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30章 新时代(中)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30章 新时代(中)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寿王李杰,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就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唐王朝最高权力的继承者。

光启三年七月,圣人李儇,在病榻之上,同意了杨复恭等人,请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的奏章,并委任寿王为监国。

此后李儇病情愈加严重,李杰则开始正式监国朝政,署理政务,替天子召开朝会。

不同于沉迷于游猎酒色的李儇,李杰自幼,就是个相当有志气的皇室成员。

早年与许多朝中名臣大员就有所接触,又喜好儒家典籍,对于朝廷政治,有着自己的一番看法。

其实这样的皇位继承者,显然与宰相士大夫们走得更近,对宦官们反而不利,至于杨复恭为啥选择李杰,到底还是矮个里面挑高个,相较于只是亲近文臣的李杰,在南逃时,与藩镇军将有联系的吉王李保显然更危险。

毕竟文官士大夫们,再对太监喊打喊杀,可归根到底威胁不到他们的权力根基,但皇帝如果一旦越过太监,直接和军将藩镇联络,那就糟糕了。

李杰本人,其实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成为监国皇储后,便开始立即着手提拔一些,此前有所接触的大臣,作为亲信班底。

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侍中韦昭度,被加封为岐国公,并任中书令。

韦昭度在当初南逃时,便与李杰是旧识,而且他不同于寻常文臣,当初李业东进征讨李昌符、朱玫时,韦昭度也有参与,在蜀中担任过节度使,在此时朝中,是为数不多有过领军经验,对藩镇事宜最为熟悉的大臣。

从此任命背后,也不难看出李杰本人的雄心壮志

削平藩镇,重振长安中枢的权威。

长安城,朱雀大街旁,通化坊,韦氏府邸。

作为几百年的长安名门,京兆韦氏,在有唐一代的宰辅大臣多到数不过来。

但今非昔比,如今的天下,是武夫的时代,昔日峥嵘显赫的韦府,在几次动乱后,被洗劫一空,直到两年前韦昭度回了长安,才勉强修缮了些,但看起来依旧难掩沧桑。

而这一日,一行来自宫中的车马,却是主动停留在了,因为韦昭度刚刚被委任为中书令,显得热闹起来的韦府门前。

许多前来递门贴的士子,只知道是宫中的内官,大概是过来送赏赐、仪仗之类。

可只有韦昭度本人,却是被惊得连忙出来迎接,把那一身普通文官打扮的年轻人,连忙迎入府内厅中,然后让人闭门谢客。

待大门紧锁后,年近五十,面容威严的中书令,却是直接领着家中子弟,大礼参拜。

“臣等拜见监国!”

身后许多并未见过李杰的子侄,一开始还惊讶于自家大人的反应,待这话出口,立马反应过来,纷纷行礼。

来人正是刚刚成为监国,不到一月的寿王李杰

韦昭度对李杰会召见自己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对方居然会轻车简从,主动登门拜访,作为一个板上钉钉的未来天子,如此举止,堪称礼贤下士了。

今年才刚满二十的李杰,气质儒雅,再加上老李家祖传基因,身量颇大,比年近五旬的韦昭度高出半个头来,又兼今日白龙鱼服,只着了身寻常六品文官的青色圆领袍。

若旁人说是今岁新科进士,也是能服人的。

韦昭度身后的几个韦氏子弟,也是暗暗点头,都说寿王亲近士子,颇有儒学之风,果然不假。

李杰主动笑着亲手把韦昭度扶起

“相公多礼了,杰未及相告,叨扰府上,还请相公勿要怪罪才是。”

又道

“听闻前日相公仲子及冠,未来得及相和,今日专门带了些俗物。”

遂让人将装好的一双玉璧俸给韦昭度家人。

令韦昭度连忙辞让,可谓在对方家人门客面前,给足了脸面

不过,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韦昭度心中也逐渐肃然起来,连忙让人布置香茗,把李杰请入上座。

然后令家仆锁了大门,看好内宅,并遣散诸多门客、子侄

内厅之中,只剩下二人和一个端茶的老仆。

见此状况,韦昭度直接拱手行礼道

“臣受殿下大恩,但有吩咐,必当竭力!”

