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13章 利益链上虫蚁多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13章 利益链上虫蚁多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3:21 来源:泡书吧

第214章 卷二 利益链上虫蚁多

“为何?”魏征笑了,笑得有些恓惶,“你们只看到了大明王廷一战而惊天下!谁又去想过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在日月山腹地,有一片很大的棚子,名曰食堂。

整个大明王廷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食堂用餐,你们可知就算是已经发黄的陈粮,他们也不敢浪费一粒!

哪怕是你们口中不识礼法的明王殿下,也是食那陈粮充饥!

不是说陈粮不能吃,而是大明王廷只有陈粮可食……

而在大明王廷,除了学堂中的那些孩子以外,纵使只剩下一只手!谁又不是三更眠五更起?不就是想活出一个人样么?

对了,在大明王廷有一山,名曰勇山。

山不高,但碑文林立,而每一座碑文之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明王曾说,是他们夯实了大明王廷的根基!

伱们没见过,没见过大明王廷有多穷,他们什么都缺!

缺粮食、缺工具、缺技术,就是连最基本的种粮他们都没有!

他们能一路走到今天,老夫当以奇迹二字称之!

你们只看到明王和亲乱了你们心中的礼法,却看不到一个少年人为了养活自己的子民而将自己当做了筹码!”

说到这里,魏征老泪纵横,“谁能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人,为了将自己快点卖出去,卖一个好价钱,竟跟老夫这个黄土埋了半截的老家伙说,他想女人了!

从始至终,殿下都没问过我那女子姓甚名谁,年方几何,是否德才兼备……没有,殿下没问过,他只是催促老臣快一些!

看看吧,看看殿下要的嫁妆是什么!看看吧,看看你们心中那个不合礼法的殿下,究竟在做什么!”

说着,魏征从怀中将李承乾整理好的清单砸到了王侍郎的胸前,众人顿时无言。

魏征的话,算不得震撼人心,但却让他们五味杂陈。

李二也是一脸的老泪纵横,良久不语。

“高明长大了!”这是沉默了许久的李二,最终得出的结论。

而其他人反应过来后,则是蜂拥而至,从王侍郎手里拿走了李承乾准备好的清单。

只留王侍郎一个人在那风中凌乱。

这是怎么了?他想不明白……

至于其他人看到清单上的东西,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确实,清单上密密麻麻,却没有一样是为了满足某一个人私欲的物件。

这让众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反对么?

站在礼法的角度上来讲,确实应该反对。

可为什么,这反对的话就是说不出口呢?

萧瑀一脸的茫然,他性格最是清正严苛,按理说,这种事他就应该站出来振臂一呼才是,可他迈不出那一步。

“天佑大唐,太子殿下如此宽厚仁慈,定是大唐之福!”

恰在这时,卢正卿站出来说道。

这倒是让众人有些意外,当初在太极殿上,就是他第一个向李承乾发难的。

不过,他这话也正是众人之所以久久没有开口的原因。

他们需要一个如此宽厚仁慈的太子!

未来的朝堂,就算他们不在了,他们的子嗣也还在。

王侍郎愣住了,什么情况?

卢正卿怎么跳了出来?

他们五姓七望可是一体的。

而不等他开口,房玄龄也站出来说道:“既然是两国邦交,自无不可,只是和亲终归是大事,大明王廷理应派出使节出使大唐才对。”

对于李承乾的所作所为,房玄龄还是认可的。

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他当即就站了出来,算是给和亲之事定了调子。

而且,对大唐来说,这其实不亏。

李承乾终究是要成婚的,这是必然的,只不过换了个方式而已。

再说了,李承乾本就是大唐太子,就算东西都给了他,那又如何?不过是左手给右手罢了。

将来殿下还朝,大唐还平白多了一块领土。

如此来说,对大唐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损失。

“明王殿下有亲笔书信让老臣代为转呈陛下,殿下说,大明王廷建立之初,实在没有充足的人手出使大唐,还请陛下见谅。”说着,魏征又从怀中拿出了一封李承乾的亲笔书信。

李二让人接过书信,很是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得出来,李二是真的动情了。

当然,他内心到底怎么想,估计也就李二自己知道。

看完李承乾的书信,李二很是郑重的将书信叠好,放进了自己怀里。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你们别打主意了。

不过从这一点来看,李二和李承乾还是有差距的,当初李承乾拿到李二亲笔国书的时候,那叫一个不耐烦。

随着魏征舌战群儒,房玄龄定下了和亲的基调,这事便已成定局。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事儿,李世民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李承乾终究是要成婚的,这是必然的。

而且他们也不想李承乾娶个异族女子,所以能选择的不多。

再说了,李承乾的种种表现,都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才能,加上他如此的宽厚仁慈,这不正是大家心中的太子么?

