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109章 内阁制度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109章 内阁制度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长平你好好说话,大过年的别吓着大家”杨竞先是玩笑着说了一句,听见杨竞这么说,群臣松了一口气,这也太刺激了,大过年的,殿下带着咱们造反玩?

“不过长平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辽藩人口240余万,带甲12万,方圆三千里,有九郡之多。把中枢框架梳理顺畅,也是方便为民造福”杨竞先抑后扬,还是表明了要设立中央机构的意思。

杨竞倒不是要公开称帝,公开和朝廷对抗。他只是想把帝国的框架建立起来,真有一日,和朝廷大规模开战,体系和人员都是现成的,直接可以投入高效运转。亦可以培养一批行政人才,真有一日,自己君临天下,不至于还得依靠那些旧官僚。这些都是设立辽藩中枢的好处。

坏处也很明显:一是大梁朝廷会更加认为杨竞有不臣之心,日后讨伐,又多了一个借口。二是在舆论上对杨竞可能有些不利,影响杨竞对朝廷忠诚形象。

和好处比起来,这两个负面因素根本不算什么,杨竞培养那么多公知,只要大把的狗粮撒下去,定然会有人帮助杨竞洗白的,所以杨竞一点都不担心,坚持设置辽藩的中枢机构。

“殿下,咱们辽藩已经有九个郡了,臣以为,似乎应该设置中枢机构”赵石接话了,“现在辽藩下达全境性的命令,都以王府的名义。这样容易造成家国不分。如果设置中枢机构,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杨竞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赵石,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个借口,赵石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以辽王府下行政命令,有种把辽藩百姓都当成杨竞奴仆的感觉,以中枢机构发布命令,辽藩百姓在感觉上就是居民,地位上高了不少。虽然实质上都一样。

杨竞不禁想到一些事情,一个地区,养1000名环卫工人,每个环卫工人需要2000元,一年需要200万元,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这个地区清洁,每年需要200万元。

后来有聪明人说了,养1000名环卫工人财政负担太重了,还得管到环卫工人退休。不如把整个地区的环卫工作承包给一家企业,公家就摆脱了养1000环卫工人的负担。

于是,公家把整个地区的清洁工作,以每年500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了某家公司。某家公司,以每个月1500元的价格,继续雇佣那1000名环卫工人工作。(这个话题懂的都懂,不能再写了)

赵石的意思和这个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辽王府把管理辽藩的职责承包给中枢机构,大概就是这么意思吧。

“鼎诚说的不错,那你说说,中枢该如何确立?”杨竞鼓励着问道。

“殿下,臣以为,辽藩中枢应该设置三省六部”赵石恭敬行礼道。众臣现在还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吗?也都纷纷附和赵石。有些人还懊恼,为什么自己不早说?

众人的发言都没有跳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框架,这个框架其实非常成熟,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形成了三省相互牵制的局面;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

不过杨竞来的那个世界,三省六部制已经是玩剩下的制度了,杨竞当然不会继续采用,他又没有毛病,怎么会设置制约自己的机构呢?所以杨竞想采取明代的内阁制度。

“孤有些想法,你们议一议”杨竞开口了,“辽藩设置内阁,内阁在六部之上,为辽藩的最高行政机构;凡涉及辽藩全境的综合性政令,必须以内阁的名义下达。”

“设置内阁大学士三名,都是宰辅;内阁大学士分管六部;六部尚书在内阁大学士的领导下工作”

“枢密院、御史台和大理寺独立于内阁,不受内阁管理;翰林院归内阁管理”枢密院是辽藩的军事指挥部门,杨竞自然不能让文官染指,枢密院自然直接向杨竞负责。御史台是辽藩的检察部门,检察权也不能被行政权制约,所以也向杨竞直接负责;至于大理寺,那是辽藩的审判机关,同样也是向杨竞直接负责。

杨竞的计划就是:内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检察、大理寺负责审判,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这也是杨竞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非常成熟的制度。

“实行票拟制度,通政司收到的奏折,分发六部,六部处理后,报内阁。如内阁能处理,即行批准;如内阁无法决定,则在奏折上写上拟办意见,报孤批准。”这样一来,杨竞基本上就收了内阁的大事决定权,只给内阁留下处理日常**务的权力。

