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0章 勤王讨逆,大政奉还(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0章 勤王讨逆,大政奉还(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从兵力上来说,讨逆联军七万,朱玫军八万,似乎实力相当。

但所有人都知道,朱玫的八万大军,四分之三都是临时抓的壮丁,哪里是李业、李克用、王重荣的对手?

不仅是朱玫绝望,朱玫的手下部属,还有城中军士、百姓,何尝不是陷入恐慌当中。

一开始,朱玫还想阻拦对方渡河,派王行瑜率三万人,在渭水南岸阻击。

结果被先渡的李克用麾下大将,周德威部打得溃不成军

周德威率三千河东铁骑,冲入阵中,亲自摇旗持槊,所当无前,不过两个时辰,就让王行瑜前军大溃。

也让一侧观望此况的李业为之兴叹

“周军使真名将耳!”

只可惜了,人家自青年时就追随李克用,忠心不二,绝不是舞锄头就能挖得到的。

渡河后,李克用也许是不想在老朋友面前丢了脸面,多次亲自率部冲杀在前,席卷新丰、骊山一带,大军兵临长安城外二十里。

其中,李业也第一次见到了李克用身侧,义儿军中,一员十七岁小校,原名唤为安敬思,代州人,十二岁时被李克用收养,已经改姓赐名,被李克用认为义子,唤作李存孝。

只是现在的李存孝,还没有什么“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威势,只是尤为善于骑射格斗,故而李克用常常让其充为前军游奕使(斥候),每当战场上发生晚唐五代经典曲目——阵前斗将时,李存孝往往冲杀在前,第一个请命出战。

李业向来是颇为惜才的,见到这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虽说已经没有挖墙脚的可能,但还是为之赞叹,当着李克用的面,以长辈身份,赏了副甲胄与对方。

李克用倒是没什么意见,反而对自己收义子的本事,颇为自豪。当然了,李业的确没有挖墙脚的意思,毕竟如李存孝、周德威,算是李克用一手简拔培养而来,蒙受旧主大恩,就算有朝一日转投过来,那就真真是不忠不义之辈,李业也不会要。

七万人打到长安城前,连营数十里,李业想起之前葛从周在打岐州城时的那招,让人把营中红、黄绢帛,全部用竹竿挑起,充为旗帜。

自长安城头望去,一眼密密麻麻,延伸数十里都是旌旗飘扬。

说是二十万大军,也是绰绰有余。

顿时城中人心动荡,纷纷各寻出路

其实这招也就是面对人心、纪律涣散的军队有效,真要是训练严谨的强军,如朱全忠或者李克用,直接就会派精锐出来探虚实。

但城中的朱玫军不就是乌合之众嘛,更没有出城迎战的勇气。

这厮也是自知末日将近,干脆放弃治疗,把军队交给天平节度使王行瑜,又逼迫李煴,三日之内,接连封自己为三公、武阳郡王,后来干脆加封绥王、摄政。

可怜,以他的想象力,就算临死之前想虚荣一把,都不敢自立为帝。

如此看来,倒是还不如董卓了。

随后便是窝在皇宫中,日夜饮酒宴乐,再无半点胆气。

这种情况下,城中军队,哪里还有什么抵抗意志?

外城军队,直接大规模投降,自军使以下,全部弃甲,只有城内,还有朱玫一万本部,还勉强有些纪律,以及天平军节度使王行瑜,尚有兵力。

但王行瑜哪里愿意给朱玫陪葬呢?

李业在城外竖旗三日以后,长安城内就发生了惊变。

二更天,夜里长安,却全然不复以往繁华

王行瑜趁机鼓动军士,众人响应,于府衙之前,聚集数千人

其人拔刀大呼

“朱玫擅自废立,为天下所不容,朝廷讨逆大军就在城外,诸位随我,擒拿贼子!”

“从朝廷者,左袒,为朱玫者,右袒!”

遂而数千人左袒露臂,以示立场,便跟随王行瑜一起,往宫中捉拿朱玫。

朱玫闻讯,仓皇想要逃窜

但此时外有讨逆军七万人马,内有王行瑜相逼,哪里有能逃的地方?

最后甲胄都没披,慌乱跑入宫中,王行瑜数千人追入皇宫。

以这些人的尿性,途中抢掠宫室,淫戏侍女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鸡飞狗跳之间,朱玫被逼到内殿,最后走投无路,居然拔刀拿李煴性命挟持。

结果王行瑜看都没看面色苍白的李煴一眼,直接道

“篡逆伪帝,本就该杀,胁之何用?”

