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21章 平静之余动长安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21章 平静之余动长安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222章 卷二 平静之余动长安

长安城,王德全提前一天赶回来后,并没有急着将纸张上架。

他的目的可不是卖货,而是稳定价位。

李承乾说了,每刀十文钱,那么这个价格就不能再起波澜。

当天夜里,长安的勋贵家里其实也都收到了消息。

家里都有报信的快马回来,并且带了一些样品回来。

当魏征拿到纸张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他知道如此廉价的纸张意味着什么!

有了如此廉价的纸张,大唐的文教将达到巅峰!

至于赚钱不赚钱,魏征还真没放在心上。

“郎君,这纸张只要一面市,我们最少获利数百贯。”报信的人激动地说道。

魏征闻言,没好气地说道:“庸俗,此等利国利民之事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明日就原价发卖出去,老夫不赚这个钱!”

“这……”报信的人一脸无奈地说道,“郎君,大明王廷交代了,纸张的售价不得低于每刀十文钱。

临行前明王殿下亲自派人来说过,此价格已经及其低廉了,如果更低,反而不是好事。”

他倒是没有说假话,李承乾太清楚魏征的为人了,为了不被这家伙搅乱市场,的确派人交代过。

魏征何其聪明?

略一琢磨便明白了李承乾这其中的深意,当下说道:“如此,就按照明王殿下安排的去发卖好了。”

说完,魏征有些欲言又止,报信的也是他府上的老人了,见状当即说道:“小郎君一切安好,殿下亲自将小郎君和吴国公家的小郎君送到了大明国学进学。”

点了点头,魏征倒是没说话。

他又怎么可能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只是父爱永远都不是挂在嘴上的罢了。

吴国公尉迟敬德府上,报信的人也回来了。

相比魏征的感慨,尉迟敬德则是连连大笑,道:“哈哈哈,当真是一笔好生意!

他娘的,这段时间没少被那帮家伙嘲讽老夫只会败家,这一下子,老夫倒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生意!”

他没魏征那么多事儿,向来就是有啥说啥,连李二和一众文武大臣都拿他没辙。

要说,这笔生意就他赚得最多,毕竟当初他可是大手一挥就把家里的现钱都给扔了出去,只是吧,谁也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大的回报。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长孙无忌这会儿就郁闷得要死!

他也没想到李承乾会弄出如此暴利的东西来。

“各家都提了多少货?”

报信地说道:“就魏家和尉迟家拿得最多,他们两家至少提了五百令,其余的都差不多,我们长孙家这一次也只提了一百多令。

郎君,这魏家和尉迟家是不是早就收到了信,否则为何好处都让他们占了。”

“你想多了。”长孙无忌摆了摆手,道,“你可以说魏征迂腐,也可以说他顽固,但他的品行,你却没有道理去指摘。

至于尉迟敬德,这老东西就一人来疯,他要是早得到了这样的消息,这段时间被那些士族官员挤兑的时候,早就嚷嚷了起来。”

长孙无忌这个人,阴是阴,坏是坏,但伱不能否认,这老东西,确实有两把刷子。

“行了,去准备吧。”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这段时日,我们这些勋贵家里,也确实憋了一肚子火,是时候该泻泻火了。”

报信的却并没有走,反而说道:“郎君,这大明王廷的生意,的确大有可为。在日月山的时候,掌柜的就发现了,日月山那些人不是没有购买的能力,而是我们提供不了相应的货物,掌柜的让我提前回来也是问问郎君的意见。”

“这种事儿不用问老夫,生意上的事儿,老夫也没工夫管。”长孙无忌摆了摆手。

他虽然赋闲在家,但也不至于行商人之事。

当夜,整个长安诸多勋贵家里,都发生着这样的一幕。

他们也没想到,原本以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生意,居然还能赚到钱,而且还是一笔暴利的买卖,这就让众人激动不已了。

谁会嫌钱多啊?

而且还是凭本事赚来的!

合情合理还合法!

再说了,最近那些士家大族可没少嘲讽他们,虽然不敢直言嘲讽,但装模作样的嘘寒问暖更是让人有气没处撒。

本来大家就憋着一口气,这会儿好了,非要让他们见识一番不可!

贞观六年,五月十五。

这绝对是一个能被所有人读书人铭记的日子!

因为就在今天,长安城无数的商铺中,推出了一种极其廉价的纸张。

价格从十文到二十文不等。

像魏征家,没有商铺,就摆在大街上卖,一刀十文,童叟无欺。

不过魏征为了让更多的读书人都能买到如此廉价的纸张,便限定了每人只得买两刀。

而像长孙家的商铺,则是售价二十文,哪怕比魏征家的贵了一倍,但还是还有人络绎不绝的前来购买。

王德全则坐在自家商铺里,听着伙计从各处打探来的情况,闻言,冷笑道:“派人去通知这些商铺,纸张价格高于长明商铺者,将失去再次提货的资格。

同时把我们店铺的纸张也摆出去,售价十二文。”

他坐镇长安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纸张的价格。

殿下想做什么他不知道,但他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完美的执行殿下交给他的任务。

伙计一听,当即就笑着跑了出去。

当长孙家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一愣。

不过当下也别无他法,见识到了市面上的疯狂过后,谁还想做一锤子的买卖啊?

