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在大明的那些年 > 第121章 侯府议事

在大明的那些年 第121章 侯府议事

作者:间隔中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43:19 来源:书海阁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

明己想要搅动扬州这滩死水。就得引进活水才行。首先得让本地百姓安居乐业。改善民生基础。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以明己的财力。让他们吃饱穿好不是问题。把商会直接搬过去也是不行。只是虚假的繁荣。并不长久。治理地方靠扶贫是不行的。

只有让百姓富裕起来。有自己的经济支柱。才是真正的繁荣。明己不屑用输血供养的方式。建设扬州这地方。不赚钱都有些丢人。

明己决定做一件事。便会追求极致。治理地方不同玩游戏,不能说干就干。得做些准备

明己在写策划书的同时,便让王五去请江南商业话事人沈荣。镇江厂长沈旺。

三天后,沈荣从江浙赶到侯府,明己也做好了策划书。

“沈老板,怎么愁眉苦脸的?”

明己见沈荣心情绪好像很低落。出声问道。

“王爷,沈荣愧对王爷信任!”

沈荣见明己问起。有些不好意思。沈秀负责出海。干的风生水起。他接管商会负责国内贸易。却是走起下坡路了

起初,靠着镇江商品物美价廉。市场还是很不错的。皇家商会也成了江南商道的龙头。也赚了不少

老朱改土,可不会商量沟通。江南本就是粮饷之地。大军威慑,强制改革。处死了大批地主财主。

余下的财主,失去了土地。钱财看得就更紧了。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土地收租。传统观念就是吃土地饭。一些经商的也竞争不过商会。

失去了土地,也就没了经济来源。钱财也就埋起来了。消费能力下降。市面无钱可使。

百姓更是没有购买力。一两银子得用好几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多是自给自足。对钱财的需求倒也不大。

只是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盐一类的东西。而且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比较普遍。

沈荣在地主手里赚不到钱,在百姓手里就更赚不到了。且江南百姓的赋税比较重。他想以物易物的交易都不行。

江南以前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上位后,有一层怪罪江南百姓支持张士诚的意思。赋税比较重。富裕的江南,百姓也无余粮。

“我没信过你啊!你愧疚什么?怎么回事说说吧?”

明己也有些纳闷,他怎么就愧疚我了?商会在他手里。明己并不关心盈利亏损。也就不知道商会面临的情况。

“王爷把商会交到在下,是对在下的信任。在下却把商会带入了窘境。如今在江南……”

沈荣把商会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明己也了解到商会如今的情况。总得来说就是,江南赚不到钱了。旗下的会员在各地也是如此。甚至还差上许多。

“这很正常。不能怪你。放心吧。我能解决”

这属于社会问题,不是他这个本地商人可以解决的。明己稍加思索,便想清楚了关键。小农经济也的确不利于商业。

钱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而且硬通货也不利于交易。社会形态明己暂时没办法解决。

改变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现状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社会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老朱的事情。

钱的事情就好解决了,他本就有意改币制。眼下社会需要,正好可以尝试着推行

“钱的事就不是事了!原本打算在过几年改币制,推纸币的。眼下就先弄出来,让商会先流通起来”

明己在筹备银行的时候,就在做准备了。让商会敛财就是为了储备保证金。从而替换金银。纸币最关键的问题便是防伪。

对此,明己也早有准备。印钞纸也早研制出来了。只是没有公开。明己采用的后世材料。

棉桨,亚麻纤维和木桨等混合制造的印钞纸。强度高,耐折性强,有一定的防水性。适合凹版印刷。远比银票使用的硬纸强太多。这样的工艺,别人也无法仿制。

化学院的道士也不是一无是处。氢氦锂铍硼没发现。荧光粉和绿矾油等东西还是弄出来了。

凹版印刷加化学防伪,钢印绶带。多重保障。材料和工艺领先这个时空近千年。明己可不信有人能仿制。除非这世上不止他一个倒霉蛋。

五年十年更换一波。也绝了投机分子的心思。与其担着风险,花大把时间金钱来作假。还不如进厂打工呢。

“王爷,皇上怕是……”

沈荣有些担心老朱的反应。改币制可不是一件小事。

“没事,我跟皇上提过了。再说现在只是试行。等做成了交给朝廷就是了。”

明己知道钱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东西被私人掌控太危险!他也答应送给老朱了。

“嗯,就先在商会和酒楼试行。你们拿多少纸币就得给多少金银!酒楼也是如此。

推荐客人存钱,纸币就先当是给客人存条凭信。他们拿着这些纸币可以在商会旗下的店铺购物。商会不得拒收!也可以换现银!