纵使王侍郎,崔御史这些五姓七望的代表,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至于说他们反对,那也是必然的。

站在他们的立场,他们就得反对,有些时候,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事儿,是真的存在。

而与此同时,日月山。

李承乾云集了众人召开了大明王廷第一次的对外作战会议。

还别说,大家都挺激动的。

在开会之前,李承乾说道:“本王此番已经和大唐还有吐谷浑签订了三方互不侵犯条约……”

简单的将这事对大家介绍了一番后,李承乾说道,“也就是说,未来,在赤水源,只是我们和慕容顺之间的争锋,未来,赤水源要么剩下我们,要么剩下他慕容顺,没有第三个选择。”

“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些棘手。”伊原锡说道,“不说慕容顺麾下随时能集结精兵数万,就是赤水源数十万的人口,都不是我们能匹敌的。”

李承乾摆了摆手,笑道:“伊主事搞错了,如果说慕容顺仅仅是麾下数万精兵,那本王一定会避其锋芒,纵使我们取得了之前日月山保卫战的最终胜利,但本王也不会盲目的认为大明王廷就有了足够的能力匹敌慕容顺。”

众人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日月山保卫战他们怎么赢的,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这是不可复制的。

在之前,他们就担心李承乾一战之后,信心极度膨胀,这样反而会使得整个大明王廷陷入万劫不复。

“可赤水源还有数十万牧民,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李承乾说道,“你们以为这数十万牧民会是我们的敌人么?”

“殿下是什么意思?”伊原峰有些不解。

李承乾笑道:“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记住,人都是如此。对付这数十万牧民,我们要做的不是拿起刀枪抢夺他们的牛羊,而是让他们亲眼看看,看看我们大明王廷的子民,生活是何等的优渥。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差距,届时,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他说完,众人还是有些不解。

李承乾也不多言,这个没办法解释,他要做的是同化,让大家都认同大明王廷,当然,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但对现在的李承乾来说,他不缺时间。

“以后你们就懂了。”李承乾一抬手,说道,“拿地图来。”

唐朝称堪舆图,但李承乾叫不习惯。

刘三当即将一张地图扑在了桌上,李承乾指着日月山出山一直到东边和洮源接壤的地方,对契苾何力说道:“大将军,你率五千征西军,三天之内可能拿下这一片?”

“这一片土地,草原匮乏,拿下它们的意义何在?”契苾何力有些不解。

李承乾道:“本王此番已经和大唐商议在洮源和大明王廷的边界开设榷场,所以这一片,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榷场对我们来说,不单单是和大唐互换有无,也是大明王廷商业发展的基石!”

“末将一天之内,定当拿下这一片!”契苾何力闻言,当即说道。

他太清楚这对大明王廷意味着什么了。

说到底,大明王廷根本就没有能力自给自足,想要养活这么多人都难。

至于说拿下这一片土地,他倒是不太担心,这段时间,他也派了不少斥候在草原上活动,李承乾划出来的这一片,除了有零星几个小部落外,根本就没有能与他们抗衡的力量。

至于慕容顺的宁王军,如今还在赤水城外驻扎。

听契苾何力说完,李承乾继续道:“伊主事,你也要准备一下,施工队未来的工作量会很大!本王这边也会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交于你,到时候,一天十二个时辰轮轴转,尽量争取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完工。”

