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703章 魏征死不得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03章 魏征死不得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40 来源:泡书吧

离开行宫,回到自己府邸的冯盎眉头微皱。

他虽然身居高位,在岭南更是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但远离大唐的权力中枢,对很多事物的了解还真就不如长孙无忌这些家伙。

就好比刚刚他们提到的慕容戈,这名字他都是第一次听闻,能有什么见解?

“阿耶,今日陛下可有定下南征的具体策略?”就在这时,冯智戴听闻冯盎回来后,走了进来。

这次李二南征,倒是将他给带了过来。

倒不是说他看上了冯智戴的才能,不过是这么多年,冯智戴如同质子一般久居长安,倒也算本分。

加之之前,这家伙能在士族的拉拢中坚守本心,所以这次南征,他也就顺带将其带了过来,不说衣锦还乡,好歹也让他们父子相聚一番。

听到冯智戴的这话,冯盎不答反问道:“你在长安这么多年,对慕容戈可有了解?”

“慕容戈?”冯智戴闻言,微微有些愣神,他也不知道自家阿耶怎么就突然问起了慕容戈,“知道这人,听说是慕容伏允的小儿子,当年赵王李元景图谋吐谷浑的时候,慕容伏允为了给吐谷浑留一条根,便将他这个从未露过面的小儿子放在了龟兹部。

还别说,真就因此捡了条命,若非龟兹王那家伙自己蹦跶出来,还真没人知道慕容伏允还有这么一个小儿子。

当然,也有人说,这慕容戈压根就不什么慕容伏允的小儿子,不过是龟兹王想复国,这才造出了这么一个人罢了。

不过这些都没得到证实。”

对于慕容戈的身份,还真就是众说纷纭,冯智戴也都是道听途说罢了。

“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没写信告诉为父?”听到冯智戴对这个慕容戈还算了解,冯盎当即就有些愠怒。

要是他早知道这些消息,今天至少不会这般尴尬才是。

可冯智戴闻言却是一愣,道:“孩儿在家书中有提过啊?”

这下轮到冯盎呆愣当场了,他是完全一点儿印象都没。

“提过么?”想了想,冯盎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如果提到过的话,他不可能一点儿印象都没。

冯智戴见自己父亲这般,也有些疑惑。

看自家父亲这反应,就跟没看过自己的家书一般,真要看过,定然不会这般。

可问题是,自己明明在家书中提到过。

这说明自己的家书,要么被人截了,要么就是被人调包了。

想到这里,冯智戴心里生起了一股寒意。

谁,谁会截留自己的家书?

冯盎这会儿显然也反应了过来,当下干笑道:“算了,不说这个了,这慕容戈左右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能截留冯智戴家书的人,就那么几个人,这会儿他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尤其是是当着冯智戴的面纠结这个问题。

冯智戴自然也不是傻子,哪里猜不到谁会对自己的家书动手,当下也是问道:“阿耶突然提起这慕容戈,可是为何?”

成功转移了话题,冯盎当即就将今日发生的事儿简单的给自己这个嫡长子介绍了一番。

一听慕容戈居然潜入了大明,他也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怎么敢?”冯智戴一脸惊讶地说道,“不管他的身份真假,只要他出现在大明,那就是行走的军功啊!”

“所以啊,大明那边肯定有人接应他,甚至能庇佑他,如今陛下南征,蜀王监国,看来夺嫡之争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了。”

说到这里,冯盎叹了口气,道,“自古以来,那个位置都是血淋淋的,这次陛下能将你带在身边,着实是恩赐了。”

“确实是恩赐了。”冯智戴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要是这会儿还留在长安,很难在这场夺嫡之争中独善其身,不过陛下此番终究是用力过猛了一些。”

“用力过猛了一些?”冯盎闻言笑道,“你还是太小看我们这位陛下了,此番不论结果如何,陛下都会是利益的获得者,至少,陛下不会亏。”

“嗯?”冯智戴有些不解,说道,“可世人都知道,陛下此举南征就是为了给那两位腾出场子,让那两位好放开拳脚的斗上一场,不管输赢,陛下赢的都只是实惠,可名声……”

“哈哈……”冯盎闻言笑道,“姑且不说我们这位陛下在不在乎名声,你也不看看,陛下为何带着郑国公南征?要知道,就他当时在大殿之上的那番言论,不说抄家灭族,一条白绫少不了吧?结果呢?

不就是以带罪之身,随军出征了?

只要陛下不杀魏征,未来那两位不管斗成什么样子,都跟陛下的名声无碍,因为陛下早就明示过,一切不过是那两位为了那个位置一意孤行罢了。

魏公啊,终究是为陛下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到现在,为父也看不透魏公当初在太极殿上的那番言论到底是心向陛下,破釜沉舟,还是心向那位以身为棋。”

说罢,冯盎也是一脸的困惑。

“阿耶的意思是,魏公之前的做法反而成全了陛下?”冯智戴也不是傻子,这会儿听其父这般说法,当下也反应了过来,“在陛下南征之前将那层窗户纸捅破,反而将陛下摘了出去?”

