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432章 李二的震惊和疑惑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32章 李二的震惊和疑惑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433章 卷四 李二的震惊和疑惑

李孝恭没急着开口,而是回头看了李二一眼,见其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我们只看到了结果,知道殿下这一仗赢了,大败慕容伏允,甚至吞并了整个吐谷浑。

这是我们已知的结果,但别忘了,这是打仗啊!抛开殿下的年纪不说,单说大明王廷的兵力,想要赢得这一仗,殿下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这是我们无从得知的。

而且,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殿下将这一场大战分割成了三个战场,每一个战场又都切割成了几个小战场。

这其实是非常冒险的一件事儿。

相对于一场大战来说,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战场的失利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所以说,别看殿下赢了,但这一仗赢得必然不容易。”

“你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听李孝恭这么说,萧禹皱了皱眉头,“难道我们谁不知道殿下赢得不容易?这还需要你说?”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能说的其实有限。”李孝恭有些尴尬,他之所以站出来,不过是为了维护李承乾一二。

毕竟宗室出了这么一号人物,身为宗室王爷,他自然得维护一二。

但有些话,他其实也不方便多言。

“行了,再等等。”李二闻言,看了看还在殿下不知所措的使者,问道,“河州那边就没更多的消息了?”

“回陛下,我们将军已经派了大量的斥候正在打听的消息,属下只是先回来报捷的,更加详尽的情况,随后就会有人送回来。”

李二点了点头,这才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大家也都散了吧,不管怎么说,高明拿下吐谷浑对我大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儿。暂且情况不明,等情况明朗了一些,再行商议。”

消息传得太广了一些,搞得整个长安都人尽皆知,就更别说朝堂上了。

没办法,自从李承乾在日月山折腾出不少好东西以后,别说长安,整个大唐都有不少商队蜂拥而至,消息也随着那些商队四散而出。

如今别说朝堂上,就是长安市面上聊得最多的都是太子李承乾大败吐谷浑,估计些微时日这个话题都将成为无数人茶余饭后的消遣。

“臣等告退。”听李二这么说,众人当即也就施礼告辞。

不过众人刚刚出宫,房玄龄、魏征这些人就自觉的候在一旁。

他们知道李二还会召见他们,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算完了?

只是刚刚人那么多,不方便说罢了。

果不其然,不过是片刻功夫,就有内侍宣召房玄龄等人两仪殿觐见。

“参见陛下。”

“都来了?”看到众人都在,李二这才说道,“对于高明大败吐谷浑一事,你们怎么看?”

“情况尚且不算明朗,我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房玄龄摇了摇头,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殿下的确打赢了这一仗。

至于具体经历了什么,还要待情况更加明朗一些再说。”

听房玄龄这么说,李二招了招手,当即就有两个内侍拿出一张摊开一张堪舆图,李二也顺势走了下来,说道:“这是高明去了吐谷浑后,朕让人绘制的吐谷浑的堪舆图。”

说到这儿,李二在堪舆图上指指点点了一番后,又说道,“从我们当下得到的信息来看,高明的兵力分为浇河军、征西军、怨军,总计兵力大概在七万左右。

而慕容伏允的兵力分为西海王、定城王、其他名王加上他自己总计兵力大概是十六万左右。

然后还有西域诸国的联军两万兵力,加之阿史那咥力的三万多大军。

这些都是正式投入到了这一场大战的兵力,总和将近三十万大军。

而真正隶属于高明的亲信兵力,其实只有契苾何力的征西军以及怨军,总兵力不过堪堪四万之数。

这也是高明北上之时的兵力。

至于浇河军,那是高明击溃了慕容伏允后的降俘。

严格的来说,高明是用这四万大军,硬生生的完成了一场近乎不可能的壮举,而且前后不过数月时间。

换句话来说,高明北上的时候,局势堪忧啊……”

听李二这么说,众人都沉默了。

有些东西就经不住细想,一旦细想,众人都是忍不住的叹息。

伱说李承乾厉害么?

