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银河望远镜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银河望远镜

作者:星海一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02 16:16:24 来源:书海阁

每一次实验,都有一颗质量约为1KG的黑洞生成,然后在瞬间之中,因为霍金辐射而耗尽了自己所有的质量,以一场猛烈到极点的爆炸结束自己的生命。

通过黑洞的史瓦西半径计算公式,Rs=2GM/c^2可以计算得出,一颗质量为1KG的黑洞,其半径约为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点五米。

通过黑洞的寿命估算公式,t=10^65*R^3,其中R为黑洞与太阳质量之比计算可以得知,一颗质量为1KG的黑洞,其寿命约为一百亿亿亿分之一点二七年,约为千亿分之四秒。

通过黑洞的温度估算公式,T=hc^3/8πkGM计算可以得知,这样一颗黑洞的温度约为7.66千万亿亿摄氏度。

整体来看便是,一颗质量为1KG,温度为7.66千万亿亿摄氏度,半径为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点五米,寿命为千亿分之四秒的黑洞,在人类文明所建成的超级粒子对撞机之中瞬间生成,又在千亿分之四秒的时间之内,将自身的全部质量转化为了能量,令自身瞬间消失的同时,也带走了约一万公里的对撞机机体。

就算有前期的充足准备,完成一次对对撞机的维修,也需要耗费五天的时间。而到了此刻,人们已经重复这样的实验高达1000次。

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悄然度过。

但直到此刻,人们还未能发现那种理论预测之中的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

这意味着两种可能性。一,理论预测是错的。二,理论是对的,那种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确实发生了,但己方还未观测到,或者量级存在错误。

以及第三,工程结构出现了错误。

理论预测和实际观测毕竟是不同的。说不定是因为己方工程结构出现错误,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了呢?

前两种可能性,人们无力干涉。人们惟一能改进的,便是第三种可能性。

于是,一边进行实验,人们一边对观测设备和粒子对撞机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对其作出调整。

再时间又过去十几年时间之后,又一次实验完成。这一次,面对着生成的数据,参加此次实验的科学家们同时发现了一点异常。

在黑洞诞生之后约百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黑洞在红外波段的辐射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波动。

这个发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瞬间,不管是位于舰队主体的,还是位于试验场地的,几乎所有相关科学家全都扑到了这一个发现之上。

最终,在最为严格的评审之下,科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个数据是可信的。

现在所需要做的还有另一件事情。

复现它。

这才是最为实打实的证据。

万众瞩目之下,又一次实验开始。这一次,科学家们没有失望。

那种红外波段的辐射波动再一次出现了!并且,与科学家们以此次对撞实验的能级为基础所作出的预测完全相符!

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整个文明之中,所有知情者全都振奋了起来。

这意味着依据我们的理论体系所预测的那个反物质宇宙确实存在,进而证明了我们的理论体系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当然,现阶段的它还不够完善,远远不能被称之为是空间理论。后续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的工作要做。

但至少,六级文明的大门已经被推开了一道缝隙。大门之后的美景,已经向人们展露出了一角。

这是自银盟诞生以来,除缔造者文明之外,所有文明都未曾做到过的事情。如今,人类文明做到了!

在得到这一关键性证据之后,结合当初韩阳从大犬座矮星系之中获取到的数据,众多理论物理学家再度投入到了对于当前理论的完善和迭代之中。

而,除了在银河系边缘所进行的千克级黑洞实验,在主舰队周边,更多的中小型实验一日不停。

实验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是否正确,修正物理理论;理论物理学家们则依据来自于实验的数据,将理论修正之后,反过来为实验物理提供方向指引。

双方紧密配合,缺一不可。而韩阳所收集到的那些数据,便成为了孕育这一切科研活动的温床,成为了一切研究和方向的基础。

理论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全新补充理论提出来,通过验证之后,便会成为完善空间理论这一整套理论框架的枝干和脉络,让它更加完善,更加丰满。

在这过程之中,韩阳也没有忘记不断的带领着人类主舰队转移阵地,尽可能的提升着隐蔽性和安全性。

时间悄然流逝着。在上一次千克级黑洞实验取得关键性成果之后,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理论体系再度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通过反复的论证,已经日趋完善的空间理论体系再度做出了一个重要预言:基于空间特性,如果当前理论体系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当初从当前宇宙分裂出去的那个反物质宇宙,必定会在当前宇宙演化早期,持续不断的对本宇宙施加除CP破缺之外的另一种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可以验证的。具体来说便是,它会导致早期恒星在金属丰度上出现一定的异常。

对于单个恒星来说,因为这种金属丰度异常极为微弱的缘故,十分难以观测。但扩大到整个河系,这种金属丰度异常便具备了探测的基础,有可能被现阶段的人类文明的观测力量察觉到。

有了理论预测,韩阳立刻发动起自己的工业能力,开始大批量的制造观测设备,并以银河系为标本开始观测。

数百万台高性能望远镜开始逐一检查银河系的各个结构,银心,银盘,悬臂,银晕,星际尘埃,等等等等,试图找到银河系形成早期金属丰富异常的证据。

但规模浩大,耗时长久的观测之后,人们却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在银河系之中,找不到任何相关证据。

原因也很简单,现阶段的银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被金属所“污染”了。

天文学意义上的金属,是指除了氢和氦之外的所有元素。而恒星聚变会不断的将氢和氦聚变成其余元素。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等剧烈的物理过程,则会形成更重的元素,并将其抛洒到整个星际空间之中。

