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477章 震惊天下的实力(上)

边军炸营的处置,大明有固定流程。

一镇主官首先出面安抚,文武主官奏报很有‘参考意义’,基本会定**情性质。

宁夏巡抚没了,还有总兵尤世禄。

他肯定会连夜汇报三边总督武之望,总督给他点银子粮草去试试水。

若无法安抚,尤世禄就成了罪臣。

总督这时才会出面。

再不行,总督请奏朝廷剿匪,这时他也是罪臣。

虎子的大湏兵乱,朝廷也许很快会知晓,但让中枢做出反应,来来去去核实调查,三个月算反应快。

明朝兵变,除了京城身边的蓟镇,其他地方均为巡抚弹压,就是这个道理。

天启七年九月十六,大湏在做义军思想改造,辽东在等赏银。

四天后,九月二十,从运河来了三份密奏,来自福建巡抚熊文灿、浙江巡抚潘如桢、应天巡抚温体仁。

熊文灿的密奏先到南京,但浙江的密奏也快的很,几乎同时到京,仅仅两个时辰后,温体仁的密奏也入京。

惊蛰帮没有特意安排温体仁瞒报,以免让他在官场失位,还算及时。

密奏先到内阁,袁可立、郭恺之、冯铨、高攀龙、李精白、还有回京的周延儒,都看了密奏内容。

高攀龙、李精白,平日并不在文华殿办公,首辅只是召集众人商量几句,带周延儒到乾清殿觐见。

这些人背地里的身份可真有意思,皇帝若知晓,大概会嘲笑自己精心布置了个笑话。

天启越发精力不济,能拖这么长时间,完全靠无为而治,周王什么药也没用,就是针灸。

但皇帝总是处于昏昏沉沉之中,袁可立叹息不止,哪有半年时间,也就两三个月的事。

奏报递到皇帝手中,天启看了好一会,时而闭眼,时而挤眼,像在回忆,又像在确认。

“袁卿家,郑芝龙是什么官职?”

“回陛下,没有正式官职,平辽大将军补了一个东海总兵的身份,这…没有品阶。”

“没有品阶,带着朱西七和曹变蛟在万里之外开疆拓土?”

“回陛下,平辽大将军有两柄尚方剑,一柄节制六镇军务,一柄节制藩国,郑芝龙带着藩国尚方剑。”

天启又闭眼了,靠在棉被中吃力推演。

奏报从手中滑落,周王无声无息捡起来,递回袁可立手中。

“八月末全部通过黑水沟…元宝大刀旗铺满海峡,桅杆遮天蔽日连绵不绝,半月而终…沿途水兵称,二千多艘大船,二十万人,开疆拓土万里…占据最富裕的地段,一年三熟…大船有数不尽的粮食。”

袁可立看皇帝半天没有说话,开口提醒道,“陛下,他们逆风,从南直隶向北航行反而慢,大概十月中才会到直隶湾。

两千艘大船,里面专职运输的海船很多,若全是粮食,微臣预计在四百万石以上。”

怕皇帝没概念,周延儒又补充了一句,“天启六年,朝廷定额征税2579万石粮税、363万两加派、148万两杂项收入。实际征收各色粮600万石,加派与杂项三百万两,折合白银大约1200万两,不含罚赃银。(注)

大明全**费开支合计约1530万两,边军支付的白银军饷为428万两,欠饷1102万两(史册实际)。

辽东和京营主要军饷开支均来自内库罚赃银,约900万两,明年万万承担不起。

粟米、糯米、仓米、粳米、白米、小米,各色粮之间差价太大,无法给与一个准确估量。以微臣估计,南洋白米居多,按一石二两半算,郑芝龙运回一千万两白银的粮食。”

天启突然睁眼,“朕记得漕粮一年才转运400万石,海船怎么能一次转运这么多粮?”

“回陛下,若郑芝龙用粮食压仓,只会更多,按红毛鬼的计量,西洋海船一次运送240吨,也就是3000石出头。福船也有1800石,还有很多专职运输福船更多一点,船队的鸟船反而很少,专职护卫。”

“周卿家好记性,朕不相信有这么多粮,水军夸大其词。”

“不,陛下,今年只会更多,下一年反而可能骤减,因为郑芝龙第一次去南洋,他会立威,定然凶猛杀戮,搜刮一切粮食,这是海上的惯例。”

“呵呵呵~”天启笑了,“皇叔说过,海上很富,郑芝龙、曹变蛟、朱西七,赏个伯吧。”

袁可立一躬身,郑重道,“陛下,这是平辽大将军的功绩。”

天启歪歪头,“一府世袭罔替两位国公?”

“陛下,南洋是藩国,开疆拓土,还是稷国公节制。他会先补辽东,然后才…贩卖,不可能送国库。朝臣看到的是他们运回一千万两白银的粮食,没有想过,海上二十万水军,疆域万里,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开拓、种植、驱寇,以微臣估计,去年平辽大将军把搜刮来的全部金银都扔到了水军,明年他怎么养?若不养,这些人又是海贼。”

周延儒也拱拱手,“袁公所奏乃实情,水军比骑军消耗更严重,稷国公解决了吃的问题,马上面临军饷问题。”

天启被两人说的长出一口气,这才对嘛,吓死人,年年富可敌国,那还怎么玩。

“两位卿家如何说?”

袁可立犹豫了一下,“微臣请问陛下,罚赃银库,还有多少白银?”

“大约1500万两。”

“啊?”袁可立双目大瞪。

天启又笑了,“卿家忘了,朝鲜和倭国被皇叔打劫回来一千万两。朕不相信皇叔藏了银子,这不是小数目,他根本藏不住,也不屑藏。”

周延儒再次拱手,“微臣建议朝廷购粮,向天下边军补半年军饷,辽东大胜,兵圣在世,圣君在位,应天下同欢。至于稷国公,微臣建议直接下旨平妻分府,传爵大同侯。”

“周卿家这是让皇叔恼朕。”

“陛下,大将军功高盖世,公侯同时传爵已不可避免,这是个机会,朝廷脸面上过去就行了,海上一次封三个伯过于高调,一年一个为佳,得给百姓接受的时间。”

天启和袁可立齐齐认真打量周延儒,内心戏天差地别,一个觉得这是个能办事的,一个觉得朱解难玩得太花。

皇帝叹气一声,“消息传出去,还不知多少人会被吓坏,又有多少人欢呼雀跃。”

“稷国公实力早已震惊天下,不在乎这一次,以后若年年有一半粮,也仅仅是草原不饿肚子,但养活水军,始终是个绕不过的坎,钱粮、钱粮,一年上千万两白银的开支,稷国公不是神,不会点石成金,藩国终究得自食其力。”

天启被周延儒说服了,“传旨,赐平辽大将军平妻所出子嗣承爵大同侯,追封稷国公母亲为国公夫人,追封祖父祖母,赏银一万两修建祖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