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四十三节 琉球人的态度

大国崛起1857 第六百四十三节 琉球人的态度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对于日本向各国的照会,大明第一时间表示了不接受,以大明跟琉球有外交关系为由,认定琉球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对任何改变琉球主权问题的行为,都视作是一次侵略行为,而且蛮横的将一国国王掳到本国京城,这是对国际道义的践踏。

由于大明的表态,其他国家马上开始观望,对洋人来说,他们不想看到东亚地区的变化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琉球这个地方,位于中日朝之间,虽然土地面积十分狭小,但是由于是一个群岛国家,国家又是一个链条,所以跨度很大,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可以说从日本南下的航路,基本上都要经过琉球群岛,那么从欧洲抵达日本的航道,也得在琉球群岛经过,这是一个天然的十字路口。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想要得到这里,将这里打造成东亚的新加坡的原因,因为这里很容易就能打造成向中日朝三国转口的贸易基地,就好像新加坡的角色定位一样。

因此原本还想跟日本谈谈在看的英国,想先看看日本和大明之间的博弈,不过为了不让英国从这一地区的事件中失去话语权,英国人第一时间对此表示了关切,告诉日本政府,英国不希望看到任何侵犯英国在该地区利益的行为,为日后介入留下了接口,同时又不过于直接介入。他们已经在介入中国问题上,遭受了失败,最后清廷和大明同时抛开了英国,单独达成协议,如果英国在过于介入琉球问题,最后日本和大明抛开英国,那又将是一次政治和外交上的失败。

其他西方国家,都是看英国的态度,他们也表达了相关的态度。

西方国家的态度,让大明比较放心,大明政府还真的有些担心西方国家直接干涉,倒是朱敬伦对此不太担心,因为他很清楚,历史上日本吞并琉球是比较顺利的,对英国人来说,对琉球有野心,他们对世界上任何有战略价值的地方都有野心,可是琉球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扼住了日本通向欧洲的航道的原因,如果因为琉球而得罪了日本,显然不划算,以利益为重的英国,权衡之下还是愿意默认琉球被日本吞并一事,只要日本人能继续保护英国在这里的利益,他们就能接受。

如果琉球能够独立,不打破旧的秩序,显然英国人更能接受。他们是东亚贸易的既得利益者,很不愿意地区平衡被打破。

因此大明的态度,显然跟英国的利益一致,日本才是破坏地区平衡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试问英国有是道理站在日本一边呢?

一时间琉球问题,就成了东亚的内部问题,只有几个相关方,日本和满清是两大角色,大明属于强行介入的一方,剩下一方,则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方,也就是琉球国自己。

大明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支持任何破坏和平的行为,但是这个理由,不是一个十分有力的理由,用这种理由来发动战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英国在一战中以德国侵入比利时而向德国宣战,那是因为英国为比利时的中立做过担保,大明可没有向琉球做过任何保证,没有任何国际条约,那么直接因为琉球问题向日本宣战,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

满清的理由就很充足了。

其实在这件事上,道理、法理最正当的,就是满清。

国际关系上,满清是从明朝继承了对琉球的宗主国身份,而日本当年为了不刺激明朝和清朝,他们虽然效仿的是宗藩体系,可从来没敢直接打出这面大旗,负责去跟琉球接触的,始终是萨摩这个日本的强藩,而不是日本政府。

那么在法理上,满清跟琉球的关系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有力的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只要满清站出来,那么就有足够理由宣称,他们对琉球的安全富有责任,将宗藩体系跟西方的保护国关系挂钩。

但是满清太怂了,而且太迟钝,加上流年不利,边塞到处都是烽烟,尤其以江南的太平天国和西北的俄国入侵为首要威胁,国内还遭遇着饥荒的余波,江南太平军余孽还没肃清,历史上就没真正管过琉球问题,现在更不想真正管了。

历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满清这些弱点。

日本外务卿井上馨甚至命令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应注意宽待俄国人……暗中使清政府怀有他日若有缓急之事时,日俄将要合纵之嫌疑,诱导在伊犁问题了结之前,迅速使之答应我国的要求。”

日本希望利用宽待俄国人制造一种日俄联盟的假象,利用俄国吓唬满清,迫使满清在琉球问题上让步。

显然日本在外交上的巧妙,远胜过笨拙的满清朝廷。

但日本的东方式欺诈战术,未必能瞒得过李鸿章等人的法眼,真正让清廷放弃琉球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这里不重视,不在乎。

宗藩体系基本上就是一种面子外交,比新中国时期的面子外交还要严重,新中国时期,大量援助一些非洲穷国,至少还有一个联合国投票的政治利益,而封建皇权时代的宗藩体系外交,完全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心中那种万国来朝的虚荣感作祟。如果说对北方草原甚至朝鲜的外交,还有国家安全的考量,那么琉球这种海上岛国,连安全问题都不是考虑了,如果主持满清朝政的是一群迂腐的老夫子,那么满清还有可能不顾及国力帮助琉球,可现在主持外交的是李鸿章这种务实的权臣。