高达百亿年的发展,无数颗星辰诞生又毁灭,毁灭又诞生,早已经将不知道多少金属抛洒到了太空之中。就算银河系早期确实存在那种金属丰度异常,也早已经被掩盖。

无奈之下,人们转而试图从银心区域恒星的运转轨道、星尘元素含量等方面间接入手,但最终也被证明为不可行。

既然这些都不行,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种验证方法。

观测星系形成早期之时的元素构成,从那里寻找证据。

宇宙年龄约为138亿年,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465亿光年。宇宙在不断膨胀,这个速度甚至于超过光速。

基于这个原理,那些现阶段距离银河系数百亿光年远的河系,其现阶段到达银河系的光,其实是它们在形成早期发出来的。

对这些河系进行光谱分析,便能确定当前宇宙形成早期,恒星们是否真的存在微小的金属丰度异常。

这原本是一个很直观的验证方式。早在一开始,人们便提出了这种方案。韩阳之所以将其列为最后备选,实在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验证的话,太难了。

这种金属丰度异常极为微小,而那些河系距离银河系又实在太远,光线极度微弱。

粗粗估计,要达到要求的精度,对应望远镜的口径需要达到约十万光年。

也即,需要造一台和整个银河系一样大的望远镜,才具备理论上观测到这种异常的可能性。

真正造一台和整个银河系一样大的望远镜很显然不可能。不说韩阳做不到,就算把所有缔造者文明拉进来,再把整个银盟拉进来都不可能。

就算具备足够的工程力量,银河系之中的物质也不够。

把所有恒星和行星拆掉,把所有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化作质量,算上所有星云,都不够。

幸好,韩阳有替代方案。

那便是阵列望远镜。

就像当初地球时代,在地球周边不同的方向发送三台望远镜,令其组成阵列,便可以实现类似等同于地球口径望远镜的观测效率一样,韩阳同样可以通过阵列望远镜的方式,消耗少量资源来达成类比整个银河系口径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但就算资源消耗缩小到了原来的千万亿分之一,这资源消耗的绝对数量仍旧庞大无比,让人望而生畏。

就算是韩阳,都没有足够的把握完成。

更何况此刻还在不断的逃亡隐蔽之中。

但除了这个方法之外,真的没有其余的验证办法了。韩阳也只能咬牙去做。

为此,韩阳派遣出了高达十万支科考工程舰队,分别前往银河系不同的方向。

每一支科考工程舰队都由五艘飞船组成,总数高达五十万艘飞船。

这些飞船大都经由其余飞船改造而来,譬如运输船、客船之类,还有战舰。

为了尽可能的缩短时间,韩阳不得不直接拆除了几十万艘战舰的战斗设施,降低质量,扩大容量,然后携带上相应的工程设施,让它们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分散出去。

完成这些飞船的改造,以及进行相关工程设备的生产,耗去了人类舰队一百余年的时间,并将人类文明前期储备的所有能源与物资消耗的清洁溜溜。

为此,人类舰队不得不紧急机动,紧急前往下一个恒星系以图获取物资补给。

足足一千年时间之后,这十万支科考工程舰队才各自到位,各自分布到了银河系的各个角落。

但这些科考工程舰队其实并不是直接就能观测。它们根本不具备观测功能。

分布到位之后,韩阳全力以赴,将自己的所有算力都投入到了后续建设之中,操纵着分布在银河系各地的高达十万个施工现场同时开始了工业体系的搭建与生产,各自就地生产出了100艘科考飞船与对应的望远镜设施,然后,进行第二次天女散花——前期的一支科考舰队此刻再度分散成21支,分别再度前往21个观测点。由此,韩阳在整个银河系之中的观测点就达到了210万个。

210万个观测点,每一个观测点俱都设置了一台高性能望远镜,并可以与其余所有望远镜联合起来,组合成一台等同于整个银河系口径的超巨型望远镜。

这一项工程用去了整整1500年时间,才算是完成了前期筹建。

后续检修、调试又用去了200年左右。总计1700年之后,第一次观测才终于开始。

210万台望远镜同时调整朝向,以极为精密的角度,同时对准了距离300多亿光年之外的一个早期星系。

宇宙形成早期,如同银河系一般庞大的河系还未形成。据韩阳研究,这种庞大的河系应该是后续多个小河系融合碰撞而来。

此刻韩阳的目标就是这样一个异常黯淡微小的河系。

它的整体质量仅仅只有不到一万颗太阳质量,约有几千颗庞大的一代恒星在它内部静静燃烧着。

承载着它们信息的光线,跨越了一百多亿年的光阴,跨越了三百多亿光年的遥远距离,最终进入到了韩阳所布设的银河望远镜阵列之中,又化作一条条数据,呈现到了等候已久的人类科学家面前。

无数人投入到了对这些数据的解析与分析之中。

当最终结果呈现到韩阳面前之时,韩阳微微松了口气。

那种极为微弱的金属丰度异常,被他找到了。有关于空间特性的猜测,被证实了。基于这些数据,空间理论又将可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韩阳知道,此刻,人类文明真正掌握空间理论的征途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半。未来,再有一次重大突破,应该就差不多了。

“想要掌握空间理论还真是不容易啊……”

韩阳心中暗暗感叹着,油然想起了罗图与格林诺卡文明。

“就算有我存在,人类文明的突破尚且如此艰难。不知道你们又是如何做的?”本章完

喜欢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