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8章 第八斩

浮光三千里 第8章 第八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知罪?秋社与重阳刚过,本官才收整完各郡的税,巡视完河道,忙得脚不沾地,连休沐的日子都挤不出来。你们倒好?不替本官分忧就罢了,还让御史台揪住辫子在圣人面前参本官一本。罚俸两月,你们知道罚的是什么吗?罚的是本官的脸面!”

知县与众属趴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一声。

“本官知道,本官比不上人人赞颂的清流贤臣,但至少也算是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吧?自任职京兆府尹以来,本官辖管二十三个县,日日提心吊胆,从来不敢有一刻怠惰,生怕有所纰漏。眼看着三年任期将满,本想着能向朝廷交一副满意的答卷,可如就因你们这一桩小案子,御史台的一本奏折,便将玩忽职守的帽子扣在了本官头上。本官冤不冤?啊?”府尹越说越觉委屈,连眼睛都憋红了。

这些年的殚精竭虑,最终却落得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这不亚于在他心口捅了一刀。

他哑着嗓子,喃喃道:“本官不知道自己当这个京兆府尹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告老回乡种地去。”

刘知县涕泪如雨,连连磕头道,“是下官无能,牵累大人了,下官这就上书请罪,请求圣人赦免对大人的责罚。”

府尹抹了抹脸,沉默许久后恢复平静,然后长叹一声说道:“罢了,圣人之言,岂有收回之理。再者,御史台有此一奏,早有预谋,并非一夕之偶然,如今正好被抓到了把柄而已。你们如今要做的,一是加强对西城门与南城门出入人员的盘查,二是妥善处理好拐卖一案的后续,对犯案者严惩不贷,对受害者妥帖安抚。”

刘知县及其众属连忙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必定将您交代的事办好。如若再出纰漏,给御史台抓住了把柄,下官便亲自向圣人上奏请罪,脱去这一身官服,贬为白衣,绝不牵连大人一分一毫。”

得了保证,京兆府尹的脸色好看不少,随后又对其余公事做了一番叮嘱,才在一众县官的恭送下离去了。

送走了这一尊大佛,刘知县只觉得后心发凉,他一摸,原来是浸出的冷汗。

他吐出一口浊气,对左右的两名县丞问道:“那拐子案的章程进行到哪一步了?”

一名瘦高的县丞回答道:“判决文书已经拟好了,几名主犯都是斩立决,从犯则流放三千里,待呈报大理寺批复过后,便可择期宣判。”

刘知县神色一冷,“对于拐卖人口如此罪大恶极之事,应当主从同罪,皆判斩立决。”

那瘦高的县丞正要劝阻,却被另一位看着年岁稍长,略有些胖的县丞一个动作给阻止了。

刘知县见二人没有异议,又道:“也不必择期,明日本官亲自呈折子去大理寺请批,此案人证物证俱全,越快落定越好,以免再生差池。”

“是。”两名县丞应道。

“大人……有一事,属下要禀报。”一名衙役战战兢兢的站了出来。

刘知县顿有不好的预感,“何事?”

那衙役吞吞吐吐的说:“人证……不见了。”

“什么!”

斩春书肆里,侍弄好小孩如厕,曹叔来前厅找胥姜商量,想将小孩带回自己家里照顾。

“您想带他回去?”

“是,想着这一来,孩子再小也是个男儿,东家一个年轻姑娘,他住在此处多有不便。二来,东家要照管书肆,事务繁忙,若再加个孩子,怕是腾不出手。我那里隔这儿不远,又宽敞,正好有几间屋都空着,老婆子和媳妇也都赋闲在家,有多余的人手服侍照顾。”

“这样会不会太麻烦婶子和嫂嫂了?”小孩就在书肆确实多有不便,曹叔的提议正好解决了胥姜的难题。但这孩子是她捡回来的,闲事也是她自己要管的,曹叔不过是恰好撞上,要是就这么贸然带回去,引得一家子不睦,倒是她的罪过了。“您要不先回去同屋里人合计合计?”