呵呵,当然厉害。

从李二刚刚的讲述来看,李承乾北上之时的处境确实是让人堪忧。

至于李二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那就更不用多言了,对于李承乾如今的一切,李二不可能不关注。

不管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关系自己的儿子,还是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关心自己的皇位,他都会在暗地里做很多事情。

但纵使如此,李二也惊叹李承乾的此番作为。

区区四万大军北上,面对数十万的大军,李承乾不但越打越强盛,更是完成了最后的逆转,大败慕容伏允,成为了吐谷浑那片土地新的主人。

而且仅仅用了数月的时间,这的确是令人惊讶的表现。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未来李承乾还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稳定吐谷浑的各种叛乱,但就李承乾如今展现出来的能力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而且,从一开始的局势来看,西域诸国哪怕是阿史那咥力都是来援助慕容伏允的。”长孙无忌说道,“之前卑沙城出现了大明王廷的那些军械后,微臣就派人调查过,据微臣的调查。

将这些军械出售给高句丽的正是阿史那咥力。

而阿史那咥力此举,等同于陷害殿下,毕竟殿下身为大唐太子,他研制出来的军械居然出现在大唐的敌人手里,从而残害我大唐将士。

就这一条,对殿下而言,就是不小的麻烦。

为此,少不得被人攻击。

再说了,殿下如果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吞并了吐谷浑,阿史那咥力就不担心他是下一个被吞并的目标?

唇亡齿寒啊!

所以,要说阿史那咥力一开始就是支援殿下的,微臣不信。

至于西域诸国,那就更扯淡了。

殿下当初在太极殿上放言要纵横西域,如今这话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西域诸国不可能不知道。

而殿下身为大唐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正所谓君无戏言,既然说出口了,那么殿下总是要去践行这句话的。

否则天下人如何看殿下?

慕容伏允也正是看重了这个契机,这才有了联合西域诸国一同对大明出兵的打算。

而且,若非慕容伏允和阿史那咥力还有西域诸国签订了盟约,他们的大军怎么可能进入吐谷浑?

若真是如此,慕容伏允定然不会挥兵南下。

种种迹象都说明,阿史那咥力和西域诸国背弃盟约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必然和殿下有关。

只是微臣想不明白。

单单一个阿史那咥力还好说,毕竟阿史那咥力这人见识短浅,而且他和殿下暂且来看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但西域诸国不一样,殿下是如何说服西域诸国背弃和慕容伏允的盟约,这一点儿,值得我们深思的。

毕竟,哪怕是我们站在殿下的那个位置上,怕是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长孙无忌说完,众人都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最让他们费解的。

他们也在思虑,如果站在李承乾的立场上,他们该如何说服西域诸国,但思前想后,众人都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换句话说,他们没一个人能想出法子。

而他们连法子都想不出来,李承乾却是做到了,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李二其实也在思虑这个问题,同样的,没有答案。

哪怕是他,也无法在李承乾的立场上说服西域诸国反戈一击。

恰在这时,有一内侍急匆匆地走了进来:“陛下,洮州密奏。”

说着,内侍就将一奏章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李二的桌案之上。

李二闻言,当即就将奏章拿了起来,认认真真地看着。

而房玄龄等人也是眼巴巴地看着李二手里的奏章。

看着奏章的李二,不时摇头失笑、不时点头赞许,把房玄龄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不是,到底什么情况,你好歹吱个声啊。

这会儿洮州的密奏,肯定跟李承乾有关,你不知道大家都着急么?

尉迟敬德这会儿要是在这里,就那老匹夫的厚脸皮,估计都催促上了。

不过这一群自诩谦谦君子的文官们,却只得眼巴巴地看着。

“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到最后,还是侯君集开口问道。

李二将奏章交给内侍,说道:“你们自己看吧。”

等众人看完奏章,无一不是感慨连连。

“殿下这是在以身犯险啊!”魏征难得的感慨了一番。

从听说李承乾大败慕容伏允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发表意见。

萧禹听后,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要是定城王识破了殿下的空城计,这一仗,胜负难料啊!”

