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20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20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221章 卷二 万丈高楼平地起

商人嘛,利益当先。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你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究竟是一副怎样的嘴脸。

当下,长孙家的便问道:“王掌柜,不知道这样的纸张,有多少?”

“只要有钱,要多少有多少。”王德全说道,“不过,基于友好合作,互惠诚信的原因,第一次交易每一刀纸需要十文钱的押金,而且,只收现钱,不做折算。”

这些都是他们商议过的。

李承乾的目的是什么?

赚钱么?

好吧,有赚钱的想法,但李承乾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盘活大明王廷的商业。

说白了,大明王廷需要商人来行商。

毕竟,大明王廷自身物资匮乏,而且赤水源的这些土着,暂且来看还真不是做生意的料。

这样一来,这些商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长孙无忌的小聪明,反而在这个时候帮了李承乾一把。

怎么说呢,长孙家想从这笔生意里获利,那定然得把这些物资处理掉。

怎么处理?除了开店,能怎么处理?

卖给李承乾?

李承乾不会要的!

东西到了他的地头上,他还能担心这些东西飞了不成?

他为什么要让伊原锡早早的修建这么多房子,而且还在不停的修,不就是为了这些商队准备的么?

逼着他们开店卖货套现,否则这笔生意,你没法做。

当然,他们也可以去信长安,让长安送钱过来,可那个时候,估计有些人家都已经在长安市面上做起了纸张的生意了。

做生意嘛,当然是要抢个先。

“我们带来的现钱不多。”长孙家的说道,“不知可否用粮食这些来折算?毕竟大家都知道,大明王廷缺少这些。”

“不行。”王德全直接摇头道,“也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殿下交代的,纸张的生意,只能现银结算,有现银这生意咱就做,没现银,那就等有现银了再做。”

“可我们都是带着众多物资来支援大明王廷的啊!”长孙家的继续说道。

王德全一脸惊讶地说道:“支援一词从何说起?莫非你们打算送给我大明王廷不成?若是如此的话,那老夫得替我们殿下好好感激感激诸位了。”

这……

众人也是一通无语。

一开始,他们的确是以为这笔生意必亏。

可现在大家想法不一样了啊。

能赚钱,干嘛不赚?

见众人这般,王德全说道:“好了,诸位也用不着烦恼,大明王廷虽然穷,但尚且用不着诸位支援。

我们殿下说了,诸位能来大明王廷做生意,便是对大明王廷最好的支持了。

纸张呢,后天就会在酒楼对面的长明商行进行发卖,明码标价,每刀六文,一百刀为一令,五百令起售,诸位还是想想需要采购多少吧?”

众人闻言,马上算了起来。

好家伙,算上押金的话,少说也得要八百贯钱。

这让大家一时都哑火了。

谁也没带这么多的现银啊!

他们还只当来大明王廷是赔本赚吆喝,哪儿知道,这里真的有大生意可做。

“可我们没带那么多现银啊……”有人沮丧地说道。

眼瞅着到嘴的肉吃不上,这让众人都有些心烦意乱的。

王德全笑道:“大家不都带了不少物资么,开店卖了便是,东西都卖完了,自然也就有钱了。”

众人闻言,立马懂了。

这是要大家在这里把生意做下去啊。

正在这时,有人进来对王德全小声地说了些什么,听完后,王德全爽朗地笑道:“好消息,已经有人提前定下了五百令纸,后天长明商行开业之际便能装车发货。”

“谁啊?这么快?”有人好奇地问道。

王德全摇了摇头,道:“那我就不知道了,是殿下那边来人吩咐的,好像也是长安来的人。”

听他这么说,大家知道了。

尉迟家和魏家呗。

这两家不知道是之前就得到了风声,还是真的撞了大运,他们带来的清一水的都是现钱。

这让众人那个羡慕啊。

“王掌柜,我们这么多东西,就算开店发卖,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处理完的,要不伱跟明王殿下说说,一次少买点儿也是行的啊。”当即就有人问了起来。

这么多东西,怎么可能说卖完就能卖完,别说在日月山,就算是在长安城也做不到啊。

王掌柜还是摇了摇头,不过他却是说道:“如果你们一家不够,不妨几家凑凑。额,对了,我听我们殿下说,这城里开设了一家钱号,好像是可以借贷的,不如你们去问问?”

钱号目前是李勤俭在负责,他上任户部侍郎以后,李承乾便停了他在将作监的工作,专门弄了一家钱号。

当然,如今的大明钱号其实就是一个空壳子,整个钱号里不过是几千贯钱罢了。

就这,还是大明王廷举国之力给凑的。

众人一听,当即就商议了起来。

钱号嘛,那是得给利息的,而且钱号的利息,历来就不低。

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家都不愿意去找钱号借印子钱。

“王掌柜,不知道这城里可还有空余的商铺?”

