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28章 白银铜铁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28章 白银铜铁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李业所指的,其实是会州至兰州一带。

会州这个地方,说起来好像不太知名

但在后世,这一整块地区,却是鼎鼎大名——甘肃白银

白银虽然听着就像银矿,但事实上,白银并不产银子。

相反,白银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

其实还有许多稀有金属,整个甘肃,后世在共和国的工业版图上都非常重要。

只是对于此时的凉国,以及李业而言,铜显得最重要罢了,毕竟这年头,铜可就等于钱。

自从在西北扎下根后,李业治下经济就有许多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便是货币

此时征收赋税,均以实物为主,粮食和牲畜,而钱帛等流通货币,必须要通过贸易,从关中、蜀中交换货币。

这对李业打造一个独立的强大经济体,并不算好事,凉国必须要自己能生产货币,用来刺激经济。

所以他希望通过开掘铜矿,自行铸造铜币。

这事情显然不是第一次提了,会州的铜矿,此前也有过许多民间小规模开掘的例子,所以韩群还是有所了解的。

“会州、兰州的确有铜矿,主要分布在会宁、乌兰二县,不过此前都是民间小规模发掘,每年产量不过一二千贯,恐怕......”

李业倒也不觉得惊奇,此时甘肃的许多矿产都还没有发现,除了白银的铜矿,还有嘉峪关的铁矿。而且嘉峪关铁矿发掘时间更早,但同样都是限于勘察条件的落后,所以规模很小罢了。

李业问道

“现在呢,民间还有发掘吗?”

韩群摇头道

“去年张大官就发了函,说是境内铜铁矿产,归于官营,不许民间开掘,现在小矿,都在会州刺史衙门控制之下。”

李业闻言微微思忖,而后道

“若是今年,官府追加投资,会州铜矿能否增产?”

“这要看花多少钱了,除了钱,最关键的还是人。开矿本来就是危险活计,现在各州境内大搞授田,老百姓靠种地便能活得滋润,如何会轻易去开矿?”

韩群指出问题所在

李业颔首,对方说得的确有道理,古代开掘矿产,因为安全技术不足,向来危险,有时候一个不小心,整个矿几百号人,一起喂了山神土地公,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李业便道

“若是用俘虏,如何?”

他所指的,乃是宥州之战后的党项俘虏,将近两万人,此前专门看押着,把宥州境内的四城八堡给修了。

如今倒是已经得了空闲,李业便动了心思。

“若是用俘虏,自无不可,但一则需要不少兵马参与弹压,二则,还是得花钱才行。”

李业摇头道

“钱生钱的买卖,如何不舍得花钱?这样吧,你回去着会州、兰州刺史衙门,实地勘察一番,写个条陈。但凡八万贯以下,我直接便批了,八万贯以上,和继元兄商议一番,看看能不能先从其他地方挪用。”

此时凉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每年征收农户税赋的粮食,这个占大头,但粮食不方便抛售换为钱帛,所以大多储存在库,只有时会与因为战争缺粮的中原藩镇互贸。

比如年前,李业便让户曹长史孙胜主持,把五万斛粮出售给了要和昭义军动武,积存粮草的王重荣,换得钱帛三万余。

其二是每年蕃部上贡的牲畜,包括马匹、牛羊,以及皮毛等,也是大头,同样是凉国与内地互贸的主要商品。

其三便是从商队、边市税收,以及通过官营贸易,从内地换来铜钱、绢帛。这笔钱的最大作用,就是给凉军发赏赐。

以去年,光启二年为例,全年凉国官府,通过税务、官贸等方式,得钱二十三万贯,绢帛十四万匹,其中一大半都变成了军士的赏赐。

平均下来,每名军士,每年至少要五贯钱,两到三匹绢才行。

这还只是说平时,如果遇到恶战,肯定还得临时加派赏赐。

韩群当即应声,表示一定会把官营铜矿的事情做好,但心中却不免嘀咕。这会州铜矿到底有多少,都还是个未知数呢,万一真的就只有那几个以前民间开的小铜矿呢?

但他肯定不知道李业的心思,据他所知,白银地区的铜矿,可不是小数目,而且不少都是露天和半露天矿产,十分易于开采,即使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也不难进行。

除了白银的铜矿,李业还专门让袁袭派侍从右司,关注了现在还不属于李业辖地,位于归义军的嘉峪关铁矿。

当然,其实鄯州和凉州本地,也有不少露天的小铁矿。

对此,李业再三嘱咐工曹,把这事抓起来,不怕花钱,两三年砸个

十万贯也是值得的,但人力方面,可以尽量以蕃部俘虏为主,避免破坏当地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也是节约成本。

矿石从深山里被挖掘出来,只是变成武器和工具的第一步。

李业当初从京畿带来的大批工匠,也逐渐忙碌起来,按照李业的规划,未来三年内,他们将围绕着会州、凉州、灵州三地,形成以冶炼、锻造铜铁,产出货币与器械、农具的手工业基地。他一边广设官营工坊,对待工匠的条件,并不比对军士差多少,其中优异者,甚至会被官府授予职衔。

从而形成了挂在工曹衙门名下的新单位——兵仗局

兵仗局不仅是负责各个官营工坊,同时也会对灵州周围广泛的民间铁匠铺之类,分派任务,统一收购器械,这也是激励民间生产力的方式。

韩群告辞以后,崔舣在凉王府逗留一两日,也回到了陇右布政司衙门。

二人很快就开始着手李业再三吩咐的工作。

崔舣在陇右,把许多以前从吐蕃贵人们手中缴获而来的优良牧场,圈了起来,作为官营牧马监的范围。

同时在几个与河湟蕃部直接接壤,的要害地区,比如洮州的广恩镇,青海湖畔等,设立专门对蕃部进行茶马贸易互市口岸。

预计每年,从这几处流入马匹恐怕不下万

但凉国马匹管得相当严,哪怕是蜀中、中原过来的商队,远道千里,利润十倍,只要涉及马匹生意,都要再三审核,没有官府的允许,任何可以用作骑兵的优良马匹,都是不能出关的。

而韩群这边,就让人欢欣鼓舞许多了

原本接到李业的命令,韩群也只是将信将疑,让会州、凉州、兰州三地组织人手,加上一批来自灵州,从长安带来,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矿工。

一行近千的队伍,在两个都士兵协助下,与会州进行了拉网式的勘察。

最后居然在好几个地方,发现了新的露天铜矿

以这个时代的地质学条件,能够发现的,都属于那种最容易开采的,所以只需要加派人手,设立矿场,这些地方很快就能多出许多烟囱,为李业生产货币。

消息一经传出,十五州俱皆哗然,无数文武官吏,纷纷向李业恭贺,表示这是天赐宝藏于凉王。

民间更是有凉王在秦州,受陇西李氏先祖托梦,指点矿藏的传说。

无论如何,此事之后,哪怕是对于高层而言,凉王李业身上都多了些神秘色彩。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