点了点头,冯盎说道:“只要魏公不死,世人都会怀疑这一切是不是陛下指使魏公这般做的。

为的就是警告那对兄弟,可按照现在的局势来看,至少蜀王听不进这警告。

其实也能理解,在面对那个位置的诱惑之时,又有几人会因为区区警告就退缩。

总之,陛下此番,不会输。

要么剪除了势力越来越大的太子一系,要么瓦解了崔、王这些士家大族,不管结果如何,陛下都能消除一个心腹大患。”

“既如此,此番南征我冯家要出死力!”冯智戴闻言,立马说道。

“这是自然,这个时候,不单单是我冯家会出死力,你看着吧,长孙、尉迟、李靖这些家伙都会出死力的!

避开了那两位的冲突,接下来想要保全自身,我们能做的事儿就两个字,忠君!

此番你回来了也好,此番南征,为父准备带着我冯氏所有儿郎随陛下南征,到时候就由你镇守国公府,负责为大军筹措粮草和一切后勤事宜。

记住,我们冯家早已不是什么皇族,嫡长子的制度是不会坏的。

趁此机会,为父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冯家祖上也辉煌过,乃北燕皇室。

不过这种祖上显贵的事儿,在大唐真的不稀奇,就大唐朝堂上的那批人,祖上出过帝王都好几个。

没出过帝王,那祖上也定然是高官得坐。

真正升斗小民出身的,反倒是没几个。

“孩儿定当不负阿耶所望。”冯智戴闻言,连忙躬身行礼。

他是知道这话意思的。

……

另一边,长安,李恪其实早就收到了消息。

但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迟迟拿不定一个具体的方案下来。

优柔寡断说的就是他了。

“殿下,大明此举我们要是不做出回应,定会让其得寸进尺,这时候,该出手了!”郑旭在一旁劝解道。

他是巴不得李恪现在就命大军突袭日月山,反正都将李承乾得罪死了,那这时候最好的结果就是弄死李承乾。

别看他们几家在王仁佑的牵线搭桥之下和李承乾已经开始有合作了,但那算什么?别说只是刚开始合作,就算是合作了多年,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他们也不在乎。

“可此举乃王叔所为,本王岂能对自己王叔下手?”李恪有些犹豫。

他之前和李元景的关系还算不错,毕竟当初他可是深受李渊欢喜,只是随着李元景远赴西北后,两人的来往也就少了。

“赵王如今怕是已经归顺了那位。”权万纪闻言说道,“不然,就以赵王而言,岂敢挑衅大唐,此番我们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纵容赵王驱逐我大唐百姓,我大唐颜面何存?

而且,当初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在的时候,他为何不这般做?

如今,王仁佑、刘树义一上任,就这般做,其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还什么赵王?”一旁,郑旭一脸不屑地说道,“自他自立王廷开始,便已经不是我大唐的赵王了!

如今,他敢这么做,摆明了就是看殿下好欺负,身后又有大明撑腰,故意为之!

说到底,他不过是那位推出来和殿下打擂台的拳手罢了。”

听到郑旭这话,李恪脸色是愈发的难看,他其实明白,李元景的身份其实和他差不多,都是棋子。

真正执子的人是他的父皇和皇兄。

换句话说,李承乾这是一点儿没看起他……

“这样,先派使者出使大赵王廷,哪怕是要打,也得先礼后兵。”李恪说道。

权万纪闻言,也点了点头,他倒是赞成如此,毕竟他是传统的读书人:“殿下,不妨让老夫亲自出使大赵王廷,顺道老夫也想弄清楚慕容戈有什么后手,敢在这个时候潜入大明。”

“如此也好,长史亲自走一趟,本王也放心。”李恪当即点了点头。

如今他最信任的人,莫过于权万纪了。

“真要出兵大赵王廷的话,其实可以问一下河间郡王的意见。”就在这时,崔家那人却是笑道,“毕竟陛下亲征前就命河间郡王辅佐殿下监国,如今大赵王廷辱我天朝上邦,作为大唐郡王,该做些什么才是。

若是能把这位拉拢过来,对我们大有裨益。”

此人名为崔沪,大理寺少卿,也是如今崔家在长安的代言人。

“确实如此。”卢正举笑道,“旁的事儿,可能使唤不动这位郡王,但事关国体,倒是一个机会。”

不过李恪听两人这般说道,却是摇了摇头,道:“哪儿有那么简单?本王那位王叔,向来不参与这种事儿,当年没参与,现在指望他参与进来,更不可能。”

对于李孝恭,他是不抱任何幻想的。

那位,只要做到不偏不倚,将来不管谁坐上了那个位置,都不可能清算到他头上,再说了,人家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最高位置,从龙之功,旁人需要,他需要么?