有人问了一句。

紧要事儿,还是得把店铺置办起来。

说到这个,王德全笑了,道:“上了街大家自己看便是,街上的所有商铺,都是现成的,就差货物和伙计了,只要有货物和伙计,当即就能开门做生意。”

街上这两排商铺可是伊原锡带着两千多人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为的不就是今天么?

众人闻言,饭也不吃了,直接就上了街找起商铺来。

可他们也就是看,还真不敢打定主意。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么一间店铺要多少钱,大家兜里那几个散碎银子,可还想着多买些纸张带回去。

“诸位是来看店铺的么?”恰在这时,一青年人上前问道。

这青年是普西偌的手下,简单点儿来说,就是户部的。

如今普西偌主户部,商业税收这块自然就是他在处理。

听到青年人这般问,众人本来不想搭理,谁知道青年人继续说道:“诸位若是看上了哪间店铺,只管说就是,明王殿下有明文下达,说是为了答谢长安的商贾来大明王廷做生意,特意减免当年房租,诸位莫要有顾虑才是。”

为了留下这些家伙,李承乾也是煞费苦心。

就连后世地产商开发新楼盘的那一套都用上了。

不过,他这一套是真的好使。

众人一听这青年人这般说,当即就愣住了,同时心里还隐隐有些得意。

这该死的优越感……

“真的?”长孙家的问道。

青年人一脸笑意地说道:“当然是真的,明王殿下还能骗人不成?”

这话倒是事实。

大唐太子要是言而无信,那就搞笑了。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明王的身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说,这话还是能信的。

“走,去看看。”听闻有这等好事儿,众人也是喜笑颜开。

当即就一个商铺一个商铺的看了过去。

不多时,大家都寻摸了一个不错的铺面。

而青年人也是有备而来,契约都随身带着的,只要有人看上了店铺,当即就将契约拿出和他们当场签订了。

到下午的时候,原本只有长明酒楼营业的街上,突然多出了二十来个铺子,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山谷里的人听说外城有商铺开门了,不少人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思出来看看。

一时间,城外倒是热闹无比。

而李承乾在城头之上看着这一幕,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大明王廷的商业,总算是起步了。

不过,由于他们此番带来的东西,着实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常规物事,所以这生意,也是真的惨淡。

虽然山谷里不少人出去凑了个热闹,但能花出去钱的地方,着实不多……

也就粮铺,药铺这些贴近生活的商铺,稍微有点儿生意。

对此,众人也预料到了,不过好在商铺今年免租,左右没有开支,大家也就这么僵持着。

不过他们也发现了,日月山的这些人不是没钱,而是他们要买的东西,大家没有。

比如针头线脑这些贴近生活的东西。

问题是,谁带那玩意儿啊?

当天晚上,众人就开始商量着后天长明商行开业的事儿。

这生意是必须要做的,有钱赚的生意不做,那真的是活该天打雷劈。

有了王德全的提醒,大家其实也安心了不少。

一家人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但这么多家一起还凑不出来么?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晚,李承乾就在给普西偌和李勤俭等人分布任务,让他们组织人手去那些商铺里采购。

后天就要装车发货了,总不能真让他们拿不出钱进货吧?

反正都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儿,李承乾倒也舍得。

所以,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众人就惊奇的发现,今天的生意比昨天好了不要太多。

一天之间,每家店铺都卖出去了上百贯的货物,这倒是让众人欣喜不已。

到了第三天,当长明商行正式开门营业的时候,那场面,叫做一个疯狂。

真的是扛着钱袋子往里面冲。

李承乾还是在城头上看着这一幕,只不过今天,他身边多了一些人。

有尉迟宝林,有长孙冲,还有萧钺等人。

“殿下,究竟是何物这般神奇,竟能让他们如此疯狂?”

长孙冲有些不理解,他甚至还看到了自家的人也挤在长明商行门口。

“你们这两天就没出去看看?”李承乾有些疑惑。

长孙冲无奈道:“之前殿下不是说了么,这两天城外要接待长安的商队,让我们不要去酒楼添乱……”

说到添乱两个字,长孙冲更是无语。

这都叫什么话?

我们什么时候成了添乱的一群家伙了?

李承乾摸了摸额头,说道:“我说过么?”