李鸿章肯定不会为了虚名跟日本开战的,既然历史上跟琉球的关系就是一个面子关系,那么说放弃也就放弃了,不会觉得有任何可惜。尤其是在现在完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更不想干涉了,通过总理衙门发两个不痛不痒的抗议一下,也就拉到了。

因此总理衙门只是口头上不承认日本吞并琉球,实际上,完全没有作为。对于李鸿章来说,他通过虚的办法,应付一下本来就很虚的属国关系,就已经在面子上给了那些迂腐大臣一个交代,不然他连管的兴趣都没有。

但对最直接的当事人来说,那可就是大问题了,清廷可以不管不顾,只口头表达态度,可对琉球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亡国,日本警察已经控制了琉球上下,琉球国王父子甚至都被抓到了东京。

受到明清五百年文化影响的琉球人,也有着亡国亡天下的概念和情感,很多琉球人东渡中国,前往清廷首都北亰哭诉。

受琉球国王暗中指派的大臣,他的妹夫妹夫紫巾官向德宏等三人乘小船冒险来到中国,遭遇了风浪险些丧生后才在福健登陆,之后被大明送至北亰。

李鸿章在琉球问题上采取了拖延战术,希望将此事留待日后解决,这跟新中国时期的很多外交失败都有些共同点,往往是不承认,留待日后,可人家已经实际控制了该地区,却根本就没考虑过国际法中的实际控制原则,当一个民族在某地持续生活了80年后,国际法上局认定该民族对该地区拥有天然的占有权。

李鸿章不懂这些,所以想拖延,这大有一种文人士大夫推脱的毛病,那就是把难题留给后来者,至于后来者有没有能力解决,只要不是在自己手里犯的错,就根本不管不顾。

李鸿章拖得起,琉球人拖不起,向德宏到了北京后,天天的往总理衙门跑,李鸿章是天天的躲着不见。

中国式外交,讲究的是一个人情,一个体面。尽管没有明文条约,但是大家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宗主国对藩属国是有保护义务的,藩属国遇难,宗主国不保护,就是不义。

历史上唐朝派兵援助新罗,明朝出兵援助朝鲜,两次与日本开战,就是在履行这种义务。其中一次,唐太宗是有名的明君,一次万历是出名的昏君,都不约而同的履行了这种义务,到了满清却要抛弃,这让天草上国的脸面往哪里放?

李鸿章认为向德宏等人也太不识相,根本不体谅上国的难处,但心里却知道于理不合,只能躲着不见。向德宏等人也是急了,他们是在国王尚泰被囚禁的时候跑出来的,已经到了危急到不能再危急的时刻,哪里等得起。

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开始长跪在总理衙门门口,这倒也是一个奇观,简直就是打天草上国的脸,在北亰这个地方,各国公使云集的大都会,还是满清朝廷的心脏地区,不但让满朝文武看在眼里,还让洋人看了笑话。

但对李鸿章而言,这些笑话都是笑他的,可他真的不敢发兵跟日本开战,最后逼得李鸿章没办法,总理衙门他都不敢去了,家里也待不住,因为李家门口也有琉球人跪着,这也怪李鸿章是大清的不负责任的官员老爷们中稍微能够负责,而且又有推不开的理由的一个官员,他直接负责总理衙门事务,不找他找谁去啊。

李鸿章不能上班,但是办公却不能耽搁,憋屈的让手下给他在东交民巷中租了一间民房,利用这里外交使馆通畅的电报网络跟外界表示联系,让他还能收到外界的信息。

就在事件僵持到了年底,琉球整个国家都已经被日本牢牢控制的时候,李鸿章收到了大明洋务司主事伍崇曜私人汇来的一笔钱。

这笔钱不大,不但不大,而且离奇的小。

只有八文钱。

这是通过日升昌票号汇来的,光是汇水(汇费)就高达十两,却只汇八文钱,这显然不是钱的问题了。

李鸿章不由疑惑大明洋务司的大臣给他八文钱是什么意思。

“八文钱能买什么?”

他不由奇怪的问他的幕僚。

幕僚思忖了一番道:“一个鸡蛋?”

李鸿章突然想到什么一样问道:“钱是从哪里汇来的?”

“上海!”

“给我查查,八文钱在上海能买到什么?”

满清已经失去了上海,但是总理衙门的触角还能伸到这里,不需要动用官府的力量,那些在上海经营的商铺、票号把这事就给办了。

很快就拿出了一份清单:

八文钱在上海能买到一个鸡蛋,两缕花线,三颗钉子,以及一份申报……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