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1729年,苏格兰商人柯林坎贝尔成功说服了瑞典国会,取得了在东方贸易的特权,将瑞典东方公司改组为瑞典东印度公司,专营东印度贸易,其实主要是为了跟中国贸易,因为瑞典东印度公司历史上共有138次远航,其中132次来到中国。

当时的瑞典对来中国贸易极为重视,甚至为此在起航前,瑞典国王就册封柯林为爵士,柯林则加入了瑞典国籍,并搬到了哥德堡,所以他策划的第一次远航的船名就叫哥德堡号。

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对华贸易中一度十分成功,长期仅次于英法两国,排在对华贸易的第三名,而且跟第二的法国相差不大,跟第一的英国相比也相当与英国的七成,赚取的利润甚至可以说让瑞典完成了工业原始积累,每一次成功的远航带回去的收益,都高于瑞典国库的收入,也难怪他们的国王甚至在出发前就愿意封柯林坎贝尔为爵士了。

只不过可惜的是,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这个后方基地,并且发现了鸦爿这个贸易利器之后,渐渐的就在对华贸易中一枝独秀,丹麦、瑞典这样的小国渐渐从对华贸易中退出,连法国一度都退出了对华贸易。

瑞典东印度公司也在1813年解散。

瑞典东印度公司是解散了,可是因为公司当年的贸易而发家的许多家族还在,这些家族的发财梦也依然在,很多家族心中依然有一个中国梦,希望能再次重塑对华贸易的辉煌,或者说希望再次发财。

阿道夫坎贝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祖上正是开启瑞典东印度公司首航的柯林坎贝尔,他们家族也一直都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同时还继承者瑞典爵士头衔。

但就跟英国一样,随着瑞典进入185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贵族就慢慢的没落了,新兴资产阶级成为新贵族,让老贵族一个接一个的破产。

坎贝尔家族也遭遇到了经济危机,维持贵族奢靡生活让他们家族负债累累,到了阿道夫之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要么眼睁睁看着那些大腹便便的银行家收走他们家的庄园,豪宅让他们家族颜面扫地,要么就重新奋斗发一笔大财,就在穷途末路的时候,阿道夫看到了他的祖先柯林留下的日记,祖先在中国大发横财的那段日子让他怦然心动,竟然萌生了重新来中国淘金的念头。

于是年少无知的阿道夫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抵押了自己继承的家族房产,租了一艘二手破船,雇佣了一些头脑不太清楚的酒鬼,带着鲁滨逊一般的天真梦想上路了,他的船上装载着工业革命初期瑞典的粗劣工业品,一些简陋的服装,钟表,甚至还异想天开的弄了几十套瑞典木材打造的家具。

可想而知这样的贸易旅程,姑且不论旅途的艰难,即便到了中国也会赔的底掉。

更悲催的是,他来到中国,正好赶上了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爿战争,结果连广州都没进去,就一直滞留香港,他最后穷到别说给船员发工资了,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那群酒鬼好几次都要殴打他。

等到朱敬伦开赤湾港办厘局,阿道夫才算等到了机会,自以为春天来了,熬出头来,带着那些不伦不类的商品,鼓动起了船员们最后一丝希望,驾船到了赤湾,结果当然是最深的绝望。

就在穷途末路之际,他想起了他祖先柯林日记中记载的,多次帮助过他的潘家。那本日记他在前来中国的苦闷旅途中多次通读过,而且他还贴身带着当年潘家跟柯林通信的一些信件。

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多方打听之后,敲开了刚刚在赤湾开张的潘仕成假借的同文行的大门。

对于这种落魄的西方小国商人,潘仕成见的并不算少,他起初也没有在意,随便招待着阿道夫一行人,同时派人回广州跟本家确认一下,看这些人是不是骗子,结果本家一些老人还真记得几十年前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事情,确认了阿道夫并不是骗子,带来的书信也确实是潘振承的笔迹。

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尤其是这种有钱人,此时看到一百年前的故人后代上门,感觉仿佛就是穷乡僻壤的穷亲戚登门求助一样,已经转变为读书之家,并且培养出了四个翰林,六个举人的潘振承家族,善心大发,请求同族潘仕成帮瑞典人一把。

本家的要求潘仕成不好拒绝,毕竟自己接手了人家的所有生意,也就随便扒拉了一下,破费了点浮财收下了阿道夫那些破烂货,打算锁在自家的仓库里任其腐烂,同时也跟阿道夫他们聊了聊。

