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31章 搜求人才

1850再造中华 第231章 搜求人才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黑旗军大兵压境,广州城即将易主。兵戈相加,时局混乱,士绅富商各个惶恐不安,有逃往香港、澳门的,有逃回乡下老家的,有逃回城内的……

也有很多士绅稳住钓鱼台,躲入城外土堡内,集结族人固守。他们对满清并不留恋,对黑旗军亦无好感,只想保护同族,在乱世之中保全家族的性命、财产。

广州地处华夏对外交流第一线,长期对外开放,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培养了许多人才。

这些财富、人才价值连城,是杨烜开展近现代事业的重要基础。所以,尽管黑旗军尚未完全攻下广州,杨烜已经开始分派人手,四处搜罗资金、人才,为即将而来的建设做准备。

海商本来就唯利是图,对满清并不忠诚。伍崇曜可以出马召集海商,问题不大。

洋人这边,除了伍崇曜外,黑旗军海军参谋长唐约翰、资政院议员马修都是洋人中的上流人物,亦可以帮忙争取洋人。

传统士绅这边,杨烜亦开列了一张清单,分派人手前去游说。这些士绅都是广州附近的名流,包括: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粤东三子”之黄培芳、张维屏(另一子谭敬昭已经去世);

学海堂学长、广东海防书局总纂、粤海关志局总纂、顺德人梁廷枏;

岭南大儒、广州府南海县人朱次琦;

岭南大儒、“东塾学派”开山鼻祖、广州府番禺县人陈澧;

岭南画派先驱、广州府番禺县人居巢、居廉兄弟;

测绘专家、广州府南海县人邹伯奇,曾主持测绘《广东沿海地图》;

……

几天前,广州郊外燕塘,铸炮局总办与帮办正在激烈的争吵。燕塘位于广州城东北方向,距离城北越秀山约八里。

黑旗军大兵压境,离广州只剩一日行程。燕塘僻居城东北方向,离珠江较远,相对较为安全。

因燕塘附近有个铁矿,满清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铸炮局,专门负责为清军铸造火炮。

局是满清治下特有的临时性机构,因事而设,事毕裁撤,不占官府编制。军兴以来,广州当局为了应付时局,不得不设立了很多局,包括铸炮局、团练局、赈灾局、种痘局、海运局等。

和大部分局一样,铸炮局也人浮于事,两广的大员争相往铸炮局安插亲信。

这也是满清治下特有的弊病。满清是小农社会,政府是小政府,官员编制很少。一个人口超过十万的县城,只有知县、典史、教谕几个正式编制。

满清以异族统治汉族,除了以科举正途选取官员外,还要从满洲亲贵中选取官员。嘉庆、道光以来,清廷为了筹措军费,又大开捐纳之门,卖官鬻爵十分严重。

很多候补官员,只得到各种“局”里面任职,虽不是正式官职,却也能拿个薪水。若是好“局”,如团练局、铸炮局等,经费充足,候补官员也能从中捞取不少好处。

这倒苦了那些实干派官员,要想干出点成绩,第一就要与那些因循守旧、颟顸无能的同事斗法。

广州铸炮局有两个职位最为紧要,第一是总办,总揽全局事务,第二是帮办,辅佐总办处理局务。

总办是个满人,原在广州八旗担任副护军参领,是个正四品的八旗武官。他是广州将军穆特恩、广巡抚柏贵共同保举的,算是局里的一把手。

这位满人总办是个纨绔子弟,并不懂如何铸炮,也不胜任不了局里的烦务,平时都当甩手掌柜。只要自己的银钱一分不少,他就不大管局里的事务。

铸炮局帮办叫丁日昌,是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陆路提督陶煜共同保举的,虽是局里的二把手,却实际主持全局事务。

丁日昌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不仅擅长铸炮、理财等实务,还很有手段,局里的委员们、工匠们都很服他。

