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431章 长安朝堂的反应!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31章 长安朝堂的反应!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432章 卷四 长安朝堂的反应!

大明王廷和吐谷浑的这场大战随着慕容伏允的自尽也终究落下了大幕。

当然,这不是说战争就真的结束了。

虽然慕容伏允是败了,包括他以及在浇河城的达延芒结波和定城王都已经死了,但接下来小规模的战役还是会不断的持续下去。

而且,随着慕容伏允的落败,群龙无首的吐谷浑必然会踊跃出大量的野心家来。

他们会打着复辟的旗号,继续和李承乾周旋。

对于这一点儿,包括李承乾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

这是必然的,谁也无法改变。

因为这就是人的**。

而且,每一个趁势而起的野心家都会觉得自己才是能拯救吐谷浑的天选之子,直到一个个野心家都踏上了慕容伏允的老路以后,吐谷浑才会最终的平静下来。

但在平静下来的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死很多人,甚至拖垮吐谷浑。

这一点儿,谁也无法改变。

而这,也是李承乾命令契苾何力挥兵北上的原因,他想尽快地拿下吐谷浑,必然还要经历不少的厮杀。

这就是战争,也是战争的本质。

战争从来都是如此。

同样的,不管是浇河军还是征西军,都不希望战争就此停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慕容伏允会死的原因。

因为,太多太多的人都希望战争不要过早的结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某一个人就能决定这一切,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妥协。

尤其像李承乾这种有所求的人,谁都无法例外。

不过这一切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这一仗胜了,他成了笑到了最后的人,这就是事实。

也直到这一刻,李承乾才算真的松了一口气。

别看之前他表现得多镇定,但没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他很清楚,这一场大战稍有差池,他一手缔造的大明王廷都将成为昙花一现,开的绚烂,也败得恓惶,好在终究还是他笑到了最后。

这一仗说到底,打的就是细节、是对全盘的掌握、是对人心地拿捏。

各个战场但凡有一个地方出现意外,整个战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殿下,王侍郎求见。”就在李承乾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刘三掀开了门帘走了进来。

李承乾抬起头,笑了笑,道:“带他进来吧,说起来,这一仗,你们居功至伟啊!”

“殿下,幸不辱命!”王玄策一进李承乾的大帐就急忙施礼,说话间,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激动。

所有人都以为此番出使西域诸国是他的功劳,但只有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承乾一手策划的。

在回来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李承乾永远都能解决这种看似无解的难题,想了很久,他好似找到了一个答案,却又模糊不堪。

“辛苦了。”李承乾从桌案后面走了出来,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说道,“此番你们立了大功,若非你们,此战没那么容易结束的。”

这是实话,真正压倒慕容伏允的恰恰就是西域联军这根最后的稻草。

“微臣不敢居功,若非殿……”

“行了。”不等他说完,李承乾摆了摆手,道,“还得伱自己有能力才行,你若没这个能力,纵使本王有再好的法子也无法施为。

对了,阿史那泥熟那边可安排妥当?”

“回殿下,微臣此番就是来汇报这个事儿的。”王玄策急忙说道。

“嗯?”李承乾眉头一挑,“出意外了?”

“倒也不是意外。”王玄策说着,向前几步轻声在李承乾耳旁低语了几句……

听他说完,李承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阿史那泥熟倒是有些意思,行,再看看就是。”

“还有。”王玄策又说道,“西域诸国的联军将军求见殿下。”

“这样。”李承乾想了一下说道,“大战结束了,也是时候犒劳一下大军了,晚上吧,晚上让高纯行安排一下,准备一场酒宴,届时给西域诸国的代表也去一张帖子就是。”

当李承乾这边在载歌载舞的庆祝大胜的时候,大明王廷大败吐谷浑的消息也四散而出。

西域诸国倒也还好,他们早就有所预料。

而吐蕃、薛延陀这些国家却是一个比一个震惊。

尤其是吐蕃,松赞干布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停止了和苏毗的交战,甚至派出了使者要和苏毗议和。

当然,最震惊的莫过于大唐了。

这个消息传到大唐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感到震惊的。

尤其是在进攻河州的龟兹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

当夜,他就领着大军退回了清水川。

还使得在河州协防的桃源守军误以为这家伙又有什么花招,结果谁知道,等来的不是龟兹王的花招,而是大明王廷大败吐谷浑的捷报。

那一瞬间,众人都愣住了。

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李承乾居然在短时间内真的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