只是一瞬间,众多商铺的纸张价格都回落到了十文。

而那些提前买了高价纸的,众商铺也给他们补了差价。

单从这一点儿来说,如今的商人比后世的商人要强太多了。

虽然说商人逐利,但在这个年代,没有诚信的商人是走不远的。

“你咋还在长明商铺排队?”有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在长明商铺外面排队,当即就说道,“走吧,满长安就他们长明商铺最贵,其他商铺都统一了价格,十文一刀,就他们这儿还卖十二文,简直黑了心了都。”

“真的?”那人不敢置信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赶紧走吧,省两文钱干什么不好?非要让这些黑了心的商人给赚了才舒服?”

“走走走,去别家去。”众人闻言,当即就撤了。

要说,把这十文钱一刀的纸张打响名头的,还得是魏征家。

没辙啊,他家又没商铺,只得摆在大街上卖,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就造就了如此盛景。

而等那些家伙都朝着魏征家的摊位走去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好些商铺都有纸张在出售,其价格也是十文一刀。

不过一个时辰,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

作为当今天下最繁华的城邦,这般廉价的纸张还不让众人炸开了锅?

虽然比以前的纸张要小了些,成色也差了些,但胜在便宜啊!

就一个便宜,可以让人忽视它的诸多缺点。

“掌柜,这儿……”看到刚刚还排着长龙的客人骂骂咧咧的走了,伙计心里憋屈至极。

不过王德全却是笑而不语。

挺好的。

长明商铺本身就没想着从贩卖纸张上赚钱,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给纸张的价格立一个标杆罢了。

再说了,卖这玩意儿多得罪人啊?

还是让那些勋贵家的去得罪好了。

反正钱在日月山的时候,该赚的就都赚了。

“无所谓,由他们去。”说完,王德全便回到了店铺里,悠然地喝起了茶。

而随着长安城里纸张的火爆,那些后知后觉的士家大族终于收到了消息。

一开始,众人还不以为意,毕竟这纸张的成色差太多了,谁会用这种纸张啊?

但很快,众人就发现了不对。

这他妈就不是给他们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供应的!

这个发现让众人都愣住了。

为此,王侍郎、崔御史等人还专门上街看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只见大街上很多人都是一人拿着一刀或者两刀纸,一脸笑意的回家。

偶尔还能看到一个农妇也提着一刀纸,嘴里还不停地说道:“这下我家的孩儿能读书了!”

“几位,要买纸张么?”就在他们愣神的时候,有人走来推销道,“刚刚新出的,别看色泽是差了点儿,但胜在便宜啊,十五文一刀,童叟无欺!”

“别人店里都只卖十文!”王侍郎气呼呼地说道。

那人也不慌,当即说道:“几位也不看看那队伍排了多长?就这排法,不到晌午时分都看不到这纸长啥样?咱这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来的。”

王侍郎正准备开口,崔御史摆了摆手,掏出了十五文就丢了过去。

那人收下钱,当即就递给了崔御史一刀纸,然后又去寻摸下一个买家了。

“一刀纸,十五文钱,就这还是加了价的!”崔御史摇头说道,“这是要刨我们士族的根啊!”

“不行,吾等这就去找他们理论!”王侍郎说道,“如此贱卖纸张,破坏市场,让那些制造纸张的作坊如何生存!

一群朝堂大员,岂能行如此卑劣之事!”

“管他们作甚?”郑家人说道,“十文钱一刀,吾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少钱可以赔!既然他们敢卖,咱就敢买!都知会各家的人,全去排队,他们有多少吾等收多少就是!”

王侍郎一听,眼睛一亮,当即扳起手指算了起来:“对对对,就这价格,一贯钱能买它个一百刀,一家掏个一千贯,定能让这些家伙赔得倾家荡产!”

“是极是极,说到底成本摆在那里,吾等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少钱可以赔!”马上又有人开口了。

而就在这时候,正在街上溜达的尉迟敬德看到了这伙人,当即就凑了过来。

他今天为嘛上街?

不就是为了寻这些人晦气的么?

“哟呵,几位都是来买纸张的?”尉迟敬德当即说道,“来来来,去某家的铺子里,都是同殿为臣的同僚,老夫岂能让诸位排队,要多少,说个数!”

要说这种事儿,也就尉迟敬德干得出来,其余人哪怕家里也有人做生意,但谁会像尉迟敬德这般大鸣大放的?

行商又不是多光彩的事儿!

“吴国公倒是快人快语。”王侍郎说道,“刚好,家里晚辈进学在即,也的确有采购一些纸张的想法,不知吴国公能拿出多少来?”