黑旗军即将兵临城下,满人总办主张把铸炮局撤往城内,帮清军守卫城池。他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要把铸炮局迁至城内,为守军提供长炸炮、开花弹,把黑旗贼赶出广州。”

丁日昌时年二十九岁,秀才出身,因办团练剿匪有功,被授与县学训导之职,自此步入官场。

尽管只是个从八品的芝麻官,丁日昌却很有才干,名声传遍广东官场,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也很赏识他。

他深知黑旗军势大,主张把铸炮局迁往惠州,迁到广东陆路提督驻地。此外,惠州离丁日昌的老家潮州近一些,方便丁日昌日后逃回老家。

把铸炮局迁回城内,这不自投罗网吗?丁日昌明确反对,对总办说道:

“大人,迁铸炮局至城内,此事万万不可。听说黑旗军即将攻城,广州危在旦夕。况且,城内没有铁矿,铸炮局迁到了城内,什么事都干不了。”

总办是旗人,一家老小都住在广州内城,也就是满城里。他主张把铸炮局迁进城内,实有与全家老小团聚之意,便反驳道:

“兄弟,咱们铸炮局是总督、巡抚一致要求设立的,经费都来自藩司衙门。总督、巡抚、布政使都在广州城内,咱们如果搬到惠州,让这些大人怎么想?我们的经费从何着落?“况且,现在是战时,城内没有铁矿,我们可以收缴铁锅、铜佛,都能熔成铁水、铜水,进而铸成火炮。我们若是迁去了惠州,这在上峰看来可是临阵脱逃。事后,你我面对上峰,将作何解释?”

旗人胜任不了繁琐的事务,却最爱说大话。丁日昌辩论不过他,便说道:“大人是总办,铸炮局的事,您说了算。大人要把铸炮局搬到城内,我们自然照办。”

话虽这样说,丁日昌却并无动作。局里的委员们都与丁日昌交好,也不愿回城里送死。总办把铸炮局迁往城内的主张,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铸炮局既没迁往广州城内,还未迁往惠州,仍旧留在燕塘。局里机灵点的委员、工人都寻找借口离开铸炮局,甚至于不辞而别。

丁日昌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随时跑路。

这天,黑旗军开始进攻广州。消息传至燕塘,铸炮局内人心惶惶。总办吓得六神无主,找丁日昌商量半天,亦没拿出个主见来。

丁日昌极有见识,料知事情已不可为,敷衍总办一番,决定乘夜逃回潮州老家。

谁知,傍晚时,一队黑旗军骑兵驰抵燕塘,包围了铸炮局。

铸炮局里虽有很多短炸炮、开花弹,却缺少驻军。局里的委员们、工人们都知道黑旗军善待俘虏,根本未作抵抗。

黑旗军很快攻进铸炮局,一员小将把铸炮局的员工集合起来,说道: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诸位兄弟,我们黑旗军已经入主广州。大家不要害怕,黑旗军不仅不会伤害大家,还会继续雇佣大家铸炮,为大家提供更为优良的报酬。”

众人在惧怕之余,又生出一丝惊喜。

事后,那小将径直找到丁日昌,说道:

“丁先生,我是黑旗军步兵一师骑兵团长杨国瑞。今日奉大元帅之令,特意来铸炮局寻访请丁先生。请丁先生念及天下苍生,出山为黑旗军效力。”

说罢,杨国瑞拿出一封杨烜的亲笔信,递给了丁日昌。

丁日昌还未来得及拆信,另有一人从杨国瑞背后闪了过来,说道:“禹生,别来无恙?”

这人正是前广东陆路提督陶煜的儿子陶德章,与丁日昌相熟。陶煜归降黑旗军,陶德章亦听从父命,毅然归正。他同样拿出一封劝降信,由陶煜亲笔书写。

丁日昌颇感震?:连陶煜父子都投降黑旗军了,可见清军大势已去!

丁日昌此声地位不尊,只是个从八品的县学训导,何以引起杨烜破格礼遇呢?

历史上,丁日昌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丁日昌,生于1823年,卒于1882年,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