既如此,何苦自找麻烦。

“事在人为。”卢正举笑道,“也不是一定说需要那位表态,总之扞我大唐荣辱,那位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而且,大明的那位都知道推出一个赵王出来,我们顺势推出河间郡王,有何不可?

旁的事儿,那位可能会拒绝,但这事儿,那位怕是没那么好拒绝。”

“是这么个理。”权万纪闻言也是点了点头,“陛下将郡王留在长安,其实也有防范殿下的意思,如果这时候能将这位派遣征伐大赵,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个好事儿。

不过卢御史,你有空倒是可以与其兄长联系一番,听闻其兄如今在日月山也算是扎根了,若是能得他的相助,定会使我们如鱼得水。”

他说的其兄自然是卢正卿。

卢正举和卢正卿虽非亲兄弟,但也是堂兄弟,正是因为卢正卿远赴日月山后,他才进的长安。

听到权万纪这话,卢正举摇了摇头,道:“怕是极为艰难了,家兄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糊涂,如今和家里是少有来往,族中去信数封,回应却是寥寥无几。”

说到卢正卿,他也是一脸的无奈。

当然,他卢家对此倒是乐见其成,甚至有成人之美的意思。

万一他们最终栽了跟头,卢家终究还有血脉延续下去。

有些时候,为了家族的传承,他们是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

听到他们的言语,李恪想了想,说道:“这样,本王这就让人去请王叔明日饮宴,宴席上本王再探探王叔的口风。”

“其实也不用探。”郑旭说道,“殿下只需将大赵王廷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即可,顺道再表示一下殿下的难处,剩下的就交给那位,让其自行决定。”

李恪点了点头,倒也不再多言。

而众人又讨论起了慕容戈,虽然对于这人他们不算了解,之前也不想了解,但如今这家伙潜入了大明,倒是让他们不得不去了解一下这位他们昔日没看上眼的家伙。

事实就是如此,也一直都是如此。

没有本事,谁都看不起你!

不过他们得到的结论和李二那边得出的结论也都大同小异。

唯一不同的是,李二不在意,李承乾甚至无视了,但唯独他们,却是在意至极。

如果慕容戈真有底气,他们是不介意与其合作一二的。

听到他们的这个论调,权万纪当即就怒了:“怎可如此!我们能借用其身份,给大明施压,但真能助其复国不成?

说到底,那都是我大唐的地界,尔等如此做,跟卖国求荣有何区别!

大明,只能是大唐的大明!焉能是吐谷浑的大明!”

“长史勿恼,不过权宜之计罢了。”卢正举等人也是一脸的无奈,权万纪哪点儿都好,就是太过于死板了一些。

可权万纪怎能不恼?

他支持李恪,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是单纯的觉得李承乾这个太子不务正业,也不想依靠传统的方式登临大宝,反而不断地强大己身,用武力甚至是影响力谋得大宝之位。

这偏离了他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

如果说,李承乾这会儿愿意放弃大明,回大唐老老实实的坐镇东宫,李恪敢对那个位置有任何心思,第一个将李恪骂得狗血淋头的一定是他。

但刻板归刻板,李承乾打下的偌大土地,他也和李二等人一般,一以贯之的认为那就是大唐的地界。

哪怕现在不叫大唐,未来也一定叫大唐!

所以听到郑旭等人商议着以帮慕容戈复国为由,和慕容戈合作,里外夹击对付大明,他哪里还忍得住。

这不就相当于以洮河郡为代价,谋求与人合作?事成之后让人在洮河郡自立为王?

“慕容戈只可利用,但大唐的土地,寸土不让!”权万纪怒气冲冲地说道。

听到他这话,郑旭等人都是一脸的无奈。

良久,崔沪才说道:“长史误会了,大唐的土地岂能割让他人,只不过是打着这个幌子与其合作罢了,待事成之后,灭之就是。

一个小小的慕容戈,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不成?”

“小人行径!”权万纪一脸的不屑。

得,没法说了。

众人都闭嘴了,好话歹话都说了,这老头就是冥顽不灵。

当然,他们其实也有些不好意思,在任何一个唐朝官员的眼中,大明王廷虽然暂时称之为大明,但终究只是暂时,那里必将是大唐的土地。

这几乎是每一个唐朝官员的想法。

只是有些人等待着那位回长安,登临大宝,届时唐明统一。

有些人却是想着弄死那位,提前助其唐明一统,成就无上功业,顺势登临大宝。

不管是抱有哪种想法的,总之,那片土地姓唐,这是无疑的!

“这个问题暂且先放放。”李恪见众人不再言语,当即便说道,“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大赵王廷,长史早做准备的同时,诸位也要准备一二了。

真要是打起来,粮草还得有劳诸位了,毕竟父皇南征,又要应付大赵王廷的话,朝廷吃紧啊。”

“这是自然。”卢正举闻言,当即点了点头。

他们士族别的不敢说,粮食和民夫是真不缺。

单单他范阳卢氏,佃户打底数万户之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