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31章 新时代(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31章 新时代(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张濬(一些史料上也叫张浚)这个人,的确是此时朝廷中,最符合韦昭度要求的了。

因为对方确是为数不多,有过统兵经验,得罪过宦官,又忠诚于皇室的文官大臣。

这几重身份里,文官士大夫出身,表明对方不会有藩镇割据的风险,得罪过宦官,表明了政治立场,而有统兵经验,又证明了能力。

韦昭度又向李杰详细介绍了此人

张濬出身河间望族,性格洒脱狂傲,好说大话,离经叛道,喜欢研究纵横之术,本来并不受士林欢迎,也一直未能入仕。后来不知怎么入了杨复恭的眼,被推举为太常博士,但他又不会为人,很快又得罪了自家举主,自然也就被边缘化。

直到黄巢之乱,李儇弃了长安西逃,路上,张濬点汉阴县令李康献上数百骡车的干粮,解决了君臣逃难途中的粮草短缺问题。所谓锦上添花抵不过雪中送炭,张濬立即高升,被召拜为兵部郎中。

再后来,王铎平叛,张濬又被王铎召入幕府,担任都统判官,甚至与当时同在关中的李业,也打过些许交道。

而最能证明其人能力的,还是中和二年时,张濬受命作为使者,出使青州平卢军宣诏,让当时的平卢节度使王敬武讨伐黄巢。结果到了才知道,王敬武已经接受了黄巢授予官职。

本来事到如此,应该掉头就跑才是,没想到张濬不仅不怕,直接单骑入城,见到王敬武,当面斥责其不知君臣礼数,有什么脸面统驭军民?

王敬武愕然间谢罪,张濬立马当着围观的所有平卢军将士大声宣旨,让此事传遍全军,再召集众军佐表明朝廷大义,众军佐皆表示愿效忠朝廷,王敬武只得弃掉黄巢伸来的橄榄枝,跟随张濬,西征讨贼。

李杰听完,果然赞叹,没想到朝中居然还有如此胆识的大臣。

而且张濬的立场十分鲜明,回朝以后,今年年初,本来一度要出任为兵部尚书,但因为多次弹劾杨复恭专政柄权,得罪了对方,便被踹到一边。

可他又担心,既然这人得罪了杨复恭,自己如果提议以张濬为相,杨复恭那边肯定不会同意。

对此,韦昭度的建议是,先不要急着提拔张濬为相

“殿下既然要培养亲信人马,不妨先任命张濬为鄜坊节度使,张濬本就是兵部侍郎,顺理成章。”

鄜坊镇又称保大军,是现在为数不多,还受长安辖制的藩镇了。

本来按照剧本,鄜坊军在朱玫之乱期间,就会被李思恭趁机让自家兄弟,李思孝吞并,纳入党项势力范围。

但现在由于李业的存在,李思恭当然是不敢这么横的,也因为朱玫之乱迅速被李业率兵平定,鄜坊在李克用、王重荣退兵之后,便又重归朝廷辖制。

“可若杨复恭还是不愿,又当如何?”

李杰还是有些拿不准

韦昭度摇头道

“殿下不妨先提拜张濬为相,杨复恭必然不许,再议鄜坊节度使之事。”

随后又稍稍迟疑,接着道

“杨复恭虽为权宦,但亦有所惧,殿下可与崔相公先行言语,由其上书,杨复恭必然不敢轻易驳斥。”

李杰闻言,很快也想通了其中关碍,崔安潜和其他宰相不一样,人家背后是站着人的。

说到这里,李杰也问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有所思考的疑问

“相公以为......凉王,可否为朝廷依仗?”

这个话题,也不是李杰第一个提出了。早在当初平朱玫之乱前,就不止有一人,议论过,请凉王入朝,摄理朝事,为平章军国重事。

这样朝廷便能多一支足以抗衡天下藩镇的强兵。

但韦昭度却是认真摇头道

“万万不可!”

