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英伦文豪 > 第161章 东方神仙

英伦文豪 第161章 东方神仙

作者:员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6:45 来源:23小说

太阳即将落下。

日光泛着红,在地面投下一整片的光幕。

潘克赫斯特被“赶走”了。

但是,那些包围《镜报》报馆的女性反而回来了,讨论那首诗的内容,氛围友好和谐,有点儿像社团或俱乐部。

“呼~~~”

陆时长出一口气,心道总算是结束了。

他回到办公室。

斯科特快步迎上前,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厉害!”

拥抱过后,他还捶了忘形地捶了陆时的肩一下,低声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刚才那些个招数,又是炸鱼薯条、又是提供饮用水,实在是太阴险啦~”

陆时神秘地眨了眨眼,

“主要还是因为潘克赫斯特的大本营在曼彻斯特。”

斯科特会意地点头,

这种集会,对组织度的要求很高,

临时拉来的人,难免心不齐,自然容易被略施小计就撕开缺口。

斯科特心中佩服,却又露出郁闷的表情,看了眼怀表,说:“今天《镜报》的销量怕是不好看。你啊,要大亏特亏咯~”

陆时哈哈大笑,

“我怎么听着你有点儿幸灾乐祸?”

这无疑是一句调侃。

斯科特也跟着大笑起来。

陆时低头思考片刻,问对方:“《简·爱》原著和漫画不同的事,终究还是要解决。伱说,咱们有没有必要弄个对玛格丽塔小姐和蒙德里安先生的访谈?”

斯科特不解,

“何谓‘访谈’?”

陆时便循着现代的定义,解释了一通。

斯科特眉头皱起,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将采访稿不加以修改直接登报。可这么做的优势是什么呢?诚然,直接放采访稿可以增加真实性,但那也得读者相信啊!”

现代的访谈类节目兴起于电台和电视,

因为有画面和声音,可以传递环境中的情景语言,再通过对受访者一问一答式的即兴采访,使听众或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

而文字就不具备这种特点,

读者在阅读时,肯定会下意识地觉得,那些对话经过了编辑润色、加工。

陆时沉吟,

“还是应该试一试。直接投放原始的采访稿,真实性更高。”

斯科特想想,觉得没必要反驳,

反正这种稿子对《镜报》销量的影响不会很大,失败了无所谓,成功了更好。

而且,陆时是boss,下面人得听他的。

斯科特说:“那你快些安排记者吧,距离给印刷厂送版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我也得回一趟《曼彻斯特卫报》的办事处,今天《镜报》被女权主义者围堵的事,明天肯定见报。”

陆时点点头,

“那就麻烦你了。”

说完便目送斯科特离开。

这之后,陆时给手下的记者和编辑布置了任务,拿到一系列准备好的采访问题,回办公室。

玛格丽塔正在等着。

公主殿下将今天《镜报》的两性版平铺在桌面上,抄写那首《嫁人》。

听到开门声,她立即回过头,

“陆教授。”

陆时对她点了点头,

“一个小时后,你和蒙德里安先生有个采访。”

玛格丽塔“嗯”了一声,

不知为什么,她的情绪看上去不太高。

陆时不免担心,

“怎么了?”

玛格丽塔叹了口气,嘴巴开合却没有发出一丝丝声音,像是没有想好该怎么开口。

过了大概半分钟,她才说:“我没想到她们会这样。”

陆时:“……”

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对方。

公主殿下终究是温室里的花朵,没见过某些斗争的残酷,还以为是请客吃饭,

而且,她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惹麻烦。

她问道:“我错了吗?”

这个问题更没法回答了。

陆时一阵无语。

玛格丽塔看他不说话,忽然“噗嗤”一声笑出来,眨眨眼,用有些俏皮的语气问道:“陆教授,你一定觉得我有一点儿幼稚吧?没关系,你实话回答就好。”

陆时摇头,

“那必不可能。怎么能是‘有一点儿’幼稚呢?那是‘非常’幼稚。”

玛格丽塔满头黑线,

 ̄□ ̄||

她能明显感觉到陆时说的是心里话,可是那种轻松的语气,却又让她生不起气来。

她又问:“那你觉得潘克赫斯特女士幼稚吗?”

陆时连连摆手,

“这话可不敢瞎说!”

“噗!”

玛格丽塔笑得更开心了。

她吐槽道:“陆教授,原来你也有害怕的人啊~”

陆时摸摸鼻子,

“那能叫害怕吗?”

他只是认为,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像自己做文抄公那样引发蝴蝶效应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需要历史契机、历史进程,同时也得量变引发质变,

而现在,还不是质变的时候。

陆时决定暂时回避话题,

“不说这个。”

玛格丽塔“嗯”了声,又将目光移向自己抄的诗,喃喃吟诵:

‘marrysomeonefullofkindness.’

……

如怨如诉、如泣如慕。

陆时听得整个人都麻了。

这首《嫁人》其实来自印度女诗人rupikaur,其中,平等、独立的经典爱情观非常经典,至今被奉为圭臬。

事实上,陆时选择这首诗的时候是经过了大量权衡的。

作为中国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致橡树》,

诗人舒婷在这首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也是平等的、互助的、相互独立的,而不是攀附的、依附的、从属的,那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鼓舞了很多人。

但问题就在于,英国没有木棉……

诗歌这种文学题材非常要求合情合景,搞个木棉出来,还得负责科普,想想就让人头大,

若改编,韵味又不足。

且《致橡树》是朦胧派诗歌,其中的很多意向是含蓄的,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