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17章 难兄难弟

1850再造中华 第217章 难兄难弟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寨墟战败后,陶煜率领绿营兵主力撤到乐民镇,在此遇到了钦差大臣、八旗广州将军穆特恩。

尽管彼此不合,陶煜还是决定见面和穆特恩交换意见。毕竟,官场上应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清军败局已定,陶煜和穆特恩也成了难兄难弟。见面之后,陶煜仍旧像以前那样行以作揖之礼,仿佛身份平级。

论官阶,两人确实平级。论职务,穆特恩却高于陶煜。论亲疏,穆特恩是满洲上三旗的亲贵,陶煜更不能与之相比。

战场偶遇嘛,穆特恩也不计较这些礼节问题了。寒暄过后,穆特恩说道:

“前日,我写信邀请老弟到大营一会,一起商量战局。没想到,老弟已经不辞而别。今日,你我在此偶遇,真是不胜唏嘘。”

陶煜脸色一变,问道:“当时军情紧急,我来不及赴会,请人送了封急信给钦帅。难道,钦帅没有收到吗?”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钦差大臣又称为“钦使”,掌兵者可称为“钦帅”。

清朝以礼治国,等级观念极重,称呼也极为繁琐。穆特恩年长、地位高,故能称陶煜为老弟。陶煜虽然属下兵马多,却在名义上算是穆特恩的部下,称其“钦帅”较为合适。

陶煜的话里,隐隐带着刺。在他看来,送封信就算告辞了。可在穆特恩看来,自己才是主帅,陶煜必须经过自己的允许,方能调兵撤退。

满清官制,在地方上,文官以总督、巡抚最为尊贵,武官以八旗驻防将军、副都统,绿营提督、总兵最为尊贵。

按照“以文制武”的思路,总督、巡抚负有监督、节制绿营将领的权力。八旗兵地位特殊,不受总督、巡抚的节制。但督抚有密折权,可以暗中参劾八旗将领。

绿营兵分散各省,在一省或多省设一提督,统领境内所有绿营兵。

但提督以下的绿营将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军令受总督和巡抚节制,兵权则归于朝廷。

若有战事,则从全国各地征召绿营兵参加征战。提督、总兵一般不担任主帅,主帅由皇帝另外简派,多以有名望的文臣为主。

这样一来,兵员多临时从各提镇中抽调,集中使用时又以文臣为统帅,致使兵不为将有,编组混乱,影响战斗力。

譬如,太平军刚刚兴起时,咸丰帝手忙脚乱,陆续起用郑祖琛、李星沅、林则徐(中途病死)、赛尚阿、徐广缙等文臣作主帅。

最后,咸丰发现这些文臣大多只会纸上谈兵,不得已起用向荣、和春等武将作为统帅。

眼下,陶煜是广东陆路提督,手下兵马较多,理应受穆特恩的节制。但太平军兴起后,广东绿营兵四处征战,负责实际统兵的提督、总兵威望大增。

陶煜乃绿营宿将,又久任广东陆路提督,在官兵中威望很高,早已不把穆特恩放在眼里。对于穆特恩的军令,陶煜总是选择性地执行,穆特恩也拿他没有办法。

前天,陶煜擅自撤退,令穆特恩大为光火。可剖析当时形势,陶煜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穆特恩只能按捺住心中的不满,说道:

“老弟的手札,我当然收到了。说起来,还是老弟见识高,当即立断,拔营而去。倒是我手下的兵马撤退不及,被黑旗军咬住,损失了不少人马。”

一个戈什哈闯进帐内,送来两杯清茶。旗人礼数多,排场也大。即便狼狈如此,穆特恩亦吩咐人煮了一壶绿茶,以便招待陶煜。

陶煜口渴难耐,却也只能耐住性子,小口啜茶。

穆特恩吩咐戈什哈道:“我与军台商量要事,闲杂人等,一律挡驾。”

戈什哈走后,陶煜诉苦道:“钦帅,昨日我与黑旗军大战竞日,上万人马竟然攻不下寨墟弹丸之地,只得狼狈逃回此地。我看,这一次,钦帅必须早作准备了!”

早作准备?作何准备?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穆特恩揣摩着陶煜的话意,问道:“军台的意思是,我们要放弃抵抗,尽快突围?”