李杰欣喜回礼道

“相公言重了!”

也不再兜圈子,直接切入了正题

“今日拜访,确是抱昭烈访武侯之心而来,自受命监国以后,不瞒相公,杰可谓诚惶诚恐。”

“如今外藩强横,长安微弱,海内皆知。昔日曾听人言‘长安天子,魏府牙兵’,藩兵骄横可见一斑,后来巢贼、朱贼肆虐,孤也先后随皇兄南逃,所见所闻,更加深切体会,如今朝廷,乃是比起十年前,都大不如了!”

“放眼天下,如今皇室所辖之地,不过数州而已,兵马不及三四万,还要被阉宦所据,前些日子,皇兄降旨以孤监国,身旁众人皆恭贺,可孤实知,此时此位,本是风口浪尖啊。”

“今日相访,正是请教而来!”

一番肺腑之言,的确是情真意切。如今的大唐皇帝,若李杰是个如李儇那般,一意享乐,纵情声色,不必理会政务的庸人,倒也罢了。杨复恭再怎么专权,伺候天子过个快活日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若偏偏是个想做成事的,那反而不好过,甚至如履薄冰。

天下事总是如此,做好人比做坏人难多了,成事比坏事艰辛百倍。

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韦昭度也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面对这位皇储的拳拳之心,他不想辜负,可他也实在想不出,现今状况下,有什么能让对方振作的言语。

君臣之间,一时陷入沉默

良久,李杰只得长叹

“这大唐,果真无救了吗?”

韦昭度终于咬牙道

“殿下勿忧!我圣朝建业近三百载,人心尚存,昔日刘汉尚能两度延祚,我朝也曾有武周、天宝之乱,只要拨乱反正,未必不可再立伟业!”

“还请相公细言。”

李杰正色肃容请教

韦昭度也只能硬着头皮,相询道

“殿下以为,当今我朝内外之患,在于何处?”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长安街边的毛头孩子都知道

“内有权宦,外有强藩。”

韦昭度立即称是

“然也,但内外大患,归根究底,却是同一个要害。”

“兵权!”

“禁中兵权失制,故而有权宦柄政,外藩兵权失制,故而有诸侯群起。殿下欲重振国事,对内重明君权,对外削平藩镇,都必须要能掌握兵权方可。”

李杰叹息道

“孤又何尝不知呢?可如今朝中杨复恭威权正盛,孤怎能越过他,执掌神策军?”

韦昭度摇头道

“神策军早已糜烂,天下皆知不言,况且被宦官经营百年,杨氏兄弟又颇有威望,殿下难以插手。”

“那相公之意是?”

韦昭度拱手正色道

“这就是臣要说的了,内宦外藩,看似两事,但本质上都是一体,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用亲信大臣,独立委任,再立一军,用为依仗呢?”

“只要有了亲信兵马,届时殿下身侧有了足以自恃的根本,又何惧杨复恭?废除宦权,不就是一纸诏书的事情吗?”

这句话,可谓道出了晚唐历代天子,受制于宦官的根本原因,禁卫权不在自己手里。

其实只要皇帝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人马,甚至都不用多,一两千就够了。哪怕你宦官坐拥全部禁军,只要保证一两日内不能限制皇帝的人身自由,皇帝一纸诏书,就能剥夺你的全部权力。

也就是当年曹操对何进所言,处置十常侍那样“一狱吏足矣”。

因为自古以来,宦官是没法造反的,他们哪怕是架空,扶持傀儡,也必须依靠皇权,离开了皇权,哪怕你名义上,看似拥兵数万,一样什么都不是。届时都用不到其他人,麾下神策军将校,第一个就会起来清君侧。

所以他们只能政变,而政变的关键,就是迅速控制皇帝的人身自由。

这一步失败了,其余一切都是空谈。

李杰顿时眼神一亮,但又连忙平复下来,有些迟疑道

“可如今朝中,有这样的人才吗?”

韦昭度谏言道

“有一人,可当此职。”

“请相公道来!”

“现兵部侍郎,张濬。”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