他也记不得了,最近这么忙,天天要说多少话,谁记得这些小事儿。

长孙冲那叫一个无奈。

算了,不扯了。

“就是一些纸张,算不得神奇,对了,就是你们最近用的那种纸。”李承乾解释了一下。

听到是这玩意儿,众人顿时不感兴趣了,有一说一,在长安他们用的纸,可比这个好。

见他们这般反应,李承乾也懒得跟他们解释。

看了一阵,李承乾也没兴趣了,便离开了。

长明商行之中,伙计说道:“别挤别挤,都有的,人人都有的。”

就这价格,大家早就料到会是这般反应了,所以准备工作也是很充分。

不到晌午,众人便将自家买的纸张装好了马车,然后交代了各家的伙计后,便马不停蹄的奔着长安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昨夜,王德全便已经拉着一批纸张先行了一步。

既然李承乾说了,纸张零售价十文一刀,他自然要把这个价格贯彻下去。

如果他不去长安坐镇,这些家伙真会卖十文?

所以,他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走这一遭。

至于大明王廷这边,他们倒是不担心,生意继续做着呗,反正就几个伙计罢了。

就在商队离开之后,王玄策回来了。

虽然王玄策如今任职礼部侍郎,但工作还是在山外的营寨之中,其主要目的,还是治理营寨之中那些刚刚归顺大明王廷的牧民。

“出什么事儿了?”见王玄策回来,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说道:“没有,是贺鲁派人来表示再次归降,如今就在我们营寨西边一百里的山里。”

“日月山外面那个营寨?”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

“这家伙,有点意思。”李承乾说道,“行了,不用管他。”

“那他归降?”王玄策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用理会他,你最近那边的工作如何?”

“进展还算顺利,不过很多人都想迁徙到日月山来,他们还是觉得营寨那边太过危险。”说起这个,王玄策也有些头疼,“还有,可能是因为听说慕容顺想要投唐之后,最近想要投奔我们大明王廷的部落也是越来越多,甄别工作也是越来越不好做。”

“迁徙到日月山来是不可能的。”李承乾直接拒绝道,“你告诉他们,只有对大明王廷立有大功的人才允许迁徙到日月山外城,至于如何立功,他们明白的。

对了,本王之前说可以让他们孩子进入大明国学进学的事情,进展得如何?”

王玄策为难道:“也还在审核中,主要是大家都想把自己孩子送到大明国学进学,人数实在太多,审核起来颇为麻烦。”

“行了。”李承乾摆了摆手,道,“本王当时就跟王进说过,名额是没有限制的,具体怎么审核你两人随便,咋还整出这么多事儿?

我们是为了安抚人心,又不是为了选状元,要那么严格的审核作甚?

就这样,你回去,就挑最先报名的,先送来一半,否则你一直这样拖下去,别人还以为你是在敷衍他们。”

王玄策有些犹豫,道:“那毕竟是大明国学啊,殿下。”

“本王难道不知道那是大明国学?”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王玄策居然是个死脑筋,“你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让那些孩子进入大明国学?

你真指望他们在国学里面进学几年后,就能出将拜相?

我们让他们进入大明国学的本质,是为了安抚那些牧民,是想让他们知道,在对待他们的问题上,我们尽量做到了公平,平等。

至于说那些孩子进入了大明国学,能不能学到东西,这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当务之急,也从来不是这个。

要是处理不好那些牧民和我们大明王廷的关系,那才是最要命的。”

“微臣明白了。”王玄策说道。

当然,说是这么说,他还是不明白。

这个玩意儿没法解释。

知识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是神圣的。

求学的机会更是来之不易的。

像李承乾这样随意将求学的机会直接抛出去,这是他不能理解的。

毕竟,当初他求学的时候,可没这么简单。

见王玄策这反应,李承乾就知道,这家伙还是没懂,当下也没过多的解释,说道:“你先去忙吧。”

说实话,对于王玄策这般,李承乾还是有些失望的。

按理说,王玄策其实是最应该懂得这些的人。

看样子得抽时间好好给这些家伙上上课了。

高官得坐之后,这些家伙的心态,有些飘了。

不过飘归飘,对于李承乾的交代,王玄策还是听进去了。

哪怕不能理解,但不妨碍他执行李承乾的交代。

回到营寨后,王玄策当即就找到了当初大家为自己孩子登记的报名表,就如李承乾所说,直接勾选前面的一大半人,并且当天就发了告示,还派了专人去通知被勾选中的人准备去日月山大明国学进学。

这一下子,就让众多的牧民欣喜若狂,等了这么久,总算等到了一个结果。

而那些没有被勾选中的人,也不失望,只要有了第一次,总有第二次的。

换句话说,只要还有希望,大家都不是太过于担心。

看到众人这般反应,王玄策才些微懂了些李承乾的意思。

当然,懂得依旧不通透。

至于王进,早就弄好了,只是王玄策这边没有弄完,他也不好提前弄上去。

为官之道便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