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2章 三王建制(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2章 三王建制(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杨守亮这个人李业是知道的

以前是王仙芝的旧部,后来投降了唐军,走了当时监军使杨复光的路子,被杨复光收为义子,就带在神策军中厮混。

杨复光死后,也就理所应当改随杨复恭了

此番动乱之后,田令孜彻底垮台,杨复恭上位,当然就想着扩充自己的实力

便打算把杨守亮,派出去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也就是他们此前待的兴元府,算是此时还在朝廷控制的范围中,最富庶的地盘之一了。

还能联通江陵,又有陆路商道

李业之前从韦庄那里,已经对杨复恭的想法略有所知,便主动相邀

“杨将军,请入内谈吧!”

杨守亮虽然在神策军中,向来是作威作福,连李茂贞、杨晟的帐都懒得买,但对李业,自然是不敢拿大,连番赔笑躬身谦让。

李业见对方作态,微微皱眉,但也没说什么

随着越来越融入这个时代,李业虽然已经习惯于上位者的姿态,但身边见惯了这个时代的豪杰人物,就不太喜欢这些阿谀之辈了。

杨守亮跟着入内后,李业却瞥见门口还有四五辆封闭的马车,从车辙看,恐怕装了不少东西,观其形制,明显不是自己带来的。

几名杨守亮带来的仆役,正在一口口箱子的往里抬

李业见状,又瞥眼望向杨守亮

对方陪笑道

“这是叔父送给大王的一些心意,还望大王笑纳。”

李业也不回答,直接上前,微微打开一口沉重的木箱,里面珠光宝气,金玉兼有。再联想到田令孜走后,对方积累的家财却没有完全带走,不少尚存于兴元,恐怕是被杨复恭给接手了。

定眼看过去,这四五车,起码得有二十多箱,光黄金就不下两三百斤。

其中还有一辆明显就是载人的香车,束着门帘、锦缎,其间偶有女子清脆声音。

如此厚礼,让李业心中稍稍存疑,但并没有拒绝

入了厅中交谈,李业才明白杨复恭的意思。

简单来说,对方是瞧上自己手中的商业资源了

再次回到长安,杨复恭虽然替代了田令孜的地位,但田令孜遗留下来的问题依旧存在。

就是财政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杨复恭这个宦官头子,自己的私房钱问题。

毕竟作为晚唐宦官,想要把持朝政,就得掌握军队,就得收买士卒,培养亲信,这都是要花钱的。

之前田令孜的钱财来源,主要是靠各地官产、宫产,比如盐铁、酒茶之类的。

现在随着和王重荣的正面碰撞,以朝廷的完全惨败告终,这笔收入算是大减近半。

杨复恭当然想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

至于为什么是李业,乃是因为他手里握着两个非常重要的聚宝盆。

一个是西北凉、灵诸州的马匹;另一个是河西走廊

如今军阀混战,各地势力都在紧张的扩充自身力量,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毫无疑问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资源。

而战马数量,也就成了藩镇军阀,最重视的根基。

一匹优良战马,在中原能卖出上百贯钱,如果是在淮南、江陵、江浙之类更靠南的地方,三四百贯也不是不可能。

可随着战略范围的不断收缩,此时的大唐,产马地并不多,主要也就是集中在幽州、代北、西北三地而已。

其中,又以西北和代北最多

不提已经荒废的官营马场,只说李业每年从河西、陇右蕃部收的贡税,每年就有上万马匹,其中可以作为合格战马的大概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间。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事实上已经相当骇人

此时的中原藩镇,如朱全忠,别看拥众数万的,恐怕连三千建制骑兵都凑不出来。

能和李业比骑兵规模的,纵观天下,也就卢龙镇李可举,河东镇李克用这两家了。

平卢、魏博都有些勉强

至于高骈、时溥,不能说不强,但至少骑兵数量上,是没有多少扩展潜力的。

这就是西北做根据地最大的优势之一了

而河西走廊的商道,则可以帮助杨复恭,从兴元、江陵,把南面,尚在朝廷控制的岭南地区绢帛、茶叶、陶瓷之类商品,西运交易,流通起来。

李业听完,面上没什么反应,但心中却是大定

他此前,其实也一直想在关中、中原找一个合适的合作者。

毕竟这大争之世的,没个恰当的生意伙伴,不好在内地扩展业务。

但面上自然不会显现出来,而是装作为难色,反复斟酌

“孤,本是不欲出售马匹的,我河西汉蕃杂处,自用尚且不足......”

杨守亮依旧是谄媚笑容,但心中暗骂,加钱嘛

“叔父的意思,马匹转卖,大王七成,我们三成,内地商货出关,大王再抽一成,如何?”

李业闻言,直接放下手中杯盏

说实话,他一直喝不惯唐朝的茶,居然是要把茶叶碾成茶末,然后加调料煮,尤其还放花椒......不行,等有空了一定要好好改良改良,也算附庸风雅,让旁人看看凉王也是有品味的武夫嘛!

空气一时间有些尬住

杨守亮咬了咬牙,再次出言

“大王七成半?”

“八成?”

......

李业懒得打哑谜,直接出言道

“杨将军,请你搞清楚,现在,是你们需要孤,不是孤需要你们!”

其实李业平常时候,并没有称孤道寡的习惯,古代哪怕是皇帝,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自称朕的,如李世民,朝会上都是以“我、余”自称。

但眼下,却全然是有些威吓的意思在了

“这样吧,无论牛马,凡是从我灵州出来的,可许你们取一成利,以打通江陵、淮南商路,当然,孤会让下面人,办个商会专门办这事。”

“至于北上的商货嘛,我要三成,如是布帛、铁器,需四成!”

杨守亮闻言,有些愣住

“这未免......”

“你若是拿不准,可以回去问杨中尉的意见。”

最后,双方敲定下来,还是以李业的条件为准

毕竟,就像他说的那样,李业没有杨复恭,照样可以找其他人,但他们没有李业,却是无人可以合作了。

河东李克用?马匹或许会卖,但商路肯定是没有的,而且从关中到西北,肯定是比到河东近多了,且一路上也不至于被沿途藩镇抢没了。

而李业既然拿了好处,倒也大方,允诺每年除了抽利以外,可以专门拿出五百到一千匹马,以给其他藩镇七成的价格,卖给神策军,算是帮杨复恭重建禁军了。

做完这一切后,光启二年初,大唐检校司徒,中书令,侍中、门下侍郎,经略河西兼两镇节度使,凉王李业,离京西归。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