伊原锡点了点头,他有这方面的经验,倒也不是多大个事儿。

不管是榷场还是在草原上建城,未来的施工队,都有得忙。

“伊将军,你们怨军最近没有军事任务,首要任务就是操练,记住,本王要的是一支强军,一支真正能以一当十的强军!”对于伊原峰他们,李承乾暂且没有什么安排。

之前那场大战以后,怨军也确实该修整一下了。

跟着,李承乾又一一交代了任务,除了契苾何力、王进还有王玄策被留了下来外,其余人也就各自忙碌去了。

“这是大明王廷第一次兵出日月山,大将军可知这对大明王廷意味着什么?”李承乾问道。

契苾何力又不傻,点了点头,道:“只能胜不能败。”

第一次兵出日月山就吃了败仗,那就太打击大家的士气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将军说对了一半,胜是必然的,这一点本王坚信,慕容顺这个人的性格优柔寡断,他不敢轻易对大明王廷出兵,这会儿,如果慕容伏允没有知会他的话,估计他还在等着慕容伏允出兵。

就算慕容伏允知会他了,他也会先琢磨琢磨,到底要不要与本王为敌。

所以,如今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对于慕容顺这个人,李承乾承认是他看走眼了,但就算是看走眼了,对这个人的认识,还是大差不离。

从当初慕容顺拾掇达延芒结波坐镇日月山他就看出来了,慕容顺不愿和大唐交恶,这就是他的机会。

“将军此番兵出日月山,有一点要切记。

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但是该怀柔的时候,一定要怀柔。

不能一股脑的全部杀了了事。”李承乾说道,“至于什么时候该狠,什么时候该怀柔,将军可知?”

契苾何力也是个人精,一听这话,立马就懂了,嘿嘿笑道:“殿下瞧好了就是,不过,末将可得问殿下要一个人。”

“谁?”李承乾笑道。

“玄策老弟。”契苾何力道,“杀人我在行,但如何让那些家伙归心,还得让玄策老弟来,这个他在行。”

他是个很讲规矩的人,也知道分寸,邀买人心的事儿,他不能做,所以他点名要了王玄策。

这也是李承乾为什么留下王玄策的原因,当即笑道:“这无妨,玄策,此番大将军出征,你便一同前往,还是由王进带人护你周全,具体怎么做,这里面都有,你回头自己看看。”

说着,李承乾拿出了一个信封。

信封里面,有他对王玄策和王进的具体安排。

王玄策当下点了点头,便接过了信封。

至于王进,一言未发。

他不需要表态,李承乾交代什么他就做什么。

很快,契苾何力便集结大军出发了。

事实上也如契苾何力所言,不过是一天时间,契苾何力便拿下了日月山至洮源一带。

第二天,伊原锡也带着工程队出发了。

他如今的工程队几乎全是当日的俘虏组成,为了防止俘虏动乱,契苾何力甚至还派了一营将士回来。

在临时大营里,契苾何力聚齐了各营参将以及王玄策,他们也在商议,这地盘是拿下了,可问题是该怎么守。

虽说慕容顺暂且还没有反应,但你得防着点儿啊。

众人七嘴八舌的商议了一番后,契苾何力拍板道:“拿下了这一片后,日月山到洮源是一百二十里的路程,那我们干脆每隔四十里建一营寨,驻扎一营,剩下一营做为机动,这样真有敌袭,相互也能有个照应。”

草原就是如此,无险可守,一百二十里的防线,五千人守起来,是真有些吃力。

他也知道将兵力分散不好,但不分散,这一百二十里的防线就跟个筛子似的……

“不用四个营寨。”王玄策说道,“榷场那边驻守的是唐军,我们不需要派太多人在那里。”

契苾何力闻言,大喜道:“那更好,有两千人的机动,纵使某一营遇袭,也能更快的速度赶到支援。

对了,殿下不是派伊主事带着工程队来了么,他们主要是做什么?”

“具体不清楚,不过各个营寨都有,可能是修建工事吧。”王玄策摇了摇头,这个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大明王廷的动作很快,快到让所有人都想不到。

而在长安城,李二和满朝文武刚捏着鼻子认下了李承乾的和亲之举,接二连三的奏章又来了。

都不用打开看,单单从程咬金、牛进达、崔明远这三个名字,众人就知道,这他妈十有**又是李承乾在闹妖。

好在今天是常朝,参与的人不多。

“这混小子,就不能消停点儿?”李二是真的无语了。

这也太能搞事情了!