商会也是如此,使用纸币购物的,给些优惠。你们在旺仔的工厂拿货,也可以使用纸币”明己简单的说了一下,早期的交子就是在商人之间流通的。纸币的好处不用明己细说。沈荣是生意人,自然清楚其中的好处

现在配套银行还有些早。让商会和酒楼先承接着。随着商会传播,纸币自然也就流传开了。

方便快捷且安全。只要能保证纸币的信誉度。就不会存在问题。一两银子一张纸。充足的保证金就是信誉的保障。

受制于信息录取不便,借贷和账户暂时还开放不了。冻结账户的事还做不到。管你是不是人。只要给银子就能换纸币。

不过纸币推广快来,银行建立。有身份的人倒是可以提供存储业务。

明己又和沈荣商议了一些纸币事宜。了解了一下民间交易,常使用的数额。

宋明时期,一两银子等于一千至两千文。官银成锭。民间使用一锭银子的机会少的可怜,几乎没有。

因此才会掰碎,许多商铺都会有称和锯子。多少钱就锯多少。也就有了碎银子。存够了便重新铸造成银锭储存。就有了火耗归公。

大家一起掰,损耗可不小。清朝一两银子只能换七到九百文。民间流通的还是铜钱居多。

明己决定使用元角分,一元等于一两银子,也就是一罐钱。一角等于一百文。一分便是十文钱。铜钱就当硬币找零使用。

面值采用后世的。重新使用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的面值。至于百元大钞就是给富商使用的。

曾经的万元户,大明的一元户,百元户。社会太落后,一分钱都是有钱人。

电视里随便一顿饭几两银子的桥段,也是真敢拍啊!论购买力,如同在苍蝇馆子,一顿便饭几千上万。马云也没这么奢侈吧!

纸币的模板还得和老朱商量。避开老朱,也可以在民间私下推广使用。如同交子全凭信誉。

有了老朱支持,在大明就有了合法性。推广也更为便利。明己还想着让明元走出国门。套取天下金银。

这个时期,还真有可能做到。沈秀出海完全可以把纸币当货物贩卖。增加本身的价值。

在大明一元一两银。在海外一元二两银。传播开来,货币生意也就有了。会有外族带着金银来大明换取纸币。回国就能翻倍。毕竟财帛动人心。大明收获金银的同时。明元也能得到推广。

四海之财齐聚大明。那时该是何等盛世!大明的财政就是世界财政。改改汇率就能赚不少……

沈荣今天算是蹭了一堂课。被明己描述的前景吓到了。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沈荣在心中,把明己和他爹做了一个比较。沈秀眼界扩展到了海外。算是与世界接轨了。明己的眼界好像跨越了历史,与未来接轨了。高出了一个纬度。而自己还在江南折腾……

“好了,纸币的事不急。想推行纸币还得想办法把钱放到百姓手里。这次找你们来,我准备建设杨洲。需要你们帮忙”

明己出声说道,把众人从纸币世界中拉了出来。

“愿听王爷差遣!”

沈家两兄弟出声说道。此刻他们任有些激动。两兄弟从小就熟知商事。因此对明己有些崇拜。

“杨洲现在最缺的便是人!旺仔把工厂搬过去。招收本地百姓。人手不够就高薪聘请外地人。

沈荣,你就在扬州把店开起来。集市得办起来。保障民生物资。我也会让人去重开四海邻。”

明己想着先把人口基数提上来,同时保障他们的生活。民生安定了才能发展旅游业。

“王爷,工厂倒是问题。开店怕是有些不妥。扬州的情况,会严重亏损啊。”

沈阳出声提醒道。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皇家商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是为大明服务的!钱的价值是人赋予的!人比钱重要!