“殿下圣明,这内阁制度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完善程序,真的是好制度”钱峰出班说道。钱峰心里已经激动的不行了,他自然知道这内阁制度要比三省制度更利于皇权集中,但那又如何,自己肯定是内阁大学士了,还不如这个时候支持殿下。

“钱正德也变得无耻起来”群臣心里暗骂,这“圣明”是用来形容皇帝的,群臣一般都用“英明”还奉承杨竞,你钱峰倒好,连皇帝专用的词汇都往殿下身上用了。“敢问殿下,内阁学士由何人充任?内阁在何处办公?”吴晋问了出来,这个话,也必须由他问。

“内阁在承运殿左配殿办公”杨竞的王府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进入王城大门,从右往左依次是东阁、崇文殿、御道、宣武殿、西阁,吏部、户部、工部在崇文殿办公,兵部、工部、刑部在宣武殿办公;翰林院在东阁办公、枢密院在西阁办公。

再往前走就是承运殿了,承运殿左右两侧各有配殿5间,杨竞在没有搬到养心殿的时候,就居住在东配殿。现在西配殿是通政司的办公地点,东配殿就成了内阁的办公地点。

“至于内阁大学士”杨竞停了停,“吴晋授崇文殿大学士,为首辅;钱峰为东阁大学士,次辅;赵石为西阁大学士,三辅”

由于曾泰是枢密院枢密使,所以不能入阁,不过曾泰上次平定奴真,杨竞也给他挂了大学士衔,这次杨竞也不好厚此薄彼,“曾泰仍任枢密院枢密使,挂宣武殿大学士衔”

还有张元,也是挂了大学士衔,这次杨竞一并给捋顺吧,“张元免去礼部尚书、实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千山书院祭酒”

“以后辽藩大学士衔只有5个,从低到高依次为东阁大学士、西阁大学士、宣武殿大学士、崇文殿大学士、承运殿大学士”杨竞算是把规矩定下来了,“另外,翰林院掌院学士位同崇文殿大学士”

杨竞这招非常巧妙,既规避了给张元实权的问题,又把张元的位置提高到了和吴晋一样的高度,至于说承运殿大学士,估计都得是死后追封了。

“崇文殿大学士、首辅吴晋,主管内阁,具体分管吏部、兵部;东阁大学士、次辅钱峰,具体分管工部、刑部;西阁大学士、三辅赵石,具体分管户部、吏部”

“宣武殿大学士、枢密院枢密使曾泰全面负责枢密院工作;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全面负责翰林院工作。”杨竞这算是把中枢机构彻底定了下来,“至于说空下来的岗位,以后再说”

群臣看着吴晋、钱峰和赵石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内阁大学士啊,那就是宰相啊。特别是刑部尚书王显,更是羡慕的不行,当然了,他也知道,自己能在短短的两年之间,升任刑部尚书,已经是火箭式提拔了,更何况辽王殿下还给自己封了爵位,自己入阁是早晚的事情。

“诸位,新设置郡县守备军的招募、官府的建设、年终岁尾的安全生产你们都上点心,回去再安排安排,都别耽误了。明天孤赐宴,然后大家放假、过年”杨竞笑着说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臣也都笑,然后正式行了个礼,都纷纷散去。

一个三尺长、一尺宽的木板(象征着辽藩长3000里,宽1000里),上边工整的雕刻着“内阁”两个字,这是吴晋的书法,内务司找工匠雕刻的,李德全亲手将这木板挂在了承运殿的左配殿的门框上。

“长平,抓紧培养官吏,孤总觉得,明年不会太过于太平,咱们急需大量的人手”会议散了以后,杨竞回到了养心殿,单独召见了吴晋。

“殿下放心,臣晓得”吴晋点头,吴晋见杨竞毫不犹豫的设置中枢机构,就知道和大梁朝廷的最终决战是不可避免了。

“也不用那么悲观,如果晋王二哥打败太子,继承皇位,二哥会允许咱们辽藩自立国号,以山海关为界”杨竞叹了一口气,“如果二哥败了,大梁和大辽只能剩下一个了”

划设九郡、设置中央机构的辽藩,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了,离最终那步,仅仅差一个时机,帝国的雏形建立了。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