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35章 中原豪杰尽登场(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35章 中原豪杰尽登场(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由于某个人的挖墙脚,导致此时的朱温手下,并没有多少显眼的文官人才。

直到数月前,柳璨拜谒,作为第一个投奔朱全忠的名门嫡系子弟,得到了重用。柳璨其人,也的确是有能力的,担任朱全忠参军后,一直署理军中后勤,以及汴州财政。

宣武军辖地,虽然富得流油,但问题也很多,这也是朱全忠求贤若渴的原因。

人多了,民政难度自然随之而来,如何经营大运河这个商路,也是个大问题。柳璨带着其他几个,朱全忠麾下的文官,替宣武军建立了一套适宜的税收系统,恢复了两税法和盐铁专卖。

仅此一项,每年至少能给朱全忠,增加近二十万钱帛的收入。

朱全忠敢做这个老虎,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朝廷此时送来的忠武军节度使称号,亦是颇为及时。

因为此事的朱全忠,虽然辖地横跨三镇,可除了宣武军,其他两镇并没有完全掌握,忠武军的蔡州,现在还被秦宗权盘踞,义成军的濮州,则是原天平军节度使曹存实帐下,现节度使朱瑄占据。

(上一章搞错了,朱温兼义成军不是天平军,天平军治所郓州,是朱瑄的地盘)

如今三镇名分都拿在了朱全忠手里,结束了对时溥的战争,他打算掉过头来,对付秦宗权和朱瑄,将此二人彻底荡平。

数日后,南征的庞师古、氐叔琮二人,率大军回师。

此战宣武军两万余,和时溥在宿州,围绕着运河中段的控制权,打了大半年,最终以朱全忠的胜利告终,宿州落入宣武军之手。

时溥一方面因为损兵折将,同时北面平卢镇也开始屯兵谋图密州,只能先忍辱吞声,先和朱全忠停战,让出宿州。

朱全忠专门摆宴迎接氐叔琮、庞师古二人凯旋。

这二人和朱珍,算是此时朱全忠麾下,最受倚重三名大将,都有独当一面之才,尤其是氐叔琮,治军严谨,性格和杨师厚颇为类似,其所辖五千军士,为朱全忠专门赐军号“神捷”。

就在这上下同乐之时,一封从北面疾驰而来的军报,却是敲响了夜里汴州城的大门。

李克用领三万大军,并与魏博节度使韩简盟约,要共同南下,讨伐朱全忠!

代王李克用到底还是没有忘记,上源驿的那把大火,以及惨死的史敬思等将昂,寻仇而来了。

至于魏博节度使韩简,则是奔着吞并天平军而来

朱全忠原本双喜临门的心情,戛然而止,慌忙检点军队,准备北上迎战。

同时上书朝廷,申斥李克用。

李克用在此之前,也已经向长安上书多次,弹劾朱全忠,提及上源驿之变首尾。

按理说人家兴师问罪,也算理所应当

但消息传到长安,朝廷和监国李杰是怎么做的呢?

申斥李克用,还取消了李克用的太尉头衔。

这番操作不仅让一众藩镇都看愣了,也差点气炸了李克用

朱温反而松了口气,得到朝廷的大义支持,许多事情反而好办了。他立即联络泰宁军的朱瑾,和天平军朱瑄二人,希望共同抵抗李克用。

朱温本人,虽然和朱瑄、朱瑾兄弟同姓,但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所谓唇亡齿寒,“三朱同盟”很快就在压力下达成共识。

光启三年九月末,李克用率三万河东军,与韩简两万魏博军抵达曹州城外。

朱全忠亲领三万五千宣武军,加上朱瑄、朱瑾两万人迎战

这样的战争规模,于此时军阀混战的藩镇间,确实少见。

-------------------------------------

曹州位于黄河南岸,便是后世的山东菏泽(曹县就在这)