多少知道了一些瑞典国的故事,知道瑞典国在古斯塔夫时代也曾经阔过,在之后的岁月中也多少保存了一些北欧霸主的余威,但也仅此而已。

巧的是,朱敬伦确定修炮台之后,秘密找了他们这些行商商量,本来主要是找伍家的,因为伍家跟美国人的关系朱敬伦知道,也知道通过旗昌洋行,伍家在美国颇有能量,但是作为同行,潘仕成打听到了这个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又得知瑞典人擅长造炮,向来善于钻营,且还没有度过耆英获罪带来的危机的潘仕成急需要找到一个新靠山,朱敬伦这种小官他自然是看不上的,但是他知道朱敬伦背后站着的是已经荣升两广总督的柏贵。

出于巴结柏贵的心态,他主动找上朱敬伦,向朱敬伦推荐瑞典人。

结果朱敬伦对瑞典十分感兴趣,跟阿道夫等人秘密交谈了一次,就确定由瑞典人负责帮忙建造炮台和大炮。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所谓的担保,对潘仕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沉浮商场多年,看人的眼光很准,一眼就能看出那个叫阿道夫的年轻人正是怀揣梦想闯荡天下野心勃勃的年纪,知道这种人是不会甘心发一笔小财就悬崖勒马的,所以很痛快的给阿道夫担保,再说了,即便阿道夫带着那些货物一去不复返,也不过三十万两银子而已,还不放在潘仕成的眼里。

可潘仕成并不知道,朱敬伦对这些瑞典人寄予了多么殷切的厚望,可以说这些人是目前朱敬伦最放心的对象——尽管也不是很放心,可实在没有其他选择了。

朱敬伦付出了三十万两价值的货物交给阿道夫,同时跟阿道夫秘密签订了协议,他需要这些人做的事情,除了帮他在瑞典订购相应的主炮,最重要的是他要求阿道夫帮他从瑞典招募来一大批技术工人。

朱敬伦希望通过雇佣这些技术工人建立一个工厂,一个能够铸造大炮和生产欧洲目前主流线膛步枪的兵工厂。他还打算,除了需要比较高的技术积累的主炮外,炮台上数量庞大的副炮都亲自来铸造。

为此他甚至派人在广東的钢铁中心佛山采购了十几吨佛山本土生产的生铁,让阿道夫带回瑞典,找瑞典当地最好的工厂帮忙试验出一种用中国本土生铁铸造出优良大炮的方法,其中肯定包括如何改进生铁品质的技术。

朱敬伦希望阿道夫明年回到中国的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用瑞典优质铁矿砂炼制出来的优质钢铁铸造的主炮,还有如何使用中国杂质颇多的生铁铸造优良大炮的一整套工艺。阿道夫表示瑞士的技术和工业实力虽然总体水平还比不上英国,但是在钢铁加工技术方面,不比欧洲任何国家差。

对于瑞典人的技术水平,朱敬伦并不了解,但是一想到诺贝尔就是这个时代的瑞典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他就对瑞典人才充满信心。

朱敬伦不知道的是,小诺贝尔此时已经二十多岁,并且已经开启了他的发明之路,并且已经开始了让他扬名立万的硝化甘油的研究工作。

朱敬伦更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小诺贝尔26岁,他的父亲在俄国的工厂刚刚破产,一家人刚刚离开事业失败的俄国,回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正是一家人最艰难的时刻。

1859年2月底,阿道夫的破船希望号回到了哥德堡,阿道夫坎贝尔确实如潘仕成所想的那样,并没有打算做一锤子买卖,恰恰想法,这一次历尽艰难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恢复祖先荣耀的机会,通过拍卖一船中国货物,他赚取到了60万两白银的利润,还清了家族欠下的巨额债务后,他并不打算停手,打算再次启程出发,在去中国发财。

当然之前,他必须把朱敬伦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否则他很清楚那个中国人威胁他说让他在中国寸步难行的话会很快成真。

所以刚一回到瑞典,他就以前所未有的干劲行动起来,不惜发动自己家族的影响力,说动了瑞典官方,让瑞典国家兵工厂帮中国秘密生产要塞炮,同时帮忙试验使用中国钢铁铸造优良大炮的工艺。

让瑞典国王通过秘密派出顾问帮助中国人训练军队,以此再次打开中国的大门,为瑞典商人打通一个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渠道。

阿道夫同时还走访了许多家瑞典工厂,帮忙招募优秀的技术工人,许诺了优厚的待遇,为朱敬伦将来的兵工厂招募英才。

阿道夫的行动,被一家机械厂的朋友,转告给了老诺贝尔,这个野心勃勃,喜好冒险,头脑聪明的技师家族出身的家伙动心了。

他决定带着一家前往中国重新开启一场冒险的旅程,就好像他这二十多年在俄国做的那样。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