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二十一节 美国人的野望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二十一节 美国人的野望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远在中国的朱敬伦日子却不好过,就连刚刚过去的新年都没有消停,就是因为几个美国人死了。

一个美国散商,就是上次求见朱敬伦,要求去中国茶区访问的那个商人,如果不是突然死了,朱敬伦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他叫托马斯,一个年纪不到三十的商人,怀揣着来东方财的梦想,却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托马斯自己找死就找死吧,他还拉上了一大群人,他在澳门忽悠了不少抱着同样梦想的美国商人,他们希望能开辟出新的茶叶贸易渠道,现在的贸易被大洋行垄断的厉害,根本就没有他们这些散商的活路,只能在大洋行的盘子外吃一点残渣剩饭,这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些年轻,但是冲劲十足的年轻冒险者的胃口。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总共八人相约探查中国茶区,希望直接跟茶园建立起牢固的贸易关系,但是他们好似不死的选择了鹤山这个县,而这个地方正是土客械斗起的地方。

鹤山是广東产茶大县,种茶面积过6万亩,年产毛茶8万多担,用来出口的就有6万担,而且是距离海岸线较近的一个大茶区。

鹤山种茶历史悠久,宋代就有记载,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鹤山茶的起始之地,相传是在一个叫做古劳都的地方。传说宋代有一男一女从fj来到古劳都的丽水石岩头山洞居住,他们带来茶种,种制青茶。青茶能清热解暑,医治百病。fj男女死后,丽水人在山头塑造一对石像,以作纪念,后人称石公、石婆,是古劳茶的祖先。

自宋至清康熙年间,古劳都属新会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始建鹤山县,古劳都划入鹤山,人称“未有鹤山县,先闻古劳茶”。古劳都的丽水村种茶历史最早,而且品质特优,故丽水茶名气很大。

明代中叶以后,鹤山茶往古劳都以外扩散,丽水村一带种茶热情很高,在其村后的葵根山开茶园,先后建村1o个,葵根山改名茶山。当时开茶园达4ooo亩,年产茶叶16oo担每担6o公斤,到乾隆年间的《鹤山县志》记载“古劳丽水、冷水、山埠皆植茶”。

但鹤山种茶真正达到顶峰,还是客家人到来之后,这些善于开山的山民,将每一寸能够种植的土地都利用上了,结果大大扩大了鹤山的产茶区。到了道光年间《鹤山县志》记载:“自海口至附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茶园面积也大大扩大,达到了“茶园8万亩,年产毛茶8万担,出口6万担”的规模。出现了“无山不产茶,茶市达6o余处”的盛况。

托马斯一行人,从澳门出,在向导的带领下,逆西江而上,在古劳都北不远处的海西口码头上岸,当地人称“海口”,也是一个大茶市。

从这里往南到古劳都,到龙口镇,到鹤城一带都是山区,也都是茶区,同时还是客家人聚居区。从咸丰四年起当地土客械斗开始,很快就扩散到了周边县域,以山民为主的客家人携一股悍勇之气,直到到咸丰八年(1858年)都占尽了优势,仅仅恩平一县,从横陂、牛江、朗底、大田到那吉一带的土著村庄均遭攻占,客家人连毁土人4oo余村,数万人逃往县城,被杀着不计其数。

而鹤山作为械斗开始的地方,客家人同样占领了很多本地人的村庄田地,将本地人赶到了外地,所以托马斯一行始终都是在客家人的地盘上,在本地客家人向导的陪同下是相对安全的。

他们也成功的走访了多个茶市,直接跟当地一些小茶商建立了关系,并且走访了不少茶园,跟茶农也建立了联系,走的时候甚至直接采购了数百斤的茶叶,如果是一次贸易考察,那么他们此行是十分成功的。

可是神仙难救该死的鬼,如果原路返回的话,托马斯一行就什么事都不会有,可是走到半路,托马斯曾听说新会也产茶叶,就要求向导带他们到新会的茶园和茶市考察,新会虽然靠近鹤山,但是因为本身客家人不多,反倒没有卷入这场土客械斗之中,托马斯重金许诺,向导琢磨不算危险,就答应带他去一趟。

谁能想到,因为在鹤山被赶走的一个土人家族,正在自己新会棠下镇的亲戚家中避难,这个家族有男丁五十余,死于械斗的也有这么多,可以说见到客家人眼睛都要滴血,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让托马斯一行人跟当地人起了冲突,双方互有死伤,托马斯一行洋人中只有两个逃了出来。

如果都死了也没事,就因为有俩人逃了出来,所以美国公使就闹了起来。

立威廉想要去广州抗议,第一个找上的就是朱敬伦,因为此前朱敬伦以两广总督柏贵的名义给各国公使递交过公函,明确告诉他们换约之前不要去广州,所以立威廉就赖上了朱敬伦,并且一直嚷嚷着要去广州。

这就奇怪了,按照美国人的口气,是要去广州告状,可是偏偏要缠着朱敬伦,绝对不是怕柏贵,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去广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们去广州能干什么?

