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质子田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质子田

作者:星海一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02 16:16:24 来源:书海阁

韩阳心中默默感慨着,但并未去询问那两个文明此刻的状况。

他的精力与算力仍旧全部倾注在人类文明自身的发展之上。

完成了之前的重大突破之后,空间理论体系再度出现了巨大发展。无数名科学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从每一个边边角角,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完善着这幅框架的血肉,就像是在向一张巨大的画布之上填充像素格一样。

单独一个像素格似乎毫不起眼。但无数个像素格组合起来,却能拼装出壮美的画卷。

又经过了上千年时间的积累、迭代和完善,理论发展再度遭遇了一个瓶颈。

无数道公式,无数个猜想与推导,无数个问题,最终汇总到了一个问题之上。

如果我们用高到无法想象的能级,对某一片有限空间施加影响,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会因为过高的能级而直接形成一颗黑洞,达成实质上的空间撕裂,还是连通正反宇宙,造成一定程度的正反物质交流,又或者引发奇特的空间震荡,毁灭周边所有存在的物质?

依据不同的理论推导,人们提出了数百种猜想。但每一种猜想都显得并不完美,缺乏足够的证据,或者理论体系不够严谨,难以让人信服。

对于空间理论的研究进行到此刻,受限于实验水平的落后,理论研究已经无法再进一步。

同时,韩阳也意识到,这,极有可能便是人类文明真正掌握空间理论之前的最后一个瓶颈。

只要真正确认了这一点,确认了“对有限空间施加超高能级影响会发生什么”之后,未来的理论发展方向立刻就会明确。

很显然,这需要有又一次超大规模的实验。

相比起之前所进行的大犬座矮星系观测、银河系边缘粒子对撞、银河望远镜这三次工程,这一次实验的规模或许并不庞大——只需要很小一片空间即可,但对于工程的需求,比起之前三次阶段性实验却毫不逊色。

最关键的一点,限于能量转换速率,为了达到符合标准的能级,核聚变、夸克裂变、夸克聚变、夸克裂变-聚变双重反应,全部无法达到。

惟有一种方式才能达到这种能级。

正反物质湮灭。

唯有这一种方式,才能在足够有限的空间、足够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足够的能量。

从理论上来说,微型黑洞当然也可以。毕竟微型黑洞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所有质量转化为能量。但很显然,人类不可能掌握微型黑洞的保存技术。

既然如此,大规模制备反物质便成为了唯一的道路。

反物质这种东西早在地球时代就已经确认为存在,且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地球时代,某些医疗器械就是使用正电子——正常的电子带负电,正电子便是一种反物质——来实现类似X光的效果,可以探查患者体内的情况。

正电子在自然环境之中也随时可见。就比如香蕉,就是相当良好的正电子放射源。

香蕉可以富集钾,而其中一部分钾为钾40,它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并不稳定,存在三种衰变方式,其中一种衰变方式,便是通过放射出一颗正电子来衰变为氩40。

据估计,一根普通的香蕉,平均约75分钟便会产生一个正电子。

如此看来,似乎大规模制备反物质并不困难。但实际上,直到此刻发展到了五级文明巅峰阶段,人类都并未掌握大规模制备反物质的能力。

这当然第一是因为没有相关需求,第二就是,大规模制备反物质确实极为艰难。

它的艰难之处在于,就算发展到此刻阶段,唯一具备工程可行性的制备方案,似乎也仅有通过粒子对撞机一条道路。

除此之外,高能宇宙射线也能在天然环境之中生成反物质。但韩阳估算过,就算自己制造一张直径达到了十万公里的巨网,平均每年也仅能捕获到0.5克的反物质而已,很显然不敷使用。

就算是粒子对撞机,也只能通过一颗粒子一颗粒子的方式来一点点的制造反物质。而,平均一克反物质就包含有数亿亿亿颗反粒子,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备到足够的反物质,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再难,工程规模再大,也要上。

在空间理论发展到如今阶段之后,在连续进行了河系际航行、千克级黑洞实验、银河望远镜之后,人类文明再度展开了这一庞大工程。

韩阳挑选了一个较为安全,物质充沛的恒星系,直接将这个星系转化为了一个庞大的工地。

数千万亿台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千万艘以上的无人智能飞船,数百亿名人类工程师与工人,以及所有相关的科学家全都投入到了这一工程之中。

首先需要进行的,便是专用于反物质制造,而非科研的新型号粒子对撞机的研发工作。

经过无数次迭代,人们最终研发出了一种小型的正反质子对撞机。

它制造反质子的原理是,通过一些正质子和反质子的对撞,在正反质子相互湮灭的同时,它们的动能会在真空之中激发出许多倍于此的正反质子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届时,再通过磁场操控,将正反质子对分离,回收反质子,抛弃正质子,再将一部分反质子投入到实验之中继续对撞,另一部分反质子则富集、收集起来,便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反质子。

使用五级巅峰阶段文明的专门设计与优化后,这种小型的正反质子对撞机,平均一次实验能制造出大约1亿亿颗反质子,耗时约半个小时,如此,一天就是48亿亿颗反质子,一年则是约1.75万亿亿颗,总质量为万分之一克左右。

这种小型粒子对撞机,单台长度约为20米,直径不到一米,总质量仅15吨左右。

而据韩阳估算,要成功得到完整的数据,需要进行超高能级在有限空间内爆发的实验至少20次。以每一次实验需要反物质一吨计算,加上意外损耗,总计需要22吨反物质,也即2200万克。

