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559章 性格决定命运

京城无论发生什么事,朱鼎顺只要不想理会,就影响不到他。

别说皇太弟死了,兴福皇帝和孝贤皇太后都死了,他也没多大兴趣。

此时天下百姓对朱明中枢还有期望,‘改朝换代’时机不成熟。

秦良玉成功劝降朱燮元后,大湏三年时间只占据了四川和湖广一部,依旧没有进攻河南,反而向贵州广东有所行动。

石柱和酉阳归大湏,秦良玉已经在四川任总督,土司归顺比他们占据陕西速度还快。

白杆兵装配燧发枪,在惩戒性清理少数不服从流官治理的土司。

顺二则与杜文焕带着装配活门枪的一万步卒攻略贵州、两广。

总之,大湏现在的重心是改土归流,顺带让流贼进一步做大。

但消息封锁的再好,现在朝廷大佬也该猜到西虏不是虏,武王绝对能影响到他们,说不准就是解难营老卒在逼朝廷请武王回朝。

站在信王的角度,此刻放风支持沁王做皇太弟,可能只是一次试探中的拖延,顺带公布武王与太后的奸情,把他们名声搞臭。

至于西南西北,加起来都没有江南一府税赋多,入不敷出又被流贼隔离,鞭长莫及,耳不听为静,就不要难为自己了。

也许,可能,大概,或许…

信王的真正用意是等有人支持他迁都,准备把北方让给武王,让威远大将军平叛,他的儿子则拥有大义名份,占据富庶之地练兵、巩固朝政皇权,等以后再收复。

这才是务实可行的计划。

朱鼎顺在原地等了一个时辰,其余人都走了,朱承明、朱破虏和梅武却被叫住留在身边。

沈阳跟上来两辆爬犁,梅溪抱着孩子、徐素素有孕,四人转到武王的车驾,开始吃午饭。

梅溪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到锦榻,拉下帘幔先给孩子喂奶。

武王的妻妾,哈尔生了四个孩子,梅溪三个,黑二喜两个,徐素素的二胎还在肚子里,其余人都是一个。

哈尔是真厉害,长女不说,二子、三子都是一次中标,四胎是个女孩,她又送回京城了,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

朱鼎顺儿子很多,所以就由着兄弟俩在哈喇慎,这两个孩子平时与二喜的双胞胎在北寨,从小教育的像个土匪。

去年还见到哈尔生的小儿子,刚刚三岁,奶声奶气一口一个老子,朱鼎顺被气得哭笑不得,哈尔却非常高兴她的儿子从小就是彪悍的勇士。

梅溪把孩子哄睡,掀开帘幔发现武王盯着她看,不由得摸摸脸皮,“怎么了?”

“没事,快吃吧,一会得赶路,今晚到辽中休息。”

五个大人,三个小孩,不一会爬犁启程,一如既往的稳。

他们觉得武王一定有事,都安静等着被‘教育’,朱鼎顺第一句话令他们很意外,“素素,你爹年年回京,他到王府看过两个女儿和外孙吗?”

“当然看过,爹爹每次都到王府,前年妹妹生产,孩子满月爹爹还送了一个三斤重的金锁。”

哦,朱鼎顺想起来了,问了个无聊话题。

不一会,又问起了另一件事,“小舅子徐允祯在做什么?”

“弟弟在大兴侯麾下,神枢营提督一卫五千骑军。”

“素素回京以后给你爹写封信,如何措辞你自己斟酌。只有一句话,我、你、允祯、你妹妹允盼,都是一家人。你和允盼给我生三个孩子,一家人应该团结。”

徐素素觉得这事很重要,刚想再问一句,朱鼎顺已经摇手不再谈这个话题。

“武儿,承明今日踢了你一脚,为父看你毫不在意,是不是在京城的时候他就常常欺负你?习以为常?”

