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4章 西北周边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14章 西北周边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对于指挥使这个名称,唐人并不生疏

因为此前就是有过的

唐末虽然藩镇众多,但有一支军队,是从来不设节度使的

那就是归朝廷直属的神策军,故而神策军的指挥官,就是指挥使,而非节度使,比如此前的李茂贞,就是神策军指挥使,当然了,最新消息,人家被调为金商都防御使了。

但那是禁军啊,类比为李业的效节军,相当于“皇帝的衙军”,不设节度使是能够理解的。

可李业这次,却不止是衙军不设节度,而是外镇,也不再设立节度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职务称呼的改变

不设节度,便没有开府建牙之权,也就是说,至此以后,虽然符、杨二人外出,也是统帅大军,但却不能像以往藩镇那样,自辟僚属,但凡官员任命,只要是有品阶的,都必须要先送往灵州用印方可。

既然不能自设僚属,李业还专门给“都指挥使”一职,设计了一整套行政机构。

确切的说,它叫都指挥使司,除了都指挥使外,下设佥事、判官、参军等职,如有副署,则称为同知。

嗯,怎么这么眼熟呢?

也就是此时的军队,没有啥千户、百户的说法,而是都将、队正,否则......

但这也不难理解,自晚唐以后,藩镇遗风一直流毒不浅,其实真正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还真是明初,虽说那一套并不算完美,但起码有一定借鉴价值。

当然,现在李业是不敢让自己手下军士,不发军饷去种地的,敢那样做,估计他自己第二天就得完蛋,这年头军人是特殊食利阶层,可不是什么弱势群体。李业想要坐稳位置,就得把这些军大爷们好好供着。

但对基层还不好直接动手,可对于高层,李业自问掌控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只能先由上而下的慢慢改变

设立都指挥使的另一个意味,就是军权和政权的分离

既然是抄作业嘛,抄一点是抄,抄两点也是抄,老朱同志头发多,不怕薅。

李业以小舅子崔舣为秦州刺史兼陇右布政使;韩群为凉州刺史兼河西布政使,统管两地民政。

倒是没有按察使,也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人手不够。

加上兼任朔方布政使的敬翔,看似杂乱的凉国十二州,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域。

但这个过程,又并没有以新的“小藩镇”设立的方式进行,而是依旧保持灵州中央的绝对掌控力。

酒肆之间,除了军政学堂的学员,还有不少商人、士子之类。

他们有些是因为商机而来,凉王下诏,废除十二州间,所有商税关卡,从此以后,但凡入境商队,无需向以前那样,每经过一地,从这个小军阀,到了另一个小军阀地盘,就得重新上贡,虽然明明都是在同一个节度使治下。

而是只需入境交一次,出境交一次即可

这里的地界,指的是从陇州、原州(凤翔、泾原虽然名义上不属于李业辖地,但实际上在平灭李昌符、朱玫后,已经将手申了进去),一直到凉州,两千多里的整个商道。

于是乎,来自蜀中、江陵,乃至于岭南的商贾们纷纷闻风而动。

有人听完学员们,杂七杂八的消息后,感叹道

“如此一来,日后这凉王治下,怕是没有藩镇一说咯!”

却也有人道

“亦不尽然,那些军头平时如何做派?怎生凉王这般言语,他们就心甘情愿的不闹腾受管束?我看日后难免要出乱子的!”

坐间,几名军政学堂学员讨论完,就看向其中一人

“郭教官以为如何?”

其人正是郭崇韬,他原本是学员,跟随刘鄩战后,倒也受了提拔,在秦彦部任了队正,倒是没有和李业南下平朱玫,稳当练了一年兵,又被调回学堂,只是这回是担任教官。

郭崇韬闻言,稍稍沉吟思考,而后道

“大王与诸将军各有恩义,尤其是符、杨二位,断然不会辜负于大王,但下面嘛......这就是大王为何要设我等军政学堂的缘故了。”

“这还与我等相干?”

“当然相干!”

郭崇韬果断回答道

“以前藩镇之间,是大军头套小军头,任你节度使如何强龙,却是压不过地头蛇的。大王就是要趁着河陇十二州,俱皆是新附之土,本没有什么军头,就算有,也被杀干净了。”

“然后才好重新安排我等这些,在当地没有根基的学员为军官,又兼轮替之制,再加以军政分离,方才不至于各自分裂。”

众人听完这番分析,俱皆觉得有理

当然,作为未来的军官,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另一件事

“如此一来,岂非三五年内,都不会再动刀兵?那我等将士,岂非没了建功之机?”

这才是武夫们最关心的事情,虽说平常逢年过节,也会有赏赐,但哪里有参加战斗后的赏赐来得多呢?

郭崇韬闻言失笑摇头

他今年才十八岁,但在众学员乃至于教官间,却屡受赞誉,颇有威望,盖因其人,不只是弓马娴熟,知晓军略,而且对于政治也颇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属于文武双全的那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军政学堂是一年班的,眼看他们第二期马上就要结业,分派到各军担任基层军官,自然是关心这个了。

“你们也不用担心,东边中原虽不会再打,但内里和西边的事还没有了呢。”

“朔方、河西、陇右三地,都有大量党项、吐蕃杂蕃,虽然被大王光复,但境内部落依旧势大,届时大王必然是要对这些人用武的,尤其是党项人。”

“除此之外,夏绥的李思恭,归义军,恐怕也没怎么太平,北面的回鹘,难道就会消停?用武之地,还多着呢!”

-------------------------------------

王府之内,归来后的李业,好不容易能得闲,陪妻儿一两月

崔瑛一身月白色襦裙及腰,生育之后,更显少妇姿色,把刚刚睡着的孩子,交给身侧侍女,婉然笑着对一旁正在案前练字的李业道

“郎君明明满腹经纶,怎么少时没有练过笔墨?”

说起来,崔瑛婚后也逐渐发现,自己这个夫君,并非寻常武夫,恰恰相反,颇有见识,比自己见过的大多数士子都强,对于什么历史旧事,也是通晓,还屡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明明是读过书的人,但让人忍俊不禁的,偏偏一笔字跟鸡爬狗抓一样,就像没用过笔墨似的。

现在有了空闲,李业也专心下来练练字,免得以后当了皇帝,还是鸡爬狗爪就有些丢脸了,人老朱进了南京,也知道学习不是。

只不过实在丢不下脸去找老师教,变干脆抓了自家娘子的壮丁

夫妻之间,执笔习书,自然是别有一番趣味,但崔瑛并非寻常女子,二人言语之间,很快就涉及到了正事。

“郎君可知归义军的事?”

“何事?”

李业好奇

崔瑛解释,原来此前,按照协议,归义军那边派了驻灵州的官员,唤作李明振的。李业自然是要设宴接待,席间,其夫人屡屡有向崔瑛抱怨,诋毁张淮深,替张淮鼎鸣不平的。

考虑到李氏是归义军的“外戚”,李明振就是张淮鼎的舅舅,不免让人有些遐思。

李业闻言,稍稍沉默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