“凉王其人,外表的确恭谨,可正是如此,应知其人必然所图甚大,恐怕其志不止在于为王、为藩。只是因为其人乃宗室,为图声名,不会主动与朝廷交恶而已,若藩镇作乱,暂借其力可以,但想作为屏障依靠,却是饮鸩止渴之道!”

韦昭度所言非虚,其实李业的野心,也就糊弄一下寻常百姓士子,对于上层的政治动物,以及精明人们而言,实在是太明显了。

天下哪真有如此无私的人?李业以前的作为,或许还能看不出端倪,但等封天水郡王,尤其是平朱玫之乱前后,那般行事目的,是瞒不了聪明人的。

无非就是想先把大义名分牢牢站住,养望居奇,从朝廷这边,一步步把合法性资产转移到自己那边,以后时机成熟,便是个“旁支代嫡系”的合法流程。

只是大家虽然心知肚明,却都不愿意戳破而已。

毕竟对于长安而言,表面忠臣,也比朱玫那种好吧?

李杰迟疑言道

“既如此,崔相公可信否?”

韦昭度答道

“崔相公与凉王虽为姻亲,但毕竟还是忠于朝廷的,这一点殿下不必相疑。”

其实他心中还有话没说完,凉王也未必不忠于大唐,只是看谁的大唐罢了。这也是朝中有如此多聪明人,但依旧有人愿意提让李业入朝的原因,因为在许多有识之士看来,想拯救糜烂的时局,从宗室旁支间,推举一位明主,未必不是办法。李杰这才安下心来,认可了韦昭度的提议。

君臣二人紧接着又围绕藩镇之事,讨论开来,韦昭度毕竟为官二十余载,又久历地方,对当今天下藩镇都算了解,一一为李杰解惑。

最后李杰诚然询问

“以相公看来,当今天下,有哪些藩镇,值得朝廷依仗重视,用以制衡?”

韦昭度闻言稍稍沉吟后,解释道

“当今天下诸侯虽众,但可称强藩的,其实不多。其中如李业、李克用者,看似宗亲,但所图非小,恐有不臣之志。王重荣、时溥之辈,重在私利,虽不会轻易对抗朝廷,但若无利益,也不会轻易为朝廷驱使。”

“至于河北、幽州藩镇,早已自成一体,宛若独立一国,不在考虑之列。”

“倒是江南诸多军将,因为大多为新起,亟需朝廷认可,或能拉拢,只是太远,而且实力大都不济。”

历数完天下诸侯后,韦昭度有些迟疑,但还是道

“纵观天下诸侯,也只有宣武军朱全忠,历来对朝廷恭谨,又位于中原腹心,实力也足,不像是异志之辈,或可加以培养。”

李杰闻言,略有所思的颔首

这真不是韦昭度收了朱全忠钱,而是事实,以此时长安的角度,朱全忠的确是显得最安全,值得信任的藩镇。

甚至比李业和李克用,还要值得信任

因为李业这种,若是以前,的确是藩镇中的模范,但等李业变成了凉王,事情就变了。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当对方变成亲王的那一刻,加上宗室身份,李业已经从皇权的扞卫者,变成了隐藏的皇位竞争者了。

反倒是朱全忠,没有这个顾虑。

至于说为什么不担心朱全忠篡位造反,乃是因为此时的宣武军,刚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实力勉强跻身一流藩镇,又没有达到令朝廷忌惮的地步(至少表面上如此)。

而且所在的河南地区,本是没有地势可以依仗的四战之地,连搞割据都困难,更别说坐大了。

事实上朱全忠在宣武军发家后,与周边势力都很紧张,去年才刚击败秦宗权,今年立马就开始和时溥打了起来。

反倒是李业这种,割据山河险要之地,暗自积蓄实力的老阴笔,才让人害怕,河陇距离关中如此近,刘邦据汉中而定三秦,光武据河北而平中原的故事,但凡读过书的,谁不知道啊?

李杰也留了心思,或许可以在名位上,再提拔一下朱全忠。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