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27章 二十七斩

浮光三千里 第27章 二十七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胥姜清晨一开门,便见胡煦站在门前。

“竹春?”她赶紧让人进屋,“这么冷,你怎么不敲门?”

“怕吵着你瞌睡。”胡煦将手中节礼递给她,“昨日便想给你送来,却实在抽不出身。”

胥姜接过东西,赶紧让开身,然后去起炉子,胡煦自然而然去帮忙,炉火一起,屋子很快便暖和起来。

“我昨日新得了一种茶,正好你来,一起尝尝。”

“好。”

胥姜去拿来昨日庙会上买的夔州香雨,烧了水,分添两盏,与他对坐共饮。炉火融融,茶香弥弥,胡煦只觉得连日来的疲惫都消散了。

“如何?”

“先苦而后甜,人生至味也。”

胥姜笑,“不愧是竹春,喝个茶也能让你品出一番大道理。”又问:“同袁先生做学生,可还习惯?”

“袁先生博古通今,文思缜密,让我获益颇丰,能拜他为师,是我今生之大幸。”

“说不准袁先生也会因为收了竹春为学生,而觉得幸运,竹春你有大才,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东家总是对竹春不吝赞美,可我没那么好。”胡煦喝了口茶,掩饰眼底的钦慕。

“你要是不好,便没好的了。”胥姜还没用早膳,一碗茶下去,更觉腹中饥饿,想着胡煦这么早就来了,定也没吃,便问,“要吃葛粉吗?”

胡煦眉目舒展,笑道:“好啊。”

胥姜起身去后院厨房,胡煦也去帮忙,一人拿碗,一人找粉。倒了粉,胥姜又找来些干枣、果脯、坚果舂碎,先用滚水将葛粉冲调成羹,然后将其洒在上面,便成了。

胡煦问她:“要加糖吗?”

胥姜点头,“加。”

他便熟门熟路的将糖找来,只给胥姜那碗放了,自己那碗没放,他不喜甜食。

两人一人捧一碗,坐回炉子前慢慢吃。

正吃着,汪掌柜上门了。

他憋了一晚上没憋住,便一大早找胥姜打听那个姓楼的是什么人,却不想一进屋,就看到了胡煦。

“哎哟,竹春来了!”他热热乎乎的走过去,挤在他身旁坐下,又道:“这葛粉看着真不错。”

胥姜问道:“炉子上水还滚着,要吃吗?我给你冲调一碗?”

汪掌柜忙道:“要吃,要吃!有劳,有劳。”

等胥姜进了厨房,他才将胡煦拉到面前,咬牙切齿地问道:“你昨日干什么去了?下元节,这么好的日子,你放胥娘子一个人?这下可好,让别人捷足先登了吧!”

胡煦一愣,没太听明白,“什么?”

汪掌柜恨不得将他脑袋凿开来看里头是不是只装了书本,“书呆子,可真是个书呆子,说,你昨日干什么去了?”

“昨日族中有祭祀,下午又去给老师送节礼,至晚方归,想着东家应该是去逛庙会了,所以才没有过来。”

“哎呀,就你这样儿,还能找到媳妇?”汪掌柜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随后又朝厨房看了一眼,悄声说道:“你知不知道,有人也看上咱们胥掌柜了?你再来晚些,怕不日便能赶上喝她的喜酒了!”

胡煦一呆,随后急切问道:“谁?”

“是个看着挺高大的公子,瞧着也气派,姓楼,我只见过两面,别便不知了。”汪掌柜见他终于知道紧张了,又道:“不过我瞧着那人与你半斤八两,也是个不太懂得讨人欢心的,时时冷着一张脸,跟别人欠了他钱没还似的。”

他将胡煦和那人在心中比较一番,觉得还是胡煦更适合胥姜。虽然呆了些,嘴笨,可性子软懂得疼人,还没有花花肠子,是最佳夫婿人选,就跟他自己一样。

“两人嘀嘀咕咕地说什么呢?”胥姜端着热腾腾的葛粉进来,递给汪掌柜,请道:“赶紧趁热吃吧,凉了就不好了。”

“哦哦,好!”汪掌柜接过葛粉,呼呼喝起来,间隙直给胡煦使眼色,说啊!

