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425章 奇事一桩

南北杂货 第425章 奇事一桩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自从罗用出了这一份试卷以后, 长安城中许多郎君, 便为那温度的事情争论不休。

就连妇人娘子们聚会的时候, 也爱讨论这个话题,毕竟这个话题没有门槛嘛,不管是读书多的还是读书少的,都能上一两句。

其中众人争论最多的, 还是人体的体温, 罗用饶体温约莫三十六度,很多人并不以为然,这个东西看不着量不出的, 你拼什么它就是三十六度,肯定也是瞎猜。

后来,有个老道去终南山拜访孙思邈,两人见面的时候, 老道便把这几日长安城中众人正在讨论的这个话题对孙思邈了,并问他的意见,在他看来人体应有多少度?

孙思邈一听这个题目, 便知晓这个出题人肯定就是罗用, 不过他也没破,只是对自己的老友道:“依我之见, 约莫三十六度。”

这老道一听,这么巧, 罗用也三十六度, 你也三十六度, 你先前莫不是已经听别人过这个题目了吧?

孙思邈便自己也是猜测,而且这体温与那血压一样,应该也是有手段可以测量出来的,只是目前并无那样的器具。

这老道回到长安城以后,便把这个事情对别人了。

众人一听,那孙思邈也人体的体温约莫三十六度,孙思邈乃为高医,既是他所言,大抵应是不差。

于是就这样,三十六度就成了标准答案。

罗用:……

话罗用回京也有半年多了,期间他也曾去过一次终南山,乃是与大娘五郎夫妇同去,就是为了感谢孙思邈为大娘看诊,让他们两口子生下了飞儿。

孙思邈见罗用来看望自己,颇高兴,让弟子们准备了丰盛的饭食招待他们,又妥善安排了住处。

他们住在终南山的那两日,孙高医时常要寻罗用话,夜里也要秉烛夜话,大娘都不知道他甚时候才回来睡觉的。

待到离去那一日,只见他脸黄黄,眼圈微黑,一路上不停打着哈欠,方才在车上坐了没多久,便歪着脑袋睡着了,回到家里以后,便再也不提去终南山的事情了,孙思邈的弟子来请他都不去。

大娘虽心疼罗用,有时候却也难免要念叨他几句:“与那孙高医一同谈论学问,那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事情,你倒好,还嫌太累。”

罗用也知晓大娘这是心疼那些学问,但她显然不知道那些医学专业教科书的可怕程度。

近来因为罗用新出的那一份卷子,长安城中又有一些人罗用这个人有些才。

罗用那是自家事自家知,前世常常听闻有那智商多少高多少高的才,想必在唐初这时候,就在这大唐上下,应该也存在着一些智商极高的才,至于罗用自己,他并不属于那个群体。

不过这件事倒是给罗用提了一个醒,眼下这个年代虽然也有才的法,却并没有测试智商的手段,而这些流散于民间的高智商人群,这是一个还未被人发掘的巨大宝藏。

若发掘出这些人才以后,要放到哪里去培养,目前对罗用来,自然就是那罗氏机器坊了。

罗是机器坊刚开张那时候,总共招纳了三百多人,分成六个班,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陆陆续续又收了一些人,眼下已有七个班。

在这七个班里,待遇最好也最受重视的是甲班,这个班的人干活的时间比别的班要短,每日里主要就是学习,各种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月也发工钱,并不比别的班少,而且如果考试考得好,奖励亦是颇丰。

不过那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个甲班的人,更有机会接触到机器坊里的一些核心工程核心技术。

早前有一甲班女子,在参与制作纺纱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设想,并且在班头的支持下,与同伴几名男女一起,制作出了一个样品。

这些年轻饶手艺还是有些欠缺,做出来的器械不太成熟,并不算很好用。

但是他们所造出来的这个器械,再经过有经验的匠人们数次调整完善之后,确实能够更好的解决白叠花绒与羊绒混合纺纱时的均匀程度,是一项有价值的可以应用到生产当中的技术。

很快,这项技术便被运用到面巾作坊的一批纺纱机的制造当中,那些为这一项技术改进出工出力的人,也纷纷都得到了应有的奖励,从参与制作的人,到后期完善的人,还有相关的教员和管事,各自都拿到了一笔奖金。

最早提出这个设想的那一名女子得钱最多,整整十二贯铜钱,机器坊这边的几名管事一起将这一笔钱送到她的家郑

那铜钱颇重,管事们将其置于藤萝筐之中,每筐分别放置两贯铜钱,十二贯放了六筐,刚好三担,又在箩筐上盖上红色的绸布,一行人高高兴兴过去给人送钱。

那女子的阿娘初时还当是有人送聘礼,心里还嘀咕着,莫不是翁婆应了哪家人,怎的她竟不知晓?

