今后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差,与其如此,还不如现在坑他一把,索性让他也来大明。

说实话,她在大明也需要支持!

坑爹嘛,要趁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