尉迟敬德笑道:“甭管我有多少,就说你要多少。”

“吴国公有多少,下官就要多少。”王侍郎心中冷笑。

赔本赚吆喝的事儿,你居然还上赶着送上门。

听王侍郎这般说,尉迟敬德故作犹豫地说道:“既如此的话,一刀便十二文钱当可成交。”

“吴国公在说笑吧?”王侍郎都气笑了,“这零售不过十文,为何下官要买吴国公十二文的?”

尉迟敬德也笑了,说道:“虽然老夫不会做生意,但老夫却也知道,这十文钱一刀的纸,卖的时间越长,对老夫越是有利。

你们以为大家为什么要限定一人只得购买两刀?”

尉迟敬德可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些家伙以为他们是赔本赚吆喝,那还不狠狠拾掇他们一番,谁让这些家伙最近老是阴阳怪气的。

一听他这么说,众人瞬间明白了。

感情这些家伙是想借这个纸张带动自家商铺的生意,如此一来,这价格倒是能接受了。

“既如此,那就依吴国公所言。”王侍郎爽朗地笑道,“这一大家子,要养家糊口的,确实也不容易啊。”

呵呵?

尉迟敬德也不多言,和随从吩咐了一声后就完事了。

而王侍郎也是如此。

生意嘛,还需要他们亲自去做不成。

完事儿后,尉迟敬德笑道:“那老夫先告辞了,要是以后还要纸张,还可以找老夫。”

说完这话心里大爽,因为李承乾打过招呼的缘故,他尉迟家和魏家提货又没有押金,只出去五百贯,不过个月的工夫,居然赚了一倍,他有什么不爽的?

“吴国公还有?”王侍郎倒是有些不信。

你丫还准备这么亏下去不成?

尉迟敬德笑道:“暂时是没有了,过段时间吧,过段时间还有。”

说完,尉迟敬德就打算离开。

而他刚迈出脚,就听到王侍郎小声地和身边的人说道:“他们还真想要把这赔本买卖继续做下去?”

“赔本买卖?”刚打算离开的尉迟敬德闻言就停了下来,回头说道,“你们觉得老夫会做赔本买卖?”

“十来文一刀的纸张还不是赔本买卖?”王侍郎摇头道,“下官知道吴国公在战场上当是无敌猛将,可这生意场,却不是勇猛就行。”

尉迟敬德嘴都快笑抽了,他就知道这些家伙会是这么一副嘴脸,不过他也不生气,当即说道:“王侍郎,老夫要是你的话,就派人去大明王廷走一遭。

你知道大明王廷一刀纸的发卖价是多少么?还亏本买卖?你跟长孙无忌比如何?他都愿意巴巴的卖十文一刀?你还觉得这是亏本买卖?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大!

老夫实话告诉你,大明王廷一刀纸的发卖价六文!就六文,这一笔生意,老夫里外里赚了你五百贯!你居然还嘲讽老夫不会做生意!

笑死个人了都!”

尉迟敬德那叫一个得意!

终于有机会将这个底价透露给这些不要脸的家伙了。

这一通,着实让他出了气!

“多少?”王侍郎都呆住了。

尉迟敬德笑道:“六文,童叟无欺!哈哈哈!”

说完,他就甩着膀子走了。

至于王侍郎会不会派人追上去不买他家的纸,那他管不着,反正出气比赚钱重要。

等尉迟敬德走远,众人都楞在了原地。

六文钱!

这价格简直就是暴利!

“不行,吾等必须阻止!”王侍郎说道,“这如此廉价的纸张,让大唐的那些造纸作坊怎么活!”

他是一句不提这廉价的纸张对天下读书人的好处,也不提这廉价纸张的出现将打破他们士族对知识的垄断。

读书人嘛,道理都在他们嘴里。

“对,得上奏,让大家都上奏折,为那些依靠造纸作坊养家糊口的,讨个说法!”有人立马说道。

六文钱啊!

六文钱连一张大纸都买不了,结果人家六文直接卖一刀!

真要是这六文钱的纸卖遍了大唐,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夜以继日的抄书。

是的,你没听错,这年头的书,大多都是抄的!

买不起啊!

在出现这等廉价的纸张前,抄都抄不起!

一时间,众人忧心忡忡。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小小的纸张,竟然震动了长安。

不多时,各自回家联系了众人,便开始疯狂的上奏章。

不到下午,李二的桌案上,再次被如山一般的奏章所淹没。

看到这些奏章,李二笑了笑。

他也知道具体情况了,房玄龄已经将事情禀报他了。

直到此时,他才觉得长孙说得对。

在生意一道之上,这些士家大族根本就没有跟李承乾交手的资格,人家不过是随手抛出一个纸张,就让士家大族如临大敌。

“传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太极殿议事。”李二随口吩咐了一句,便有人立马出了宫。

“长安啊,又该热闹了。”李二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