“陛下,不知宿国公他们的奏章上说了什么?”房玄龄问道。

李二摆了摆手,直接让人将奏章拿给他们。

看完奏章后,众人都是相顾无言。

“陛下,这……”房玄龄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李承乾这事儿做过头了。

尤其是程咬金送回来的三方互不侵犯条约。

这样的条约,绝不是李承乾可以做主的。

哪怕他是大唐太子,这样做也不行。

在大唐,能做这种决定的,非李二不可!

“这三方互不侵犯条约,之前高明密信问过朕了,朕已经同意了。”李二很是无奈地说道。

没辙,这事儿他得替李承乾兜着,他不兜着,李承乾单单此举,就会麻烦缠身。

而听李二这么说,众人也就不再多言,不管是不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陛下,不知那连弩真如奏章上所言?”李靖又问道。

李二点了点头,道:“我试过了,确实如奏章所言,一连十发,有一说一,这笔买卖对方就算不是高明,也能做。”

对于这个,可能是他最为满意的了。

虽然连弩的射程有限,也存在改进的空间,到时候交由将作监便是。

再说了,这本身就是支援自己儿子,有什么好说的?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崔明远的那份奏章……”房玄龄说道,“大唐从没有开设过榷场,如果开此先河,怕是会引得诸多人的反对。”

这份奏章才是最麻烦的。

李承乾太过于想当然了。

他以为开设榷场使得两国互通有无,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他忘了,榷场的出现,真正损害的却是士族的利益。

真以为没有榷场,大唐和那些番邦就没有贸易往来?

不说长安西市,就大唐那些士族,谁家没有商队跑这一条线?

榷场一开,他们的商队还用跑么?

以前的私企,直接给干成国营了,这还玩个屁!

关键是,这不是说洮源一地开个榷场的事儿,这是开了个先河!

“先把消息传出去,看看反应吧。”李二也很无奈,这破事儿,一天天的。

房玄龄点了点头,倒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他其实也清楚,如果榷场真弄起来,对大唐来说其实是好事,别的不说,税收总要增加一些吧,以前那些商队跑这条线,朝堂可没收到一分一厘的税。

没办法,人家那叫走私……

果不其然,随着常朝散去,消息传出。

长安城炸开了锅!

这要得个屁!

京兆韦家,士族齐聚一堂,王侍郎当即说道:“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大家好好想想,这榷场到底能不能开!”

“这不是几个的问题。”有人说道,“这是与民争利,如此施为,老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对,与民争利,堂堂国朝,焉能如此?”马上就有人开始捧起了臭脚。

崔御史道:“上折子吧,如此恶政,定不能施行。”

这一次,大家格外的团结。

无他,这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

之前李承乾做的种种,其实对他们的利益而言,损害都不大。

可这次开设榷场,却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就卢家而言,他们每年因为和高句丽的贸易往来,支撑着卢家近乎两成的纯利润,若是今后大唐和高句丽也弄一个榷场,他们岂不白白损失这两成利?

其他人家也大多如此。

大家都有商队远走番邦。

别的不说,就说吐谷浑,若不是有他们暗中卖粮食,吐谷浑这些年的雪灾,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所以说,这个榷场不能开。

不过下午,李二的案头上就已经堆满了奏折,无一例外,全都是反对开设榷场的。

随便看了两份,李二摇了摇头,也就懒得看了。

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废话。

与民争利?

他都笑了。

到底是动了谁的蛋糕,他不知道么?

他知道,不过,这事儿他也真不好办。

主要是这条利益链上的人太多了……

有些头疼。

“派人快马传信,告诉高明,榷场之事让他就别想了。”摇了摇头,李二说道。

他思量过了,为了一个榷场现在就和那些士族闹翻,犯不着。

作为一个帝王,他不会脑门儿一热就轻易做一个决定。

衡量利弊,才是他要做的。

他不知道榷场的好处么?

知道的,但知道又如何。

这条利益链上人太多了。

反对的声音太大了。

这不过是刚刚放出点儿风声,他的桌案上就被反对的奏章给堆满了,这要是真的施行下去,其后果可想而知。

皇帝啊,哪儿有那么好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