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75章 辽纺公司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75章 辽纺公司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9:55 来源:书海阁

海州县往南是盖平县,往西是营州县,这三个县之间有大片的平原。这片平原距离辽水下游还有一点距离,光热充足,有杨柳河等几条中型河流,灌溉水源有保证。

杨竞的想法就是在这一批推行棉花种植,这片土地保守估计得有20万亩了。杨竞回忆着他那个时代棉花的产量;低产田棉花亩产量在180到230公斤左右,中产田在230到30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以达到350到400公斤或以上,来估算这个时代的棉花产量。

中高产不想了,地产也不想了,但是一亩地能产150公斤,也就是300斤的棉花,杨竞就心满意足了。如果20亩棉花丰收的话,供给整个辽藩穿衣不成问题。

“鼎诚你看”杨竞站在雪地里,指着远处的平原,“这里大概有20万亩的面积,如果改种成棉花,肯定能使整个大辽的百姓都穿暖。户部统计一下这个地方的土地所有权情况,尽可能劝百姓改种棉花”

“大王,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块地当初是您率军从高句丽手中收复的。后来时任辽东郡太守的余敬中把这块土地上的高句丽百姓都迁到了松江郡,然后土地发卖了”赵石回忆的说,整个大辽九郡的地形图册都在他的户部管着,赵石博闻强记,自然能记住个大概。

“回大王、回阁老,这块平原大概面积是23万亩,其中5万亩为户部官田,18万亩为私田,具体分布是海洲县3万亩,营州县10万亩,盖平县5万亩”跟在杨竞和赵石身后的户部辽东郡清吏司主事李嵩小声的说道。

“哦?你记得这么清楚?”杨竞回过头,看着有些紧张的户部司官说道。

“回大王,臣供职的辽东郡清吏司负责辽东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且赵阁老一直吩咐臣等要尽心王事、熟悉庶务,所以臣记得很清晰”李嵩低着头说。

哈,这李嵩就是比较会做人,知道把功劳往自己的本部堂官身上按。其实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你的局长当着你科长的面夸你的时候,你得说是科长领导的好,不能落下自己的直属领导。

果然,听完李嵩的话,赵石的脸色好看了很多,也笑着说,“臣有时候比较严厉,总逼着户部的官员学习点业务”

杨竞笑了笑,“那你说说,改稻为棉的政策能够推行吗?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哪里?”那5万亩官田倒是好说了,主要是那18万亩私田,百姓不一定愿意种植棉花。

李嵩惊呆了,大王竟然问自己的看法,一时间竟然有些呆住了,赵石推了他一把,李嵩才反应过来。

“回大王的话,按理说,种植一亩棉花的收益是种植一亩水稻的五倍以上,但是臣担心,百姓由于不善于种植水稻,同时担心粮食不够吃,反而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李嵩小心翼翼的说。

“毕竟棉花不能顶吃顶喝,而水稻是实打实的大米”赵石补充道,“一旦种出了棉花没人收购,百姓就会饿肚子”

赵石的话说出了“改稻为棉”的政策执行堵点,就是如何能让百姓在种植棉花以后能够吃的饱、能赚钱,只有这样,百姓才能积极的种植棉花。

“这样,孤说几个政策,你们户部汇总成方案。”杨竞想了想,“第一,步子别太大,先期改种5万亩,就把官田改了,私人的田地先不改”

这个政策就比较好,先是官田的所有权在户部,农民抵触情绪小。如果官田上改种成功、农民获得收益,就会吸引私田上的百姓也改种棉花。

“第二,所有耕种官田、改种棉花的农民免税一年,棉花种子官府免费发放,派人指导技术。同时,改种棉花的百姓,每户每人补贴200斤粮食,保证一年的基本口粮”

免税一年就意味着即使今年种植棉花失败了,百姓也损失较少。更何况杨竞还保障了今年的基本口粮,基本上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第三,王府和户部各出资百分之五十,成立大辽纺织纺织公司。由户部委派人管理,主官正四品建制,负责收购官田的棉花、招募工人纺织,并对外出售棉布”

这个政策就是杨竞作为穿越者的先进之处了,杨竞知道,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行业就是纺织行业,所以杨竞直接成了纺织公司,负责收购棉花和羊毛,纺织成布对外出售。这样一来,既可以占据工业革命的先机,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衣食住行,这是杨竞准备赚钱的十大行业。成立纺织公司,就是为了这个“衣”,运河集团就是“行”,以后杨竞还会依次成立粮食公司、建筑公司,总之事关民生的产业杨竞都想抓在手里。

