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5章 忽报胡骑犯朔方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5章 忽报胡骑犯朔方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李副将此番斩获颇丰啊,只是怎么一百多党项马贼,连副铁甲都没有,不会是杀良冒功吧?”

王贺是个干瘦模样,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起来不像武将,唯独那细眯起来的三角眼,能看出其人是个狠角色。

德静军堡内签厅,见到回来复命的李业三人,王贺出言不逊

虽然杀良冒功在唐末边军里很普遍,但就这样问出来,未免显得逼迫

夏绥节度使的全称是夏绥银宥四州节度,但事实上,从唐中期开始,党项部落逐渐在西北壮大,夏州、宥州等地,党项人口和汉人相当,部分区域甚至多于汉人,实际上大半都被党项人控制。

德静县可以说就是夏绥镇内,党项和汉人聚居地的主要分界点,往北的草原地带(今毛乌素沙漠,当时是草原),基本都是党项人地盘,当地唯一的唐人武装,只有一个千余人的经略军。

但同样的,正因为如此,德静也就变成了两族百姓交流贸易的重要中转地。以军阀兵头们的视角来看,就是油水很足,王贺当然不爽李业这个代表节度使的新人横插一脚。

见王贺言语讽刺,李业只是不软不硬顶回去

“许是个贫寒部落,缺甲少马也是正常。”

王贺也只是哼了一声,不再纠缠下去,李业来德静已有三月,这厮假仁假义,善于收买人心,这些日子和士卒同寝同食,再加之从来不克扣财货、赏赐,甚至屡屡将自己那份分予伤亡部下家人。

而他那两个义兄弟,也是同样做派,三月之间,又凭着节度使那边的支持,竟真让他在德静站稳了脚跟。

这一方面让王贺不好对他轻易下手,另一方面,又加深了王贺忌惮。

王贺看着眼前,比自己儿子还年轻,但已经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李业

心中不免有些嫉妒

但随后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眯眼笑着对李业道

“既然李副将有此斩获,焉能有不赏之理啊?我已经嘱咐了仓吏,一干赏赐,断不会少了弟兄们的!”

随后二人冷冰冰寒暄两句,李业就告辞了

出门后的李业,愈加觉得王贺反应不同寻常,又吩咐性格严谨的杨师厚,亲自押着俘虏和首级去仓吏、书吏处交纳,清点赏赐。

结果居然没有被怎么为难,仓吏很爽利的就把一百八十匹绢,外加六十贯钱的赏赐拨了下来。

这不像是王贺以往的作风啊......

出了签厅,李业回到驻地

德静县在夏绥镇诸多小城里,还算是比较繁华的,城中大约有几千人丁,驻军的德静都高层军官大都在城内有院落。

但李业从不在城内置办房产,而是和本部将士一起住军营

这倒不只是为了收买人心,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城内可不是自己的地盘,万一出了事,符存审他们都来不及支援的。

嘱咐完明日派人,把抚恤如额送到有家属的军士家中,以及埋葬战友遗体,分发赏赐诸事后,李业遣散了除符、杨外军官,三兄弟留下议事。

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李业点了烛灯,然后首先便是向符存审问道

“大哥,咱们手里弟兄可都能信任吧?”

对于此时的李业而言,啥都是虚的,甚至远在夏州城的诸葛爽,也未必能帮到自己。

唯有麾下的军士兵马,是实打实的依仗,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手中武力的可靠性。

符存审稍稍思量,回答

“三弟队里那几个火长,新来不久,之前是陈丰那边调过来,恐怕未必可靠。”

陈丰是德静都内另一个副将,地位与李业相当,但资历更老,是王贺的人。

杨师厚也是颔首确认

李业闻言沉吟

杨师厚见状问道

“兄长,可是王贺那厮又有什么刁难?”

李业摇头道

“今天他倒是没怎么刁难,连赏赐抚恤也未克扣,但越是这样,我心里就越是担心啊。”

二人闻言,也觉得有理,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王贺狭隘吝啬的性格他们早已知晓,如今反常,必然另有祸心。

符存审随即道

“如今军中,阿业你和我的两个队,一百多号弟兄是没问题,肯定听咱的。唯有三弟手下,多是新附,未必可靠,恐怕要下一番功夫。”

“军官的话,赵岳(李业队副)、赵密(符存审队副)兄弟,都是从节帅牙兵带过来的,应是无疑,只是三弟这边,还没队副,若是能选个自己人过去,或许会好些。”

最后李业拿了主意,从符存审队里调一位火长,唤作孙胜的,一直在军中打理后勤,是李业到德静,自小卒提拔来,值得信赖,任为杨师厚队副。然后再把杨师厚队中几个火长,和李业、符存审部对调。