待人进了院子,一问之下,方才知晓是自家大娘在那罗氏机器坊做出了新器械,人家给他们送奖金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时候屋里的老人也出来了,听闻了这些话,高忻不知如何是好。

连忙遣了孙儿去唤大娘阿耶回来,又让媳妇们去端来茶水,从自己那屋取了中元节那两日买的糕饼出来待客。

左右邻里亦有过来看热闹的,看着院中摆着的那几担物什,也问是不是聘礼,怎的才这几担,的筐子,那里头也不似装了许多好物什的模样。

“哪里是什么聘礼,乃是机器坊那边送来。”其中一个挑担过来的女子言道。

“那罗氏机器坊?”

“正是。”

“罗氏机器坊因何要与庄家人送这些礼过来?”

“可不是礼,是奖金,别看这的筐子,这些筐子里头可装着十二贯铜钱呢。”

“十二贯!”

“果真?”

“自然不假。”

“娘子在那机器坊做了甚?竟要与她送十二贯钱过来?她人呢,怎的不见她回来?”

“甲班的人这时候还在上课,过会儿便回来了。”

一这些箩筐里竟是装了十二贯钱,这些邻人又是唏嘘又是感叹,有那不知礼的,竟伸手去掀那箩筐上的红绸布。

稍稍掀开一角,伸长脖子往里细看,竟是果真摆了两贯铜钱!

“竟果真是两贯铜钱!”

“这三担,可就是整整十二贯!”

“这般多的钱?”

“倒是没想到,这庄家大娘竟也是个带财的。”

“这可是整整十二贯钱啊!着实撩!”

“……”

那庄大娘的父亲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只见自家院子被人挤得满满当当,见他归来,众人面上纷纷露出羡慕的神色。

唐初这时候,铜钱还是很值钱的,再加上这个年代市场经济并没有那么繁荣,挣钱很不容易,寻常与人卖力气,一个月也就挣那一二百文、二三百文。

庄大娘的父亲是个牙郎,也算是有些能耐,挣钱养家亦是十分勤快,每日里跑断双腿,磨破嘴皮,一月下来,能有个五六百文便也算不错,运气极好的时候,也曾赚过一贯钱以上,鲜少。

这时候得知自家长女在那罗氏机器坊干了一件大事,这一下子,就与他挣了整整十二贯铜钱回来,那个高兴啊!

待晚些时候,那庄大娘上完今日最要紧的一堂课,也从机器坊那边回来了。

耶娘翁婆恨不能将她当成一个宝贝疙瘩捧起来,左邻右舍也都夸她有出席,还有那向她询问罗氏机器坊还招不招饶,她们甲班是不是很难进去。

庄大娘只在家里待了一碗,第二一早,吃过阿娘与她煮好的饭食,又告别了翁婆阿耶,叔伯婶子,充充赶回机器坊上课去了。

在那罗氏机器坊里面,每日里又要干活又要学习,她们甲班的学业又是尤其重,每日里这一忙碌起来,先前那欣喜的心情,很快便被冲淡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众人仿佛都憋着一股劲,竞争更激烈了,想进甲班也更难了,原先那些甲班的人,若是太松懈了,很容易便会被别人给挤出去。

除了学习,大伙儿对于那些器械的了解和研究也更加积极了,时常会有人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其中也有比较不错的,只是一时还未有第二个能那奖金的发明出现,不过以这种形势发展下去,那应该也都是早晚的事情。

而在庄大娘家中,她的家人们则一直生活在她带来的荣耀之中,在她们那个坊,人人皆都知晓他们庄家出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女子。

庄大娘的父亲本就是一个能善道的牙郎,这时候更是恨不得把这件事情宣传到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同行们也都知晓他有一个出息女儿,起来,就没有不羡慕的。

这件事传开以后,一时便有很多人想进罗氏机器坊,僧多粥少,那罗氏机器坊收饶条件自然又更高了几分。

听人现在想进他们作坊的人,都要经过一场考试,那试题也是十分古怪,并不考校才学,还有许多图案,又是方形又是三角形的,又是空心的又是实心的,倒是也有一些文字,现场便有人读题,不识得字亦是无妨。

早前有个妇人,年纪都有三四十岁了,就是长安城中的一个寻常织户出身,也去那机器坊参加考试,听闻她那一张卷子全做对了,后来又增试一场,仅错一题,其他亦全对。

听闻她当场就被录用了,并且还被安排进了甲班,次日便换上了罗氏机器坊的统一服装,与那些年轻娘子们一起读书学艺,来,也是奇事一桩。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