胡煦手攥得死紧,看着胥姜欲言又止。

胥姜看着两人的眉眼官司,不解道:“怎么了?”

哎呀!汪掌柜着急得不行,干脆自己问了:“胥娘子,恕我冒昧的问一句,昨夜与你逛庙会的那楼公子,究竟是何人啊?”

他这一问,将胥姜也给问得也有些慌,眼眸立即垂下了,只拿着勺子去刮碗里剩下的葛粉。

汪掌柜一看,完了,这分明是女儿家动了意了。

胡煦攥紧的手松松地摊开了来,只觉得手心发凉,“东家,你……”

胥姜抬头看了他一眼,“那是楼敬老爷家的公子,楼云春。”又道:“只是昨夜在街上碰见了,才结伴同行。”

楼敬的公子,大理寺少卿,楼云春。

鼎鼎大名,如雷贯耳,胡煦怎会不知?他对胥姜也动了心思?何时?胥姜呢?她可属意?

汪掌柜见胡煦还呆着,恨铁不成钢,人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天天守着月亮,还能被人给挤跑了,怪谁?

胥姜见两人神情,便知道他们误会了。可说误会,又好像没有误会,简直理不清,只道:“我跟楼公子,只是朋友。”

胡煦扯出一个笑,不知该如何接话,便又干坐了一会儿,与二人告辞,木木呆呆地走了。

汪掌柜留他没留下,暗骂了一句‘呆子’,又转头看向胥姜。

“胥娘子……”

胥姜截断了他的话,叹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可是,我跟竹春,不合适。”

若楼云春与她之间隔着沟壑激流,那胡煦与她则是隔着一面镜子,可以相互观照,却难以更近一步。

说起来,这两个人,其实与她都不合适。

思及此,她不禁笑了,这八字都没一撇的事,想那么多干什么?

“汪掌柜,你别瞎操心我的事儿了,嫂嫂昨日可是说了,要请我去你家吃饭,当心我给嫂嫂说你小话,你怕是连屋都进不了了。”

汪掌柜连忙作揖,“可别,你们的事,我不多问了,可别去跟我娘子说,她这人小性儿,气不得。”

“好哇,你说嫂嫂小性儿,我可是记住了。”

汪掌柜哪里掰扯过她,赶紧将剩下的葛粉两口吃完,灰溜溜跑了。

胥姜起身收拾碗碟,盯着胡煦碗底剩下的一小半儿,闷声叹了叹气。

收拾完,她将胡煦的诗与他修复好的那册蒙学诗集整理了出来。然后又写了张帖子,请来一个跑腿的,送到了杜回府上,请他得空来吃茶。

杜回下午便来了,说是正好得空。

胥姜自然好茶好食招待。

杜回道:“早几日便听闻胥掌柜牵驴堵了继圣书局大门的奇闻,一直想过来瞧瞧,只是事务缠身,人又约不齐整,便不好过来。”

胥姜颇有些不好意思,“让先生们看笑话了。”

“是看了笑话,却不是看你的笑话,而是那继圣书局的笑话。你可不知道,袁兄听闻此事,心头有多痛快。”杜回想起当时情景便觉好笑,笑着笑着又皱起了眉头,问道:“听闻又遣了地痞流氓来闹事,可有损失?”

“我没事,只是带累竹春挨了打。”提及此事胥姜便愤懑不已。

“简直胆大包天,胡煦是有功名在身的,当街殴打士子,简直目无王法,竟就这么放过了他们?”

“已让他们交代画押,还请街坊邻居们做了见证,若还敢再来,那我便将他们连带继圣书局告到官府,看谁没脸。”她压下心头郁气,又道:“只是此事如今不好闹大,一来竹春要参加年后春闱,惹上官司怕影响考试。二来,如今不是与继圣撕破脸的最好时机,见好便收给彼此都留着余地,才能暂保无恙。”

随后又笑着安抚杜回,“至少他们明面上不敢再来找茬。”

杜回却知道其中内诟,“这终究是个祸患,他们明面上不敢动你,私底下却能下黑手,你要买书、卖书、还要刊印,总要经户部之手。他们只要打个招呼,拖便能将你这小书肆给拖死。”

“所以,儿这不将您请来出主意了么。”胥姜给他续了茶,将重新抄定过的两本集子交给他。

杜回接过来一看,“什么意思?”

