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44章 我得继元,抵十万军(上)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44章 我得继元,抵十万军(上)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关中是天下一等一粮仓不假,但也得分时候

自从广明元年,黄巢打进关中后,整个长安周边都乱了套,大量百姓流亡,紧接着又沦为了官军和巢军反复拉锯的战场,彻底打乱了农业生产秩序。

结果不言自明,连续两个秋收,都没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却要供给黄巢在关中十余万大军。

之前还能通过潼关,把河南尚让等人搜掠到的粮食运进来,而现在,一则河南那边也乱了套,二则朱温倒戈,一下子便切断了两边联系,让长安沦为孤城。

王铎也意识到了这点

长安是坚城,如果强攻,绝非易事,所以他决定,要通过四面合围来困死黄巢。

事实证明,这个方略是正确的,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只是小半月后,黄巢就陷入了断粮边缘

只是,此时的长安,除了十余万巢军外,还有剩下的二三十万百姓啊......

长安城内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被巢军统治了两年,在这个过程中,到也并非一开始,日子就不好过。

黄巢初入长安之际,军纪还是不错的,他尽可能的约束士卒,没有对世家豪门以及宗室外的士民动手,故而虽然大家也惶惶不可终日,但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可随着郑畋带着勤王军第一次收复长安,又被赶出来后,情况就变了。

黄巢怨恨士民协助官军,于是乎开始在城内清洗阳奉阴违的前唐官员及其家属,但以巢军军纪,事态很快就变得不可控制。

官军和巢军都陷入完全失控的混乱中,长安迎来了第一次浩劫,至少数万人在其中丧生。

在此之后,黄巢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控制得住大军,也就纵容了。

这时候,长安士民的苦难才正式开始

巢兵将领在城中大肆抢夺妇女、财货,占领之前唐廷官员、贵族的府邸。

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摊派、捐赋啥的名目,只是挨家挨户直接索取

当长安陷入缺粮困境后,近三十万长安士民首当其冲

几乎城内每天都有上百人因饥饿而死亡,还有更多的人,是在失序的混乱中,成为了乱兵、地痞们互相争夺有限资源的牺牲品。

虽然还没有达到要吃人的地步,但显然也不远了

效节军大破许建以后,就在王铎的命令下,屯驻长安北面。

严防巢军北上,与此同时东面的王重荣、朱温、周汲,西面的宋文通、朱玫,南面的尚师儒,以及北面的李业、李克用、拓跋思恭,合计十多万人,几乎把长安周边百里,围成了铁桶。

就这样,步步紧逼的合围,持续了近两月

黄巢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多次派军,让林言、王璠、赵璋诸将出战,企图打开突破口。

但分别被李克用和朱温、王重荣击败

尤其是李克用在新丰县外,以六千蕃汉骑兵,击破王璠三万,追奔二十里,斩首数千而还,一时威震关中。

可就在局势对于唐军,眼见着逐渐转好之际

后方却又出了幺蛾子

王铎素来和田令孜不和,虽说眼见长安即将收复,但田令孜担心王铎凭借此等功勋,日后必然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于是,他就开始施展起宦官的老本领,抢功劳!

具体怎么抢呢?

简单,派监军啊

宦官杨复光为天下兵马都监,为王铎之副,虽说杨家兄弟和田令孜也不太对付,但起码比文官的王铎强不是?

然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给各路勤王军派监军

而李业这支偏师,虽然人数少不显眼,却是公认能打的。

自然也不会被放过

而李业得到这个消息,却并非是从王铎那

却是北上任职勤王军都监判官的郑洵带来的

李业和郑洵也算是旧识,已有一年多未见,此番相遇,颇为唏嘘

而李业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郑畋近况

他是个恋旧的人,无论是诸葛爽,还是郑畋,这些曾经帮助提拔过他的人,李业心中还是很感激的。

“美江兄,许久未见,风姿依旧啊。”

之前两人之间,还是郑洵地位更高,可如今隔了不到两年,李业已然成为副帅,关中唐军两只手数得出的人物,郑洵自然是不好自居身份的。

主动出言

“诶,子烨如今统领大军,早不复当年矣,反倒是愚兄,混迹良久,却是原地周旋。”

二人寒暄不久,李业就切入正题

郑洵叹气道

“族叔自回到汉中,就一直卧病不起,直到去年末,才稍有好转。”

“前两月,天子下旨相招,说是要复族叔司空,同平章事、门下侍郎,主持蜀中军国大事。但田令孜哪里肯分权柄?”

“田令孜其人徇私枉法,鼓动天子,拜自家兄弟陈敬瑄为侍中,又兼西川节度使,掌管蜀中财权。”

“族叔不忿,当即弹劾田令孜,田令孜相争,族叔便以当庭叱骂,这兄弟二人现在可是恨极了相公。只是族叔素来受天子信赖,又得军心,才不敢动手。”虽说田令孜是当今圣人最亲信的人,但郑畋也很受圣眷,这是因为天子即位之初,郑畋是打击当时柄权宰相韦保衡的先锋。

“只是族叔身体本就有憾,如今在朝中,也是独木难支啊......”

李业也是叹息

他自问不是什么大唐忠臣,至少不是眼下这个大唐朝廷的忠臣。对于如郑畋这种,为这艘注定沉没的破船,费尽心力的人,既有敬佩,也难免可惜。

当然,郑畋复出,总归而言,对于李业是个好消息

至少,从郑洵口中,李业得知,在郑畋的一力推动下,李业的节度使待遇终于可以解决了。

郑畋上书,请迁朱玫为泾原节度使,然后正式升李业为邠宁节度使。

恐怕不日,这份圣旨就会跟着蜀中派来效节军的监军,一起到达邠州

这对李业来说,真可谓是喜忧参半

李业的历史知识不算丰富,但作为一个爱好者,他还是知道一些大致时间点的。

比如黄巢起义平息后,距离唐朝灭亡还有二十多年时间

故而,李业在寻机积蓄实力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在朝中打好关系。

郑畋是其一,他和王铎的关系也不算差,还有眼下的郑洵,很可能是荥阳郑氏在郑畋后推出的领军人物。

唯一比较头疼的,还是和宦官

田令孜小人,贪得无厌不说,而且据他所知也蹦跶不了多久了,不值得深交。

可想和杨氏兄弟交际,却也一直找不到机会

正当此时,中和二年八月,来自蜀中的圣旨和监军终于到了。

李业不管心里如何想,至少明面上,作为一名宗室,对唐廷远比其他藩镇恭敬。

可他又怕那田令孜派来的监军,在自己军中插手,于是嘱咐符存审、杨师厚,注意约束好将佐。

但是,当所来监军的名号,被派往打听消息的文吏传回后

李业却是忽然大喜过望,也不顾礼节,亲自率骑带着符杨二人,出邠州城三十里相迎。

因为来者不是旁人,正是三兄弟旧识

前内常侍张泰义子,现内供奉,宦官张承业。

......

而邠州城外,因为其父在和田令孜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在前年病逝,张承业只得转投杨复恭门下,又打通田令孜之弟陈敬瑄的门路,这才得以外派。

只是,他对这个“邠州李业”并无印象,只知道是黄巢乱起后,才在关中崛起的军阀,听说治军甚严,不知会不会给自己个下马威。

若是那样,自己又该如何维护朝廷体面呢?

心中不免有些忧虑

一行数百人,带着赏赐、诏书的队伍距离邠州还有三十里

忽然见对面卷起阵阵烟尘,张承业惊骇,以为是藩镇乱兵图财截杀

却听闻远处一个年轻声音传来

“张君别来无恙乎?”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