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29章 新时代(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29章 新时代(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光启三年四月,会州铜矿大量发掘,李业专门在会州设立了一个,直属于亲事府衙门的币务监,并派遣麾下文武中,最精善于百工杂务的李愚亲自署理。

李愚到了以后,用李业给的七千多号俘虏,外加两个都的兵马,很快在会宁、乌兰和兰州的广武,设立了六个矿场。

这厮虽是个书生,但做起事来却相当狠辣,先后多次斩杀百余人,威慑了不愿下矿的党项俘虏。

然后才表示,只要在币务监工作五年,便能还他们自由。

至于是真是假,那就是五年后的事情了。

此时的河湟地区,还有大量森林,李愚就地伐木炼炭,筑起围炉,冶炼铜矿。

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打造了一批器械,用于铸钱。

到了铸钱这一步,属于技术活,就不是俘虏能完成的了。

李愚在灵州招募了数十名铜匠,又张贴告示,以相当优厚的条件,广招学徒数百人。

一座座炉火朝天耸立,烟雾升腾,滚烫铜浆流淌,沁入铁质的模具,在入水之后,滋啦啦声响,变成叮当作响的铜钱,最后被帮忙的妇女,用麻绳串在一起,每一千钱,便称为一贯。

浑然一派蒸汽朋克的情景

李愚只用了短短三月时间,就让冶铜工作走上了正轨,得到了李业亲自褒奖。

他对于手下表现突出者,无论文武,向来是不吝啬赏赐的。

当即赐李愚钱三千贯,绢八百匹,这个数字,已经和符杨二人每年得到的相仿了。

不过李业只是赏给了人家些许钱帛,李愚却是把一整座聚宝盆奉献给了李业。

保守估计,等到光启三年末,几个铜矿的规模达到暂时顶峰后,每月币务监就能产出铜钱三千五百贯,一年便是近四万贯。

这笔钱,除了并不算大的前期投入外,其余几乎都是稳赚不赔,细水长流的。

李愚在铸钱时,还专门挑选了十几个模板,给李业参考敲定。

本来币务监、工曹和亲事府官吏,建议干脆就在钱上,铸造“凉王”字样,以示主权。

但李业却拒绝了,最后还是选择按照惯例,以年号铸造。

可考虑到,唐末年号变更频繁,若是以“光启通宝”铸造,日后若是更改年号,岂非要重新开模?

这实在太过麻烦,思来想去,李业选择干脆就以曾经大唐流通程度最高的一款,作为模板。

即唐初贞观朝铸造的“开元通宝”

大唐开国以来,流通最广的钱币,就是唐初开元通宝,天宝年间的大唐通宝,和肃宗朝的乾元通宝。

其中,开元通宝因为品相最佳,而且先后铸造了几十年,数量庞大,直到唐末都还大量流通。

李业便让币务监,以开元通宝为模板,质量和精美程度,也尽可能向其靠近。同时正式颁布法令,禁止境内民间私自开采铜铁矿,抓紧铜铁官营。

不过,币务监兴许是觉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自己的工作怎么能不留个痕迹,来以示不同呢?

便再次上书,建议李业,就算模板使用开元通宝,但细节上也应该有所区别才是。

最后,他们在铜钱的背面,改铸“凉王府宝”四字。

这也是有典故的,当年李世民平窦建德、王世充,一战擒两王,功震天下,李渊在封其为天策上将后,还专门赐了铸币炉,允许李世民自行铸造钱币。

而当时李世民铸造的钱币,便唤作“天策府宝”。

当然,李业肯定是没有什么御赐铸币炉的,事实上哪怕是亲王,私自铸造钱币,那也是滔天大罪。

只是眼下这种状况,肯定是没人愿意来,或者说敢来找李业麻烦的,长安还担心李业找他们麻烦呢。

此时的长安,已经自顾不暇了

自从光启二年,天子李儇第二次被田令孜裹挟南逃,这一次比上次还要狼狈得多,被惊吓得不轻。

紧接着田令孜又被从中枢扫地出门,再次千辛万苦回到了长安的李儇,愈加沉迷于酒色、游猎之中。

老李家的皇帝,普遍是没有长寿基因的,尤其是晚唐的皇帝们,在那种极为残酷的宫廷环境中长大,也谈不上什么身心健康,李儇便是如此。

很快,到了光启三年初,过完上元节后的天子李儇便一病不起。

当李儇宣布休朝三日时,众多大臣们还没有发觉什么。

等到了四月以后,天子连续一个多月没有露面,宰相们这才着急起来,纷纷走了各自相熟的太监门路,打探消息。

一开始,众人只以为是天子纵情声色的敷衍,但等从大太监杨复恭口中确认,天子的确卧病在床之后,宰相们就慌乱起来。

同平章事崔安潜第一时间,严令中书门下,把消息控制在几个宰相之间,先不要传出去。毕竟天子只是卧病,到底有没有三长五短,还不好说。

但同样的,反过来说,一旦李儇真有了三长两短。

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二十出头的年轻皇帝,皇位的继承者,便成为了头等大事。

一个皇权社会,哪怕是摆设,也必须要把这个摆设推出来。

毕竟此时的长安,没兵没钱,唯一能具有号召力的招牌,便是这个皇帝名头了。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公之于众,而是几个宰相和大太监私下决定。

李儇没有子嗣,那皇位继承便只能兄终弟及,从几个懿宗之后的王爷中间挑了。

既然是承接兄位,自然以立贤立长为佳,年龄不能太小,至少也得十六七岁以上方可,搜寻的范围便进一步缩小,最后,就只剩下了两个。

唐懿宗六子吉王李保,七子寿王李杰。

其中李保因为年龄最长,而且在士大夫间也颇有贤名,受宰相们拥戴。

但掌握大权的杨复恭哪里愿意?李保在之前南逃时,与李茂贞等人有过交往,杨复恭断然是不会坐视这种有可能染指自己权力的君主上位。

于是一力拥戴寿王李杰

光启三年六月,李儇病情愈加严重,已经无法视事言语,于是在以观军容使杨复恭的提议下,诸多权宦纷纷建议,请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