和户部共同出资,完全就是杨竞懒得管理这些公司,同时也给户部找个补充财政收入的来源。而且杨竞还有一个心思,襄平商号的主办柳峻是赵石的大舅子,赵石肯定会向柳峻寻求帮助。

“殿下,这个不好吧?成了个商号怎么能给予官职呢?”赵石其实对杨竞所有的政策都没有意见,就是杨竞说大辽纺织公司的建制是正四品的时候,赵石提出了反对意见。赵石完全忘了自己的大舅子柳峻也是正五品的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纺织公司归户部管理”杨竞转过头看着赵石,笑着问,“还有意见吗?”

“大王圣明”赵石狂喜,立即准备跪地行礼。现在六部的司官都是正五品,要想升任正三品和从二品的侍郎,必须得在四品官的岗位上历练一番。但是大辽的正四品官就是各郡的太守和乐浪郡的节度使,从四品官是九个郡的同知,加上乐浪郡的节度副使,总共才20个岗位。

户部有10个清吏司,加之户部四司,这就14个司官了,但是还有其他五部呢,还有御史台、翰林院、大理寺、通政司呢,都有好多司官,所以司升职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次设置正四品的纺织集团,而且还是户部管理,就给户部的司官们一个新的升职通道。

“行了,别跪了,这冰天雪地的”杨竞又看了看这片平原,“你们户部尽快出台具体方案报孤,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改稻种棉、筹备大辽纺织公司的事宜”

“大王,臣保举一人负责此项工作”赵石立即打蛇随棍上的保举起人来了。

“哦?何人啊?”杨竞笑着问。

“就是户部的辽东清吏司主事李嵩”赵石笑着说,又把跟在自己后面的李嵩拽了过来,“李嵩是大辽第一次科举行二甲7名进士,这些年工作很得力。臣相信李主事能够推行好这项工作”

其实赵石举荐李嵩有几个意思,一是看杨竞的意思,不过谁主持“改稻为棉”的工作,以后都是大辽纺织公司的正四品主办了,所以赵石想趁机提拔自己人李嵩。二是李嵩提拔以后,辽东清吏司的主事的位置又能空出来了,户部内部产生的可能性最大,毕竟户部专业性强。

能提拔下官的领导才能获得下属的巴结,所以赵石找准这个时机,向杨竞推荐了李嵩。

“那就他吧”杨竞看了一眼李嵩,笑着说。随即转身向自己的爬犁走去。现场办公结束,杨竞准备返回行宫了,外面太冷了。

“臣谢大王”李嵩大喜,先是向赵石投去一个感激的目光,随后跪地行礼道。

“起来吧,好好办差”杨竞一边搓着手,一边走,嘴里还念叨着,这天气怎么干冷干冷的?

回到车厢里,杨竞立即蜷缩成一团,张妍赶紧将一个装着热水的羊皮袋子塞到了杨竞的脚下,又把火炉往杨竞身边挪动一些。“大王,可暖和些了?”

“吩咐启程,然后把帘子放好,本王总觉得灌风呢?”杨竞像个小孩子似的,张妍想笑,但又不敢,只是按照杨竞的话一一照办。

爬犁在雪地上行进的很稳。张妍先是细心的掩住了门帘,又拿过一床被子放在了杨竞的身后,杨竞就舒服的半依着。张妍又拿出毯子,挂在两侧的车窗上,这样一来,整个车厢都缓和了很多。

“不是,张卿,你这么捂着,不怕咱俩一氧化碳中毒啊?”杨竞有些无奈的看着张妍,这车厢里还有烧着上好银炭的暖炉呢,张妍把各处漏风的地方都堵上了,这咋进行空气交换?

“大王,您说什么炭?”张妍没听明白,询问道。

“你把暖炉拿出去吧,然后多盖被就是了”杨竞憋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个探花郎解释化学知识,只能曲突徙薪,先把暖炉拿了出去。

刘林又从后勤的爬犁上拿了两床被子,送到了杨竞车厢上,张妍用被子把车厢四周堵上,车厢里才缓和许多。不过车厢里就那么大的空间,放完几床被子以后,张妍离杨竞是越来越近了。

喜欢苟在边疆当藩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苟在边疆当藩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