“不用合计我便知道,带他回去,内人与媳妇自是欢喜的。”曹叔眼底泛起一丝哀痛,“不瞒东家,自打小卓儿早夭,我那婆子与儿媳就再没欢喜过,我那儿媳更是因为伤心过度,熬坏了身子,再不能生育了。咱家也不兴那些个富贵人家买奴买妾的作风,就认准这一个媳妇,本就对不起她,更不想再因此而亏待,来伤她的心。所以自打那过后,也没添个人口,如果小卓儿还在,年岁也就跟他差不多,说不得,这便是他同咱们家的缘分。”

曹叔孙儿的遭遇,她曾听许三提过,孩子是大雪天高热给烧没的,如今陆稹既已无亲族,现下又没个落脚处,不如成全了这段缘分。曹叔虽为匠人,全家却是正经编户,若申报官府将其收养,倒好过任其流落,最后伦为贱籍。

“既然您有心随了这道缘分,又考虑得如此周到,那陆稹便暂且托付于您了,不过,他这段时日看诊、抓药包括日常的开销用度所花费的银钱都得由我出。”曹叔正要拒绝,却被胥姜阻止,“您若推辞,我便不让您带他去了。”

曹叔无法,只好点头。

“另外,拐子一案未判,这孩子是从府衙里跑出来的,该上报还得上报,若不甚牵扯个同谋之罪便不好了。日后您要有别的算计,再行申报即可,他父母皆丧,又无亲族可投靠,若自愿另投户籍,您又愿意收养,官家向来是乐见其成的。”

曹叔见她洞悉己思,又想得如此周全深远,不禁哑然。其实不止一次了,自打他们相识,眼前这名年轻女子之所作所为,与其所显示出的远超于常人之见识、才情、仁慈、胸怀,无不令人刮目相看。她似乎并不似世俗女子那般囿于纲常,却又深知这世间的道理与规矩,与其处之自然,能轻易与人交好,却不显奸滑,以真诚获得旁人的信赖。可当人真正与她靠近时,却发现与她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于她面前不敢失礼造次,生怕被她看轻了去。

曹叔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良久才叹道:“对这孩子,我自见第一眼起,便确实有所意动,可没东家想得那般深远。若今后真如东家所言,他与咱家有那样的缘法,便是上苍的恩赐,也是东家的功德。”他抹了把脸,打起精神笑道:“我立马回家叫老婆子和儿媳收拾屋子,午后就来把他接回去,县衙那儿……”

胥姜接道:“不急,等您将人接回去后由我去上报,这事来龙去脉没有比我更清楚的了,横竖今日也清闲,顺便还可将房契同新落的户籍取回来。”

“有东家亲自去我也就放心了。那孩子烦请东家先照看照看,我午后再来接他。”

“您且放心吧。”胥姜笑道:“这破孩子再跑不了了。”

曹叔闻言也笑。

胥姜把他送出门,回屋去看小孩。小孩醒着,一见她,想起自己此时浑身**,早前又被她看光了,便羞愤得不知道该把目光往哪里放,最后只好缩进褥子里,将自己裹成蚕茧。

胥姜忍不住上前拍了拍榻上的小鼓包,对他说道:“先前照顾你的老伯姓曹,你可以叫他爷爷。他此刻家去了,收拾好给你住的屋子便来接你过去,今后就由他照管你,你可愿意?”

小孩磨磨蹭蹭的露出半张脸,小声问道:“那你们还把我送到府衙去吗?”

胥姜挑了挑眉,“你认他当亲爷爷,入他的宗谱,便不送你回去了,还可以让你永远留在京都。”

小孩早慧,也很识时务,十分果断的点头做了决定,“我认他当爷爷,他是个好人。”

胥姜轻笑,“好听话倒是会说,去了他家里,嘴也要这么甜,知道么?”

她笑得小孩浑身发烫,他其实没有别的选择,如今只要能留在京都,哪怕跟的是个乞丐,他也愿意。

“官府那边我会把你的行踪与情况上报过去,届时官差定会上门巡查,你只说认了曹伯当爷爷,愿意承他宗庙,侍奉他终老,便可入他宗籍留在京都,记清楚了吗?”

小孩乖乖的说,“记清楚了。”

“除了告诉官差,更要把这些话刻在心底,知道吗?”