真见到两广总督了,这件事就成了外交事件,肯定会被中国官员推来推去,最后甚至推到京城去,显然立威廉的目的并不在此。

很快伍家就来找朱敬伦从中沟通,他们隐晦的表达了美国人想派人去鹤山调查情况,并且希望朱敬伦能帮忙取得官方的许可,并且说如果允许他们自己去调查,就不会把这件事闹成外交事件,否则他们不但要去广州,甚至还要去beijing。

朱敬伦算是明白美国人的意图了,看来他们嘴上喊的响亮,死了几个美国人,美国公使肯定要有所表示,但是人已经死了,如何利用死人把利益最大化,才是这个公使最关心的,因此他还要继续派人去鹤山考察,那可是广東最大的茶区。

朱敬伦也懒得跟他磨蹭,立威廉每递交一份抗议,朱敬伦就原封不动的送去给柏贵,自己这个年过不好,柏贵肯定也过不好。

柏贵果然过不好,每一次朱敬伦送去美国人的抗议,柏贵回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千万别让洋人来广州,让朱敬伦找洋人商讨,死了人大不了赔点钱,以息事宁人为主,不要把事情闹大了。

朱敬伦则回信表示自己一定把洋人稳住在新安,绝不让洋人有去广州的打算,可是说过之后就撂到了一边不管不顾,然后美国人就会再次抗议,朱敬伦就会再次转交抗议给柏贵,在然后柏贵就会头大睡不着觉。

这不是朱敬伦有意难为柏贵,而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随着新安这里的厘金越收越多,广東官场上眼红的人多了去了,以前新安靠近香港,大家都认为是一个火药桶,让别人来这里做官都没人愿意来,但如果这个火药桶每年可以收到上百万的厘金,那么就会有人敢坐一坐了。

也就是说朱敬伦把猪养肥了,有人眼馋想摘果子,而且还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之前恒祺在对面的南海设置厘局,其实也是这种心思在里面。

这股政治势力此时还无法直接斗倒有柏贵护着的朱敬伦,所以他们希望能调走朱敬伦,比如明升暗降,给朱敬伦安插一个闲置。已经有文官在柏贵面前报告新安的情况了,他们说朱敬伦把新安搞的一塌糊涂,跟洋人搅合在一起,让新安xian一片腥膻,毫无上国体面。他们以此向对柏贵提议,说朱敬伦长于武略,短于政事,根本就对付不来奸猾蛮横的洋人,加上又没有功名在身,实在不适合在一县主政,建议让朱敬伦到广州当一个绿营提督。

这些事是柏贵亲口告诉朱敬伦的,柏贵的意思很明显,是他在保着朱敬伦,鞭策朱敬伦继续好好给他办事,但这对朱敬伦是一个威胁。柏贵现在留他朱敬伦在这里,是柏贵对他朱敬伦的器重,但朱敬伦从来不相信这种器重,他可不愿意让自己的处境变成,“柏贵不想动他”这样的弱势的状态,他更愿意让情况展成,“柏贵不敢动他”的优势状态。

吴三桂带满清入关,并且帮清廷南征北战立下大功,得到清廷赏赐让他永镇yn当时吴三桂问计于洪承畴,问他如何才能在yn做的安稳,如何才能当好他的yn王,洪承畴告诉他,如果想真的永镇yn那就让yn不可一日无事,没事也要找点事,让清廷不敢撤换他。

这件事是否属实很值得怀疑,事实上,吴三桂后来的表现看,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不久就威胁缅甸,把南明永历皇帝给抓了回来,并且亲手用弓弦勒死,狡兔死走狗烹,结果康熙亲政,觉得吴三桂等人已经没用,要撤藩。

朱敬伦现在的把戏,何尝不是用的洪承畴给吴三桂出的计策,让新安不可一日无事,而且是满清官员现在最怕惹上的洋事,这样才真的没人敢打他的主意,就连柏贵也不敢把他调走。

自从不断的给柏贵去美国人的抗议之后,朱敬伦派人去打听,现广州官场上说朱敬伦坏话的人都少了,显然那些觊觎新安的人此时也有些退缩,看到洋人这么麻烦,暂时不想打新安的主意了,毕竟有钱挣没命花的事情,没人愿意干。

只是这种手段未免有些下作,有挟洋zi重的味道,吴三桂当年都没做出来的事情,朱敬伦做出来了,但这就是现代政治,越来越肮脏,越来越险恶。

不过朱敬伦在跟柏贵玩政治把戏的时候,美国人也绝对不会闲着,他们的目的是扩大茶叶贸易,绝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没有机会,他们最多最后闹到beijing,然后讹诈清廷一笔赔偿,可是如果有机会,恐怕美国人也不会吝惜派出他们的战舰狐假虎威,跟在英法联军后面吓唬一下清廷,从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朱敬伦毫不怀疑能用黑船事件吓唬rb的美国,做不出再派一次黑船舰队的事情来。

当然真正的战争美国人不会打,英法两个级强国打了几年也没怎么样,他们才不会趟这趟浑水,他们要的只是吓唬,只是讹诈,所以派几艘军舰来珠江口转一圈,到了最后几乎是他们肯定会做的事情。

不过朱敬伦并不担忧,因为那正是他想看到的,是吓唬柏贵最后的手段,到时候柏贵不但不得不更倚重朱敬伦,朱敬伦还要借此实现自己更多的意图。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