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07章 简体字、拼音

1850再造中华 第207章 简体字、拼音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想起即将而来的东征,杨烜叮嘱何寅道:“黑旗军已经打下了镇安、思恩、泗城三府,不久还将有大动作。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若要治理、建设天下,更是难上加难。

“黑旗军打下这么多的地盘,如果守不好,如果治理不好,反而会成为军政府的包袱。如何守天下,如何治理天下,关键在于人才,关键在于快速培养足够多的干部。

“现在我们使用干部,主要从黑旗军中选拔人才,其次便是招纳外地的洋务人才,再就是留用各种旧官僚、地方豪强。这并非长远之计。

“黑旗军出身的干部,受过长期的教育、历练,使用起来相对比较放心。外地的洋务人才、旧官僚、地方豪强,想法各异,就不如黑旗军出身的干部。

“从长远了看,我们必须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尤其要依靠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各级学堂,特别是暨南大学堂,要担负起普及教育、培养人才的重任。”

何寅深感责任重大,对道:“大元帅请放心,我们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大元帅的期望。”

黑旗军不断攻城略地,军政府也急需各类人才。按规划,暨南大学堂学制三年,除此之外,还设有许多速成班,大多以一年期甚至六个月短期培训为主。这些速成班的学员,多由黑旗军、军政府选送过来。

目前是军政府状态,一切以军政需求为主。这些学生从大学堂毕业后,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学堂的安排,被分配到黑旗军、军政府、企业、学校里任职。

即便如此,军政府治下人口缺口依然很大。现代政府的组织能力更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官吏,可以从有限的社会资源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杨烜志在建设现代政府组织,志在开展近代事业,迫切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人才。

与之相反,满清是个小农社会,官位编制很少,每个州县只有“知县”、“县丞”、“典簿”等区区三四个“正式编制”。

官员之外,则为数量众多的胥吏。譬如广西的州县,一县可有一上千个胥吏。胥吏升迁无望,没有名望,也就不要颜面了,铁了心要弄钱。

官员不懂实际政务,极度依赖胥吏办理政务,这是满清吏治恶化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军政府亦得到了传统旧官吏的支持。

军政府要建设现代政府,创办警察、邮政、税务等系统,由此也创造了更多的官职。旧式胥吏表现得好,亦可成为军政府的官员。旧官员表现得好,亦可升迁至领导岗位。

这相当于是做大了蛋糕,使更多人可以分食到更多的蛋糕。由此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

不过,在杨烜看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最关键的还要靠教育。

教育的首要问题,又是扫除文盲。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学习起来比较艰涩,这在客观上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早在民国时,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很多激进派学者,都主张废除汉字,改用西式罗马字母。譬如,鲁迅先生就说过: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最简单易学的文字,应当是拼音文字,譬如英文、日文、拉丁文。

英文只用二十六个字母,就能表达完整的语意。即便不认识某个英文单词,亦可以根据规律拼读出单词。日文同样如此,只需掌握五十音,就能快速学习日文。

苏联成立后,将俄文拉丁化,取得了成功。我国亦曾想学习苏联,创造拼音文字,甚至探讨过汉字拉丁化。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所以,在古代,日本、越南、朝鲜、琉球等儒家文化圈国家皆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并使用本国语言并行不悖。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作为语素文字,汉字本身不能表音。因此,在汉字传播过程中,文字结构变化不大,语音变化却极大。譬如诗经,流传甚广,却因为古今音变而不再押韵。

由此而造成全国各地方言迥异,造成文化上的差异,不利于维护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杨烜使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标注读音,将彻底解决汉字注音问题,统一汉字发音,促进文化上的统一一致。

这种罗马拼音,比传统汉语教学中的“读若法”、“直注法”、“反切法”先进许多。

所谓“读若法”,是用音近的字注音。譬如,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读若法”。在解释“埻”字读音时时,《说文解字》写道:“埻,射臬也,读若准”,意思就是“埻”和“准”的读音是相近的。

读音相近,说明两者还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差别有多大?“读若法”并不能解释这种差别。

所谓“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譬如,在“女为说己者容”中,便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如果有人连“悦”字的读音都搞不清楚,这个解释就等于是白解释了。

可以想象的是,不管是“读若法”还是“直注法”,都不能准确地标注汉字的读音。

“反切法”较“读若法”、“直注法”进步许多,据说是受了梵文的启发,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声调合并来注音。

譬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早在暨南大学堂创立之初,杨烜便设计出了完整的汉字简化方案、拼音注音方案,并委托大学堂代为完善、组织培训。

按计划,军政府将于1852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在南宁、太平两府,对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简体字、拼音教学。

何寅对此仍有顾虑,此时便说道:“大元帅设计拼音为汉字注音,巧夺天工,我们都很认同。但把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这固然有利于普及教育,却也遭到不少阻力。

“很多人认为,简体字不如繁体字美观,失去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况且,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变易汉字,应该慎之又慎。”

很明显的,何寅也不赞同推广简体字。杨烜不为所动,说道:

“汉字乃象形文字,笔画复杂难学,不方便普及教育。从汉字的历史发展上看,简化字体一直都是大势所趋。

“商朝的甲骨文变为周朝的金文,秦篆变为汉隶。直至当今,简化笔画一直都是汉字演变的方向。

“我们要大兴教育,首先就要扫除文盲,要普及教育,让资质愚钝的人也能迅速掌握文字。

“但繁体字过于艰深,普通人学起来太吃力,耗时太长。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当权者刻意为之,使少数人垄断识字的权利,便于他们实施愚民政策。

“简体字并非我杨烜的独创,而是古已有之。古人亦常常使用简体字,但在正式文件中,都使用繁体字。

“我们军政府主张为民谋利,就要简化汉字,方便人民学习。从此之后,识读汉字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普通公民的权利。”

话说到这个份上,何寅不敢再说什么,只得坚决执行杨烜的决定。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