为此,韩阳将小型粒子对撞机的数量定在了两亿台,平均每年反物质的产量便能达到两万克,总计需要1100年左右的时间,便能攒够足够的反物质。

这个时间看似漫长,但相比起前一阶段所建造的银河望远镜,又算不了什么了。

以及,这已经是韩阳全力以赴,加上整个人类文明所有工业力量之后的极限产量。

两亿台小型粒子对撞机,总质量看似不过才30亿吨而已,几乎也就是一艘超大型的空天母舰的运输量,看似并不算多。

但粒子对撞机这玩意儿和别的东西可不同。它太精密了,技术水平要求太高——无论是制造过程还是操作过程,都极高极高,根本不是普通人,甚至于普通实验员、研究员、科学家能玩的转的。

更何况,粒子对撞机是耗能大户,且自然损耗极高。就这样一台小小的粒子对撞机,平均每100台,就需要一座大型电站供能。两亿台,就需要200万座大型电站。

就算满足了这些前置需求,反物质的富集、收集、储存、转运,也需要消耗极大工程力量。毕竟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物质,只要一和普通物质接触立刻就会爆炸。

整体算起来,韩阳投入几乎所有算力,再加上人类文明本身的力量,也不过刚刚能满足制造和操作需求而已。

于是,以这个恒星系之中数百颗规模以上星球为依托,在浩瀚的星际太空之中,一片“反质子田”快速发展了出来。

一台台小型粒子对撞机依次排列,像是田野之中的一垄垄麦子,不同的麦子之间,还有无数条复杂的管道将其连接;

每过一些距离,便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电站。提前预留的通道之上,无数艘小型智能飞船和机器人来回穿梭,像是在田野之中辛勤劳作的农夫。

两亿台小型粒子对撞机,加上预留通道、电站等等,整体呈现出立方体排列。

这个立方体的边长达到了约1.4万公里,总计分成一千多层,平均每层之中都整齐排列着约200万台小型粒子对撞机。

此刻,设备调试、能源供应、反物质收集、中转、运输、最终存储,全都已经完成,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

伴随着周云海元首的一声令下,第一次实验终于开始。

数百万座大型夸克裂变-聚变双重反应电站点火供能,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了每一台粒子对撞机之中,对撞随之开始。

一颗颗正反质子在对撞机的真空环境之中对撞,相互湮灭之中,大量的正反质子对从虚空之中凭空诞生,之后,基于磁场操控技术,大量的反质子被强行与正质子分离,通过专用的磁控管道被运输到了中转站之中,又从中转站之中经由磁控管道,最终汇聚到了“反质子田”旁边的临时储存中心里。

半个小时时间转瞬即逝。临时储存中心中,两个数字不断跳动。

其中一个数字以亿亿为单位,且跳跃增长极快,短时间内便跳跃到了两亿,这是粒子数量统计数据。

另一个数字以克为单位,增长速度较慢,仅仅只跳跃到了一点几的样子。

这意味着这一次实验,总计生产出了一点几克反物质。

无穷无尽的反质子如同滚滚洪流一般汇聚到了临时储存中心之中,然后又经过磁控管道,来到了旁边的一处地方。

这里是用于生产正电子的地方。

正电子相比起反中子,质量极低,虽然一颗反中子就需要搭配一颗正电子,但整体来看,所需正电子的绝对质量仍旧极少,很容易就能制造出来。

于是反中子与正电子便结合成了氢元素——当然,是反氢,而不是正常的氢。

单质氢仅由一颗质子和一颗电子即可组成,不需要中子,倒是省了制备反中子的麻烦。

再之后,反氢被低温固化为固体,经由磁场束缚到了高真空环境之中,在几乎无法与任何正物质接触的环境之中被存储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反氢,也是可以通过正常的核聚变,从而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的。但很显然,人类文明绝不会做这种暴殄天物的行为。初期的万众瞩目过去之后,人类社会再度恢复平静,普通人们仍旧继续着自己日常生活,但所有与科学界沾边的人,无不在时刻关注着反质子田的状况。

反质子田也正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如同一块肥沃的田野,源源不断的生长出反质子来。

在反质子田运行了约50年之后,进行一次实验所需要的约一吨反物质终于收集足够。

人们的热情再度被点燃,无数道目光再度汇聚到了实验现场。

在韩阳的亲自操纵之下——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杜绝意外与失误,被完善存储着的一吨反氢,被磁刀精密的分割成了一百万份,一份一克。

之后,每一份反氢都被放置到了一颗特质的金属圆球之中。

这种金属圆球在外来磁场的激发之下,可以形成自身内部的磁场,将反氢与自身严格隔离。

总计一百万颗圆球,总体积却仅仅只有1.5立方米左右。加上外部磁场生成与控制设备,总体积也不过100立方米的样子,质量不超过120吨。

这120吨的质量被专用飞船小心翼翼的运输到了周边一万公里内都没有任何人存在的地方,然后,伴随着周云海的一声令下,束缚着反氢,让它们无法与正物质接触的强磁场瞬间撤离。

在磁场撤离的一瞬间,基于内部压力,这一克反氢立刻爆炸式的向四周扩散,并一瞬间与圆球球壁接触。

100万颗圆球,总计一吨反氢与一吨正物质瞬间全面充分接触,紧接着便是猛烈至极的爆炸。

无穷无尽的光和热瞬间生成,像是那里凭空出现了一颗太阳。而布设在周边的众多观测设备早已就位,拼命收集着反应过程之中的所有数据。本章完

喜欢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