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704章 李二眼中的大明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04章 李二眼中的大明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40 来源:泡书吧

对于李恪会有什么反应,李二不在乎,之所以一直都有关注,也不过是因为帝王都有的近乎病态的控制欲罢了。

他的子嗣如此之多,死个一个两个的,可能会伤心一阵,但也真就只是一阵罢了。

相较于他,长孙无忌这些家伙其实更加关注长安还有大明的动态。

别看他们现在是坚定的忠君派,可那边的胜负影响着大唐未来的走向,他们岂能不重视?

“齐国公,此番陛下南征,几乎抽空了半个朝堂,长安那边留下的几乎都是蜀王一系的官员,真的不会出事儿么?”长孙无忌的临时公廨中,褚遂良一脸好奇地问道。

他倒不是担忧,毕竟长孙无忌这些数得上号的聪明人都没说什么,那就说明此事无碍,可作为一个臣子,他又怎么会愿意对此一无所知?

长孙无忌哪里不懂他的意思,当即也是笑道:“无碍,你没见此番南征,那些皇室宗亲陛下都留在长安了么?

李孝恭、李道宗这些家伙留在长安就是为了制衡蜀王的,更重要的是皇后也在长安。

而且,在北边还有郭孝恪和程咬金两个老匹夫,如今北边靖绥,你不会以为他们防着的真的是北方吧?

真要说起来,陛下还是偏心那位,或者说更想解决士族的问题。”

“陛下对士族已经厌恶至此了?”褚遂良有些意外。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倒也不是厌恶士族,说起来,你我都是士族出生,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官员也是,就目前来看,朝堂上非士族出身,又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就马周、孙伏枷这寥寥几人,你见陛下厌恶这些人了么?

陛下厌恶的不过是一成不变的朝堂,是士家大族近乎垄断的官场,是下不了乡的皇权。

要怪就只能怪他们太庞大,也太自傲了。

贞观六年陛下命韦挺、芩文本、令狐德棻编撰的氏族志还有印象么?

他们怎么敢啊!

居然将崔民干列为一等!

这便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负责氏族志的还有高士廉,不过这是他舅舅,为尊者讳,他倒是没提起。

“确实是作死。”褚遂良闻言也点了点头。

他其实听明白了,自家这位陛下想要的可能比这更多。

而这一切,可能都是受了李承乾的影响。

李承乾在大明大搞一言堂,这让李二羡慕得。

凭什么自己儿子都能做到,他这个做老子的反而处处受限?

“那这么说来的话,魏征其实是帮陛下解决了后顾之忧?”褚遂良突然说道。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这就不好说了,对于魏征,说实话,老夫也看不透了。

你说他是为了捅破这层窗户纸,给蜀王施压,让其不敢妄动吧,也说得过去。

可问题是,到了这时候,是蜀王喊停就能停下来的么?

不过这就是魏征的生存之道,作为隐太子嫡系,他要是不做个诤臣,和陛下上演一出相得益彰的戏码来,他凭什么矗立于朝堂之上?

说到底,什么犯颜直谏,什么虚心纳谏,都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对于魏征,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们这些人自有一套评价标准,更何况他们和魏征还曾是敌对阵营。

李二需要魏征,他们可不需要。

“也就是说,这是陛下和魏征的默契,合起来给我们演了一出戏?”褚遂良也是一脸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魏征啊,早年他不是没崇拜过这位铮铮铁骨,可随着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长了,他的心态也变了。

“魏征这人,不好说。”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有些时候老夫也觉得他就是一个投机谋存的佞臣,但有些时候又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大唐而非皇权的诤臣,这么多年过去,对于此人,老夫也是愈发地看不透了。

但要说此番他没料到自己的结局,老夫是不信的。

能在那场大变革之后还活下来,并且身居高位的人,岂会是一个官场白痴?”

对于魏征,长孙无忌是真地看不透了,不过好在于大局无碍,他也就不想再去琢磨此人,没有意义,因为琢磨人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儿。

……

行宫之中,李二倒是没理会这些事宜,这会儿,他正看着孙思邈在忙碌着。

南征,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南边的瘴气,而整个大唐,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思来想去只有孙思邈一人。

当然,要让孙思邈随军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孙思邈当个军医,孙思邈肯定不会答应,倒不是说职位低微,主要是他认为医术是为了悬壶济世,而非其他。

最后李二只得以瘴气伤人甚久,还需孙思邈挽救黎民,孙思邈这才答应同行。

这会儿,孙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众郎中讨论何为瘴气。

了解瘴气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为甚。

“老道早年也来过岭南,当时就听人说,这瘴气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当地百姓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酒几杯,方可抵抗瘴气,否则触之,定然生病。

是以当地百姓,纵使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百姓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缘故。

早年鲍照在苦热行中所言‘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如此种种,老道认为,所谓瘴气,当是温病,也是伤寒的一种。”

“孙道长言之有理。”听孙思邈说完,高州本地一郎中当即说道,“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如此治愈的患者,常以《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承气汤为患者调养,但收效甚微。”

李二见众人讨论得正在紧要关头,当下也就转身离去,生怕打扰了这些人。

既然早就有了南征的想法,李二自然不会干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对于瘴气,他早就有了解决之法,只是也不完美,这才让孙思邈一道同行,就看看他有没有更完美的方法。

说到底,作为大唐的皇帝,对于百姓,他还是负责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孙思邈同行,他和他的一众臣子也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一些不是?