这还用问吗?陶煜对道:“不错,事已至此,我们要把兵马撤到武思江以东,最好撤到浔州、郁林州、博白县一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存实力,日后整军再战。”

这一判断,与穆特恩基本一致。但穆特恩是主帅,不能只考虑军事,必须考虑撤军带来的负面影响。最起码,不战而退,绝对无法向皇上交待。

他说:“我们好歹也有两三万人,却不战而退。别说那些都老爷要弹劾我们,就是制台也要拿我们说事。”

穆特恩口中的制台,指的是两广总督叶名琛。总督是满清设在地方上的最高官员,有权节制境内所有军政事务。

穆特恩虽是钦差,兼为广州驻防将军,却凡事都要仰赖叶名琛的支持。只要叶名琛不高兴,随时可以找个理由,断绝、拖延穆特恩的钱粮供给、兵马调拨。

清军事权不专,也算是个痼疾。曾国藩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军时,屡被地方督抚掣肘,苦不堪言,气得一度撂挑子不干。直至兼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手下有了财权,指挥打仗才变得顺畅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总督权力大,责任也大。若前线战败,叶名琛负责支持前线,势必也要受到牵连。

官场无仁义。到时候,叶名琛必会把黑锅甩在穆特恩身上。

陶煜曾在西北征战多年,见惯生生死死,此刻便慨然说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钦帅何出此言?咱们身为疆臣,做事一为皇上,二为黎民,何必畏惧那些流言呢?林文忠公不畏浮言,力主禁烟,即便被罚戍新疆亦不后悔?

“大家官场为官,以忠诚为第一要务。若是真忠臣,就应该学习林文忠公,忍辱负重,为皇国保存实力。然后卧薪尝胆,整军再战。

“如此,才是做人臣的本分。若只是逞匹夫之勇,只想战死沙场以全名节,却不顾及长远,不顾及军中同袍手足,这才是懦夫的行为,数十年后必为后人所不耻。”

陶煜口才极好,把穆特恩驳得哑口无言。他举例所说的林文忠公,是指林则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背了黑锅,被道光帝贬至新疆。没过几年,林则徐重获启用。咸丰即位后,很快就重用林则徐,使他重新担任督抚。

当时,林则徐已经去世,谥号“文忠”。“文忠”虽然比不上“文正”,同样是文臣中的美谥。林则徐也备受时人推崇,被视作第一流名臣。

穆特恩说道:“老弟这番议论,真是鞭辟入里,发人深省。既然黑旗军牢牢控制了寨墟,依老弟看,咱们该从哪里撤退?怎么撤退?”

陶煜侃侃而论,说道:“寨墟易守难攻,咱们就不要想着从那里突围了。北面临近郁江,又有武思江横亘在东,从那里突围也很困难。

“咱们现在所处位置为乐民镇,周围都是大山,只有一条谷道通往灵山县。目前要想突围,只能从灵山县突围。过了灵山县,道路四通八达,黑旗军就不好堵住我们了。”

穆特恩深以为然,连忙问道:“听说黑旗军已经攻占了灵山县。军台能攻下灵山县吗?”

塔读@

陶煜说道:“听斥候说黑旗军在灵山县只有骑兵,没有步兵。骑兵非我绿营兵所长,昨日寨墟之战,绿营兵亦损失惨重。这次反攻灵山县,非钦帅麾下八旗兵不可。”

八旗多骑兵,穆特恩利用广州八旗编练了一支健锐营,又从外东北调来五百人的索伦营。健锐营与索伦营虽然人少,却非常精锐。

但穆特恩名为钦差,可以完全掌控的部队不多。麾下三千八旗兵是他手上最后的王牌,轻易不敢出牌。

于是,穆特恩反问道:“我八旗兵在前攻城,军台可派多少兵马助攻?”

陶煜说道:“我准备派三千人扈从钦帅。”

穆特恩留了个心眼,说道:“军台若在一旁助战,我军必能军心大振,一举克服灵山。”

陶煜可不上当,对道:“钦帅,实不相瞒,我打算把部队打散,以营为单位,走山间小路撤退,最后在郁林州汇合。”

穆特恩大惊失色,说道:“军台此举不可。部队一旦分散,再集合起来就难了。咱们手上有兵,还能与黑旗军斗法,若是打散部队,就完全是自废武功、自取灭亡了。”

“斗法?”陶煜苦笑道:“钦帅,我们之前在横州前线苦战数月,才不过夺了一座横州小城。黑旗军水战一天全歼我军水师,陆战两天断我退路。

“你说,我们拿什么跟黑旗军打?再不走,黑旗军就要扎紧包围圈,彻底包围我们了。到时候,没有粮食,没有弹药,不用黑旗军打,我们自己就要败亡!”

穆特恩面如死灰,沉默良久,才吐出几个字:“我们八旗健儿从来只有战死沙场,没有苟且偷生!军台且去,我自攻灵山!”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