之前,他们只知道李承乾赢了,不知道李承乾具体是怎么赢的。

但现在知道了,只能说,李承乾的这一仗,赢得确实不容易。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承乾终究还是赢了。

“站在武将的立场来说,殿下这一仗虽然赢得不容易,但属实赢得漂亮!”李孝恭却是赞许了一句。

侯君集闻言,也是跟着说道:“确实,站在武将的角度来说,殿下这一仗赢得干净利落,而且不管是用兵还是用计都无可指摘。

关键是,殿下还年轻,假以时日,了不得啊……”

说着,他叹了口气,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此出色的李承乾确实让他们这些老家伙亚历山大。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李二等人都沉默不言。

在他们看来,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压根就不是李承乾经历了怎样的惊险赢了这一仗,而是李承乾到底是怎么说服的西域诸国。

这个问题要是弄不清楚,他们就会一直惶惶不安。

没办法,不可控的李承乾,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的大唐太子。

还是那句话,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就这么简单!

“陛下,要不要宣召太子殿下回京?”过了良久,房玄龄才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听他这么说,魏征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先说这句话的居然会是房玄龄。

而长孙无忌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是时候召太子殿下回京了。”

虽然他近年来和房玄龄愈发疏远了,但在这件事儿上,两人还是很快就达成了默契。

不能再任由李承乾自由发展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是想遏制大明王廷的发展的话,那么现在,他们更想将李承乾召回长安,将其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要是再放任李承乾这么继续下去,谁知道他会折腾出什么来。

万一李承乾不分轻重的对薛延陀出兵,到时候大明王廷就真的会对大唐造成了威胁。

哪怕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但这种事情,仍然是他们不允许发生的。

李二听到这话,也是愣了一下,但没急着表态,而是看了看其他人,这才说道:“你们的意见呢?”

“不说殿下愿不愿意回来。”魏征闻言说道,“就打算殿下真的愿意回来,吐谷浑那片土地怎么处置?”

“这个简单,划为殿下的封地就是。”长孙无忌当即说道。

“封地。”魏征扭过头看了眼长孙无忌,难得地怼了他一句,“齐国公倒是好大个脸啊,人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地盘,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赏人家了?

好,老夫就当你脸大,封地赏了也就赏了!

但封地近十万的控弦之士又该如何处置?

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又该如何处置?

哪儿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

而且,殿下会回来么?

他刚刚吞并了吐谷浑,你就让别人丢弃胜利的果实,回长安,你们觉得可能么?”

魏征知道他们担忧什么,但这话不能明说。

当然,他其实也担忧,但事情不是这么做的啊。

这会儿要是李承乾真回来了,他用屁股都能想到,到时候不管是李二还是房玄龄、长孙无忌都会明里暗里地打压李承乾。

毕竟李二还春秋鼎盛,这时候还不需要一个太过于强大的太子。

可真要这么做了,对李承乾公平么?

好吧,也不说公平与否,李承乾能受这个气?

届时,李承乾要不把大唐折腾得天翻地覆,他自己都不信。

可能皇位之争还会提前爆发,何必呢。

李孝恭看着这一切,倒是没有多言。

这事儿他不打算掺和。

至于侯君集,也没说话,如今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老丈人,自然希望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愈发的稳固。

但有些事儿能做,却不能说。

“魏公说得也有道理。”房玄龄闻言当即就点了点头,说道,“但殿下如今吞并了整个吐谷浑,那已经不再是小小赤水源可以比拟的了。

不管怎么说,殿下年纪终究还是太小了,少年得志,又大权在握,若是没有贤良辅佐,就担心殿下……”

他这话倒是深得人心。

不管是魏征还是萧禹、哪怕是李孝恭和侯君集又或者一直没开口的戴胄和段纶都深以为然。

当然,他们之所以认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而房玄龄自然也明白,这会儿想把李承乾召回长安肯定是不可能的。

