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英伦文豪 > 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

英伦文豪 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

作者:员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6:45 来源:23小说

考文显然是没想到陆时这么年轻,所以一开始错把辜鸿铭当成了正主。

还好他够谨慎,先问了门卫。

陆时伸手,

“你好,我是伦敦政经的陆时。”

考文介绍道:“图书馆那边因为正在做最后的书籍、手稿的分类,工作人员们都忙得脚不沾地,所以由我这个版画与绘画部的管理人带路,希望陆教授多多包涵。”

说完,他又瞄向辜鸿铭、夏目漱石,

陆时刚准备引荐,

没想到,考文笑着摇头,

“没关系的,陆教授。不重要。”

他转身朝馆内走去。

被当面说“不重要”,辜鸿铭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是对方的心态好,还是过于傲慢。

三人跟上考文。

大英博物馆占地面积广大,馆藏甚众,对外展出的藏品只占所有藏品的百分之一,可见一斑。

考文一边走,一边介绍,同时嘱咐陆时在借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书卷,哪怕只是拓本、抄本,也要尽量小心。

几人到了阅览室。

陆时要阅读的资料属于明史,在图书馆没有原本,只有复制本,

考文问过工作人员后,确定不需要动原稿,便放心了,甚至还贴心地告知陆时在哪些书箱、书架里寻找,

之后,他便找个角落待着,不再打扰。

陆时认真地做笔记。

辜鸿铭在旁边好奇地看,

他低声道:“看了这些史料,我才察觉你写的《万历十五年》的新奇之处。”

辜鸿铭擅长文学、经学,史学相对较弱,

如果他也精通史学,便会发现《万历十五年》的研究方法是跨学科的,类似《枪炮、病菌与钢铁》。

陆时仍在读书,头也没抬,

“嗯,我这么写,是从长远的社会发展来观察历史脉动,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这一点和传统的史学专著写法不同。”

辜鸿铭细细咀嚼这句话。

过了片刻,他说道:“我不是很懂。”

陆时问:“辜老先生读过《大义觉迷录》吧?雍正皇帝是怎么自我评价的?”

辜鸿铭回答:“我不见得能背全,我想想……嗯……‘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后,然爱养百姓之心,无一时不切于寤寐,无一事不竭其周详。’”

这背得已经够全了。

陆时说道:“挑灯熬油、夙夜勤政。效果呢?”

辜鸿铭立即说:“康乾盛世,雍正帝承上启下,效果是极好的。当然,不可否认,后面糜烂得也很快就是了……”

老先生确实变了,

在讨论清朝的时候,能做到尽量客观。

陆时点点头,

“万历期间也是如此,优秀的官员励精图治,哪怕琐碎到乡县的事务也要亲力亲为,以求扭转颓风。可最后的结局呢?还是糜烂一片啊。”

这么说有点儿命中注定的意思。

辜鸿铭恍然大悟,说道:“我就觉得你这本书很有些与众不同,原来是这样。”

他之前阅读《万历十五年》,只觉得历史故事精彩,

可现在回头看,却发现里面是有立论的,且这种立论超脱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细节,是对历史大势的分析,

正如陆时刚才所说:

“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

辜鸿铭叹气,

“邪门。”

陆时不解,

“邪门?伱说什么邪门?”

辜鸿铭扬了扬下巴,回答道:“你这本书邪门。我仔细想过,觉得读你这本书的时候充满了无力感。不论是身为皇帝的万历,还是掌握帝国重权的张居正,好像都不成功。”

这便是《万历十五年》中的大历史观,

体系的问题,无法从局部得到修补,只能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文化土壤中寻找答案。

陆时说:“看过《枪炮、病菌与钢铁》,应该不难理解《万历十五年》。”

两者都算跨学科著作,

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辜鸿铭说:“那能一样吗?”

一本以外国为例子,从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入手,中国人读起来像在隔岸观火;

一本讲中国历史,感同身受。

辜鸿铭很郁闷,

“不聊了!还是不聊了!越聊越心塞。上次就这样,还叫你气晕了。”

陆时尴尬,

“咳……”

辜鸿铭走到一边,

“我还是自己翻书吧。难得来一趟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不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

陆时也乐得清静,

抄书不难,但抄史学著作很难,

尤其是《万历十五年》这种书,风靡于80-90年代,

而他从21世纪20年代穿越而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大历史观也与时俱进,很多观点在黄仁宇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修正,

他需要集中精力,结合史料和更新的史学观点来完善《万历十五年》。

另一边,辜鸿铭认真读书。

这时,夏目漱石靠近他,低声说:“辜老先生,您过来看看。”

辜鸿铭不解,

“怎么了?”

夏目漱石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说:“我好像看到了《永乐大典》。”

辜鸿铭没有多想,

“正常。”

他用手指划过正在读的书本的书脊,说道:“这里不光有二十四史的抄本,还有大量野史抄本,《永乐大典》此等集大成的典籍,在此收录了抄本又有何新奇?”

夏目漱石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可是,这里收藏的《永乐大典》的抄本并不齐啊。”

辜鸿铭轻笑,

“你应该不知道《永乐大典》一共有多少册吧?光目录就有六十卷,三万万七千万字,总共得有一万多册。这哪能收集齐?”

他放下手里的史书,

“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夏目漱石立即带着辜鸿铭走到了一个书箱前。

辜鸿铭俯身,

很快,他露出了有些疑惑的表情,低声道:“这个怎么看着像副本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