当即,就把这消息传回了长安。

贞观七年,四月底。

李二闲来无事,便在长孙无忌的邀请下,参观了一下长孙家的作坊。

最近李二对于工匠的态度大家都是知道的,但真正投其所好的人其实不多,也就长孙无忌做得最明显。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人不愿意这么干,事实上,整个大唐除了朝廷以外,就长孙家的铁器生意做得最大。

虽然古时候都是盐铁专卖,但在唐初,李二为了挽救大唐的商业,盐铁还是允许民间自行交易的。

逛了一圈,李二笑道:“你这作坊倒是做得有模有样,费心了。”

说着,李二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

他知道长孙无忌为什么会在作坊上投入这么多,当下还是很欣慰的。

要想在工业上有所改革,单单靠工部还是不够。

如果不能从上到下都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那他的改革就是失败的。

“陛下说笑了,身为臣子为陛下分忧本就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责任。”长孙无忌笑道,“对了陛下,我们工坊最近研……”

他刚说到这儿,就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的吵闹声。

“发生什么了?”李二问道。

长孙无忌那叫一个恨,但也没办法,只好让人去打听了一下。

片刻之后,长孙家的仆役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说道:“陛下,大喜啊,太子殿下大败慕容伏允,慕容伏允被殿下一箭射下马……”

先不说这经了几道手的消息有多夸张,但听到李承乾大败慕容伏允,李二和长孙无忌两人都愣住了。

这就赢了?

可能么?

你确定不是在逗我们?

“道听途说也敢拿来蒙骗陛下,该死!”长孙无忌当即怒喝道,“老夫平日里是怎么教你们的!”

他也怕,这可不是小事儿,哪怕只是他府上的杂役,可毕竟是他府上的人。

换句话说,他也不信。

李承乾能挡住吐谷浑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大败慕容伏允,你闹呢,李承乾拿什么大败慕容伏允?

他的确是有着军械之优,但紧紧依靠他为数不多的兵力就想力抗慕容伏允十数万大军,有那么简单么?

而且还有虎视眈眈的西突厥及西域诸国,他们实在没看明白李承乾有什么赢的机会。

哪怕是李二都不相信。

没办法,李承乾的局势实在是没有赢的希望。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听长孙无忌这么一说,那仆役也是吓了一跳,当即就跪在了地上,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

李二倒是没什么反应,倒是语气平和说道:“不用为难他,时候也不早了,朕也要回宫了。”

对这些仆役,尤其是别人家的仆役,李二向来都是宽容的。

只不过刚刚这消息也确实惊到他了。

他也想回去搞清楚一下。

只是吧,还没走出作坊,就有贴身侍卫在他耳旁小声嘀咕了一番。

李二只是瞬间就愣在了原地。

他娘的,这是真的?

“走,回宫,无忌,你也跟朕一起。”李二当即说道,他也没想到,刚刚那个杂役说的话居然是真的。

高明真的大败慕容伏允!

这……

当李二回到皇宫的时候,同样收到消息的文武百官早就在宫门外等着了。

“陛下……”

“回宫再说。”李二摆了摆手,道,“对了,河州信使呢?将他也带到太极殿,朕有话要问他。”

何止是他,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想了解一下吐谷浑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李承乾突然就能大败吐谷浑。

不多时,众人再次回到太极殿。

李二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的河州信使说道:“把你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讲述一遍。”

“回陛下。”河州信使说道,“不日之前,龟兹王的大军突然撤兵,我们还以为他又要耍什么花招,结果就等来了殿下大败慕容伏允,慕容伏允已在阵前自尽的消息。

然后我们派斥候深入吐谷浑探听消息,然后……”

等信使说完,众人都愣住了。

他们虽然收到了消息,但只知道李承乾大败慕容伏允,具体详情都是一知半解。

而且消息渠道也是五花八门,这会儿才算是第一次了解到事情的全貌。

一个个都是一脸不敢置信的表情。

“这阿史那咥力会出兵援助殿下倒是可以理解,可这西域诸国是什么情况?”有人当下就问了一句。

他们之前可是分析过大明王廷的处境的,当时的结论就是,大明王廷能拖住吐谷浑就已经是极限了,结果现在你告诉他们,李承乾赢了!