是中原地区的战略重镇,秦末定陶之战发生于此,说起来,曹州还是黄巢的老家。

只是现在,由于处在义成军对抗北面魏博军的一线,早被战争破坏得不成样子。

双方十万大军汇集于此,一时间烟尘遍地,望眼无边,南北连营,俱皆数十里。

不说其他,每天为了烧火砍的柴木,都是一片森林。

也难怪古人都把两军交战之地,叫做沙场,确实是寸草难生。

“代”字大旗下,今年刚满三十的李克用,一身明光铠和虎皮大袍,显得威风凛凛。

身侧周德威、李嗣源、李嗣昭、李嗣本、李存信、康君立诸将,分列左右。

后面是六千河东铁骑,以及河东、代北、昭义军三镇抽调而来的两万多步卒。

在当今天下的众多藩镇里,李克用保有的骑兵数量是最多的,大约万骑。

这是因为他自己是沙陀部首领,故而可以直接征调族中的沙陀骑兵参战。

但与很多人印象里不同,其实沙陀骑兵并不是那种党项、契丹一带的游牧散骑,而是和中原藩镇一样的建制骑兵,尤其是入主河东以后,李克用骑兵就继续扩张,不只是党项人,也有大量汉人。

因为山西北部,本来就是民风尚武的骑射之乡,无论汉蕃,都是优良的骑兵兵源,这一点倒是和李业的西北类似。这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很强,数量又多,是李克用手中的王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鼓声隆隆,数千骑兵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河东骑兵都是一人双马,这六千骑便是一万两千匹战马,声势浩大,不比几万大军来得差。

数千根树立起来,丈余马槊,犹如钢铁森林一般令人看着发怵。

作为李克用军事集团的核心,河东骑兵装备相当精良,尤其是其间最精锐的“鸦儿军”,每人着双重铁甲,马槊、战锤、强弓,武装到牙齿,几乎是人形坦克。

(马槊不是什么营销号说的牛逼轰轰,十分昂贵,就是对长于一丈,首部形似短剑的骑兵武器统称,在战场上属于消耗品,加强版长矛,价值也就和陌刀差不多,远不及战马珍贵。只是互联网古早时期,有部叫《家园》的小说引用错误,不知怎么就流传开,变成只有武将才能用的珍贵物品了。)

这也和李克用控制了昭义军的冶铁重镇,潞州和磁州有关。

朱全忠这边,同样是精锐尽出,他自己的直属精锐部队,称为长直军,指挥使一直由他亲自兼任,实际指挥,也一直交给亲信寇彦卿,为直指挥使。

人数不算多,左右两都加起来,也就三千人,但都是铁甲精锐。

后来攻打秦宗权时,于许州投奔朱全忠的将领王重师,因为战功卓着,为朱全忠赏识,担任精锐部队拔山都的都将。

王重师以拔山都为核心,组建了长剑军,同样也是朱全忠手中一张王牌。

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这支部队的作战方式——重甲步兵

所谓长剑,其实说的便是双手破甲长兵,包括陌刀、长斧,以及类似于欧洲中世纪大剑的一些武器。

此军拢共两千四百人,也都是重甲长刃,专门用来破阵、守阵。

除了朱温,不远处驻扎的天平军朱瑄,同样有一支唤作落雁都的精锐部队。

可以说,这一战,十万大军汇集,绝非是什么菜鸡互啄,乃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两军鼓声响起,很快李克用这边,骑兵当中,就有数十骑主动请战,跃马而出。

宣武军这边也不甘示弱,诸多将佐纷纷请战而出

一名年方二十的青春骁将主动请缨

“还请大人观孩儿威慑敌胆!”

李克用爽朗大笑

“好!来人,上酒壮行!”

那小将却是直接马上拱手道

“还请大人先热酒相待,孩儿去去便回!”

李克用闻言,先是一愣,才反应过来,笑着道

“你这是要学关云长啊?好,有志气!”

其人,正是去年李克用才收的义子,原本叫安敬思的,如今唤作李存孝。

宣武军方面,见对方不过一年纪轻轻的小校,都觉得李克用太侮辱人。

一名手持马槊的宣武军都将打马而出

“那小子,某不斩妇孺,现在逃回阵中,还来得及!”

话音刚落,便引起身后诸多士卒哄笑

李存孝银白色明光铠和胯下白马,在阳光下尤为刺眼,都懒得骂回去,直接挺槊直驱而去!