“陛下,戎州都督府大都督、樊国公、段志玄求见。”就在这时,有内侍来报。

李二闻言一喜,当即笑道:“宣。”

早在几年前,李二便将段志玄改迁至戎州都督府,可以说,第一个知晓李二定会南征的便是段志玄。

不多时,四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段志玄大步流星的便走了进来。

“老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李二一脸笑意盈盈地说着,甚至还走过去扶了一把段志玄。

段志玄当即就是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嘴上连连说道:“折煞老臣……”

李二倒是没在意这些,当下笑道:“这几年辛苦爱卿了。”

“为陛下尽忠,乃老臣的责任,何来辛苦一说?”段志玄也是笑道,“而且,天下都督府何其多?官拜大都督的又有几人?这可是老臣莫大的荣耀!”

“哈哈……”李二闻言,也是大笑道,“你这大都督,那是实至名归,真就一个大字了得!”

段志玄闻言,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戎州都督府,下辖羁縻州五十有八,老臣要是想将下辖羁縻州巡视一番,一年都不够用。”

他这话还真没开玩笑。

后世人常言云贵川渝乃西南F4,那是一家人。

这话放在段志玄这儿,还真就没啥毛病,因为的他的戎州都督府下辖的五十八个羁縻州就分布在云贵川!

而宜宾也正是因此被称之为西南半壁!

当然,段志玄这回这么说,无非是在表功。

李二自然听懂了,但也不介意。

确实,让当朝国公治理数十个羁縻州,的确是辛苦人家了,这有什么好说的?

“如今戎州治理得如何?”李二当即问道。

段志玄闻言,立马正经起来,说道:“不负众望,一切都按照陛下预想的那般在进行,此番陛下南征,我戎州可出五万僰人大军,另可再组织十五万僰人民夫。”

李二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问道:“爱卿觉得这些僰人好治理与否?”

“极好治理。”段志玄当即说道,“老臣一直秘密派人去日月山学习殿下治理异族的手段,基本上没做什么太大的改变,完全照搬其对异族的治理理念,但对治下的僰人甚是好用。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僰人终究是异族之中,最为柔弱的一族。

如果换在突厥,高句丽身上,未必就有这么好用了。”

他当然知道李二的意思。

当年,李二让他治理戎州之初时,就给过他密旨,让他效仿大明王廷对异族的处理手法,尝试一番,看看李承乾的奇迹能否重现。

这一切当然不是为了复刻一个大明王廷,而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异族。

当时他还不懂,但随着高句丽灭国,他彻底明白了。

点了点头,李二说道:“确实不可一概而论,不过这也为我们吸取了宝贵的经验。”

“要我说,异族,杀了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着作甚?凭白的浪费粮食。

若是将来我汉家示弱,如今这些异族必然会群起而攻之,留着他们,反而是给后人留下了祸患。

异族嘛,只有死了的异族,才是最好、最合格、最可爱的异族。”

李二闻言,笑了笑,道:“话是这么说,如今我们也有能力做到你说的这一切,杀光所有能看到的异族。

但你真以为那样,我大唐的天下就高枕无忧了么?”

“外敌都死完了,岂不是高枕无忧?”段志玄有些疑惑。

“没有外患必有内忧。”李二摇头道,“异族,可灭其朝食,但不可灭其种族。原因嘛,有两个。

一来你将所有异族都灭绝了,那么汉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从哪里来体现?

这种优越感,便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

你也时常派人去日月山学习,那你发现没,在民族自信这方面,大明是全天下做的最好的。

不管他们以前是什么民族,但现在,他们所有人都以大明自傲。

这种情况其实再坚持几代、十几代人,他们甚至会忘了自己本身是什么民族,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而这种民族自信,就是从其他异族身上体现出来的。

你看他们,先是征服了吐谷浑、又打下了吐蕃、苏毗、西突厥还有西域数十国。

但他们做过灭绝对方种族的事么?

一个都没!

你看看大明那些人中,最自傲的都是哪些人?”

“最自傲的自然是一开始跟随殿下的那些人,比如赵岩、普西偌、契苾何力这些人。”段志玄想了想说道。

“然后呢?”李二继续问道。

“然后是吐谷浑的那些鲜卑人。”

“其次呢?”

“那肯定就是苏毗了……”说到这里,段志玄猛然一惊,道,“这居然还是一条鄙视链?先臣服的反而矗立在鄙视链的最高层?”