并嘱咐三人注意一下队中新附军官,如有异动,不要姑息。

但此后几日间,似乎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李业照常抚慰伤亡将士和家属,然后带着士卒操练。

直到七日后,王贺突然击鼓升帐,通知军中队正以上全部官佐,前往签厅开会。德静都,共有十一个队,分别归十将和两名副将分统,但其中陈丰一向唯王贺马首是瞻,故而李业可谓是被孤立的。

当然,事情不能完全这么论,因为这时候的藩镇军队,上下关系很奇妙,下边的火长、队正等军官也有各自想法。

但王贺作为十将,在此时黄巢还没打进长安,唐廷秩序还有一定约束的情况下,他依旧拥有名义上最高权力。

“八日前,经略军陈军使向夏州派了信使,说是费听氏大部叛乱,意在劫掠宥州、盐州。”

费听氏是党项八部之一,在此时的西北地界,党项人的势力是不比唐人差的,人口多达上百万,只是部落众多,尚未统一而已。

其中以八部最盛,人马多则过万,少也有数千,这些党项大族多年在大唐、吐蕃、回鹘之间夹缝求生,全民皆兵,虽然装备简陋,却并不好对付。

“宥州的拓跋思恭呢?为何不出兵镇压?”

李业旁并列的陈丰问道

“宥州拓跋刺史,正在怀德一带和叛军对峙,难以抽身,现在经略军那边恐怕已经被围了。”

拓跋思恭其实也是党项人,拓跋、颇超都在党项八部之列,但拓跋家从其父开始,就占据宥州地界,并受了唐廷册封,虽然在夏绥节度使辖内,但事实上和沙陀李家一样,独立行事。

而且李业还知道,这拓跋家,就是后来的西夏李氏。拓跋部作为党项八部之中实力最强者,被叛军拖住?恐怕是借口,不想尽力罢了。毕竟叛军虽然也劫掠宥州,但这些党项大族间自有默契,叛军主要目标恐怕还是盐州和朔方境内。

“长安催得紧,节帅的意思,从银、夏两州各抽一千五百军士,加上内附党项两千,先解经略军之围,然后再支援拓跋刺史。”

王贺淡淡继续言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知道,夏绥镇这回肯定也不想出全力,盐州属于朔方节度使辖地,否则夏绥镇动真家伙,五六千甲士步骑绝对是有的,恐怕也就是应付一下长安,毕竟夏绥离长安近,而且每年还要仰仗关中赏赐钱帛,要给点面子。

但李业听到这里,心中一沉,他似乎有点猜到王贺心思了。

严到此处,王贺眯着三角眼,看向李业

“夏州的意思,我们德静位置紧要,无须全部去,但也需抽调五队将士,以一将统率,与州城、长泽、宁朔诸军汇合北上。”

陈丰见状,哪里还没反应过来,立马附和

“李副将自从到德静以来,屡建功勋,斩首颇丰,如此殊荣,非李副将谁能担之?”

李业当即起身,拱手推辞

“都尉,我部刚刚经历血战,恐怕要修整......”

注:唐末府兵制解体,但藩镇军队依旧挂有折冲府官职,比如王贺职务是十将,但本官是折冲府果毅都尉,所以称都尉,但只是称呼和发俸禄的凭证,无实际意义。

王贺连忙笑着道

“诶,能者多劳嘛!”

“本将今年已经四十有五,早非壮年,这两年啊,愈加觉得难适弓马,此等建功立业的机会,正当让给李副将这样年轻人才是。”

陈丰也连忙跟着感叹,说是自己常年军旅,多有旧伤,不复当年之勇了。

李业如何看不清楚,恐怕此番出征,绝非什么捞功劳的好事,反而有性命之忧。

想想也不难理解,各方势力都明显磨洋工,唯一愿意出力,被劫掠的盐州所在朔方军,此时早不复郭子仪时的威势,乃是如今西北最弱的藩镇之一,还要面临吐蕃、回鹘的威胁。

而自唐中期以来,党项势力愈加庞大,仅费听氏一家,恐不下七八千步骑。

李业再三推辞

而王贺却是直接变了颜色,三角眼直接盯住李业厉声道

“李副将,今早我已经把文书上报夏州了,你要抗命不遵吗!”

李业顿时无言

无论如何,王贺才是他的上官,这种事情,哪怕诸葛爽都不好插手,何况人家也不会为了自己做到那种地步。说不好听的,李业死了,他派其他人来便是。

而德静都中,除了三兄弟外,其余军官都是隔岸观火,毕竟李业等人去,他们就不用去了。

最后,李业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不过既然非得蹚浑水,那就必须尽可能争取到其他利益

他注视向王贺,沉声道

“夏州既然是要我们出五队,可职下部中仅有三队,力所未逮,还请都尉拨发人手。”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