随即让众人弓弩放箭,朱玫仅剩的几百亲信伤亡惨重,他本人也受了伤。

最后朱玫全然疯狂,只得在内殿**宫室而死。

次日一早,王行瑜派人出城请降。

但李业却直接回绝,要求对方必须解除武装,自己出城来降,才愿入城。

都做到这个地步了,王行瑜亦无它法,为了保全自己一条性命,只能亲自脱去甲胄,单衣出城请降,数百将佐同样相随。

李业、李克用、王重荣等人,这才入城。

于是乎,包括朱玫泾原军八千人,王行瑜天平军五千人,以及朱玫擅自设立的“神策十军”一万多人,剩下临时被朱玫征发的青壮,前两日就开始大规模溃逃,自行解散。除了昨日夜中,因为混乱和兵变,死的千余人外,其余均兵不血刃,俱皆投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可笑朱玫,就这点实力,也敢当什么废立天子,专擅朝政的董曹,简直自不量力。

本来王行瑜还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从而和李业等人讨价还价。

但李业却是半点条件都不讲,只接受对方无条件投降,王行瑜没办法,只好出城投降。

讨逆军三位大佬自然也不会含糊,兼并藩镇兵马嘛,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流程。

泾原军八千人,李业只挑了两千,分予王建和张钧,其余都让给了李克用、王重荣。

天平军大多是此前王行瑜从关东,郓州、濮州带来的青壮,李业从中挑了一千精壮,其余也让给了各部。

反而是那剩下还没来得及溃散的一万多青壮,其余各部都不愿要,唯有李业从中拣选三千青壮,编为三都,从本部三千人里,调拨基层军官暂时统辖。

可怜王行瑜,性命虽然是保了下来,兵马部属却是没了。

当然,他这个天平军节度使,本来就是朱玫擅自封的官,不受认可的,此前不过是个郓州衙将而已。

李克用倒是愿意接纳,给他留了两千人马,将之收入麾下为将。

第二日,李业和李克用、王重荣、崔彦冲、张钧五名节度使,以及诸葛仲方、薛知筹两个节度副使,共同联名上书凤翔报捷。

请天子还驾长安

至此,持续了半年的朱玫之乱,落下帷幕

十二月,在光启二年到来之前,天子李儇回到了长安城中。

受命诸道行营都统制李业,率众将出城迎接,并于殿前,交还天子符节,主动辞去都统职衔,并遣散薛知筹、张钧、王建等下辖兵马,只留本部三千骑兵以及新招募的四千新卒。

还将李茂贞、杨晟两名神策军将领的指挥权,交回杨复恭手里

这二人跟随李业出征时,不过三千多人,现在收复了长安,一路招降纳叛,已有过万,相当于李业帮中枢重建神策军了。

如此高风亮节,让朝野上下都为之兴叹

天子李儇再三挽留,希望李业能留在长安,担任平章军国重事,主持朝政。

但都被李业辞去

笑话,李儇可能是真心话,但看不见杨复恭、李克用、王重荣几人在一旁的脸色吗?

朱玫前车之鉴,这是非地,谁爱待谁待吧。

既然李业辞去不受,那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如何封赏此间平乱功臣?

李业也好,李克用、王重荣也罢,可都已经是郡王了啊,还身兼各种仆射、门下侍郎、中书令、同平章事,三孤三公的,早已位极人臣......

尤其是李业

于是,朝中始有请封亲王之议。

理由也很充足,李业、李克用都是宗室,并无障碍,封宗室旁支为亲王,虽说很罕见,但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而王重荣,异姓亲王,大唐也是有过的,只是很早了,当年唐初高祖朝时,以江南降唐的杜伏威,就曾封吴王。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朝廷,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约束收买这些藩镇了,除了爵位,又能怎么办呢?

而且到了此时,早已是乱世,朝中宰相、宦官如何不知道,比起什么亲王、郡王的头衔,其实实控地盘才是关键。不加封爵位,难道要再让李业、李克用、王重荣加一镇节度使?

唯独可以尽量缓和的办法,就是既然封,那就多封几个,什么朱全忠、王处存之类,干脆全给郡王,亲王既然要给,也不能只给李业一个人。

唯有如此,夹缝中的小朝廷,才能勉强在诸多强藩中,踩钢丝般维持下去。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