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110章 防灾减灾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110章 防灾减灾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照例杨竞应该在西阁赐宴的。杨竞虽然懒得动弹,但还是决定照常进行。毕竟今年设置了中枢机构、新设了5个郡,都是大喜事,这样形势下不赐宴也说不过去。

在赐宴之前,杨竞召见了吴晋、赵石和柳峻。“鼎诚你先说说,这一个月来,辽藩各地受灾的情况怎么样?”这么大的雪天,要说是没有灾害是不可能的。

今年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这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就没有断过。好在是钦天监提前预警,杨竞又做了周密的部署,开采抚顺县、鹤城县和阜新县的石炭,又开挖了襄平城到沈阳县的运河,及时把石炭运输到各地发卖,才没有发生大规模冻死人的事情。

“回殿下,由于半年前您就吩咐了做好抵御严寒的准备,所以各郡准备的都十分的充分。特别是石炭的开采、销售和使用,大大降低了燃料的价格,保证了大多数的百姓可以平安过冬”赵石说道,“不过兀哈三部倒是冻死了不少牛羊,兀哈三部写了折子递了上来。”

赵石把折子递了上来,“臣和吴晋大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从赤峰县的官仓里先拨付50万斤粮食和30万斤石炭,帮助兀哈三部过冬”

“照准,救灾粮食增加到100万斤,从赤峰县官仓出”杨竞接过朱笔,直接在折子上写了一个“准”字。李德全立即叫来一个小太监,将杨竞的批示送回户部,由户部落实。兀哈三部加一起将近5万人,100万粮食差不多够吃20多天,先帮他们度过这个严冬再说。

“柳主事,说说石炭的开采和售卖情况”杨竞转过头,看着柳峻,说道。

“回殿下,现在辽藩九郡,共有石炭矿3处,抚顺县、阜新县和鹤城县。目前主要开采的抚顺县,从今年七月到现在,已经开采了5500万斤,阜新县开采800万斤、鹤城县开采了1200万斤,合计7500万斤”

“由于十一月中旬辽水就上冻了,其实这7500万斤石炭,在上冻前运输到各郡、各县的是5000万斤。其中1000万斤分配到各地的官府和驻军,实际上发卖给百姓的是4000万斤”

“由于石炭耐烧,一斤石炭顶的上5斤的薪柴,但石炭的价格确实薪柴的十分之一,所以百姓、特别是城市里的百姓购买的十分积极。孤臣上调了石炭的价格,按照每1000斤500文出售。扣除成本,盈利在银元左右。”

由于水运的畅通,每1000斤石炭的综合成本25文左右,襄平商号卖了4000万斤石炭,获得利润1.9万银元。

“殿下,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每天需要石炭5斤,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烧饭和取暖使用。1000斤煤炭够三口之家使用半年之久,即使天气严寒,取暖需求增大,每天10斤石炭,也够取暖了。1000斤石炭够用3个多月”柳峻恭敬的说道。

“殿下,每天10斤石炭相当于50斤薪柴,其实这量不少了”吴晋说道。

其实杨竞也明白,当初他力主开采石炭,就是这个目的。50斤薪柴至少得卖50文,哪户贫民百姓家,一天舍得用50文钱买燃料啊。10斤石炭5文,价格整整是薪柴的十分之一,这个价格百姓还是消费的起的。

“真的取暖每天10斤石炭就够?”杨竞原来的估算,是每户过冬需要2000斤呢,也就是每天20斤。

“殿下,其实为了取暖,肯定是12个时辰都时刻在燃烧石炭为好,但是为了节省,到了后半夜,都是不烧的,一天10斤足够了”吴晋笑道,“包括做饭也是,真要是三口之间,每天5斤石炭也就差不多了。这样算来,一户三口之家,一年3000斤石炭,足够做饭取暖了”

“辽藩按照50万户估算,一年也就需要15亿斤”吴晋笑道。当初杨竞估算是25亿斤呢,看来是用不了那么多。

杨竞心理稍安,他知道,很多百姓可能先买500斤石炭、甚至300斤石炭,先把冬天过去再说。还有广大的农村,人家完全可以以薪柴为主,辅以石炭,毕竟辽藩树木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杨竞下令,山林国有,但山林外围两里的地方还是允许砍伐的。

“以王府的名义,给各郡再下一道命令,命令各郡、县、乡的官吏加大排查力度,确保不冻死一人,遇见生活苦难的群众,可以以乡政府的名义适当救助,确保不饿死一人、不冻死一人”杨竞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再督促一下。