梅武海未开口,梅溪就笑着接茬,“夫君,承明是大哥,怎么会欺负弟弟,一定是武儿不对。”

朱承明也跟着开口,“侄儿有错,请大伯责罚。”

朱鼎顺没有搭理他们,盯着脸色涨红的梅武看了一会,小孩才说道,“父…父王,大哥一定有道理。”

“什么道理,说来听听。”

“回…回父王,大哥是您唯一教导长大的兄长,肯定是对的。”

这话说的朱承明都不好意思,但梅武说的确实没错,朱承明认字都是自己教的。

北寨闲着无聊,只有这么一个‘宠物’,当然会与他玩闹,但那时自己的身份是朱三寨,纯粹的盗匪。

三寨大头领言传身教,朱承明别的没学会,立志做一个‘大匪’。

“承明,大伯应该给你道歉,当时与你瞎闹,没有好好教导,记得还带着你去抢劫,到宣府与归化吵架杀人,大伯很后悔。”

朱鼎顺说的很认真,但内容惊人,车厢众人有点惊诧,朱承明扑通一声大跪,“侄儿不敢。”

呵呵呵~

朱鼎顺干笑两声,“承明啊,武儿说的对,不管你怎么样,都是我唯一教导大的孩子,别的不好好学,学了一个装傻充愣,你比你爹更厉害,都能分辨出大伯生气真假。”

“侄儿不敢,侄儿从小就敬仰大伯。”

这时梅武突然跟着下跪,“父王,大哥经常说您在三寨的威武之事,他没有错,您别吓唬他。”

梅溪蹭得起身,却被朱鼎顺一把抓住胳膊,差点拉得跌倒,但她还是训斥道,“混蛋,你父王在教导大哥,无礼至极。”

“你才无礼!”朱鼎顺冷冷训斥她一声,转瞬悠悠道,“承明,大伯很后悔,但大伯也很满意。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却藏着不用,和大伯玩小聪明可不是好孩子。”

“侄儿绝对没有,大伯早说过,侄儿是长兄,应该做一个比朱三寨更强大的盗匪。”

“起来说话。人人都说甘罗十二拜相,凭借聪明才智和伶牙俐齿,出使赵国并成功说服赵王划出五座城邑,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王嬴政大喜,封赏甘罗担任上卿之职,史册中却没有他拜相之后的记载。承明知道为什么吗?”

“大伯向侄儿说过,拔苗助长不如厚积薄发。”

啊?朱鼎顺一愣,“我说过?”

“是啊,大伯在侄儿五岁时说过。”

朱鼎顺尴尬了,但也更加满意了,笑着挥挥手道,“去吧,以后不要和弟弟们乘车,亲卫头领必须与属下骑马同行。”

“侄儿告退!”朱承明躬身转一圈行礼,退出车厢。

朱鼎顺闭目,车厢内一时间很安静。

大约一盏茶,朱鼎顺没有等到儿子的反应,看来他真的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

再怎么教导,想改变性格有点渺茫。

哎~

朱鼎顺内心重重叹气,才再次睁眼,“破虏,你怎么看承明大兄。”

“回父王,长兄有大将之材。”

“什么是大将之材,孤为何看不出来。”

“狡黠,敏锐,仗义!”

“是你自己看出来的?”

“是…是呀!”儿子完全不知道刚才他的选择代表了什么,明明是别人的话,他说出来还是这么‘自信’。

“很好,刚才承明下跪,我儿为何无所意动?”

“长兄脚踢梅武兄长,本就错了,父王道歉,长兄作为后辈如何承受,应该下跪请罪。”

“不错,说的很好,让爬犁停车,和梅武到后面去吧,你素素姨娘需要休息。”

两人走后,车厢更加安静,朱鼎顺抠抠下巴道,“孩子们的名字起得乱七八糟,武儿和他妹妹应该恢复朱姓,就叫朱承武、朱承艺、榻上的小儿子叫朱承志,就这么定了,回京以后到县衙给他们改名。”

“夫…夫君,这有何意义?”梅溪很紧张。

“当然有,破虏是先帝赐名,除了他以外,所有孩子均以承字辈取名,包括兄弟们的孩子,各自取一个字改名。承明是我取的名字,这个名字不错,原先就不该让你们随便取。”

梅溪不敢说了,示意另外三人说句话。

她们更不说,且她们不了解原委,武王做事很果断,可能这事已经纠结很久了,孩子们有正式辈份是大好事,干嘛多嘴。

只有秦孝明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梅溪,这是武王的第一个女人,与武王祖母出身一样,却比祖母命运好太多,大概以后也能立庙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