小孩眼圈发红的点头,“知道了,我会承爷爷宗庙,侍奉他到终老,以报收养之恩。”

孺子可教。

胥姜奖励似的拍了拍他的头,“好生歇着吧,我去给你煮点汤饼。”

“谢谢姐姐。”小孩蹭了蹭她的手心。

胥姜心道,这眼力见可比当初的自己强多了,也更讨人喜欢。

午时过后,曹叔依约上门,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儿子曹大力,两人不知从哪里弄来辆牛车,车里铺了软垫,竟是生怕将人磕着碰着似的。

“东家好。”车刚停稳,曹大力下车冲胥姜打了个招呼,便迫不及待的朝后院去了。

曹叔提了个包袱跟在后面,笑着对胥姜说:“大力刚好也在家,一听说这孩子的事,非要亲自来接,牛车也是他找朋友借的。”

“有心了。”

“老婆子和儿媳也很欢喜,听闻他没衣服穿,赶紧去置办了两身,说是让孩子体体面面的进家门。”

胥姜听着也忍不住笑,“这孩子日进了您家,算是苦尽甘来,掉进福窝了。”

两人谈笑着进了后院,一进屋却见曹大力和陆稹已经一问一答的聊起来了,曹大力见陆稹小小年纪便一身的伤病,恁大好一汉子,竟是红了眼圈。见他爹和胥姜进来,才不好意思的别过头抹了泪花,给二人让了位置。

陆稹一见曹叔,脆生生的叫了一声“爷爷”,曹叔哪里顶得住,连连“哎”了几声,扑过去抱着他直叫心肝肉。胥姜似笑非笑的看着二人认亲,盯着陆稹圆乎的两个发旋心道:小小年纪便是个人精儿,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曹家父子没有耽搁,顾着家里头心切的女眷,给陆稹换了衣服,便小心抬到了牛车上。胥姜牵来驴子锁了门,挂了个有事外出的牌子,便跟随牛车一道往曹家去了。

一路泥泞,天光却驱散阴霾,致使金光倾洒。老牛驮着曹家三口,犹如瑞兽出行,压着清脆的牛铃声,穿过空静的大街,将福祉散入千门万户。胥姜骑着毛驴,悠哉悠哉的跟在牛车后头,被日头晒得睁不开眼。

曹家在永和坊以南间隔着两个住坊的泰康坊,此坊就在内河边,离南城门也很近,街巷交错,四通八达。

内河的源头是万年县辖区内的曲江池,其通渠如蛛网遍布整个京都,由皇城到每个坊市,都有以它的地下暗河或通渠为泉眼而建成的水井。

因此,朝廷对内河的治理十分重视,不仅在内河两岸栽种了许多花木稳固沙土,并明令禁止坊众往内河倾倒污水、秽物,如有犯者,鞭六十,屡教不改者革除编户,降为贱籍。

如此,内河才得以保持常年清流,落石见子。河两岸的风光也不俗,春秋繁茂,风波粼粼,是游玩踏青的好去处,传闻每当科举放榜,高中的举子们便会打马沿堤游行,以告坊众。

到那时整个京城的人皆聚于此,将此处挤得水泄不通。每年放榜,都有人会被挤得掉进河里,被戏称为‘水状元’。

泰康坊坐落此处,得天独厚,成为京中文人才子们云集之所,酒肆、青楼、客栈、正店、乐坊鳞次栉比,即便落了坊门,宵禁之后,仍旧是一派酒色生香,歌舞升平。

反倒在这青天白日里清净得很,连那酒肆里沽酒的娘子也是无精打采,只顾打着瞌睡,牛车经过这么大的动静,也不曾撩一下眼皮。

胥姜不是第一次来寿康坊,与曹叔、许三等人的相识也在此,她对此更比京都的东、西二市更为向往。东、西二市虽热闹非凡,但过于嘈杂,又多商贾,为文人所不喜。

他们好风雅、求隐逸,寿康坊雅舍众多,又常设雅集,达官显贵酬聚,文士们为求功名前程以诗、画拜谒,是以此处便成为京都诗书字画最畅销,亦是时兴曲词话本发端之处。

这儿有好几间书肆、书局,皆是赫赫有名,起初她本也打算将书肆开在此,奈何铺面紧俏,价格又昂贵,以她微薄的积蓄根本无法立足,因此才寻的永和坊的那块别人看不上的僻地。

不过于她而言,隐于僻地,倒是免去许多风险与纠纷,或许能求个安然终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