“另外,兵部下一道命令,各地驻军可以参与当地的救灾行动,出了驻地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外救灾行动,需要兵部批准。救灾行动等同于作战行动,有表现突出的,一样立功受奖”杨竞对自己的这十几万军队还是有信心的。

“臣领旨”吴晋点头。

“走,孤赐宴去”见防灾减灾的事情部署完事后,杨竞带着吴晋、赵石和柳峻去了西阁,准备赐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顿饭杨竞君臣吃的还是很尽兴的,到了现在,杨竞就藩已经三年了,杨竞从一个落魄皇子到拥兵12万,拥有人口240万,方圆三千里封地的实权亲王,期间经历的苦难和危险不计其数,几次杨竞差点命丧黄泉,好在是熬了过来。

酒席散去,杨竞回到养心殿东阁,思绪还是在帮助百姓渡过严冬的事情上,他一直放心不下。“李德全,王府里的太监宫女、侍卫,他们的石炭每天份额是多少?”

“回殿下,每人每天10斤”李德全答道,“辽王府、凤凰公主府和孝陵加上侍卫,将近1万人。每天消耗石炭1万斤。襄平商号运了500万斤石炭供给王府,如果不够,还可以从抚顺石炭矿调拨”

“嗯,传旨,王府里的太监宫女、侍卫,每日的石炭配额加到15斤。这大冷天的,大家都过个暖暖和和的年吧”杨竞想了想,毕竟是自己的身边人,给些优待吧。

“奴婢替宫女、太监和侍卫们谢殿下”李德全立即答应下来。

长安城、奉天殿,梁帝正在召见赵国公、户部萧炎、礼部尚书王素、锦衣卫指挥使何知远。研究的事项,和杨竞研究的事项一样,都是今年这个冷冬的事情。

“赵国公,今年冷冬,北方各地区的灾情怎么样?”梁帝同样在问自己的户部尚书。

“回陛下,北方各郡大都归幽州刺史府、兖州刺史府、豫州刺史府和雍州刺史府管辖,据4家刺史府禀告,4家刺史府35个郡,共冻死百姓1243人”赵国公、户部尚书萧炎禀报道。

“1243人?好精确啊”梁帝冷笑着问,“何知远,你们锦衣卫统计的北方各地区灾情怎么样?”

“回陛下,今年北方严寒,特别是肴山以东的幽州、兖州地区,大雪几乎就没有停过。百姓连粮食都不够、更何况取暖的薪柴?雍州、豫州所辖各郡情况好些,但也是勉力维持”何知远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据各地锦衣卫千户所报告,臣等汇总,仅十一十二两个月,肴山以东地区冻死百姓就达8万,算上豫州和雍州,冻死的百姓在10万以上”何知远拱手,“臣所言句句属实,并有确凿证据附上,凡冻毙的百姓,当地锦衣卫千户所都把死者的左手大拇指割下了,目前各地保存的左手大拇指已经超过10万个了”

沉迷,何知远的话让梁帝陷入的无声的沉默,赵国公萧炎想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又咽回去了。但是王素受不了了,赶忙问,“何指挥使,朝廷不是向辽王、晋王等征粮500万斤了吗?怎么还会冻死、饿死这些人呢?”

“王大人问的好”何知远也冷笑道,“自陛下下旨,征调辽藩200万斤,晋藩100万斤,齐藩150万斤,赵藩50万斤粮食后,各位亲王已经交粮了,而且辽王、晋王、齐王、赵王殿下都多交了50万斤,原计划调粮500万斤,实际上调粮700万斤”

该说不说,几位亲王还是有担当的,每人额外多拿出50万斤粮食,就连杨竞,也同意多拿50万斤粮食,按照杨竞的想法,多救一个灾民是一个吧。

“回殿下,这事臣知道,这700万斤粮食,臣直接划到幽州刺史府和兖州刺史府,户部一粒粮食都没有截留”萧炎立即说道,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这里面肯定有事了,先把自己摘出来。

“然而,各地的锦衣卫千户所却发现,各地几乎没有施粥的粥棚,每个县只有一个粥棚,每人施粥3000碗了事。臣估算了一下,按照这个施粥法,两州17郡153个县,两个月连50万斤粮食都用不上”何知远咬牙切齿的说。

“17郡?不是18个郡吗?”王素问。大梁分天下为9个州,每个州9个郡,每个郡9个县,加上长安城的长安县和万年县两个县,一共731个县。

“九爷的襄平郡没有算在内”何知远解释道。襄平郡在大梁的划分中,归幽州管辖。王素听了点点头。

“襄平郡的情况怎么样?那边苦寒,受灾应该更严重吧?”梁帝问了一句。很快,梁帝就后悔自己这么问了。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