那都将见状,才连忙反应过来,策马前驱

两骑交错,都将执槊相刺,三尺长的钢制槊首距离李存孝不过一个马头的距离,却见其人马术了得,一手还擎着槊,一手竟然就这样抓住马缰,翻身而起,藏于马鞍之下而不落地,躲过扫来的马槊。

行云流水的操作,引得身后河东将士俱皆喝彩

都将愕然,再想收回槊锋再刺

结果此时李存孝已经打马到了他的身后,两手空开马缰,只凭借双腿控马。

竟是一手擎着马槊,一手还抽空从鞍下抽出横刀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存孝左手持刀,直接格住从前方刺来的马槊

“锵!”

居然单手便格住了对方一丈长的马槊,动弹不得!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要知道一柄长槊可有十几斤重了,长度摆在这里,被人奋力刺来,这个加速度,一般人都得双手持长兵格挡。

而李存孝居然一手持刀格之,可见其力

但还没等众人慨叹,李存孝右手的马槊已经随即而出,就在那都将被挡住的当口,宛如锁定了目标的毒蛇般,悚然刺去

“吁!”

那都将慌忙间想弃槊打马而逃,但为时已晚。

白刃染血,破体而出,犹如串葫芦一般,直接被人挑杀于马上!

“万胜!”

李存孝身后,欢呼声犹如海浪,一下子涌了起来

他得意扬槊勒马,将尸体置于地,又让身后来人吧头颅砍了,亲自用长槊挑起,于两军沙场之前炫耀了一番,才打马而归。

李克用见之,大为欣喜

“果然,其酒尚温!好!来人,将我的雪驰驹赐予存孝,另赏绢帛五百,铜钱千贯!”

至于朱全忠那边,则是大为恼怒,这种两军皆是精锐的情况下作战,士气是最重要的。

所谓临阵斗将,争得便是这口气

可事实是,虽然朱全忠手下良将并不少,可在个人勇武上,能与李克用麾下那些个义子们匹敌的,还真没几个。果不其然,接下来的阵前挑战,李克用也不拿李存孝一个欺负人。

李嗣源、李嗣昭、康君立诸将先后登场,河东军无一败绩,宣武军数将折戟于前,引得两军哗然,连宣武军军阵之中,都有不满之声。

正在朱全忠迁怒于诸将时,氐叔琮主动建言道

“末将麾下有一年轻小将,同样骁勇,不比那李存孝差上半分,或可为大王分忧!”

朱全忠闻言也没当回事,自以为是对方应付之词,便挥挥手

“那就让他上来看看吧”

不久之后,一名同样二十出头,身上只是不起眼的两挡铁甲,甚至连披风都没有,胯下枣红大马的年轻小校前来谒见。

从打扮上看,对方大概率也就是个队正之类的基层军官而言,许多将佐都为之皱眉。

唯有朱全忠看去,其人身姿雄壮,高八尺,一双虎目圆睁,颇有气势。

稍稍打量,却是主动起身笑道

“小兄弟何名,哪里人氏?从军多久了?”

那小将下马拱手,铿锵做声

“末将王彦章,郓州人氏!自大王征讨黄巢以来,大小三十五战俱在!”

朱全忠闻言肃穆起来,却是主动扶住对方

“原来是当年的老弟兄,未能认出,是全忠过失。”

王彦章正色拱手道

“末将闻大王相诏,原为前驱!”

“好!”

朱全忠击掌赞叹,当即大声招呼

“取我日常所用的那套鱼鳞明光铠,还有马槊来,赐予这位壮士,此战之后,无论成败,只要竭力,我升你为都将!”

没成想王彦章却是严肃回道

“既然无功,焉可言赏?还请大王稍待!”

朱全忠闻言赞道

“为将者正该如此,来,本王给你着甲!”

说罢竟然真的亲自走过来,拿起侍卫递来的甲胄,给王彦章换上。

王彦章本是知恩图报的汉子,见此状况,虽是一言不发,心中却已然下定决心。

良久之后,却见宣武军中一骑打马而出

对面河东军、魏博军俱皆哄笑

“何人又来送死?”

“郓州王彦章,可敢一战!”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