“他们都说高明厉害,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高明最厉害的地方在哪里。”李二摇头笑道,“你看吧,等高明拿下了五部天竺,哪怕是吐蕃还有西突厥,都会慢慢融合到所谓的大明一系,因为这会儿,他们也有了可以鄙视的人,那就是五部天竺。

甚至,在这五部天竺之间,也会存在鄙视链。

其实,这和我大唐何其相似?我唐人看不起高句丽人,看不起西域的胡人,更看不起倭国人,但唯独看得上大明人。

真要把这些人都灭绝了,我唐人的自信从哪里来?”

“老臣懂了。”段志玄闻言,当即道,“这些异族只能灭其朝食,但不能灭其族群。世上不能只有我唐人。”

想到这里,段志玄的心里猛然一惊!

那殿下这般行径,所谋甚大啊!

李二笑而不语,话说到这份儿上,他已经无需多言了。

至于说李承乾在图谋什么,他其实不在意,到时候比拼的不过是硬实力罢了。

还是那句话,肉终究是烂在锅里的,他其实并不是太过于在意。

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总比猛虎下山只为逮只野鸡要舒服多了。

猛虎的对手,不是熊豹,至少也得是匹狼!

“先去歇息吧。”李二摆了摆手,道,“明日,朕会召集百官商定南征的诸多事宜。”

……

另一边,洮河郡。

王仁佑灰头土脸的从大赵王廷回来了。

一路上,他只见那些唐人被万俟璞不讲道理的驱逐,胆敢有反抗者,万俟璞就敢刀兵相向,可他却是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赵王说了,这一切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怎么样,赵王怎么说。”杜楚客的府邸中,刘树义急切地问道。

他本来也是要去的,结果万俟璞突然杀了过来,他也就半路赶了回来。

“赵王说,按照当年他和慕容伏允的约定,如今大赵王廷的地界他已经交还给了慕容顺。

下令驱逐唐人的便是这慕容顺,而慕容顺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权利交割之时,不出什么意外。

换句话说,如今已经不能称之为大赵王廷了,该称之为吐谷浑。”

王仁佑也是一脸的无奈,李元景这话,他真没法反驳,人间甚至拿出了当年他和慕容伏允签订的协议。

你让他怎么说,劝李元景不认这协议?

且不说他知道这是李元景说的屁话,就算不知道,这也不是他这个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能堂而皇之说出来的话。

“放他妈的屁!”刘树义终究是没忍住,恶狠狠地骂道,“世人谁不知道慕容顺就是那位的俘虏,他有屁的能力复国?你要说还给了慕容戈,老子都好想点儿,还给慕容顺,那不就是臣服大明了么?”

“道理是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杜楚客闻言,也是一脸的蛋疼,“可问题是人家这事儿做得没毛病,有当年的协议为证,又有慕容顺为凭,人家要是咬死了这么说,你有什么办法?”

他们突然发现慕容顺跟他妈个搅屎棍一样,什么恶心人的事儿都有他。

到这会儿,他们有些理解为什么李承乾一直不杀慕容顺了。

这家伙,能力有没有暂且不论,但拿出来恶心人的本事,还真就是一绝。

“这么看来,哪怕是权万纪来了,也不顶屁用。”刘树义闻言,有些悻悻然。

权万纪要出使大赵王廷的消息,他们自然是听说了,之前还觉得这老家伙来了,能起点儿作用,可如今看来,呵呵,李元景做不了主,慕容顺又是李承乾的傀儡,这玩个屁?

“要不我们暗中杀了慕容顺?”杜楚客说道,“老夫算是发现了,此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了恶心人的!”

“杀慕容顺?”刘树义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只要杀了慕容顺,倒是可以顺势推慕容戈来继承了。”

王仁佑闻言,摇了摇头,道:“哪儿有那么容易?老夫回来的路上便听说,叔孙海、慕容承君领着浇河军兵进大赵王廷,拥戴慕容顺复国,这会儿慕容顺估摸着已经到了浇河军大营。

你是准备杀进浇河军大营么?”

“见他妈的鬼!”刘树义闻言,大怒道,“谁不知道慕容承君乃慕容孝隽的儿子,慕容孝隽和慕容顺什么关系早就人尽皆知了。

他的儿子拥护慕容顺复国,这他妈比老母猪上树都稀奇!

更不用说,这慕容承君的妹妹慕容婉秋还是大明王妃……”

“左右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可人家这借口有理有据,你还真找不出错处来。”王仁佑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不知道什么情况么?

他知道,可没办法啊。

人家这借口,找得那叫一个恰如其分,你能说什么?

“浇河军来了?”杜楚客没关心这些,而是问道,“这消息能确定么?”

“能确定。”王仁佑点了点头,道,“就在我回来的路上,甚至看到浇河军有支百人队也参与到了驱逐我唐人的行径之中,只是他们比万俟璞那疯子要温和一些,倒都是好言相劝。

老夫还听了一嘴,说是什么复国之初,国内动荡,还请诸位高朋暂且回避什么的……

说起来,听他们这般,老夫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还不如万俟璞那疯子直截了当的让人舒服。”

“看样子大明已经做好准备,要和我硬碰硬的来上一场了。”杜楚客叹了口气,道,“等等吧,等权万纪来了,我们再行商量,此事,定不能善了!否则,我天朝上邦的颜面都被我们丢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