“儿想将这两套集子重新刊印成《蒙学新集》,想请您掌掌眼。顺便想请您来问问,若我这集子,冠以国子监之名,能否刊印。”

杜回一愣,随即拍案叫绝,“好你个胥掌柜!竟打的这个主意,谋定而后动,原来早都打算好了,所以才敢将人给得罪了。”

胥姜眯起眼,像只小狐狸,“您只说能不能刊印就是。”

“能,如何不能!我国子监要出书,哪需看户部脸色。”说完又抚须道:“可我国子监也不是什么书都出的,若内容不佳,也是要否决的。”

“所以儿才请您来替我掌眼,便是这两套,您都看过的。”

“这套蒙学诗集没问题,只是这本诗册有些地方还需改动。”杜回将那诗册翻来覆去的看,又问:“这些诗是谁写的?”

胥姜在这儿等着他呢,故意吊他胃口,“说起来,这人你也认识,不妨猜一猜?”

“我认识?”杜回寻思半天也没想出来,瞪她:“你这促狭鬼,还不赶紧交代。”

“此人姓胡,名煦,字竹春也。”

“竹春?”杜回惊道:“你说这诗是他写的?”

胥姜点点头。

杜回痛心疾首,“袁祖之!可让这老小子捡大便宜了,你,你如何不早说呢?”

胥姜忍笑,“上次给您看的时候,竹春还没来肆里呢,我看您对这册诗不太喜欢,后来便没讲。”

“我何时说不喜欢了?”杜回给自己顺了顺气,喝了口茶,琢磨道:“这诗册和这蒙学诗集都给我,我亲自教他改,那竹春我非得分来半个当学生不可。”

胥姜等的就是他这话,哪有不答应的?

“好,好,有您亲自指点,想来国子监那边必定不会否决了。”

“这还用说?”

“先生算着日子,刊印完可能赶上春学?”

“改完我亲自送去府衙,哪能等到春学?至多下个月,便能拿到批文。”

胥姜大喜,她果然没料错,将此事托付给杜回是最适合的。

杜回翻着胡煦的诗册,信心十足地道:“我看了,有袁兄教导,竹春明年春闱必定高中,届时这《蒙学新集》一出,定得让人抢破头。”

胥姜倒没想这么多,她只是单纯觉得胡煦诗写得好,且适合并入蒙学,便做了此番谋划。若真胡煦春闱高中,便当做一件贺礼,与他锦上添花。

得了诗册,杜回也不久留了,便辞了胥姜,拿着书走了。

胥姜心头一件事落地,人也松快不少。见还有些时辰,便拿出账册出来核对,核对完又一个架子一个架子的盘点剩下的书籍。

盘点到最里头的架子上,见上头放着一堆画卷,便知道是竹春没有带走的。

她搭了凳子将画卷拿下来整理,却不小心没拿稳,摔了好几幅到地上,其中有一卷滚开了,她低头看了一眼,却一时呆住。

她从凳子上下来,将地上的画卷捡起来,同怀里的一起拿到案桌上,一幅一幅的打开来看。

都是她。

不同的她,有时在晒书,有时在批注,有时在择菜,有时在煮茶……落款都是竹春。

看着这些画,轻抚着那一枚枚落款,胥姜只觉得眼眶发酸。

“竹春呐——”

呆看了许久,她将那些画一幅幅小心的收起来,然后找出一只箱子妥帖安放,细心保存。

楼云春一整日都心神不宁,他想着袁祖之昨日告诉他胥姜书肆被为难一事,又想起那个什么‘竹春’,他竟不知还有这么一个人。

他忽然想起那日与胥姜在书肆中吃柿饼,隔壁那米浦东家进来唤他的头一句便是‘竹春’。他还想起那日他在书肆中见到的那副《晒柿图》落款也是竹春。袁祖之也时时将他挂在嘴边,夸得天上有人间无。

他在胥姜生活中处处留下印记,定然比他更接近她,了解她。

他与胥姜究竟是何关系?

一坛醋无声淋在他心头,酸得楼云春食不知味,连胥姜做的豆泥骨朵都没吃几个。

终于,他坐不住了,从大理寺一出来,便策马朝书肆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