商人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我给沈先生说过,我们是大明商人。国在前,商在后!希望你们也能明白!”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不是没有原因的。商人逐利而无半点社会责任。发灾难财,囤货居奇等。身处农业社会中,不从事生产就能获利。统治者自然讨厌。因此也受人排斥

不过,存在即合理。没有商人奔波调配资源。那和原始部落也没什么区别了。古代没有合理的制约手段,也就忽视了商是富国之道。商人在古代有钱也潇洒不起来。

明己接受的讯息比他们多。看得东西也不一样。崇尚自由主张人人平等。所以他想提升商人的地位。当初问过沈秀喜欢被人称大明商人还是来自明朝的商人?

沈秀的回答是他喜欢大明商人!明己才会支持他出海。

“是,王爷!”

两兄弟见明己有些严肃,不像平时那么随意。不免有些紧张。明己毕竟还是一个王爷。

“不用这么紧张。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提高社会地位!我只是想让你们自己提高身份而已!

钱这东西,不应该是唯一的追求!活在钱之下,很累。活在钱之上才是生活!当然了,没钱也是生不如死。咱们也不能冲着亏本生意去。”明己开了一个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才继续说

“旺仔可以预支工资。先给他们发些钱,让他们有购买能力。也能保障生活。

开店也最多亏损一些时日。扬州位于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漕运便捷。盐运要道。南来北往的。日后必定繁荣。

咱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起渡过。人家不得承你一份情啊!

咱们也不亏,旺仔发工资。工人创造价值。咱们有的赚。你再把钱收回来,少赚一点。亏一点也没关系。你家可是首富。这点钱还亏不起?

何况整体来说,也不会亏。钱流通一圈回到我们手里。有了商品,扬州也发展起来了。双赢。还能持续盈利。百姓也会认可皇家商会。咱们最多算投资。得学会用时间换空间”

“谢王爷教诲!在下明白了!”

明己大致解释了一下。把自己做的策划书递给了两人。

汤显德也大受裨益。对自己的这个大侄也佩服了起来。这与他管理的生意完全不一样。他也想参与进去。

“功儿,你看二叔能做什么?”

明己想了想。沈家两兄弟的活,人家才是专业的。这个便宜二叔还真不知道让他做些什么。

眼下扬州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流量,其次是留下他们。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提高待遇。明己回想了一下,后世既能吸引人流量,又能给高薪的工作。

“有了!二叔。你有没有兴趣做包工头?”

“有兴趣!功儿,啥是包工头?”

汤显德都没弄清楚包工头是什么就答应下来了。

“就是修房子!二叔,你找一些人手!去江都修房子。先修两三层的公寓楼。一会儿我画图给你。

工厂吸引来的多是工人。这些房子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完了就修一些园林建筑。”

要说人多工资高,搬砖啊!扬州目前人少。吸引来的工人,也不会种地。打工不背上房贷怎么能行!

扬州这位置不发达都不行。现在这时候,地价也不会高。先把园林修起来。将来的盐商富户不得掏钱买啊!还能把瘦西湖打造出来发展旅游业。

镇江有红砖,钢材。大基建不现实。弄点房地产还是可以的。修建一些两三层高的现代公寓,小区楼。也能给工人一个家不是。让他们提前走进工业时代。也能留下人口。

“功儿,修房子?”

“二叔,你相信我。这生意稳赚!你招揽人手。我投资。而且你可以加入皇家商会。”

眼下江都的确是一个发展房地产的好机会。操作得当,甚至能打造一个真正的古代大都市。

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新来的人口以工人为主。商业,工业替代了农业。房子自然就能卖出去。

吸引人口而提高的工资。买了房还得打工十年。其他地方可没这么高工资不是。

“汤先生,沈家也愿意投资!”

沈荣出声说道。他相信明己的选择。汤显德见明己信心十足。也没多做考虑便答应了。

明己成功把自己便宜二叔塑造成了大明包工头。心里想着要不要提前冠名汤臣一品?

喜欢在大明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大明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