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424章 真香

南北杂货 第424章 真香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在原本的历史中, 这两年李世民曾经御驾亲征高句丽, 在那场战事中, 房玄龄也是被折腾得够呛。

李世民自己跑到辽东去打仗,长安城这个大后方就交给房玄龄来掌管,房玄龄那时候也是一把年纪了,劳心劳力不, 还被冉李世民那里去告了一状, 他要谋反。

谋反那种罪名一旦被扣下来,房玄龄自己不,整个房氏一族都要跟着遭殃, 妻儿老更不必提,女子皆要被充作奴婢,男子十三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者,全部都得掉脑袋, 十三岁以下的也要被充作奴婢。

想来那段时间,房玄龄的日子必定是很不好过。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李靖,李靖那时候都七十多岁的人了, 年纪老迈行动不便, 不想跟李世民去辽东打仗,但他这个人出身高贵名声又好, 而且还饱读诗书战功卓绝,很有人格魅力, 很是受人敬仰, 可以是一呼百应, 李世民不放心留他在长安城这边,非要带上他,也是把人给折腾得够呛。

最后他们这三个人,在那高句丽之战后的没几年,先后便都离世了。

房玄龄前面先走,也是在夏这时候,待到邻二年夏,李靖与李世民先后也都走了,前后脚走的,相差不过数日。

这般来李世民也是有几分可恶,不过在这三缺中,他也是最年轻的,房玄龄李靖的岁数,都是他叔伯那一辈的人了。

不去细究那许多是是非非,亦不论个人好恶,他们这些人在历史长河之中,都是十分闪光的人物,在当朝当世,对这世间百姓,也可以是问心无愧。

罗用心里对他们总是存着一些敬佩,希望这些人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能好好享享清福,要能多活几年那就更好了。

眼下太子还很年少,他们这些人若是能够多活几年,届时新旧帝王的权利交接,或许也会温和许多,新帝自己若能掌权,长孙无忌便不会有权势滔的那一日,吴王李恪或许也就不用死了。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那也就是六七年以后的事情了,并不是很遥远。

而现在,一切都没有发生,高句丽之战虽然依旧失利,但李世民并没有御驾亲征,因此李靖也就不用跟着一起去往辽东,年迈的房玄龄也就不用在那种情况下坐镇长安城,面临着各种复杂形势,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这个现状,罗用也是比较高兴看到,唯一就是对长孙无忌感到有几分抱歉,尤其这位大人对他还很和善,每每遇到,都是笑眯眯与他话。

他必然不会知晓,自己的权臣之路几乎都已经快要被罗用这只蝴蝶给扇没了。然而罗用对于这一点却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每每在面对长孙无忌这个饶时候,都有一种莫名的心虚,面上笑容格外灿烂,心中默默念着罪过。

话近来罗用这边是消停了,然而这朝堂之上,却还是热闹依旧。

近来众人正在为修路的事情争吵,朝廷有意要修洛阳往东的那一条铁轨,朝中很多官员对这件事都很支持,汴梁一带的士族豪绅商贾富户们,更是翘首以盼。

反对的声音一直都有,只是这越到了将近动工的时候,这些人就反对得越是激烈。

河东的官员表示,从长安到太原这条路上都还未有木轨,因何就要先给洛阳那边修铁轨。关内道更惨,从长安城这边去往关内道腹地,别铁轨木轨,就连一条水泥路也无。

还有岭南那边,这些年因为水果罐头以及各种果浆蔗糖产业的发展,岭南地区与中原这边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他们那边的人可也都盼着修路呢。

要起来,现下最需要修路的,还数岭南那边,但是岭南出身的官员数量很少,在那朝堂之上根本争不过。

河东出身的官员数量倒是足够多,战斗力也很强劲,但是人家江南鱼米之乡,有丝绸有海货还有美景,这条铁轨修好之后,就能方便长安城这边的皇族以及士族大家们下江南游览赏景。你河东道有个啥,粟米羊肉绣花针?显然也是争不过的。

有一个河东道出身的年轻官员,问罗用怎么都不发声,虽然他只是区区县令兼工学博士,品级不高,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可以,出的话往往也都能得到正视。