甚至大败吐谷浑十数万大军,这让他们一时半会儿都接受不了。

关键是,他们都认定西域诸国和李承乾有着不可调停的矛盾,结果现在西域诸国却是李承乾的援兵,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更让他们难以理解。

“殿下一定是许了西域诸国什么好处,否则,西域诸国不可能会反戈一击。”长孙无忌说道,“微臣之前就听说,慕容伏允最近一直在和西域诸国还有阿史那咥力勾连,准备联合他们一起对殿下出兵。

结果这两支他亲自拉来的援兵都反戈一击,这中间绝对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陛下,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大明王廷和西域诸国究竟有什么勾连。

至少得确认这对我大唐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他话说完,众人都点了点头。

李承乾曾放言要横扫西域,这也是他和西域诸国之间矛盾的起点,可现在他又和西域诸国联手,彻底歼灭了吐谷浑,这本身就不正常。

西域诸国没道理帮李承乾才对。

毕竟李承乾拿下了整个吐谷浑,那就真的有了横扫西域的资本,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可他们明明看到了这一点,但还是选择了帮助李承乾,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还不是最紧要的。”房玄龄说道,“殿下如今全歼了吐谷浑十数万兵马,换句话说,殿下如今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吐谷浑全境。

陛下,大明真的已经成长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王朝了。

按照刚刚信使所言,殿下如今麾下有空弦之士将近十万,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势力了。

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北那块地方,殿下如今的实力足以傲视群雄。

而在接纳了慕容伏允的政治遗产后,殿下的实力必定还会进一步的发展。

陛下,是时候遏制一下大明王廷的发展了。”

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立国以来,这是房玄龄第一次主张遏制李承乾的发展。

不过这一次,哪怕是魏征都没说什么。

确实,到了现在的确是要遏制一下李承乾的发展势头了。

再这么发展下去,李承乾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以前,是他们觉得李承乾是大唐最合适的接班人,但随着李承乾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就不再是他们认为李承乾是大唐最适合的接班人了,而是李承乾觉得他就应该是大唐最合适的接班人。

虽然意思都一样,但意义却截然不同。

而且,李承乾的发展势头太快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从无到有,到现在,甚至吞并了整个吐谷浑,这个发展势头着实把众人吓了一跳。

如果,李承乾还是一个偏安一隅经营着大明王廷的草头王,他们还是乐见其成的。

只当培养一下李承乾执政的能力。

但如今不同了啊,李承乾想要的明显不止这么多。

接下来他会怎么办?

接下来如果李承乾继续扩张,要是拿下了西突厥、薛延陀、西域诸国,届时,大明王廷绝对是一个足以和大唐分庭抗礼的帝国。

这绝对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虽然届时李承乾回归大唐,继承大唐后,两个帝国合二为一,大唐终将走向辉煌。

但这不一样的。

怎么说呢,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原因。

一种是我给的,一种是别人自己硬要的。

就好比李二的皇位,虽然李渊让位了,但李渊还是芥蒂了这么多年。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李渊是被动的么。

我可以给你,这没关系,但我还没给你的时候,你不能自己抢!

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承乾建立起来的大明王廷和他们都没关系。

这也意味着李承乾的回归会使得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

当他们的诉求达不到的时候,凭什么还要支持你?

当初他们这些人为什么支持李二发动玄武门事变?

而且一个二个比李二还着急,不还是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登基称帝的人是李建成,今天的他们可能有如此荣耀么?

不可能的,李建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底。

不说别人,至少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人,不知道在哪里郁郁寡欢呢。

所以说,哪怕是皇帝,有些时候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房卿言之有理。”李二点了点头,说道,“高明这孩子虽然聪慧,但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有些时候中了别人的计都不自知。

还是需要我们帮忙扶持一下才对。”

他也有这个想法,但话不能说得那么直白,否则显得吃相过于难看。

“但该说不说,高明这一仗,打得漂亮。”虽然吃相难看了一些,但李二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

站在一个马上君王的立场来说,李承乾这一仗确实打得可圈可点。

尤其是对各个战场的把控,那都是相当的精确。

都说以少胜多并不难,但真要操作起来,哪儿有那么容易?

能做到的,其实都是凤毛麟角。

“这确实。”李孝恭闻言也站了出来,捋着胡须说道,“刚刚那信使虽然只是短短几言,但老夫显然已经听到了这场大战的惊心动魄,毫不夸张地说,纵使是换了老夫,也未必能比高明做得更好。”

抛开政治的角度不谈,单单谈论这场大战的话,李孝恭是服气的。

“王爷要不细说?”萧禹闻言说道,“刚刚短短几句话,老夫的确有些不求甚解。”

……

阳了有段时间了,奶奶个腿儿,跟我玩升级呢……

阳了的报个数。

我先来: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