别的都不说,就说李承乾不乐意,他们就没招。

关键的是,暂且大家还不想放弃李承乾这个太子。

说到底,还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太大了。

让他们放弃李承乾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放任李承乾在外面自由生长,也不行。

这里面牵扯太大,哪怕是魏征也不会同意。

“那依房卿所言,该当如何?”李二其实猜到了房玄龄的意图,不过这也是他在思虑的问题,当即就推波助澜了一番。

房玄龄倒也没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地说道:“殿下此番拿下了吐谷浑,必然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

虽然大明王廷和大唐是两个国度,但不管怎么说,殿下始终是我大唐太子,这会儿太子殿下有难,我大唐自该出手援助一二。”

说到底,房玄龄想在大明王廷安插自己人。

准确的来说,也不是自己人,而是大唐的官员。

既然无法召李承乾回长安,那就渗透大明王廷。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法子。

而且这个法子谁都不会拒绝。

不管是以直言犯谏而着称的魏征、还是以刚直着称的萧禹,哪怕是那些士家大族都不会拒绝。

仔细想想,可能就连李承乾都不会拒绝。

无他,这就是利益的诉求。

未来,李承乾终究还是要回归大唐继承大宝的。

可如果届时李承乾回归大唐的时候,他的班底没有任何一方势力,也就是说原本大唐的既得利益者都将被淘汰出局。

那时候,他能坐稳皇位才出鬼了。

哪怕李家坐得皇位,那也是关陇集团在背后推的。

到时候,这些家伙要是联手再推出一个人和李承乾打擂台,鹿死谁手就真不好说了。

但不管鹿死谁手,有一点儿是肯定的,那就是天下大乱……

所以说,在这个利益的大前提下,不管是一心为民的魏征,还是有着自己远大抱负的李承乾,都得妥协。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得为其让路。

“确实。”李二也点了点头,说道,“高明拿下吐谷浑后,那也就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是真的有能力逐鹿群雄了。

而据朕所知,大明王廷的确是缺少一些治理地方的人才,作为父皇,朕也有责任,有义务扶持他一把。

这样吧,诸位爱卿商议一下,列出一张名单来,其他的交给朕来安排。”

要说不要脸,还得是李二。

他明明是不想李承乾脱离自己的掌控,但话却说得格外的高大上,当然,做到他这个份儿上,还要什么脸面?

只要能达到目的,更不要脸的话,他都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来。

“臣等领命。”众人当即躬身施礼。

李二这话其实也有讲究的,说白了,就是雨水均沾。

见众人都点头后,李二看了看房玄龄,又说道:“传旨程咬金,让其问问薛延陀什么意思,朕给他一月时间,要么降俘大唐,要么让程咬金挥兵北上!

总之,一个月之内,朕要结果!”

听李二这么一说,众人懂了。

感情李二也在防着李承乾,不过这也正常。

若是薛延陀落在了李承乾的手里,对大唐来说,就尴尬了。

“都散了吧,琢磨一下那份名单。”说完,李二摆了摆手,他今天也挺累的。

说实话,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站稳脚跟后,他是一天比一天累。

比当初李承乾在长安祸祸他的时候更累!

众人闻言,也不再多言,当即就退了出去,他们其实懂李二的意思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李二又招了招手,说道:“让密谍司去查,朕要知道,西域诸国和阿史那咥力为什么会突然援兵大明,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给朕查清楚,尤其是西域诸国和高明之间到底有什么交易。”

对于这一点儿,李二很是介怀。

他发现李承乾做到了他都做不到的东西。

这让他极度的不舒服。

而刚出宫的众人,也正在讨论这个话题。

西域诸国和李承乾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

大家都很不解。

想不通这个,他们这群自诩天下少有的聪明人,只怕短时间内吃啥都不香了。

至于说李承乾创造出来的种种奇迹,呵呵,大家都习惯了。

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些震惊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他们倒是淡定了很多。

没办法,这一年多以来,李承乾没少刺激他们。

“接下来,热闹了。”魏征抬头看了看已经黑了下来的夜空,摇头道,“折腾吧,使劲儿的折腾,反正大唐还能让你们再折腾几年。”

“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