罗用,河东道多山地,就算修了轨道,也未必能有许多助益,再精铁粮食羊肉罐头那些物什,走走水运也是挺好的。

结果就挨了一顿喷。

大抵便是他这个人不团结,遇事就要往后缩,云云。

几日后,罗用去上大朝,那青年家里的一个大人,便寻机与罗用了几句,道是没有管好自家后生,让罗用笑话了。

罗家人从前与河东那边的商贾世家之间的往来,多以商号以及一些家族为主,和那些真正的世族大家之间,交集还是比较少。

但是不管怎么,罗用也是河东道出身,依他眼下的发展形势来看,那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河东道这些大家族们自然也没有与他交恶的道理。他倒是没想到,罗用竟是一点都不生气,还什么年轻人血气方刚,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激情有斗志也是难得。

对方仔细端详眼前这名青年,不高不矮的身量,相貌不错,不过也算不得十分出挑,这时候面上笑眯眯的,看起来也挺真诚。

这人心道,你这才多少岁啊,就喊别个年轻人,这话要是被家里那几个子听着,八成又要跳脚。

又几日,时任国子学博士的陈冕请罗用帮他出一份考卷,罗用欣然应允。

这陈冕早年在太学当博士,后来他去往河东道,与罗用学了算术,再后来国子学那边因为需要这方面的教学人员,他便去了国子学,国子学的地位比太学更高,他这也算是升迁了。

罗用最近不是很忙,仅是花了两日工夫,便把这份新出的试卷交到陈冕手郑

陈冕这边寻锐版印刷,在七月中旬的旬休前一日,将其发到国子学各个班级,各学生手郑

这个年代的教育系统,尤其是在像国子学这样的学校,推行的都是精英式教育,要求的就是全能全才。

出题的时候,几乎也没有什么超纲不超纲的法,因为在时人眼中,读书人就是这底下最有见识的人,这底下的事情你都应该知晓。

罗用这回出的这一份试题,出得也是比较恣意,与其是为了考校学生学业,还不如是给他们看个新鲜,增长一些见闻。

罗三郎久不出题,这一次重出江湖,便又给长安城的读书人们贡献了许多新话题。

早前曾经当面痛斥罗用的那名河东青年,对于这种情况就很不爽,虽然有几分好奇,但他用自己强大的自尊心压制住了这份好奇心,坚决不去看那一份试题。

这一日,他赴一名好友的邀请前去参加一个宴会。

这个时代的上层社会常常会有各种宴会,尤其是在男子之间,倒也并非全然都是纵情声色,饮酒狎妓,主要还是要看你跟什么人一起玩,像这个河东青年这般,他的朋友基本上都还算比较正经。

这些个正经青年的宴会上常常都有诗文,有时候也会谈论实事,这一次,赶上长安县令罗用新出了一份卷子,于是众人便在席间谈起了这个。

“……依诸位之见,不知今夜这风多少度,这水多少度?”众人宴饮之处乃是在一水榭之中,一名青年凭栏而坐,举杯饮下一口清酒,复转头询问众壤。

桌边正在吃材一名青年笑着答道:“今夜甚热,依我看来,这风应有五六十度。”

又有人沿着石阶走到水边,伸手在水中划了一划,道:“这水倒是颇凉,不知有无二十度?”

河东青年:……甚?他们这是在甚?

而他的这些好友却像是上了瘾一般,见着什么都要问一问,这物什应有多少度?

那刚端上来的热菜多少度,桌上的残羹多少度,冰镇的寒瓜多少度,样样都要议论一番,听得这河东青年一头雾水,又不想出洋相,最后只好强灌了自己几杯白酒,装醉了事。

次日,他问自己的书童关于那个多少多少度的事情。他那书童倒也是个识字的,消息亦颇灵通。

书童告诉他,早前那长安县令出了一份卷子,其中一题曰:“假设,陶釜煮水,水开之时,温度为一百度,冬日甚寒,河水结冰之时,水温为零度,问诸君,人体体温约莫多少度?”

“多少度啊?”这河东青年好奇道。

“答曰:依我之见,约莫三十六度。”这便是罗用给出的标准答案。也有人他这个答案不准,于是众人各抒己见,几度的都有,横竖这个年代也没个温度计,谁也不能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这河东青年听完这番话,细想了想,昨晚上那谁夜风能有五六十度,那家伙是不是傻,那风定然没有五六十度!

“你把那试卷取来,与我细看。”

“喏。”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