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719章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下)

朱鼎顺听完天师的解释,闭目静静思索起来。

有人一定会被‘两世而修’的判定惊讶不已,朱鼎顺不会。

‘道’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突破,天师的话得跳出天师的身份理解。

比如,把天师看做一个…心理医生。

他只不过是敏锐察觉到武王的心境到了瓶颈,也就是‘得道’的关键时刻,在助他跨越瓶颈成道。

面前如果换个佛陀,那就是成佛。

面前如果是个大儒,那就是成圣。

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一种心境追求。

朱鼎顺稍微闭目一会即睁眼,天师对着他的目光笑了,“无量天尊,帝君十五岁成圣,三十岁成仙,万民之福。”

“天师真言,孤听懂了,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求证也是个永恒的过程,那就做个帝君吧。”

“修道的痛苦各不相同,帝君已化苦为甜,苦亦为甜,福国福民,人皇无上天道,令人敬仰。”

“建观于京,传道于学,孤的请求天师如何回应?”

“无量天尊,天下已有帝君,道家的正途是修道,非弘教。”

朱鼎顺摇摇头,“作为一个有追求人,孤首先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的追求必然通过别人来实现,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声音,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会讨厌,但如果自己认为,这是生命中能绽放最美光彩的方式,即使不被理解,被讨厌,都应该用双手双脚向目标走去。如果无法消除偏见,那就接受世间对自己的怪笑,全力绽放最美的光彩,”

天师明显愣了一下,而后缓缓捋须,“帝君已然成道,为何会认为有人怪笑?为何在乎他们怪笑?”

“呵呵,天师也会入陷阱。孤说的是孤,也不是孤,是世间每一个人,是政治家、是商人、是工匠、是士子、是武卒、是每一个凡人。”

天师这才听懂,武王原来是说世间每个人需要学会追求真一不二,道家不应该避世。

朱鼎顺看他迟疑,立刻说道,“孤知道,天师认为真人讲学不利于自身修道。但这是追求真一不二方式之一,反过来说,真人岂非怀疑自己道心?那还修什么道。”

天师依旧摇头,“道理贫道自然懂,天人感应,修行在人而功成随天,没有缘法再努力也难有所成,光有缘法不努力也成不了事。道家之士内外兼修,既重个人修为,也重身外功德。但我们无意于佛儒争锋,更不想卷入是非。”

“哈哈哈,天师,咱们换个说法。如果把道视为一种人格,既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映射,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完整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是本能的我,一个混沌的世界,杂乱无章、很不稳定、本能性的**。

这个本我遵循“自由快乐原则”,充满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它完全不懂价值、善恶、道德,为了满足自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比如那些忤逆的反贼。

所谓自我,是现实的我,通过后天的学习发展的意识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产物,它奉行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的行为。

有人靠自我成为英雄,有人成为枭雄,但过于强调自我,又会催眠自己,美化内心,刚直易断,一条路走到黑,比如那些士大夫伪君子。

所谓超我,是道德化的我,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超我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和行为多加限制。

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又要服从超我的规则。

自我对个人塑造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

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王阳明还有另一种类似说法,“真我”是真实自在的“我”,以真心凝聚而成,从先天存在的良知中引出的实际存在。

而遮蔽物所形成的“假心”凝聚成了“假我”,虚构而成,并预设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功名利禄的自己等幻像。

当“假我”遮挡住“真我”,会让人迷失自己,无法成为“接通天地、与天地参”的有根之人。

修身、修圣、修真、修仙,即追求自我、真我的过程,正以治邪,一以统万,这是天师给孤的答案,也是正一道的至理,孤还给天师,那咱们此刻都拥有真一不二。”

能说服‘道’的,当然只有‘道’,张天师的眼神越来越亮,嘴里喃喃自语,“本我、自我、超我…帝君大智慧,这是您的道吗?贫道恳请…”

“不,这是孤从西方学来的东西。”朱鼎顺立刻否认,进而解释道,“哲学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是哲学的进步,世界文明虽然发展历程不同,贤哲的内在追求大体一致。

儒释道和西方神学,都是哲学的一部分,道儒是我们文明的本土思想,是文明的灵魂,是文明的现世生命力。

道家避世是修仙过程,不是修仙结果。

文明是哲学的载体,那哲学必须弘世护佑文明。

佛家因果对心不对事,这种事靠他们不行,儒家由孤来改造,这就是孤写那么多书的原因。

现在孤请道家真人去京城讲学,是因为今年底,会有上千西方学者到大明,他们会带来算学、工学、理学等先进生存术,也会带来西方神学。

若儒家依旧固步自封,道家依旧避世,神学泛滥,价值观坍塌,必然会带来无尽浩劫,王朝争霸、生灵涂炭统统是表象,内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哲学的落后,文明在挣扎。

若真是哲学落后,孤也就认了,但这玩意从来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若因我们固步自封和避世造成生灵涂炭,那孤请来无数学者有何意义?

孤写那么多书有何意义?

儒家的存在有何意义?

道家的存在有何意义?

孤的存在有何意义?

孤的追求又有何意义?

真一不二又有何意义?

成圣、成真、成仙、成佛,又有何意义?

既然一切都没有意义,那存在本身又有何意义?

杀死我,即杀死世界,这是弱者自哀自怜的结局。

孤不会这样想,若我的生命中没有诞生辩论后成型、护佑文明的哲学,没有根本性改造他们的思想,孤会反其道行之,通过杀死世界来杀死自己。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这是孤的真一不二。

也是孤两世修道的唯一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